首頁>Club>
科學思維和關注科學方面的探索能力如何培養
21
回覆列表
  • 1 # 思雨yp

      一、組織觀察,引起興趣,激發潛能

      觀察是幼兒認識周圍事物的最佳途徑。可以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積極引導幼兒在觀察中思考,在觀察中學習。透過讓孩子們親自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使他們對周圍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認識“四季”這個活動中,根據季節的不同組織幼兒去觀察天氣的變化,感受氣溫的冷暖,欣賞農村自然景物,觀察農作物的生長過程,瞭解人們的勞動情況。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四季的不同特徵。

      二、動手操作,培養興趣,發展潛能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讓幼兒主動參與,親自動手做一做是探索科學奧秘的有效方法。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增強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在設計科學活動時,注重讓幼兒動手操作這一環節,儘可能利用農村豐富多樣的材料,讓幼兒親自去嘗試,去體驗。在認識“沉浮”活動中,向幼兒提供許多嘗試沉浮的材料,讓幼兒試一試哪些材料是沉的?那些材料是浮的?然後讓幼兒想辦法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浮在水面的東西沉下去。

      三、科學安排,增強興趣,表現潛能

      科學教育和美術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能把枯燥、深奧的科學知識變成具體的、感性的、生動的、富有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使很難理解和說清的科學現象,變成幼兒感興趣的美術創作,從而使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得以增強。先組織幼兒到戶外認識各種樹葉,並收集了許多葉子,然後讓幼兒根據葉子形狀的不同,創造性地設計出自己喜愛的動物、人物等等。然後用葉子構畫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編成一個個故事講給大家聽,此時,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和發展。

      四、積極評價,鞏固興趣,昇華潛能

      幼兒由於其年齡特徵的關係,對任何事物都極易產生興趣,但往往持續時間不長,經常“喜新厭舊”、“見異思遷”。對於剛培養起來的興趣,對某些方面的特長要善於發現並加以鞏固。而對幼兒進行積極評價無疑是鞏固興趣的絕好途徑。在添畫真有趣活動中,帶幼兒去尋找生活中各種各樣圓的東西,認識它們的名稱。然後讓幼兒在一個事先畫好的圓圈上添上幾筆,使其變成一樣圓的東西。及時抓住機會,適時對每個幼兒的作品進行評價,促使幼兒稚嫩的心靈有成功感、滿足感。不管幼兒畫的怎樣,都儘可能地鼓勵,讓他們的尾巴翹到天上。這樣他們才覺得有趣,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養成敢於想象,善於想象的良好習慣。也正因為鞏固了興趣,幼兒的想象、創造潛能才會被充分挖掘,最終實現昇華。

      五、注重幼兒的探索過程

      讓幼兒探索,並不是說不給幼兒一點啟發、指導。教師應在他們有危機、挫折時,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給予適當的引導,做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那麼,活動中教師啟發性的語言相當的重要。教師應善於採用啟發性的指示或暗示,鼓勵幼兒創造性思維。在科技活動中幼兒透過親自動手實踐,必然會遇到許多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過程中引導幼兒會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提高創造性思維的質量。科技活動教學,正是要求幼兒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並培養幼兒主動探求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教師的提示,在探索性活動中,幼兒將自己發現的現象與自己原有的認識加以比較、分析、判斷,進而獲取科學知識經驗。

     

  • 2 # 綿媽育兒

    孩子還小的時候就主要是觀察,大一點了就可以動手,動手做的事情也是從簡到難。

    我在孩子還不怎麼看得懂科普讀物時,就帶他去大自然觀察,去收集樹葉,收集很多的樹葉,擺放在一起觀察它們形狀顏色的不同,然後貼一副樹葉畫。大一點了就可以去收集種子,自己種下去,然後觀察記錄。

    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給他買過一些科學類的玩具,那時他也懂怎麼玩,就只是讓他去熟悉這個玩具。大點就教他怎麼玩,再大點就還會在操作中問他一些相關的問題。

    科普類的書也有,以前看《毛毛蟲吃什麼呢?》,現在只看得懂《向裡看(低幼版)》,大一點就會把《向裡看》和《神奇校車》拿出來給他講咯。

  • 3 # 陪伴成長

    寶寶們帶著一顆好奇心來到這個世界,從第一次睜眼開始,他們就在觀察著這個世界,小腦瓜不斷地學習理解,形成對世界的認知。

    一般來說,寶寶3歲左右就可以開始正式的科學啟蒙教育了~~

    我們所說的科學啟蒙,不是給孩子講多麼高深的科學知識,而是注重在生活中啟發他們,引起他們的興趣,講講小汽車為什麼會跑,為什麼世界是五顏六色的,白天黑夜是如何交替進行的。

    大科學家李淼教授說過:“科普最大的作用其實並不是傳授孩子一些特定的知識,而是培養孩子用科學思維來看待世界的能力。即使將來知識本身有一定的更新,這種能力也會讓他們受益匪淺。”

    孩子們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生活中的一切新奇好玩的事,都能啟發孩子進行科學的思考和探索!!

    科學本來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更是兒童科學啟蒙認知的基礎,和寶寶一起玩科學遊戲,閱讀科學讀物,一定要選擇有趣的內容,並且和孩子的生活經驗聯絡起來,才能讓寶寶更好地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哦~~

  • 4 # 靜靜地等待花開

    教育是需要等待的,可能我們對孩子進行了科學啟蒙,孩子不一定感興趣。這時候不要覺得啟蒙沒什麼用,然後就不去做了。不急於求成,跟著孩子自己的節奏進行啟蒙,就會達到最好的效果。

    第一點,給孩子看科普書,培養孩子的興趣,然後進一步加深他們的興趣。讀科普書的時候,重點是讓孩子發現他之前沒發現的事實。比如,他知道小鳥家在樹上,書上說小鳥的家也可能在地底下,然後要儘可能和真實的生活聯絡起來,比如下次去公園的時候,找找地下的洞裡有沒有小鳥。這就是在告訴孩子,要用事實說話,就算書上寫了,也要去找證據。

    第二點,讓孩子做實驗。培養科學思維,做實驗是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方式。實驗不是什麼很高大上的活動,說白了就是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做做試試。比如孩子對調料好奇,你就給他幾個紙杯,裝上水,讓他在裡面加糖、醬油、醋,然後自己嚐嚐。你與其告訴他調料是什麼味道的,不如讓他體驗一下。但做的時候,你不要刻意引導孩子得出什麼結論。有的家長就在做實驗的時候,不停地提醒孩子,暗示孩子,甚至代孩子操作。這樣孩子不但學不到知識,而且很快就沒興趣了。第三點,教孩子問正確的問題。這幾乎是科學啟蒙方法中最核心的一點。因為是要培養思維方式,那麼就要引發孩子思考。孩子問的問題,你可以告訴他“這是個好問題”,然後反問他,把問題拆分,幫他自己思考,而不是急著給他答案。關於事實,可以問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樣子;關於邏輯,可以問為什麼,會怎麼樣;關於批判性,可以問一定是這樣嗎,你試過了嗎?家長可以從這三點出發問問題,在問題裡,孩子就被科學啟蒙了。

  • 5 # 悅悅自媒體論談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2一3歲孩子啊啊學語,此時母親就要引導學習講話。3一4歲前,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看到什麼都新鮮,這時就需要帶孩子多去觀察周圍的世界,包括花花草草,植物、動物等,邊看邊介紹,使他們懂的。多向孩子講學文化,學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循序漸進,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上紉幾園前,就對讀書,學科學知識有所認識,使他們感興趣。

    3一4歲上幼兒園之前,可以買些學拼音,學數數、學畫畫等兒童書籍,邊看邊引導,教會拼音學母和發音、數數基礎知識,同時,買來《十萬個為什麼》幼兒版圖書教他們看,《可愛白身體》、《自然科學啟蒙》、《第一次發現》和《最好的幼兒百科》等圖書。我還幫女兒買來了《子桐O一4歲科普書,女孩更應該看科普》、《自然科學啟蒙,話說我們熱愛的科普》等。

    4一5歲視野也開闊了很多,字也認識了很多,《好奇心大百科》、《太空》、《小小牛頓》、《海洋》、《小聰仔》、《小蝸牛自然圖畫書系列》。6一7歲在幼兒園老師的教導下,學到了很多基礎文化、《神奇的校車》《怎樣學畫畫》,再增加些易懂的趣味書籍、使孩子更有新鮮感。

    孩子在課外之餘,父母多向孩子講些科學的道理、使孩子懂的學好科普的重要。切忌讓孩子玩手機,電腦、分散精力、養成-些不良習慣。多告訴孩子學好知識、將來如何工作,如何生活,以及科學知識的作用。告訴他們多閱讀科普知識書能豐富知識,使人學得更聰明的好處,從而,養成讀好書認真、自覺學習的習慣,豐富知識面。

  • 6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孩子的閱讀和探索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最早可以從繪本開始,儘可能給孩子多提供體驗的機會,在孩子專心玩時,不管他是觀察螞蟻搬家把身上弄得髒兮兮、還是玩水把地上弄得溼嗒嗒,在確保沒有危險的前提下,父母要有耐心,要寬容,不要去打擾孩子。現實中,經常看見孩子玩得好好的,家長一會讓孩子喝水、一會兒讓孩子吃蘋果,對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的培養都非常不利。

    在少年時期,可以引導孩子多讀一些科學家的傳記,做一些更復雜的探索的專案,儘可能地給孩子創造條件,不要先考慮對成績有無影響。

  • 7 # 糯米麻麻Coco

    孩子是帶著好奇心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對所有的事情都好奇,都喜歡問為什麼。

    當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就是培養孩子對科學的探索力的時候。

    為什麼你是我的媽媽,他是我的爸爸?為什麼我叫這個名字?為什麼白天有太陽?晚上有月亮?為什麼星星是會眨眼睛的?我們就可以給孩子將生命科學,自然科學等等。

    從最開始孩子眼睛看到的自然現象的學習然後過度到科普繪本的學習,繼而去博物館,天文館,科技館等科學知識展示的成果,便於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科學原理。

    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在玩中學到科學知識。

    比如之前跟孩子一起搭建樂高的積木,孩子學會了齒輪咬合,小輪子帶動大輪子,帶來更快的速度等。孩子印象特別深,後來又一次去興化看油菜花,看到過去的水車運用的就是齒輪咬合的原理,孩子就跟我說,媽媽,這個是不是就是齒輪咬合啊。感覺真是很棒的。

  • 8 # 家有二寶歡樂多

    拿我們家孩子來舉例:我是滿月後就會帶著孩子戶外逛逛,曬曬太陽,看看花看看草,每指一個東西嘴裡就喊著那東西的名字,不斷重複;到孩子六七個月會爬時,常墊個墊子在草地上,讓他去探索,這個時候也配套上繪本給他看了,主要是我讀;等孩子會走後,活動量更大了,基本每天都有戶外活動,讓孩子自己去研究,別去打斷;現在孩子三歲了,每天要看繪本,我會帶著他看書又走出書,比如曾經跟孩子一起看毛毛蟲去哪裡了,我們真的去菜園裡撿了菜蟲來養。

  • 9 # 苗媽說

    孩子6歲了,孩子與我們的交流,從最初的“是什麼”,變為後來的“為什麼”,最近又變成“怎麼樣”了。如果你是個有心的家長,你會發現,小孩子天然帶有求知慾和好奇心。而科學,並不遙遠,就在身邊。那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對科學的探索力呢?苗媽實踐過的幾個經驗,與大家共享。

    首先,讓孩子親近自然。

    我們每天與自然共處,卻未必留心去觀察過。試著去觀察吧。我家附近有座山,很好爬。從孩子兩歲開始就帶著她去爬了。春夏秋冬,早上傍晚,每次去我們都會有不少收穫。樹木、野草、昆蟲、野花,層出不窮。就算是同一樣物種,在一年之中,都有不同變化。你不用去刻意告訴她,只用跟她一起體驗就好。或者把你的新發現與她分享,她也會給你不少驚喜。她會在這個過程裡,自己去發現規律,比如春天發芽,秋天結果,螳螂吃蝴蝶,蛇會冬眠。

    另外孩子的學校,有一片菜地,是她們《親近自然》課的實驗田。今年4月時孩子們親手種下了向日葵種子,兩個多月過去了,他們每天看著向日葵有不同的變化,直到看到那些向日葵長得比他們個頭還高,開出比他們臉蛋還大的向日葵花。這個過程很美妙,他們親眼見證了一株植物成長的整個過程。苗媽相信,這些親近自然的經歷,都會成為他們未來探索生命科學積澱素材。

    其次,不要急著告訴孩子答案。

    有天早上天氣特別好,橘紅色的太陽正努力從東邊升起。我們一如往常開車送孩子去學校。早高峰期,車走走停停。突然孩子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扯扯我的衣服說:“媽媽,你看那個太陽,我們走快,它也走快,我們停下來,它也停下來。這是為什麼呢?”我正打算要跟她做個科普,又苦於找不到通俗的講解方法,轉念一想,為什麼現在就告訴她答案呢?科學也不一定永遠都正確和答案唯一嘛。再說了,沒有答案,就意味著有多種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不正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嗎?於是我開玩笑說:“可不是嘛,太陽老跟著我們,真是個跟屁蟲呢!”孩子被我的說法逗樂了,又側過頭,繼續看那個走走停停的太陽,若有所思。

    又有一次,孩子拿著彩筆和紙神秘地跑過來問我:“媽媽,你知道黃色和藍色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嗎?”我裝傻,求她告訴我。於是她亮出那張塗了顏色的紙,很得意地跟我說:“黃黃和藍藍在一起,會變成綠綠啊!《小黃和小藍》那本書裡也寫了,你忘記了嗎?”我定睛一看,她在紙上塗了一坨黃色,又在旁邊塗了一坨藍色,中間交集的部分正是綠色。原來她已經把書上的答案進行了實驗,並檢驗了結果。

    最後,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

    有天晚上我們出門散步,隨手帶了個手電筒。她把手電筒當玩具,到處照,無意中手指遮住了電筒口,小手瞬間泛出紅色。我藉機問她:“苗苗,你看,你的手變成紅色啦!”她也注意到了,把手在電筒上一會兒蓋上,一會兒拿開。我繼續追問:“這是為什麼呢?”輪到我問為什麼了呵呵。她想了想說:“電筒光是白色的,面板是粉色的,所以加在一起就變成了紅色?”說完連她自己也覺得不對。我又繼續提示她:“你的面板是粉色的嗎?面板裡面有什麼?”“有肉。”“要是不小心把手上面板割破了會怎麼樣?”“流血啊!”“血是什麼顏色?”“紅色!”“哇,原來手電筒能照出我的血啊!好神奇!”

    最近呢,苗同學又有強烈的慾望,力邀我到地球外面去。她借回了講太陽系的科普書,讓我給她講。我看到她眼中嚮往的眼神。我也學著當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媽媽那樣,很爽快地答應了她。於是接下來我們開始探討,真要離開地球,我們會遇到哪些困難,我們得做哪些準備。 後來有天她告訴我她晚上做了個夢,夢見我倆坐著飛機,穿著宇航服,飄到地球外面去了,她還摸到了飄在她身邊的雲朵。又有一天,她畫了一幅畫,主題是跟我一起乘坐飛船站在月球上看地球。

    吶,就是這幅。友情提示,最右那個放射狀的東東,不是太陽,是我們的飛船喲!

  • 10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孩子在每個年齡段呈現出來的特質都不一樣,因此一定要遵循孩子興趣成長的規律,因材施教。在培養孩子科學探索能力的方法上,我是採用了三個小妙招:

    1.利用繪本故事和邏輯縝密的經典科普書籍,對孩子進行科學啟蒙。讓孩子在最初接觸時,會有一個新奇有趣的好印象,不會覺得索然無味。

    2.帶領孩子進行書中實驗的演練,一起感受科學的奇妙。這個動作基本上是在幼兒園大班以後,因為這時候他的閱讀能力有了提升,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當然,都是從一些簡單的小實驗做起,不會很複雜。

    3.參觀科普基地,參加各種科普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一把科技在生活中的無窮魅力。如果說在家做實驗,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引導孩子的興趣,那麼科普社會實踐活動,就是把孩子往科學之路上順勢推了一把。不但可以認識許多跟他有同樣愛好的小夥伴,還能從專業老師那裡學到更多。

  • 11 # 宸寶的雜貨鋪

    科學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深奧,只要留心,身邊到處都會有教材。

    多接觸自然,功利心少一些,放慢腳步讓孩子多用手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讓孩子保持一顆好奇心。對於孩子的提問,要說一般,留一般給孩子自己思考。

    多看科普類繪本圖書,書本上會有很多我們平時日常生活接觸不到的內容。書本能開啟孩子的眼界和思維,這幾乎是最經濟且有效的科普辦法。比如風滾草極度缺水的時候,能將根從地面縮回,從而脫離土壤,隨風遷徙到有水的地方重新紮根;比如宇宙奧秘,這些我們平時根本無法接觸,書本知識是最直接最經濟。

    多動手感受實驗的魅力。自己動手做的實驗總是讓人印象深刻,這麼多年,我們還記得當年化學課上奇奇怪怪的實驗。書本開闊眼界,而實驗讓知識更久的鞏固在自己腦中。

  • 12 # 十八線mama

    培養孩子對科學的探索力,需要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以及孩子的個性特點來循序漸進的培養。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不可拔苗助長,同時家長也需要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引導和鼓勵。尤其是當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探索力的時候,切不可粗暴拒絕或者表面敷衍。

  • 13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關於培養孩子的科學探索力問題,首要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在主動探索中完成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平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多為孩子創造科普環境,吸引他們喜歡上科學,比如小學自然課,可以同其他小朋友一同到外邊摘樹葉、製作標本,或是拼貼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小植物……總之,讓他們發自內心願意去探索才是王道。

    其次,父母有時間可以多帶孩子多天文館、科技館、自然博物館等地方遊玩,豐富他們的科學體驗,讓他們近距離感知科技元素為生活帶來的便捷。也可以同孩子一起做科學實驗,或動手操作機器人等,實現動腦、動手、動心,多重感官協同發展。

    等到孩子逐漸有了興趣,引導他到小朋友較多的群體裡,參與集體活動,分工協作完成科技產品的創造和研究,著重點放在科學思維和科學素養的培育上。

  • 14 # 妞妞媽媽

    培養孩子對科學的探索,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孩子對某件事情感興趣,就會主動去探索,去了解,大一些的孩子會主動做實驗,查閱資料。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是不拔苗助長,急於求成。孩子如果沒有興趣,不要強求,更不要強迫他學習,這樣做反而讓他失去對科學的興趣。

    第三是在孩子提出問題後,及時迴應他。在孩子想了解某種東西,知道的可以給孩子講解,不知道的鼓勵孩子,和他一起查資料,學習觀察等等。這會讓他對科學的探索繼續下去,更有深度。

    第四是孩子想學習哪方面的知識,可以給她看相關的書,參觀這方面內容的博物館,聽講座,讓他了解到更多的資訊,對這方面的內容逐漸深入瞭解。

  • 15 # 小獸媽媽

    任何習慣或者愛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慢慢培養出來的。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會想要探索這個世界,我覺得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園走走感受自然,你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樹,那個是什麼花,那個是蝴蝶,那是蜻蜓,孩子懂了很多的植物動物的名字,這也是一種科普學習。

    等到孩子再大一點五六歲的時候,你可以讓孩子一起跟你觀察這是什麼鳥兒,它有什麼習性,它喜歡吃點什麼呀,那是什麼動物呀,它喜歡吃點什麼呀,等等。這樣沒等孩子上學之前,孩子就已經學會了很多。

  • 16 # 親子陪伴蘭怡C

    我是這樣培養孩子對科學的探索,從孩子能夠接觸到的身邊的事物開始,比如說有關自然科學的探索。

    孩子有的時候會對蝸牛比較感興趣,一到下雨天的時候蝸牛就會爬出來,尤其是在春天的時候,那麼孩子就會用手去抓蝸牛去觀察問題。

    他會找來一些樹葉子,當蝸牛的床,會找來一些石頭幫蝸牛建房子,透過他自己的想象能力幫蝸牛建一個他比較心儀的房子。

    透過孩子對蝸牛一步一步的探索和發現,然後想到蝸牛有一個家,這樣循序漸近的培養孩子對自然科學的熱愛。

  • 17 # 為你踮起腳尖

    培養孩子對科學的探索力,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方面:

    一:帶著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也許現在的父母沒有那麼多時間帶著孩子去旅遊,其實身邊也可以,看看身邊的樹,小草,觀察周圍的昆蟲等,都是對科學的探索。

    二:培養孩子動手做實驗的能力。比如我家孩子現在特別愛吹泡泡,我倆就經常一起動手,自己製作泡泡水,讓孩子明白製作泡泡水的原理。

    三:買一些適合孩子探索科學的書。讓孩子在書中也可以找到科學的樂趣,明白科學的奧妙。

  • 18 # 悅雨育兒

    就像孩子看書一樣,從最開始的單純的圖片到每頁只有幾個字甚至是重複的字的繪本,到稍微有些大段內容的故事書,再到文字多圖片少的文學作品,這就是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對書籍的不同要求。

    科學知識也是一樣,可以從身邊的小事物引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不要阻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儘可能的回答他們,如果我們家長也不知道,可以如實回答,並且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

    可以從簡單的書本知識,到親自操作,一點點讓孩子喜歡科學,不要因為擔心弄亂家裡而阻止孩子的興趣,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在購入一些書籍,從簡單的科普繪本,到簡單的科學實驗,讓孩子主動去學習瞭解。

  • 19 # 一夕一晨

    第一,吸引孩子科學探索的興趣。密切孩子孩子的生活和年齡特點,有意識地創設活動情境,比如,帶孩子回老家觀察玉米、果樹的生長,雞下蛋等問題,充分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萌發主動探索的強烈願望。

    第二,培養孩子科學探索的方法。孩子充滿了探索世界的求知慾望,但往往他們不具備探究的方法,這需要我們注意引導。

    第三,鍛鍊孩子科學探索的能力。幼兒期是觀察力、思維力開始萌芽的時期。要特別注意引進一些科學活動鍛鍊,帶動孩子參與科學實驗,比如,我經常會在杯子裡裝上不同容量、不同溫度的水,讓孩子感受不同的體驗,用筷子敲打瓶身,判斷聲音的不同等。

  • 20 # 諾言的微笑

    培養孩子對科學的探索力確實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首先我們可以蹲在家門口,觀察螞蟻如何搬運食物;暴風雨即將來臨時,螞蟻又如何搬家?蜻蜓、燕子此時又怎麼飛得這麼低?讓孩子在觀察中明白大自然神奇的語言,明白了原來昆蟲也能做天氣預報!其次參觀各種型別的博物館,讓孩子明白生命的奧秘、瞭解社會的發展等知識。最後還透過繪畫、繪本故事的講述來引導、培養孩子對科學的探索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年輕小夥體內取出12枚“護身符”。稱是7年前請泰國“大師”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