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家長如果這樣,翻開一頁:“看,這是哪裡?有誰?在幹什麼?”孩子懷著好奇踴躍地觀察著。家長再翻開第二頁:“看看,大老虎在幹什麼?小老鼠在幹什麼?”孩子依然想象著圖畫事件的發生。最後家長又往後翻一頁:“大老虎和小老鼠發生什麼事了?為什麼?這樣不斷髮問,孩子不斷回答的閱讀總是打斷孩子的思路,並不是孩子所喜歡的。

    是孩子不喜歡看圖講述嗎?不是的。其實大人看書也一樣,一個情節起伏、內容豐富、事件有趣的故事,我們都喜歡靜靜地思考,融入其中。所以閱讀中儘量少打斷孩子,不能把閱讀活動完全變成看圖講述活動,不然會把孩子看書時的心馳神往變成暗自神傷。

  • 2 # 美麗翠兒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提問者首先就是不知道何為童書繪本,也不知道繪本對於孩子的意義是什麼,我用四個問題來回答這個問題,就會很明白,童書繪本並不是簡單的看圖講述了。

    一、 什麼是繪本?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日文用漢字為 "絵本(平假名:えほん,羅馬字:e-hon)",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指一類以繪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

    二、 繪本對孩子的意義是什麼?

    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培養多元智慧(繪本和普通的圖畫書有區別)。繪本是發達國家家庭首選的兒童讀物,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

    三、 童書繪本的價格為什麼會這麼貴?

    如果經常給孩子買繪本的父母一定知道一本好的繪本價格真是不菲,幾張紙,幾幅畫價格就可以是五六十元,甚至有的價格還要貴。因為價格貴,很多家長認為繪本這種圖畫書不值這個價格,所以有時候看到繪本書感覺可以,但是因為價格也會猶豫給孩子買不買的問題。

    我認為繪本價格之所以貴,一是因為繪本的紙張環保,會用大豆油墨印刷,與傳統油墨相比,大豆油墨具有色澤鮮豔、濃度高、光澤好、較好的水適應性和穩定性、耐摩擦、耐乾燥等效能,環保安全。二是因為優質的繪本很多是國外引進,中國人翻譯並重新出版,英文原版更貴。三是因為繪本的作者是非常有名的畫家和作家。他們創作的繪本書籍無論是故事、創意還是圖畫都是非常符合孩子的認知心理,很受孩子們的喜歡。

    四、 怎樣和孩子進行繪本的閱讀?

    繪本並不是簡單的看圖而已,我認為“小繪本,大智慧。”小小的繪本書籍涵蓋了方方面面的內容,有動人的故事,科普知識還有不同風格的繪畫以及很有創意的繪本裝幀設計。這些都吸引著孩子們,比如洞洞書、翻翻書、立體書這些書孩子非常喜歡,小點孩子會經常用手去摳洞洞書裡的洞,大點的孩子特別喜歡立體書帶給他的震撼感覺。

    好的繪本是可以進行親子互動的,比如有的繪本書裡面會給你任務,可以闖關,可以玩遊戲,還可以創作繪畫,這些都不止是簡單的看圖而已。而是看圖,玩與學結合。家長好的繪本書籍一般都會有繪本導讀,家長可以看看做些功課,看看到底怎樣和孩子互動,讓孩子進行有效的閱讀繪本。

  • 3 # 九皮皮

    有一些圖片簡單文字少的繪本可以只需看圖講述,把繪本的意思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講給孩子聽就可以了。有一些內容豐富的繪本,除了看圖講,還需要大人和孩子用心去體會那部分沒法用言語傳達的東西。

    這個方法只適合大孩子,小孩子如果只是平鋪直述的講給孩子聽,可能吸引不了孩子,講了描述書中內容,還需要配以一些聲調、動作來吸引孩子、幫助孩子理解。

  • 4 # 成長中的媽媽

    童書繪本肯定不是簡單的看圖講故事,繪本對孩子是一個閱讀啟蒙的作用,能夠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家長首先用繪本帶領孩子閱讀,讓孩子對閱讀感興趣,慢慢的孩子就會過度到自主閱讀上來。

    繪本的閱讀還可以增加孩子的想象裡,講故事的能力,對語言詞彙的發展也是很有好處的,對孩子將來寫作文也是有幫助的。

  • 5 # 貼心媽媽

    童書繪本是啟迪孩子心智的最好階梯,插圖的目的就是孩子的識字量還不多,插圖可以引發孩子的讀書興趣,同時加深孩子對作者所要表達內容的理解。影象記憶可以讓孩子久久不忘,孩子沉迷於畫面中時,我們不要可以打斷孩子,當然閱歷深的家長就著話題可以和孩子探討相關的故事或知識。

  • 6 # 家有男寶初長成

    當然不是了,童書繪本為何叫童書繪本而不是直接叫繪本呢。主要原因就是要更貼近孩子的生活以及習慣。我們給孩子講解時最好是有感情的朗讀,童書繪本中有很多繪本大多是小動物。所以我們要去模仿小動物去給孩子講解!單純的看圖講故事並不能讓孩子愛上閱讀。我們要把他當遊戲跟孩子一邊玩一邊閱讀!

  • 7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不是這樣簡單的做法,任何閱讀都不能夠簡單為之,如果是這樣,就根本起不到繪本應該具備的啟迪效果。比如說,童書繪本要開發孩子的智力,提升他們的情志思維和綜合素養,所以,父母為孩子講解時一定要聲情並茂,注重資訊量的傳達和提問等啟迪,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繪本的構思與情節人物。

  • 8 # 品智女人

    要看是多大的寶寶了,如果是2歲以下的寶寶,只要看圖說話就夠了。指著裡面的物品一一告訴孩子是什麼,在幹什麼就夠了。千萬不要解釋,更不要講道理。

    如果是2歲以上的寶寶,他的認知能力以及提高了,可以增加一些觀察力、邏輯思維的訓練。比如:小貓去哪了?這是在幹什麼?他要把東西送給誰呀?透過這些問題讓寶寶多觀察、多思考。

    而且這個年紀的寶寶記憶力很好,往往你講過的東西他很快就記住了。比如讓他找個東西,如果他沒找到,你告訴他了。下次他一下子就能指出來。所以,我儘量不告訴他,實在找不到就儘量給他提示。比如,在大魚的附近。再找不到,就用手指到大魚上,然後移動手指,當手指接近目標的時候,寶寶就能發現了。當他發現的時候,非常有成就感,遠比我告訴他要開心。

  • 9 # 小王子愛上狐狸

    童書繪本的閱讀,其實是透過觀察和表達,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這其中就涉及到了看圖講述,但我們又不僅僅是看圖說話那麼簡單,需要把整個故事清晰地呈現出來。有理有據,有頭有尾,是引導孩子學會看圖和賞析的一個過程。所以,在最初的閱讀過程中,家長的引導方法就特別重要。

  • 10 # 涵妮媽媽育兒經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在閱讀習慣的培養上,所需要的方法應該是不同的。而我所歸納總結的,是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出生到3歲左右)的引導方法。  

      六六所經歷過的年齡段,我才一些理論加實踐總結出的小經驗。雖然在網路上可以獲取的知識有很多,但沒有經過自己實踐和甄別的內容,都不會在這裡釋出。自媒體在我看來,應該是一本有風格,有態度的雜誌,做不到內容的大而全,那就做個屬於一部分人的小而美好了。  【小寶寶閱讀,針對個人習慣,在書的選擇上,我認為有三點原則:】  一、圖片優於文字,有互動就更好了    這點很好理解,小孩子不識字,都是字的書吸引力不大,好在針對小寶寶的書基本都是繪本。從內容上來講,具象、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圖形又優於抽象、離生活遙遠的事物,比如《抱抱》,所表達的情感和那些小動物,都讓孩子很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記憶。形式上來講,有互動的書更好。六六戒手機時用的貼紙書,就可以邊看書邊動手,有參與感,更有持續吸引力。還有小玻系列翻翻書也不錯,小寶寶百看不厭。

    二、輕薄優於厚重,這點沒有感受過的話會想不到

    六六不到一歲的時候朋友送套立體書,因為羽毛之類都是毛絨絨的,所以巨沉無比,我拿著都覺負擔,六六自己拿還砸過自己。一套立體書也不便宜,但使用率極低,而那些輕薄小巧的書,使用起來很方便。現在六六三歲多,什麼書都能拿動了,但最經常看的,都不是特別大特別沉的。

      

    三、中文優於英文

    平時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讓那麼小的孩子死記硬背學英文,不如學中文事半功倍。但如果有語言環境,或者家長髮音非常標準,早一點兒進行外語啟蒙對孩子是有好處的(隨後會發文闡述好處在哪裡),那第三條可以忽略,直接兩種語言一起上吧。

     講帶文字的書(不管中文還是英文),有一個很實用的小方法: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要慢慢的念,手可以跟著語音走,讓孩子知道你讀到了哪裡。時間長了,不用單獨的教她識字,她也能學會不少字。而且,儘量按照書本去讀,不要隨意的少字新增字,這樣有利於提高孩子規範表達的能力,增加詞彙量。六六剛兩歲多的時候跟爺爺說話,經常冒出非常,因為,所以,如果,但是之類的詞,把爺爺唬的一愣一愣的。不需要刻意的教,講書聽故事多了,孩子的識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能給我們很多的驚喜。  【下面我從兩點談談該採用怎樣的方法陪伴孩子閱讀,這是根據年齡劃分的:】 與小嬰兒的對話:重複的意義以及即興發揮 有科學研究表明,當我們使用悅耳動聽、能夠吸引嬰兒注意的優美聲音說話,或是加上手勢來使我們的表達更加清晰時,嬰兒能夠學的更快。但是,嬰兒的大腦仰賴於統計分析——透過篩選他所聽到的對話,去找出重複出現的模式。

     比如,當六六注意到我給她介紹新事物時,總會用“你看……”這樣開頭的語句,慢慢的她就會把“你看”,當錯發現新事物的一個提示。當她熟記了這個詞,當我使用這個表達時,總能幫助她更快的會新詞找到對應含義。“你看那有個燈籠”,“你看那有條魚”,她會很快把事物和新詞聯絡起來。

    在閱讀上也一樣,老詞兒就像是路標一樣,能夠幫助寶寶去找到方向。這就是重複的意義。但是,這並不代表咱們要一直念相同的故事,過猶不及,永遠一本書,不僅會讓你無聊,更會讓寶寶錯失寶貴的學習機會。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相似的詞語去介紹新事物,這需要家長根據情況即興發揮。

     比如,我們可以用一張圖片的細節去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你看,水裡有條魚呀”或者簡單的詢問孩子“魚在哪裡?”,然後鼓勵寶寶用手去碰觸或指出圖片上相關的位置。就算小嬰兒還不會講話,她也會使用她的目光、手勢、呀呀叫、咕咕叫來表達她的興趣,並將你視為她信賴的交流夥伴。這種習慣培養的孩子,對讀書應該也會更加細心與積極。  

    已經能與你交流的孩子:對話式閱讀與媽媽的鼓勵

    有統計數字表明,在兩歲左右,很多孩子已經能夠說出50個,甚至更多的詞。這時,孩子閱讀書籍的方式已經可以從小寶寶時媽媽在講述,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讓閱讀過程變成對話,在看孩子熟悉的書籍時,儘量引導孩子自己去表達。

    在最初的時候,可能孩子表達的只是非常簡單的話,比如說你指著一個小鳥問孩子,這是什麼?她會回答,小鳥!這個時候,你可以擴充套件她的答案,告訴她,這是黃色的小鳥。然後再需要讓她回答時,就試著讓她回答“黃色的小鳥”。在已知的知識上進行擴充套件,學習的會更快些。再大一些的孩子,引導就可以更加開放了,而選擇合適的圖書在這個階段很重要。千萬不要講什麼安徒生童話之類的大長篇,孩子的複述會比較困難。好的繪本,在圖片的藝術造詣以及故事的內在邏輯上,都可圈可點。 特別推薦《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非常直觀,很適合孩子,一路讀來驚喜不斷。比如,毛毛蟲吃水果這段,其中的5頁,分別被裁成1/5長、2/5長、3/5長及4/5長,依次排列。1/5長的是一個蘋果,接下來是兩個梨子、三個李子、四個草莓,然後是五個橘子。這樣的設計本已經很巧妙,然而艾瑞·卡爾(Eric Carle)會將驚喜進行到底,這些水果上的小洞,從正面看沒什麼玄機,可翻過來一看:一隻好餓好餓的毛毛蟲正在從小洞裡爬出來。    六六讓我給她講了沒兩次,再指著太陽說“太陽出來後”,她就會接著講“biu的一聲,毛毛蟲從小小的蛋裡鑽了出來”。然後看著圖片,就把數字和事物都認清楚了,最後還理所當然的講出來毛毛蟲變成了蝴蝶。 在發現她會講第一本書之後,我就總會鼓勵著六六給媽媽講故事。因為一直都是以追蹤詞語的方式(就是讀到哪裡,手就指著我們唸的詞),所以完全沒刻意教過的情況下,她也會認得一些字,在她認出字的時候,我也會適時的給予認可和鼓勵,而這種認可和鼓勵,會更大的激發她讀書的熱情。不需要專門讓孩子死記硬背認字,用詞語追蹤法多讀書,就在快樂中學習了。(詞語追蹤法,這個方法在親子閱讀領域有爭議,但在六六身上效果還不錯,僅供參考) 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讓她們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而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更容易走向獨立和自我激勵的良性迴圈。 即使小時候錯過了一些親子閱讀的時間,也沒關係。好習慣,什麼時候培養都不算晚,掌握相應的方法,家長願意花上耐心和時間,每個孩子都可以愛上讀書的。 六一歲前就不喜歡看書,拿著書就撕就咬就扔,所以那時給她的啟蒙更多是靠掛圖,但一歲之後,家裡書多,慢慢的,自然而然就喜歡讀書了,而且比玩具有長久的吸引力。

  • 11 # 度仔媽咪

    有一個小女孩,幼兒園第一天,看見教室裡多了一個新老師,於是,滿心歡喜的拿了一本繪本故事,想讓老師讀給她聽。

    這位老師確實是新老師,不太理解小朋友的心理。拿著繪本生搬硬套的讀起來,沒有任何自己的語言。孩子坐在老師面前,表現得坐立難安,從眼神裡看得出,她非常希望早點結束這樣的朗讀。

    於是,當老師讀完繪本後,她迅速地走開了。從此,很少找這個老師給她讀繪本。

    雖然繪本里圖片多,字少,但是孩子們仍然希望有一組優美動聽的詞語來配上這個美麗的繪本故事。

    所以,當讀故事的人,沒有任何表情朗讀時,孩子寧願不聽這樣的故事。

    媽媽在家講故事,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定要講得有趣,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

  • 12 # 與汐媽惺惺相惜

    我覺得不是簡單地看圖講述。繪本等童書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良好自主閱讀習慣,然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讓繪本等童書成為像玩具一樣的啟發她的心智、幫助她思考的重要載體。

    既然是要培養孩子的自主閱讀和自主思維,就應該從講述和指認慢慢過渡到自主閱讀。一開始孩子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看一些簡單的繪本,比如像我家孩子15個月,她看的最多的是幼兒認知小百科、小熊寶寶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我爸爸、從頭動到腳、棕熊棕熊你看見什麼了、寶寶的肚臍在哪裡等這樣的繪本。

    這些繪本在家長帶著讀幾遍以後,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指認,她自己會用小手一個一個點,然後嘴裡還不停唸叨。

    家長的講述是示範,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主閱讀。

  • 13 # 12L9

    當然不是啦。

    我家寶貝在看童書繪本的時候,我都是先引導他從封面開始看,帶著他認識畫面上的內容,然後先讓孩子想象一下書中都會有什麼出現,會發生怎樣的故事。然後讓孩子自己表達他想象中的情景是什麼樣子的。

    然後在開啟繪本引領孩子進行閱讀。閱讀完畢後還會讓孩子回顧一下其中的環節,再讓孩子發揮充分的想象力來講故事。

  • 14 # 遇健207815708

    繪本是獨立成書的故事,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還是培養孩子的多元智慧。

    繪本的目的是培養愛看書、會看書、看懂書,讓孩子在閱讀中獲得快樂,享受閱讀帶來的愉悅之感。

    繪本是圖畫與文字的融合,一個繪本至少包含三個故事,文字講述故事,圖畫暗示故事,圖畫與文字相結合的故事。

  • 15 # 諾言的微笑

    童書繪本並不是簡單的看圖講述。僅僅是看圖講述,是吸引不了孩子的興趣的。童書繪本需要家長先過一遍,然後和孩子一起展開豐富的聯想,繪聲繪色的將整個故事描述出來。在講述的過程中,可以有提問、可以有假設,講述故事的形式越多,孩子對繪本的興趣就越濃厚。

  • 16 # 親子成長手冊

    閱讀童書有各個層次不同的感受,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最初的可以看圖畫,再後來可以表演繪本故事,後來可以和孩子一起寫讀書筆記,還可以和孩子續寫故事,其實童書繪本就是一種工具,關鍵就是如何利用、

    作為閱讀的一種工具,就是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同樣的故事不同的人講解和理解出來就是不一樣的感覺,做一個懂繪本愛繪本的家長,讓孩子暢遊在繪本的世界裡,你會發現繪本的大秘密!

  • 17 # 蛋仔嘛嘛成長館

    在我看來,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童書繪本可以說是簡單的看圖講話,因為它就是透過圖畫,向孩子講述了一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但對於年齡大一點的孩子,童書繪本更多地賦予了一些可以引發孩子思考、產生感情共鳴和灌輸人生道理的東西;其實,對於成年人來說,有些童書繪本也是有非常好的借鑑意義,因此不能簡單地把它認為看圖講述哦!

  • 18 # 諾媽育兒叨叨唸

    童書繪本並不只是簡單的看圖講述啊,書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媽媽在給寶寶講,圖書繪本的時候,可以怎樣自然,怎樣貼近生活怎樣來,可以,把繪本上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講述出來,也可以根據繪本再新增自己的一些內容,這都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親子閱讀,這樣一個過程。

  • 19 # 聽女兒畫

    當然不是。童書繪本的閱讀其實包含很多“學問”。比如給孩子閱讀時的姿勢、語氣、表情以及態度等。如果只是單純的看圖描述,那麼,童書繪本的閱讀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首先,選擇一個和孩子比較親密或是平等的姿勢,會讓孩子在整個閱讀期間的感受是舒服的。

    然後,選擇不同的語氣、合適的表情以及正確的態度,會讓孩子感覺到繪本內容的有趣性。這樣不僅增進親子感情,還能讓孩子有一種很好的閱讀體驗,這樣更容易讓孩子喜歡閱讀。

    如果只是簡單地看圖講述,那麼孩子有種錯覺,那就是讀書只是一種蒼白的表達。其實,這樣的讀書反而不利於孩子對閱讀習慣的培養和對閱讀本身的喜愛。

  • 20 # 使用者1825602082577

    親子共讀有很多的玩法。比如在最開始,我就是按原文給孩子讀繪本。慢慢的,開始與孩子一起交流繪本。到現在孩子三歲半,我又轉換了模式,拿到一本新繪本的時候,先讓孩子把他看到的講給我聽,然後我再重新給孩子講繪本。除了給孩子講繪本外,日常生活中,我們完全可以根據繪本跟孩子玩親子游戲。比如角色扮演、畫繪本元素、用橡皮泥捏繪本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如今社會,很多獨生子女,已經不和親戚往來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