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丹姐大丈夫

    不喜勿噴

    起跑線上就已經輸了,並且面對城市的孩子自卑是免不了的。

    先講一下我吧,我上小學的時候是在村裡的小學上的,90年代的小學跟現在的幼兒園水平差不多,甚至遠不如現在的幼兒園,因為教育資源匱乏,一個老師要帶2到3個班級,我出生在80年代末,那會兒的農村超生嚴重,什麼都缺,但是就是不缺學生,每個班級都要坐上60名左右的學生,老師的講臺兩側還能放兩張桌子坐人,這是背景。

    農村的家庭孩子多,父母基本上都在外務工,秋收春種又要忙農活,所以孩子大都是沒人管的,我們叫放養。

    這種養育方式造就了一批怎樣的孩子呢?(我不是說所有,我是說大部分,所以大家慢點兒噴),遊手好閒,因為農村很多陋習,所以有的小孩子很早就跟著父母在麻將館玩兒,當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班級的男同學黃段子張口就來,嘻嘻哈哈不以為然。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所以還有一些從小就手腳不乾淨,小偷小摸,雖然也不算什麼大毛病。

    我是我們家族第一個讀到本科的,也是唯一的一個,就這樣扔在外邊不打眼的學歷在我們村卻是稀缺的,父母以我為傲,而且我上大學以後一直報喜不報憂,所有人都覺得我是極度自信的人,但是隻有我自己知道,我深入骨髓的那股自卑感。

    上大學後面對的學生群體來自四面八方,農村孩子跟城市孩子之間的的消費層級,思想層級差距拉的比較大,不敢於表現自己,會顯得比較自卑,智商上每個人領域不同,情商上區別明顯多了,甚至需要自己表現的時候都會緊張的說不出話來,驚歎於她們卓越的溝通能力,這個影響是伴隨一生的。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克服這種影響。

    畢竟人是世俗的,有時候經濟上的優勢就能壓死人。

    你的孩子如果幼兒園在城裡上,他面對的小朋友們的家長相對素質水平會更高,相應的,你的孩子面對的夥伴素質水平,也會相對更好,視野也更開闊,如果是去農村上,可以參考我的故事,做個等比序列,80年代的農村小學:80年代的城市小學=00後的農村幼兒園:00後的城市幼兒園。

    因為我們大多數孩子的終點只是城裡孩子的起跑線,所以我們要拼盡全力、爭分奪秒的奔跑,沒有喘息的機會和時間。

    你身邊的環境,影響著你跨越階層的機會成本。

    我是哆唻咪媽媽,一個80後寶媽,熱愛寶寶,喜歡淘好物,愛分享,愛旅行。

  • 22 # 冷青樺

    #愛上幼兒園# 當然是城裡好啦,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在城市師資力量等還是要優於農村的,建議你有條件果斷送城裡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 23 # 80後幸福的一家人

    這個問題是根據你自己的條件而定的,如果說你經濟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可以到城裡面上幼兒園,如果說條件不允許的話,我建議的話可以到你們的鎮上讀書是一樣的。

  • 24 # 皮皮媽育學園

    個人認為,如果可以隨便選擇的話,最好還是讓孩子去城市裡上幼兒園。雖然現在農村幼兒園的硬體設施也已經很好了,但是決定孩子成長方向和成長速度的,從來都不是硬體,而是教育理念、人文環境等軟性因素。下面為你詳細解析:

    第一、為什麼大機率來講,城裡幼兒園的教學質量,要優於村裡幼兒園的?

    1、從人的角度思考。

    這個社會是存在優勝劣汰的,最優秀的那波人有相當大部分都是在一線城市的。再加上現在城市化程序的不斷推進,據我所觀察到的,目前依然留在村裡的人,很多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輕人要麼落戶城市成為了“城一代”,要麼常年在外打工,賺取家用。

    即使是“公立幼兒園老師”的這個職業,現在年輕人們的第一選擇,大機率上也不會選擇鄉鎮。綜上,鄉鎮目前留存下來的幼兒園老師,要麼是沒有能力考上更好地點、更好學校的;要麼就是原來小學部的老教師,調崗到幼兒園部了。

    2、從教育理念上來說。

    學前階段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其重要在開拓孩子的認知、建立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和邏輯思維、強化孩子精細動作和大動作訓練等等,絕不在於孩子學前學會了多少科學文化知識。

    這也是目前國家教育部一直倡導和鼓勵的。但是這個幼兒教育理念,目前表現出來的結果是:越往上接受執行(一線城市)的越好,越往下(村鎮)接受執行的程度越低。

    這主要是由於大人的認知,和科學育兒知識的普及程度決定的。大家都是在用自己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方式,來養育培養孩子的。但是隻有將這個“對孩子最好的方式”與“孩子自身的發育成長規律”結合起來,孩子才能真正獲得,對自己身心的健康成長有利的幫助。

    3、從孩子的人際圈子來說。

    對孩子來講,所有的道理說教、故事講述,都遠遠比不上身邊人的言傳身教。這個身邊人不僅包括孩子的父母、親人,還包括孩子的小夥伴、好朋友,及幼兒園裡的老師。而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村裡的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都是粗放型養育方式,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保暖,其它方面很難顧及到。

    在這樣的環境中,即使你是有心的、比較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長,也很難攔住孩子向其他成人、及自己的小夥伴進行語言、行為等的模仿學習,這很容易讓有心的家長,懷疑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堅持是否正確,是否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等。

    第二、讓孩子在城裡上幼兒園,對孩子有什麼好處?需要家長額外付出什麼?

    1、讓孩子在城裡上幼兒園,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此處,我想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

    我大伯家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兩人相繼結婚生子,又分別生了一個男孩,2個男孩的年齡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3歲前,2個男孩都被放在老家由奶奶照顧;3歲後,老大家的孩子被爸媽接到鄭州上幼兒園,由父母照顧;老二家的孩子依然在老家上幼兒園,由奶奶照顧。(我大伯是這所學校的領導)。

    1年後,老大家的男孩,能聽懂大人簡單的指令、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媽媽每晚給他讀繪本......老二家的男孩,從來不聽大人在說什麼,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吃飯需要追著喂,一不高興就對奶奶拳打腳踢......

    而且這個問題會始終存在,並且越早開始糾正,難度相對就越小。造成這個差別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兩個孩子3歲後接觸到的教育理念、行為、語言、習慣等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2019年春季幼兒園開學時,我大伯把老二家的小孫子也送到了鄭州,大孫子所在的幼兒園。目前來看,孩子適應良好,且行為性格等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和改善。

    綜合這個案例和理論研究,我認為,讓孩子在城裡上幼兒園有以下好處:

    城裡人(包括父母、鄰居、和幼兒園老師)的教育理念、言傳身教,在某種程度上,優於村裡人;這不是偏見,我也是農村出來的第一代,對我生活過的農村飽含情感;但是愛,更要清醒的認識其不足:這是由於農村知識文化水平和整體的個人認知邊界共同決定的一種客觀存在。

    讓孩子跟父母一起在城裡上幼兒園,有利於父母子女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有利於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對父母形成健康的信賴感。

    有利於孩子社會情感、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有利於孩子及早學會如何處理衝突、應對挫折,建立規則感等。

    有利於孩子及早接觸到更多種、更均衡的認知和鍛鍊,及早的發現和挖掘孩子的天賦,拓展孩子生命的更多種可能。

    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幫助孩子健康科學的均衡發展。

    2、讓孩子在城裡上幼兒園,家長需要額外付出什麼?

    失去夫妻2人獨立輕鬆的生活空間。多一個人,尤其是多一個孩子,絕不止做飯時多添一碗水那麼簡單。也許,在這之前,夫妻二人下班後,逛街、聚會、自我進修,刷電視等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非常自由。但是當孩子跟隨著一起生活時,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夫妻二人應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更多的幼兒園費用成本。城裡的幼兒園,大機率比村裡幼兒園的費用要高。我老家和鄭州相比如此;鄭州和周邊的市,比如中牟、滎陽等相比,也是如此。比如我大伯家2個孫子進入的幼兒園,每年的雜費都要1500,夠在村裡上一年幼兒園了。

    需要分配接送、照顧孩子日常生活的精力和時間。工作之餘,家長還需要安排時間按時接送孩子,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並在孩子睡覺前至少有部分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或者將老人一起接過來,幫助接送孩子,做家務等。

    第三、村裡的幼兒園,一定比不上城裡的幼兒園嗎?

    不見得,但是大機率如此。村裡幼兒園的優點在於場地大機率更大;而且遊樂設施、玩具教具、桌椅板凳等跟城市相比,在很多地區都已經不存在差別了。

    而軟性的、更重要的東西,也不排除有個別鄉村幼兒園,由於辦學負責人的理念傳輸、對任教老師們,教學行為的科學系統培訓等,導致幼兒園的教學成果比周邊縣城還要好的多。

    但是這種情況,在目前來講畢竟還是少數,如果真的有幸在老家農村遇見一所這樣的幼兒園,請大人珍惜這份幸運,跟著幼兒園的老師,多多交流、多學習更為先進科學的育兒思維、育兒方式吧。儘量保持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一致性,促進孩子更均衡、更健康的發育成長。

    第四、具體到個人身上,究竟讓孩子在村裡上幼兒園,還是在城裡上幼兒園,大人該如何做出最科學合理的選擇?

    這個最好還是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來評估判斷,畢竟養育培養孩子是系統工程,更是持續性工程。

    1、如果評估家庭情況的結果,(努努力)能夠讓孩子在城市裡上幼兒園。

    孩子在城市裡上幼兒園的好處,及具體需要家長額外付出的精力、金錢等,我在上面的第二條已經做了比較詳細的闡述。

    如果家長努努力,或者多一些辛苦,能夠承擔起孩子在城裡上幼兒園的費用、精力等,那就讓孩子在城裡上。雖然家長會多辛苦幾年,但是孩子的成長結果,將會讓你欣喜的感受到,這個辛苦是特別值得的。畢竟,為了養育孩子,整個家庭已經付出了很多,不是嗎?而且,孩子越小,對家長支援的需求的就越大;等到孩子成人,即使家長存下一套房子的錢,也不如讓孩子自己掌握本領哦。

    所以如果有這個想法的話,不妨去目標幼兒園做實際的諮詢和調研,選擇最適合孩子和自己家庭情況的幼兒園。千萬不要因為費用會更貴,就主觀的認為自己一定承擔不起,讓孩子和家庭都失去更好的機會。而且即便是同一所城市,幼兒園的費用也有很大的區別哦。

    2、如果評估家庭情況的結果,暫時不足以讓孩子在城市裡上幼兒園。

    如果家庭目前暫時不具備,將孩子接到城裡上幼兒園的條件,也請不要勉強,孩子的教育一定不要脫離家庭的實際情況。父母過多過大的犧牲,只為了讓孩子上一個更好的幼兒園是沒有必要,且不划算的。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持續的穩定的進步更重要。不如家長認認真真的多看一些育兒的科學知識,用科學的方法陪伴、撫育孩子,給孩子更持久穩定的、盡你所能的優質教育資源,孩子一樣會較好的成長,只是需要大人花費更多的心思和努力。

    同時,無論哪種情況,家長一定不要忽略了言傳身教的影響,不要放棄對自己人生的努力和對實現夢想的追求;畢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積極、樂觀、持續努力,才是孩子最好、最大的財富。

    後話

    綜上,個人認為,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還是讓孩子在城市裡上幼兒園更好。古有“孟母三遷”,只為了讓孟子受到良好環境的正面促進的影響,這個影響在今天依然很明顯的存在哦。

  • 25 # 愛生活的阿澄

    從資源、條件上講,長遠考慮,還是讓寶寶在城市裡上幼兒園最好。這其中的道理不用再說了吧。這也是你考慮不要讓寶寶在農村幼兒園上兩個月,然後再轉到城市幼兒園參考的一個因素。寶寶才三歲,需要百般呵護!所以,不要作為所謂的折騰!有好條件的幼兒園,最好就要讓就直接上!但也應做如下考慮:

      一、就近入園

      就近不僅方便家長接送,也能讓孩子得到更多休息的時間,不會缺覺。萬一有什麼事,家人也可以第一時間趕到學校。

      二、選幼兒園不如選好老師

      上幼兒園歸根結底是人對人的教育,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位和顏悅色的好老師,勝過名聲在外的好幼兒園。

      三、按你對孩子的期望值選擇

      沒有十全十美的學校,沒有十全十美的教育,選學校最重要的是匹配你的基本期望值,我認為安全、衛生最重要。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一個瞬間你不想長大?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