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改名挺難
-
22 # 醉駕導演
這個問題的實質是四個字:感同身受。
父母只有把自己的成人思維和孩子的接受能力結合起來,教育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還有過多強調自己的個人感受有時候會顯得力不從心。打個比方,我小時候有好吃的會千方百計留一點,而現在兒子總恨不得加班加點就地解決,原因就是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孩子在儲蓄、保險方面的意識幾乎沒有了,我卻在新時代琳琅滿目的情景下慢慢步履維艱。
互相尊重,善於傾聽永遠是人際交往的第一法則,親子關係更應如此。
-
23 # 生活2003
個人感覺回憶我們的童年,教育鞭策孩子的未來是可取的經驗,我們回憶童年可以把自己假設跟孩子同齡時代,這樣我們就會做一比較,看看我們童年有哪些可取和不足之處,加以利用這樣更利於孩子成長,當然也不能完全用我們兒時的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的,畢竟社會是發展進步的,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結合現代的教育理念來引導孩子,總之,教育孩子是一個任重道遠的艱苦工作,從娃娃抓起,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
24 # 李先先生生
沒有道理。任何人由兒童走向成人,都不可避免的把這個過程中,自己的認知、感受、遺憾傳授給下一代。他們身上牢牢刻著你的痕跡,永遠抹不去。
-
25 # 邱心似火
有一定的作用,但,環境的變化影響超越經驗!就比如,我們那個年代,大環境是幾乎沒有任何電子裝置,父母對我們的管教大多是勞動,或衣服乾淨程度,以及其他一些做人禮儀等。現在的孩子,在現代化的社會里,所學所看,視野之寬,父母都感嘆!用經驗,用老一套,教育孩子顯然力不從心!
我們童年那些對孩子有正面影響的、孩子感興趣的部分,是可以告訴孩子的。我們的童年與孩子相比,時代不同,受教育方式不同,培養目標不同,所以,有些回憶不一定有用。我以為,教育孩子的主要方法是:六分鼓勵,兩分批評,兩分幫助;培養孩子的基本目標是:身心健康,品行端正,自信努力,積極向上(好的學習習慣,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