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梧桐86054336
-
2 # 諾媽家有男寶
我覺得3歲的孩子有必要開始進行認字啟蒙,但最好的方法是將認字滲透到生活中,“寓教於玩”,便是最好的方法。
之前有一個“超市母女認字購物”的帖子,引起了很多新手爸爸媽媽們的爭議。事情大概是這樣的。說是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4歲的孩子去超市購物,媽媽問女兒:“你準備好的清單呢?按照紙條上面的開始選吧!”
當時,作為旁觀者的帖主不以為然,心裡想著:這麼個小屁孩會選什麼呢?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小孩子屁顛屁顛跑到牛奶櫃選牛奶,跑到文具櫃選水彩筆,按著清單買了醬油、鹽等生活用品,最後還給自己挑了個小水壺。整個過程,年輕的媽媽幾乎沒有幫助孩子什麼,只是當孩子不認識標籤上的字時,簡單做解釋,但貌似超市裡的字,沒有幾個是孩子不認識的。最後結算的時候,小孩想買“勁嚼”的糖,媽媽說的一番話更令人深思稱讚,她說:
“第一,我們今天並沒有準備要買這個糖,買這個就超出我們的預算了,這樣是不對的。另外,你認識這兩個字麼?如果認識,媽媽就獎勵給你買。”那小孩很無奈的說不認識,結果她媽媽就跟他念了一遍,然後說:“你記住了,下次來超市,如果你認識這兩個字,我就獎勵給你!”說完小孩很聽話的就跟媽媽走了。 ”
除了這位媽媽的教育思想挺令人佩服,這個4歲的孩子的識字量也挺令人震驚。有了這些識字量,孩子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還會自己做購物規劃,真是不簡單!
舉這個例子,其實就是想說明,有識字量對於孩子在生活中的幫助,無疑是有益的。
但是很多媽媽看到這個案例,本能就有反感:看著都覺得孩子很累,或許這樣能教出天才的孩子,但是我不想讓我的孩子變成這樣的天才,我只希望她是簡單快樂的普通人。
其實,事實上,學習是一個人本能的反應。孩子從呱呱落地開始,他都在調動自己所有的感觀在學習,以便來適應這個社會的生存。對於3歲的孩子而言,識字是他不久的未來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在生活中,如果父母能夠輕鬆點撥、引導一二,孩子是不會反感,相反卻會有興趣來認字。因為認對一個字,會給他們一種自豪感與喜悅感。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氛圍中漸漸積累一些詞彙量,等他們上學了,豈不也有幫助也有益。
-
3 # Summer媽媽
與其問是否必要,不如問怎樣教。3歲孩子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不少字,不論是英文還是中文還是其他小語種。在玩具Logo上,包裝盒上,說明書上,食品包裝袋上,電梯樓,樓道里,小區路牌,草坪提示牌等,無處不在。
怎樣教呢,3歲的孩子從書本里學到的字其實不多,這個年齡讀繪本比較多,以圖片和講故事為主。讓他對著書本識字著實有些難度。對字的理解可能也只限於發音與實物的結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認識生活中的文字即可。譬如走到小區門口看到路牌,我們可以指著路牌告訴孩子,這是什麼路,S代表南,N代表北方,小青車上面寫著U-bicycle等。
生活中認到的字可以讓他與實務結合,印象深刻也能知道文字的作用。上學之後再遇到相同的字會有些許印象,學起來也比較容易。
-
4 # 九皮皮
3歲的孩子,沒有必要刻意去教孩子識字。孩子有一個識字敏感期,大概在4歲左右,在這個敏感期內教孩子識字會事半功位的效果。
孩子的形象思維是在3歲以後才開始發展起來,這時才對字有了初步的認識,能夠分辨字與字之間的大概不同;而孩子的抽象思維是要在4歲以後才開始發展。抽象思維的發展意味著孩子可以透過有形的東西去分辨不同事物之間的區別,同時也能理解字的基本含義。
3歲的寶寶,如果家長刻意教,孩子可能是記住了,結果是可能一段時間後就會忘了,或者只是死記在腦裡,並不能在生活裡靈活運用。還會干擾孩子後期的學習。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帶孩子多讀書,多重複,孩子看多了,雖然不能把書上的字一個個認出來,但他會分別,為以後的識字打下基礎。
-
5 # 妞妞媽媽
我認為家長沒有必要專門教孩子學識字。在陪伴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在和孩子在逛街的時候,孩子有意識想要認識字的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個字讀什麼。
三歲的孩子應該是剛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一般情況下對繪本里的畫面更感興趣,對裡面的字興趣不大。如果在這個時候,做媽媽的一定要刻意去教孩子識字,有可能會降低孩子對繪本的興趣度。
當然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孩子對文字感興趣,也喜歡認字,媽媽順著孩子的興趣指導也未嘗不可,只是媽媽一定要尊重孩子,以孩子為主,而不是像對小學生一樣,規定每天認多少字,那樣會傷害孩子的興趣。
-
6 # 眸星子
我覺得沒必要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教孩子識字。
首先,孩子有一個識字敏感期,四五歲左右,這時候的孩子開始對漢字敏感。在孩子感興趣的時候教授,孩子學的快,學的開心。
第二,過早教授孩子識字會阻礙孩子的想象力和創意。過早的開發左腦,必然會影響右腦的發展。
當我家孩子出現文字敏感期時,我有時有意在和她一起看繪本的時候,指著字想讓她認識,都被她阻止,她要看圖!我也不強迫,顯然聽著故事看著圖畫,能讓她進入故事的情節,感受故事的精彩。現在她六歲了,沒有刻意教授認字,可她卻會認不少字,因為每次她好奇問我們是什麼字時,我們都會告訴她,就這樣自己記住了很多。
-
7 # 琅嬛8
3歲孩子有興趣識字,而認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想知道繪圖的實際意義,想知道要怎樣去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想知道這個玩具自己這個年齡能不能玩,想知道這個零食是不是真的不適合小孩子吃……而不是文字本身!
所以在孩子有興趣的時候是有必要教孩子識字的,只是我們教的內容應該是貼切生活的,不是教文化!
-
8 # 美好的回憶50000417
這個得看情況,如果孩子還不會說一句完整的話,說明孩子發育的比較晚,那就暫時不要教孩子識字,還是先教會孩子說話。如果孩子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一些簡單的事情,這個時候可以教孩子識字。孩子雖然很小,但識字很有必要。原因有三:
(1)孩子不識字的時候,每天都得家長給孩子讀故事,家長一旦沒有時間讀,孩子就會很失望。
(2)如果孩子認識一些字,自己就可以讀一些繪本,從中得到快樂。
(3)孩子早早的能識很多字,上學以後會很輕鬆,當別的孩子為識字而努力的時候,你的孩子都會閱讀了。這不是佔了大便宜了?
不過家長教這麼大的孩子識字,一定要本著學中玩兒玩兒中學原則,讓孩子快樂地識字,而且要持之以恆。因為這麼大的孩子記得快忘得也快,不反覆練習,就等於白費功夫。
-
9 # 海納百川萬一是我呢
有的家長喜歡炫耀自己的孩子會多少字了,能背誦多少唐詩了。別的家長出於攀比的心理也讓自己的孩子去學。個人認為這個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也就是孩子有沒有慾望去學識字。如果孩子在跟你一起看故事書的時候會用小手指著書上的字問你:這個字念什麼?你可以趁機讓孩子識字。這跟以後學並不衝突,孩子接觸的早接觸的多,識字量也會很大,上學之前可能就會自己讀書了。但是如果孩子並沒有那個慾望去學識字,而家長或幼兒園硬性的要求孩子學,那對孩子來說真的不是件好事。
-
10 # 濟州運河印象
超級奶爸來說說我的感受:
什麼階段的孩子就應該幹什麼階段的事情,拔苗助長的故事告訴我們,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都不會有好的結果。
出生的嬰兒就是睡,小朋友就是玩,上學了就應該學習,沒必要去幹那些與孩子年齡不相符的事情。
有點家長說,我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遺憾,你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因為無論他怎麼跑,都跑不過王思聰。
有點家長喜歡讓孩子在親朋好友面前背唐詩,認字,這無非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對孩子來說不重要。
識字其實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孩子來了興趣自然會問,會學習,家長只要去引導就好了。
-
11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如今,幼兒園有過度小學化的傾向,看到周圍的父母開始教小朋友們認字,作為家長,有時候也會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也想教自己的孩子識字。
其實,是否教孩子識字要看他的接受能力和識記水平,以及對識字是否具有足夠的興趣。其實,識字不必糾結於具體年齡,只要孩子喜歡,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早;如果孩子不喜歡,那就先從培養興趣入手。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堅持和孩子一起親子共讀,不僅可以讓孩子學習文字和知識,而且培養他們濃厚的閱讀興趣。自然而然地,孩子也會朝自主閱讀的方向不斷地努力,獨立地投入到識字中。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在潛移默化中入耳、入腦、入口、入心,而不是依靠父母的監督或是外力的強迫,這種自外而內的動力絕對沒有由內而外的動力更加強烈。
識字要融入生活中,融入孩子的日常。當我們和孩子一同逛商場時,我們可以指著店鋪名稱教給孩子;我們乘坐公交車時,看到的標語饒有興趣地讀給孩子;到超市購物前,可以把購物清單交給孩子,讓他來選購商品,由父母輔助……總之,我們要取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讓孩子主動認知,由“讓我學”變成“我要學”。而不要將教孩子識字作為負擔或是任務,這樣都是讓孩子被動參與,他的主動性不強,有時也會存在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對識字不感興趣,家長就對孩子慢慢啟發,一步步來,不要操之過急。反正,學校裡也會教的,父母還是要從培養孩子的興趣著手,循序漸進引領孩子走上識字的道路。
-
12 # 上善若水利不爭
我覺得沒有必要刻意去教識字。3歲的孩子應該是無憂無慮玩耍的時候,不要讓小學化提前介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來。6歲以前孩子應該是在玩中學,是自然習得的。比如說可以讓孩子多閱讀,在大量的閱讀中去學習,多看多聽,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識字。這樣也會為他以後上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
13 # 根的養育人
家長要不要教三歲的孩子學識字, 主要看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家長的教學方法。如果孩子願意學,樂意學,家長多教孩子識字也無妨。如果家長逼著孩子死記硬背,那對孩子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破壞了學習給孩子帶來的愉悅感。
其實要教孩子識字,應先帶孩子閱讀。把識字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礎上,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大人在給孩子讀書時,不是“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地指著給他讀。家長不斷重複讀一本書,每次都一字字指著讀。時間長了,孩子就能把書中的故事,一句句背出來了。當孩子自己拿起這一本書時,他也能基本上指著讀了。那些字見了多了,孩子自然就認識了。讀的書越多,孩子的識字能力會增強,識的字也就越多,無需大人刻意地一個字一個字去教。這樣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也輕鬆,事半功倍。家長可以把識字融匯到日常生活中去。孩子一旦在不知不覺的閱讀中無意識地認識了許多字,他的識字興趣會大增,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引導他識字。比如在公共場所,大人指著街旁路邊的廣告牌,教孩子識字並解釋意思。天長日久,孩子也會形成一種習慣,看到字就想讀出來。大人可以在孩子不認識的字時教他讀,或者討論一下有趣的字。這樣下來,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會認識到很多字,家長也沒有孤立地去讓孩子一個字一個字地學。大人孩子都不累。
上學之後,孩子會學到更多的字,這又促進了他的閱讀能力,形成良性迴圈。
-
14 # 糯米麻麻Coco
我覺得沒必要刻意讓孩子認字吧。我家娃四歲,我是一個漢字都沒有教過。孩子在奶奶家的時候,奶奶有時候會教孩子一些簡單的漢字,並經常鼓勵孩子說“你認識漢字多了,就可以像奶奶一樣自己讀書看報紙了”。所以孩子對孩子特別感興趣,喜歡看,喜歡學。出門的時候看見廣告牌上有自己認識的漢字很高興了。不認識的大字還會問媽媽,那個是什麼字。我會順勢告訴孩子這個是怎麼怎麼讀,什麼意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趁著孩子對漢字感興趣階段,讀繪本時我現在用手指著漢字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讀,孩子聽得特認真。漢字記憶也比較紮實。大家也可以試試。
-
15 # 糖糖媽媽22
我家孩子現在四歲半,基本上不認識什麼字,就認識很簡單的大小和她的姓,別的什麼都不認識。我認為三歲的孩子不應該去學識字,才三歲的孩子,覺得學識字很枯燥乏味,這樣會影響她以後上學的積極性。但是如果孩子自己特別喜歡學習識字,家長可以,適當的交一些。我覺得要不要教孩子學識字應該因人而異,但是三歲的孩子,有點兒太小了。
小學的老師不建議孩子在家裡學寫字,因為我們在家裡教的寫字筆順可能不太對,但是如果只交認字的話,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
16 # 夢幻城堡0818
如果孩子喜歡的話,可以在給孩子讀書的同時帶著教孩子。但是我覺得不用刻意去教。我們家孩子四歲了,我一個漢字都沒教過。現在孩子有些感興趣了,比如說一頁書內有相同漢字的時候孩子會問媽媽,這兩個字是一樣的,怎麼讀啊?什麼意思?我會藉此機會教孩子。孩子記的很快,也記得比較牢固。
-
17 # 我和巨嬰的日常
我的答案應該潛移默化的“教”。
所謂潛移默化,是隨著孩子年紀逐漸增大,接觸的東西多了,平時讀的繪本、玩的玩具、聽的歌謠、外面街頭的牌匾、家裡各種東西的logo上,都有文字,有些還是外文。這些都不用家長特意去教,看的次數多了,聽家長唸叨的多了,孩子平時就會自然而然記住一些。別小看了孩子的好奇心、模仿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他遇到陌生的字詞會有學的慾望,在這個時候,加以適當引導,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基本上上幼兒園之前,孩子就能掌握最基本的日常漢字、簡單加減法甚至是幾句英文會話。
在孩子沒有學習意識的時候,不要刻意甚至逼迫孩子去學,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反倒不利於以後的學習。但是,這也不代表完全不“教”。如果完全不給孩子做早期教育,孩子沒有機會接觸漢字,也不加以引導,雖然並不耽誤孩子日常生活,但是,一旦進了幼兒園或學校,突然接觸到漢字和數字等,別的孩子都會而只有自己不會的時候,很容易讓孩子有挫敗感缺乏自信,產生厭學心理,久而久之造成惡性迴圈。
-
18 # 桐嶽媽育兒頻道
孩子一般2歲開始進入識字敏感期,一直持續到7歲左右,這個時間段引導孩子識字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早識字的好處是孩子可以較早地開始自主閱讀,能夠很好地抓住四五歲左右的閱讀敏感期,有利於閱讀習慣的養成。
到上小學再學識字有點晚了,一是容易錯過閱讀敏敏期,二是孩子學起語文來會很吃力,打不好基礎。我鄰居孩子就是上小學才認字,結果考試時連題目都看不懂,一步落下了步步跟不上,最頭疼的是喪失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有家長可能擔心過早識字會禁錮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孩子的學習和接受能力非常強。我兒子識字早,發散思維並未受影響。
當然,教孩子識字時要注意方式,因勢利導,寓教於樂,透過激發興趣來學,而不填鴉式教,以避免出現相反效式,讓孩子厭惡識字。
-
19 # 家有二寶歡樂多
家長要不要教孩子學識字其實還是得看孩子本身的狀態。我兒子目前三週一,我明確感覺他對識字有著很大的興趣,常常自己拿一張紙在上面用手指一邊戳一邊讀,其實紙上壓根不是他說的那個字。有時還常拿著一本書,過來問這個是什麼字那個是什麼字。我打算下個月開始就正式系統地開始教孩子學字,當然還是採取寓教於樂的方法。
至於寶媽後半句把一切希望寄託在學校,我覺得這觀點不可取。其實現在孩子識字量都大,真到上學後再學孩子會跟不上,而老師又不可能為你一個人放慢進度,更不可能給你開小灶,所以到時大人痛苦孩子也痛苦,我身邊這樣的教訓挺多的。
-
20 # 職場媽邢小敗的孩和娘
關於教孩子識字的問題,其實不用糾結幾歲教,也不用糾結怎麼教。可以嘗試多種方法 找到適合孩子就好。
1. 我家孩子現在五歲半,並沒有特意的去教孩子識字。在孩子小的時候,他有些圖片大卡帶漢字的啊,孩子在認識了圖片的時候,有些簡單的漢字也就認識了啊!
2.我家孩子特別喜歡廣告牌,每次外出總會指著牌子問是什麼字。有一次,兒子對著“大江名品”的牌子,說:“爸爸我知道,這叫大紅名品”。老公看看我,對兒子說:“應該讀大江名品,江河裡面都是水,所以是三點水旁。”我想兒子以後應該會記住“江”字了。
3.不可避免的孩子會接觸動畫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性的給孩子播放,例如《字寶寶樂園》,兒子的大部分字都是透過這麼認識的。
4.有時在睡前和兒子進行親子閱讀的時候,遇到一些我認為簡單的字,故意讀的速度放慢,兒子有時會受不了,自己根據故事前情把字給猜出來,這時我會做出佩服的表情,兒子會很開心。
總之,讓孩子認字的方式很多,可以嘗試,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我家寶貝對著卡片認字的方式不是很喜歡,但是他的好朋友就非常喜歡。所以,我認為不用過分的追求孩子能認識了多少字,如果機會合適,那麼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教育。
回覆列表
三歲的小孩,剛剛開始上幼兒園,在學校一般也沒有教孩子識字或者寫字,因為幼兒園的老師,教孩子的握筆方法不一定正確,到上小學時,已經養成習慣,不好糾正,所以在幼兒園,老師是不能教孩子寫字的。
不過孩子在幼兒園,也是有教一點點識字的方法,因為孩子們有學畫畫,有圖有畫,他們認識圖畫,跟著認識圖畫書上的字。
如果孩子有要求,自己想識字,要閱讀,現在的家長,都會買繪本,孩子看圖片多了,他自然會在平時爸爸媽媽給他讀繪本的時候,就會記住一些字,慢慢積累,就會認識很多字。
所以,不要特別的去教會孩子學什麼,只要他有興趣,你只需引導,他自會認真去學,他沒有興趣,就順其自然,不要趕鴨子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