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漠裡的金石
-
2 # 鬱香墨
友問: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書法文化,你心目中嚮往穿越到哪一個的問題。
書法文化,這一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她與人文思想,理念,藝術含金量連為一體,併發生社會和個人利益最大化功效。書法文化,至關重要的一點還是人文文化,人文思想。
當今社會,書法文化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和定論。什麼叫書法文化,直觀的講,書法文化是既有書法的不同風格,還有不同風格的與日俱增大繁榮的社會主義文化。二者緊密聯絡,缺一不可。自古沒有純書法,只有純文化,由文化這個主題帶動書法。因此,書法的理念就是人文思想和人文文化的有機統一。
當下,有許多的書法者,只是寫寫字,要麼重複著仿抄一通,內容千篇一律,千人一孔。這不是書法文化,也不是文人書法所措。
由此產生的詩詞歌賦少了,寫文章小說的人少了,有傳統文化的人少了,能寫歌譜曲的愛好音樂的人更少了。書法者大多隻是在單方面下下功夫,人文書法由此得以削弱或者將必消失。所以,書法的昇華離不開文化的昇華,書法的繼承離不開傳統文化的繼承。
可以說,書法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與人文思想人文文化血統相依的,這才是人民所希望看到的書法文化。
-
3 # 雲水禪心011
在我感覺中,要論書法文化當推宋朝,蘇黃米蔡自不必說,再加上宋徽宗的瘦金體、秦檜的宋體等,可以說風采各弄,各領風騷,光華燦爛。而宋朝既然號稱文人的天堂,其在書法造諧上接近以上大家的也比比皆是。宋雖然疆域小,武力值差,但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文化和科技最繁盛的朝代之一。
-
4 # 天馬侃藝術
首先,上古時期,他包括了夏商周和秦漢以前的很多朝代,他們都是以篆書為主的,那種天然的美感,在他們的刀下表現的淋漓盡致,看那種藝術,就好像看來自天上的神仙一樣,空靈,,唯美,令人嚮往。文字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完全成熟,象形的味道還很濃,正是有這種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才變化出後世的多姿多彩,進而產生了書法大變革,上古時期的書法,世藝術的雛形,它天然的展現了最純真的藝術之美。
石鼓文
其次,漢魏時期,這時候的書法已經把前面的僵化全部統一,並且矯正了最好的狀態,他使得文字書法走向了成熟之美,已經完全定格在歷史的高度,這為以後文字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所以這個時候的書法世真實之美,他就好像一個農村的農民,用最真實的一面充當著承前啟後的角色,所以漢魏世過度之美。
漢 張千碑
最後,唐宋光大之美,在經歷了那麼久的變革以後,書法終於在唐宋呈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切都那麼成熟,又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說唐朝還有法度可言,到了宋朝簡直無法無天,宋四家的行書,很有味道,都帶有很高的意境,所以唐宋把書法發揚光大。
蘇軾書法
顏真卿書法
若要做一個選擇的話,我願意穿越到宋朝,去欣賞那一份意境之美,可是我不願意待在宋朝,也就是路過看看還好,讓我去學他,我並不樂意,我要學誰呢。當然是上古時期,那種境界是道的境界,他不用講美,卻事事皆美,他不知道什麼是藝術,卻創造了最天然的藝術,這是天道的體現,是人間最自然的樣子,最美的時光。
-
5 # 納新
我最想穿越到唐代。
唐朝的建立結束了西晉以來近三百年的動亂局面,國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貞觀之治”,此後從武則天到唐玄宗開元時期更是呈現出超越兩漢的空前興盛氣象。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初唐書法家有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陸柬之等,此後有創造性的還有李邕、張旭、顏真卿、柳公權、釋懷素、鍾紹京、孫過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詩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書法家。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
6 # 磨硯之樂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清代書法家梁巘在《評書帖》中所說的一段著名書論。由於對這幾個朝代的書法藝術特徵進行了高度準確的概括:“晉人尚韻”,即是說在魏、晉、南朝時期的書法藝術講究風度韻致。那時的書法尊崇“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大都表現出一種飄逸脫俗、姿致蕭朗的風貌。其代表是二王的書法,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評王羲之書為:“如謝家子弟,縱復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肖衍在《古今書人優劣評》中評王獻之書為:“絕眾超群,無人可擬,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悅,舉體沓拖而不可耐。”(注:耐,能字之意。)二王書法藝術流露出的這種韻味風神,是以獨具的藝術魅力,反映出晉代書藝的時代特徵。 “唐代尚法”,即是說唐代書法總體傾向都是重視法度,唐代書家對前人的書法進行了總結,在書法結體和用筆方面實行了規範化和精微化。如有歐陽詢《三十六法》和《八訣》,唐太宗《筆法訣》,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張懷灌《用筆十法》和《玉堂禁經》,林韞《撥鐙四字法》,以及最受後人推崇的《永字八法》和《五字執筆法》等。因此,唐人的楷書表現出大小相等,上下齊平,用筆應規入矩的趨勢,即使是比較自由浪漫的行草書,也逐漸拋棄了晉人兼用側鋒的筆法,而追求純中鋒的用筆。在崇尚法度的風氣之中,出現了森嚴雄厚的“唐楷”和豪放的“狂草”,體現了唐帝國開拓向上的精神。“宋人尚意”,即是說宋代書法追求意趣而不拘法度。蘇軾說:“詩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爛漫是吾師。”黃庭堅亦說:“老夫之書,本無法也,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亦不計較工拙與人之品藻譏彈。”米芾說:“學書須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別為一好縈之,便不工也。”董逌亦說:“書法貴在得筆意,若拘於法者,正以唐經所傳者爾,其於古人極地不復到也。”這些就充分表明了宋代書家們不泥古法,提倡適意的藝術主張,這種主張在他們的代表作品中,如蘇軾的《黃州寒食詩》、黃庭堅的《諸上座帖》、米芾的《虹縣詩帖》裡得到充分的體現。 “元、明尚態”,即是說元、明時期的書法時尚,偏重於摹仿,注意在字的形態上下工夫。書法潮流在元、明時代進入了一個復古時期,大凡學書者紛紛效仿晉人,而求之於刻帖。趙孟頫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即是認為字的結體形態可以隨時代而變化,而古人筆法應恪守不變。趙孟頫的這個主張被奉為金科玉律,所以元、明兩代的書人大都是以唐人的筆法,寫魏晉人書貌,形成了書法僅注重在字形上刻意求好的總趨勢,當然,梁巘這裡提出的尚韻、尚法、尚意、尚態,主要是對這幾個時期書法特徵的概括,並不是說韻、法、意、態在這幾個時期裡是隔絕而不相通的,如在“尚法”的唐代,也有顏真卿《祭侄文稿》那樣尚意的作品。晚明時,傅山、王鐸、黃道周、倪元璐、張瑞圖的書法,是不能用“尚態”來評價的。宋代黃庭堅的書法不僅有“意”,而且也重“韻”。只是它們沒有代表時代的主流罷了。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所以,成熟的書法藝術展現出美應該是以傳統文化與書法中的法意韻的結合體。
-
7 # 國雅書院
當然是盛世大唐!
唐代在太宗李世民的推崇之下,書法注重法度。所有應試的舉子必須寫一手規範的楷書。併成立了朝廷的書法學校,以褚遂良、歐陽詢等為老師,書寫並傳授法度嚴謹的規範字。大小均等,分佈對稱,刻意點頓,稜角分明。傑出的書法家有顏真卿,柳公權等,並稱為:顏筋柳骨。
唐楷雖然欠缺了藝術性和創造力,但其書寫風格恰如巍峨雄偉,壯觀威嚴的大唐建築一般,又宛如一個長者正襟危坐,氣勢雄渾,不怒自威!
大多數人都批評唐楷刻板,官閣。相比於宋字的以意傳神,東晉的飄逸不羈,兩漢的拙樸天然,唐字的確少了些靈動自然之氣。但我依然喜歡唐楷,理由同上。
如果穿越,我也要夢迴大唐!
-
8 # 耿介堂主
歷代賢達,神交久已!
嘗乘神思,隨羲之覓新溪,伴東坡烹奇味…
待天下大同,地球村民,皆知豪翰之韻,豈不美哉!
-
9 # 張言好書畫
中國的書法文化傳承有序數千年,為歷代華人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最好的精神文化作品,令人民生活豐富多彩!但是每個朝代書法的字型有所不同,這是中國文字發展變化導致的,由難到易,由繁到簡,方便人民語言交流是基本要求!
秦統一文字,六國及之前的大小篆統一改成秦小篆字型,李斯功績最大,是史上第一個書法家,展現了秦帝國的氣度!漢朝演變成隸書,漢碑是隸書的巔峰!晉朝尚韻,王羲之變球法為今體成為書聖!唐朝尚法,歐,顏,柳的楷書達到頂峰!宋朝尚意,蘇,黃,米的行書大氣輝煌!元,明趙,董書風繼承二王!清朝張裕釗集碑帖大成,創立新魏碑字型!近現代書家輩出,唯有毛主席的草書達到大書法家的境界!
根據歷代書法基本成就及朝代的影響力,人民生活的美好程度,要是穿越的話回到漢朝最能有我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
但是自新中國成立以後,華人民重新有了尊嚴,毛主席進行了掃盲運動,大力普及文化的結果就是全民族文化水平提高,整個社會讓人民生活更有尊嚴與幸福感,我們學習書法的條件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好,在這樣的情況下何必穿越回古代呢?生在新中國,活在當下,用心創作書畫作品就是最佳選擇呀!
-
10 # 青溪書法
我覺得唐朝最好。
唐朝書法,上承魏晉,下啟二宋,是書法史的鼎盛時期。應該說唐代書法是中國書法史上的最高豐碑。
有唐一代,書家輩出,書學大興。初唐書法家虞世南和歐陽詢都還親眼目睹過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真乃人生一大幸事,後世都見不到其真容了,被李世民帶走了嘛。
況且虞世南還是智永的嫡傳弟子,直接繼承了二王的精髓。虞世南這人好啊,連陌生的小青年顏真卿同志都願意收為弟子,我們穿越過去誠懇一點應該也可能做他的學生,直接學到二王筆法。你說美不美?
有人喜歡穿越到晉代,認為還能有幸見到王羲之同志向他學習筆法,其實這比登天還難。王羲之筆法從不外傳,見到了也沒有用。
雖然晉代是書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但王羲之父子都不知道魏碑為何物,是不是很遺憾呢?要是王羲之能穿越到南北朝,學點魏碑中和中和,肯定就沒有唐楷什麼事了。唐楷大家據說都學習過魏碑。
唐朝才有科舉制度,而且科舉制把書科考試納入考試科目,書法的練習和取士聯絡在一起,這樣一來,我們穿越過去,哪怕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都可以憑藉一手好字取得功名。晉朝你必須投生在氏族官宦家庭才有出息。梁山伯祝英臺就是晉朝的,普通人家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呢。歐陽詢也是遇到了好人養父江總才抓住了機遇。
所以,穿越到晉朝,你學到名家書法的可能性不大,最多也就是寫寫魏碑的民間書法家。只有穿越到唐朝,你才有可能遇見好老師,因為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科舉入仕了。
你覺得穿越到大唐盛世好不好?
-
11 # 北方之勇者
說得對!“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書法文化”。書法簡單來說,就是文字的書寫與技法,傳統上專指使用毛筆的書寫與技法。既然說到超越,我最嚮往的就是殷商時代。甲骨文時期,就已經產生了書法,只是,留傳下來的太少了,所有,如果能去看看,那該有多好呀~下面讓我們小窺一下吧~
-
12 # 山陽散人
我最喜歡明清時期的書法,如果真的可以穿越,我最喜歡穿越到明末清初,能和傅山、王鐸、何紹基等大家學習一天,幸莫大焉!
我認為中國書法有三個鼎盛期:第一個光芒閃耀時期是晉代,也是書法第一次文人化的過程,出現了一批光耀萬代的書家和作品,王羲之、王獻之等,晉人尚意,書法格調高雅,是歷代學書者的典範和楷模。第二個時期為唐代,尤其是唐楷,法度森嚴,後人無法逾越。第三個時期是明末清初,社會的動盪,書法家的掙扎,反映在書法藝術上,讓我們看到一個絢爛多彩的書法世界,書法更加強調章法、布白、收放、開合,筆墨更加強調變化,點、線、面結合,注重酣暢淋漓和陰陽轉化,注重表現個人心中狂狷、浪漫、樸拙、蒼茫、苦悶之氣,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更有一批如傅山、徐渭、八大、王鐸、張瑞圖等書法大家。相較於晉人的意、唐人的法,明清是站在前人肩上使書法更波瀾壯闊,更具煙火氣!
所以,我更喜歡明清書法!
-
13 # 易謙堂
想穿越到魏晉時期與王羲之對話!讀王羲之書法時可以從《蘭亭序》中感受出王羲之當時在蘭亭休憩的時那種悠然自得,那種魏晉人褒衣博帶、手執竹葦、談笑風生的風骨;
-
14 # 業餘練字愛好者
每個時代的書法作品都有其特點,沒有最好,書法作為一種藝術,與文字相伴相生,而文字也都具其相應的時代特性與審美認知。原始人在生活中用“圖畫”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秦始皇統一文字以便鞏固統治,政令暢通。實用性遠大於藝術,但相伴藝術而發展.。那有沒有在哪個時期的書法是最好的,從倉頡造字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資料顯示:書法在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金文(古文)、大篆(籀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階段,在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楷書,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所以對哪個時期的書法是美的?個人覺得可從以下兩方面作個瞭解:
一是書體的的表現形式
文字外形本身不具有美醜的性質。篆、隸、楷、行、草五體都是藝術的表現,只有當它被書寫後才會有我們認為的好與壞(美醜之分)。書法從“畫圖”發展到確定了“橫、豎、撇、捺、點、挑、折”等基本筆畫,形成了他的外形美,而書法則是透過書寫工具,以筆勢之輕重疾徐,方圓粗細,始轉變化來擴充套件他美的表達。
甲骨文是書法領域中既古老、質樸又年輕(發拙才100多年)的書法珍品。從甲骨契刻提煉形成的甲骨文筆書法,既有契刻遺韻,又有筆墨之情趣,展現的是如此之美妙。
金文書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產生,筆勢雄健,間或有肥筆,筆劃多露鋒芒並在周朝發展成具有獨特風格的金文書法藝術。
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且隸書也逐漸相伴而生,並在筆法上突破篆之單一運筆,形成了獨特風格。《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都是書法史上的傑作,並有瓦當、貨幣等風格迥異的文字。
魏晉“二王”人稱“書聖”,藝術品味更是迎合了社會的需求。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所創的“一筆書”更是書法史上一大奇蹟。
隋唐書法藝術注重傳承、尊重法度,既古樸典雅又清秀精巧,既跌宕稚拙又韻味淳厚。體現了晉代書法的勁美而又不失創新。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張旭、懷素、孫過庭等等 書風各表其精妙。
再至宋明清之黃庭堅、米芾、金農、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等等均高視古人、書風或古拙凝重或奇險瀟灑.....在篆書的繼承和創新更使吳大澂、吳昌碩雄視當代為後世所重,成為今天之景仰 。
我認為書寫體式的不同成就了美之豐富的表達。
二是對書法的審美認知
早期文字的書法實用性已逐漸被替代,人們對他的藝術性更重視,更有興趣,成為欣賞和追逐的重心。這裡所謂的好壞(美醜)已是我們現代人眼中其藝術性的呈現,是以文化底蘊與藝術能力來審識這一傳統文化瑰寶之精髓。
有人說,鄭板橋、謝無量是藝術上“寧拙毋巧”的典型代表人物(我沒探究過),不過傅山就曾提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古樸能讓欣賞者感受到古韻古香的氣息,看似拙笨,實則藏韻其中,有古拙當然也要有巧趣。但這可不是人為弄巧,是一種氣韻天成。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一記錄修契吟詩情景的文字,成為千古絕唱絕非純粹的書法藝術創作,而是具有深厚文化神韻的精妙之筆。
晉唐時期是書法藝術發展的一個顛峰期,據傳晉朝主要以口傳手授耳濡目染之臨習,但在唐代已將書學納入正統,專以傳承之教育,可見書法正源在唐代之重視。
現代書法流派眾多,書風求巧、求拙、求怪,”名家“盛行,可謂粉墨登場。許多習書者心浮氣燥,傳統功低下,急功近利,氣韻不成何來有美感。文化興盛創新,不能只有有越“泥古”之藩籬而不講傳承,違背書法藝術、書法精神。
是雄健大氣、跌宕稚拙、還是凝重典雅、清秀靈巧.....
我認為古拙,精巧、凝重、清秀均是美之表達。今天不乏時代氣息,又注重古意 的書法都是率真與自然之美的體現。
最後,分享幾幅比較喜歡的書法作品
-
15 # 必美也
我學書法己三十餘年,真草彖h篆都學過,如今我最喜歡,雲南之最,滇中草聖闞禎兆的草書。清代文學評論家,金聖嘆對他的草書有,龍蛇筆落驚風雨,不異當年草聖奇之讚譽。闞禎兆的草書有獨道之處,他的筆法有龍蛇之象,雖然他出生在明代,生活在清代康熙年間,他的草書比草聖還神奇,我對他的草書愛不釋手,對我學習草書幫助最大。
-
16 # 使用者文躍
說實話,我最喜歡的書法還是晉唐的字,我最初喜歡寫字,是因為看了王羲之的蘭亭序,非常喜歡,買了筆墨報紙上練起來,越寫越感覺王羲之的字好,後來遇到一個老師看了我寫字,他說你要寫好字必須練楷書,指點我買了歐陽詢的九成宮字帖。我發現歐體楷書和王羲之楷書有相通之處,也是後人不能比的地方。練書法的人會有一種感覺,前唐的幾位書法家的字和後來人寫的字是不一樣的風格,後人說是前唐以前的字重質,後來的人重情。但說實話我認為不是後來的人不重質,而是以前古人的書寫方法失傳了,至使後唐到現在人們寫的書法一代不如一代,王羲之的蘭亭序,歐陽詢的九成宮,幾千年來多少人臨習,但從來沒有人超過,或者說沒有人能達到那個時候的水平。我個人認為主要是書寫方法和天賦。有天賦的人沒有好的方法就出不來精品,這就好比彈鋼琴,要彈出美妙的旋律必須是十指都用,各司其職,我們只用兩個指頭去彈琴怎麼會彈出好的歌曲?所以我還是最喜歡晉唐的字。個人看法,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
17 # 衍廬
秦漢,
這個時期的書風古樸自然,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尤其是隸書的成熟,不僅僅開啟方塊漢字的藝術美感,更是對建築等美學觀的影響巨大。
-
18 # 大盛書法
我心目中最嚮往穿越到漢代,因為漢代是中國文字發展中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漢代(前206—220)是中國封建社會統一、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也是中國書法藝術及其重要的發展時期。書法藝術的發展,由此隨代秦而起的漢代的建立開始走向另一高峰。最終,隸書出現了。因為我喜歡隸書,所以,嚮往穿越到漢代。
一、從戰國時開始的隸變,到西漢中後期完成蛻變過程,隸書從此產生,並被漢代人民推到了書法藝術的頂峰。漢代隸書的產生,有社會原因,也有文化背景因素,但最重要的應該是秦漢時期人們所使用的書寫材料,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對文字形態、書寫方式的影響。
二、漢代人民對文字使用規範化的要求和當時政府大力提倡,對隸書的最後定型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竹簡的大量使用是隸書產生的直接原因。由於竹簡材料的特殊性,導致了隸書特殊用筆方式及典型隸書筆法的出現。
三、漢代十分重視書法教育,培養了一批書法人才。經常選拔書法人才,以通經藝取仕,有力地促進了書風的盛行。漢代以孝治天下,士大夫們好名之風盛極一時,死後皆立碑頌其生平,為漢代的書家提供了用武之地。客觀上促進了漢代碑刻藝術的發展。
漢代時期的隸書碑刻有三種風格。
一是端莊平正、法度嚴謹類的碑刻。有《子游殘石》《乙瑛碑》《袁博碑》《張景碑》《西嶽華山廟碑》《史晨碑》《熹平石經》《王舍人碑》。
二是挺峻流麗、清勁秀逸一路的碑刻。有《禮器碑》《孔宙碑》《尹宙碑》《曹全碑》。
三是質樸高華、雄渾沈厚一路的碑刻。有《裴岑紀功碑》《鮮于璜碑》《衡方碑》《張遷碑》《石門頌》《封龍山頌》《西狹頌》《郙閣頌》。
-
19 # 殘墨修者
唐代。
唐代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之一,一時風頭無二,萬國來朝,促進了中國和周邊國家的交流,為傳播中國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貢獻,日本、朝國等國至今深受影響,中國從中也吸收了大量的外來文化和科技,豐富了中國的文化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由於皇帝自信開明,國家開放包容,文化交流相互融合,人們的思想境界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文化和書法藝術空前發展,到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地步。
作為一個狂草修練者,最希望的就是回到唐朝去,回去拜訪一下草聖張旭,向他請教一下關於書法的一切東西。
問一下他用的什麼墨、什麼材質做成的毛筆、什麼樣的宣紙、看一下他如何寫字,坐著、跪著、盤腿、站著,看一下他們如何執筆,懸腕或者枕腕,看一下他們寫字的速度。看看他創作狀態,在什麼情況下創作出來的佳品,是不是真的酒後神來,提筆狂舞,滿紙菸雲來。
再請教一下他的筆法、結字、章法是如何處理的,是不是和現在的一樣,還是差別很大,瞭解一下現在為什麼創作不出精品的原因,是文化素養不夠,還是筆法不同,還是其他原因。
夢迴唐朝尋顛張
想想只是一場夢
《古詩四帖》在手中
揮毫臨帖筆下逢
-
20 # 謙園李大慶
曾經在夢裡想過到大唐朝看看,至於穿越嗎,也是唐朝。
為什麼是唐朝呢?因為歷史進入唐代後,其間的虞、歐、褚、顏和旭、素等大師書家,將中國書法藝術中的法與意都推向了極致,形成了楷尚法草重意的兩個高峰,從而彪炳史冊,這些都令人崇敬和嚮往,因而由此才會做夢,也只有做夢才能穿越。但其實我現在接觸唐書法稍多點兒的是《書譜》。孫過庭,唐代傑出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因出身寒微,職止小吏,故而史無他傳。《宣和書譜》稱孫過庭的草書:“咄咄逼羲獻,尤妙於用筆。”他在用筆上有自己的創造,俊美婀娜而能剛健,蕭散飄逸而能沉著,飛白渴筆而能潤澤。總之吧,《書譜》是學習草書入門的最好範本,孫過庭這位唐朝的書法家也是了不起的人物。
除了這個題目上的重要原因之外,對於唐朝來講那興趣就更大了。我們這裡曾在中國歷史當中產生過十二位丞相,其中大概有六位官拜大唐,並且其中有三位,他們的故里與我的家鄉相鄰不過八里左右,那就是一門三相的韋思謙父子!還有我們的唐朝大詩人們,李太白、杜少陵、王摩詰等等偉大而神奇的人物,令人仰望叫人嘆惜。作為一個畫畫的人,特別是畫花鳥的人,要知道花鳥畫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科也是在唐代。
唐朝,一個威武繁盛胸懷廣大的朝代!各領域優秀而傑出的人物燦若繁星不計其數,怎不令人崇敬和嚮往?然而現在的我們也只能夠“夢迴唐朝”了!
回覆列表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書法文化,我向往的是大唐年間,大唐盛世,上至太宗李世民喜歡書法,下至平民百姓也喜歡練字。大唐盛世的文化氣息,以及社會經濟政治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