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小猴寶成長記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讓孩子玩電子裝置(手機、iPad等)已經成為了當代家庭常見的一種現象,而這種消遣方式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你的女兒才不到兩歲,但是已經經常問大人要看手機。可見家長在平時帶孩子的過程中,大人首先經常在孩子面前看手機,因為孩子小的時候一切的行為都是模仿大人。

    他們看見你們看手機的時候感覺很開心,所以他們也要看。也有的是孩子想看手機裡的動畫片,然後一直吵鬧,大人覺得丟個手機給孩子就不會吵鬧了,總之,孩子對手機產生了依賴和大人不無關係。

    我之前也犯過這種錯誤,女兒2歲多的時候,她一哭鬧就給孩子看手機上的《小豬佩奇》,從之前和孩子約定好的只看十分鐘到後來的半個小時,最後發展到一個小時,甚至不能放下手機。最後我強制拿走手機孩子反而又哭又鬧的,一直不肯睡覺。我才下決定一定不能讓孩子再這樣下去。

    在給出建議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吧。

    01.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hone

    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視狀態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3秒平均每分鐘眨眼7.67次

    02.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ad

    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視狀態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秒平均每分鐘眨眼4.67次

    看到這些資料,有沒有覺得非常吃驚?那麼要怎樣才能改掉孩子喜歡看手機的習慣呢?我從身邊的例子出發,有以下幾個建議:

    01.父母放下手機,以身作則

    孩子出生前,他們並不知道手機、ipad是什麼。但因為父母總在一旁玩,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把吸引父母的東西是什麼,然後他們便學著父母的樣子這裡劃一劃,那裡按一按,漸漸被裡面的新奇所吸引。我家寶寶就是因為這樣認識了愛奇藝的綠色logo,她知道只要開啟就可以看動畫片。

    想要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因此,下班回到家的時候,請家長們放下手機,多跟孩子相處,多溝通多交流,讓孩子們都動起來。當孩子們看見你放下手機的時候,他們也跟著你一起放下手機。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吧。我侄子在家裡他的爸媽當著他的面是很少玩手機的,都是吃完晚飯以後,大人開始看書,小朋友就跟著在旁邊看各類書籍,比如動物百科、科學真有趣、西遊記(拼音版)。

    侄子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就馬上問大人,當孩子可以及時得到解答也會覺得看書更有勁頭。久而久之,我侄子也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而且受我嫂子的影響(她愛寫毛筆字),6歲的小侄子也愛練字,每天都要寫上好幾頁。其實從這裡不難看出,大人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正面影響。

    02.帶上寶貝喜歡的玩具,帶寶寶去感受大自然吧

    很多家長覺得健身鍛鍊是非常複雜的活動,要準備場地、器材,甚至還需要專業人員做指導。可是對孩子來說卻恰恰相反,最好的運動都是最簡單的,任何遊戲都可以是運動。

    我們要做的,就是確保每天孩子都能在戶外玩兒,如果是孩子正在幼兒園上學,可以等到週末帶孩子進行戶外親子活動。讓他們在戶外盡情地奔跑、跳躍、攀爬;給他一個玩具,可以是球、滑板車、三輪車或是其他可以騎乘的玩具,也可以給孩子準備飛盤、航模等操控類玩具。我們每週末都會帶女兒去進行戶外活動,每次不是帶滑板車就是小腳踏車,她也喜歡帶一個喜歡的佩奇玩偶去玩,運動的孩子身體都要比不運動的孩子更結實。

    還有一點頗為重要,孩子對於運動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否熱愛運動。如果父母在家裡就是把電視當作消遣,能坐著就絕不站著,更不可能會去鍛鍊健身,那麼孩子也就不可能會熱衷於運動,相較於同齡的孩子來說,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的活躍度要遠遠低於父母都熱愛運動的孩子。

    03.親子閱讀很重要,給孩子多讀繪本

    作為父母你多長時間給孩子講一次繪本故事?我估計答案可能會是比較少吧。因為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面臨著來自於家庭和工作中的壓力,他們可用的空閒時間很少,孩子們除了在幼兒園上學,下班之後可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也很少。雖然童年時代的簡單樂趣有許多,但講故事是培養孩子整體人格的關鍵部分。因此作為父母要儘量每晚抽出一些時間給孩子讀繪本。

    父母的說話聲是世界上最悅耳的聲音,是任何電臺,錄放機和有聲讀物所代替不了的。晚上孩子洗漱後,入睡前,躺在爸爸媽媽身邊,聽父母讀故事是一段非常溫馨和幸福的時光,長大以後也將是一個美好的回憶。

  • 22 # 察秋毫

    孩子吵著看手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沒有人真心的陪她玩!

    家長朋友可以反省下:是不是覺得孩子活潑的時候很煩人,總是打擾自己做事情?是不是每當孩子來向你求助的時候,你都是很快的回答孩子的問題後繼續做自己的事情?這些都表明雖然家長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實際上你把孩子摒除在你的世界之外。你和孩子是兩個世界的人。

    家長朋友可以觀察下自己的家中,有多少東西是專門為孩子設計的,是2歲孩子自己可以操作玩耍的?除了玩具,家長恐怕想不起來其他的東西了。2歲的孩子手腳都還小,他們能玩的、能自己做的只有玩玩具了,所以對他們來說玩遊戲就是生活的一切了。

    可是一個玩具如果沒有承載的故事或者相對應的遊戲,它就是一堆塑膠或者廢鐵。而我們的孩子還小,他們的小腦瓜中沒有過多的能力能夠憑空造出一個遊戲來,能這樣做的是他們的父母。所以孩子需要父母來指導他們玩遊戲,否則就只能對著玩具發呆了。

    而當父母能和孩子一起玩遊戲時,他們不單單會被遊戲內容吸引,還能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陪伴和愛。這個時候他們不需要把手機從父母手裡拿走就能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就有父母真心陪他們玩,他們為什麼還要那個沒有情感的手機呢?

  • 23 #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這個現象挺常見的,要解決它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所謂容易,只要媽媽爸爸能夠堅持做到兩點,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

    1、 家人誰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和看手機(接打電話可以除外)。因為最初孩子是看到家長經常把手機當個大玩具擺弄來擺弄去才開始好奇和模仿,日後自己玩手機成了習慣上了癮,再看到家人“玩”的時候就很難抑制衝動了。

    2、 要找出其它適合的好玩的遊戲,並且變換花樣跟孩子一起玩。以一歲九個月為例,比如躲貓貓、推拉小車、穿串珠、隨意塗畫等等都是有益於心智發展,也能帶給孩子樂趣的好遊戲,關鍵是這個階段孩子自己不太會玩,她/他更喜歡有家人陪著玩,也需要有人引導和讚賞鼓勵,有了更好玩的遊戲之後手機自然就沒啥吸引力了。

    可是原本並不複雜的問題,為什麼又挺難呢?一是因為現如今家長很多都是手機控,自己要“戒掉這個習慣都難”,二是不太會跟孩子玩兒,熱情耐心不夠也變不出太多花樣。雖然都知道親子游戲互動好處多多,可是要自己身體力行、全心投入還真得努努力才行,所以說想要改掉孩子迷戀手機的習慣,正好是個開啟親子雙方親密互動的契機,你說是不是?

  • 24 # 生活小食光

    1.首先要將利害關係告訴孩子,讓其知道長時間玩手機對身體帶來的危害,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2其次家長要做好榜樣,避免在孩子面前玩弄手機可選擇看書學習等。

    3.如果孩子有手機並且是智慧機,可以將其手機上的軟體解除安裝掉。家裡WiFi使用者名稱和密碼不要讓孩子知道。

    4.可以給孩子一些感興趣的書籍,讓其在書本中尋找快樂並學到知識。必要時可以用玩具代替手機,分散孩子對手機的濃厚興趣。

    5.培養孩子的其它愛好,比如週末或是寒暑假參加培訓班或者讓孩子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來越不喜歡發朋友圈了,也越來越不喜歡同學聚會了,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