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
-
22 # 霍體清
我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老是胡思亂想、控制不住自己,該怎麼辦?
很多人在勸導有心理問題的人時候,常說的一句話,想開點,別多想,該幹嘛幹嘛,聽著好像有道理,但他們不懂,胡思亂想,並不是他們願意想,而是控制不住,控制不住的原因是焦慮,只有解決焦慮,才能控制住自己的思維。
首先要找焦慮源,焦慮一般都是不合理認知造成的,另一方面,就是極度的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人,容易胡思亂想。
現在資訊發達,各類訊息滿天飛,有的人學習辨別能力弱,分不清真假,容易被帶偏,也容易和自己結合,形成焦慮,要分析一下,自己究竟怕什麼,這些東西可怕嗎,在想想別人是怎麼想的,別人怕不怕,把錯誤的思維修正過來。再就是結合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不斷地體驗嘗試,讓自己多做成功的事情,做得好自信心就會不斷提升,安全感也會提升,內心強大,就不容易亂想。
-
23 # 爍星星星
飢餓的貓,赤裸裸的飢餓,剝去所有的掩蓋物,剩下的只有騷動的不安,騷動的飢餓,滿足這股飢餓的渴望,這股騷動的火,越燒越旺,帶著它的不安,帶著它的騷動,帶著它的飢餓,帶著它的痛,不滿足這股飢餓,這股飢餓就四處蔓延發酵,製造著強烈的渴望,強烈的不安,對抗它就是在增強它,滿足它當執著物失去掩蓋這股飢餓的渴望,這股飢餓的不安又猛烈襲來,這股不安飢餓製造著自己的痛,看著它,看著它想幹嘛,既不填滿它,滿足它,也不和它對抗,這股飢餓,時而消退時而捲土重來,製造著痛楚,既不掩蓋它,也不逃避它,也不用透過尋找滿足物,佔有物逃避它,透過無為的覺知,看著它,既不認同它增強它掩蓋它,也不反對它,也不逃避它,掩蓋這股飢餓,逃避這股騷動。透過無為的覺知看著它,既不認同,也不反對,也不逃避。
-
24 # 仁者龍心11
我也有這樣的情況,恭喜你距離你人生的“開悟”只差半步之遙,而這剩下的半步你需要認真學習健全人格(人格心理學)、學習端正三觀(社會公德)、還有最最基石的一顆善良的心作為人生成長的方向標!擁有了上述三樣,來正確引導你的【胡思亂想】,就能讓你成長為“開悟”的人!!!但如果沒有“善良的心”作為基石就會善惡不分誤入歧途。如果沒有正確的三觀就會在成長道路上迷失方向。沒有健全人格“可能(不是全部)”很難對他人感同身受,通俗的說就是看不清別人更別說能理解別人!
-
25 # 亮亮284610911
法無定法。只是鬆綁。人人如是。沒有大病。還有小病。沒有小病?還有毛病。人無完人。雜念多,用空治。昏沉多,用智治。不過如此。治好了,就養他。
回覆列表
情不自禁地胡思亂想,是心理障礙、精神障礙最典型的心理特徵,消耗了患者大量時間精力,給患者工作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患者安全感不足、價值感較低、對自己缺乏信心,從而對關係到生存和發展的問題產生了過度擔心,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情形1、擔心別人算計、背後做手腳、暗中陷害自己,為此焦慮和恐懼不安。分析與處理:
這個情況主要與安全感不足有關。在孩子早期成長經歷中,親子分離、寄養託養、隔代撫養等問題,使孩子的心理安全感發展得不夠好,長大後會一直尋求安全感的滿足,對陌生環境表現出過度害怕和擔心。安全感可以透過虛擬重建來提升。患者自己也可以透過認知修正來增加心理安全感,現在的你已經長大,早已不是童年那個無法自我保護的人了,還有家人、親友和同事保護著你,強大的國家法律為你撐腰,你可以有對安全有擔心,但完全不必過度害怕。
情形2、想show、想交往,又害怕被人拒絕、否定,擔心別人背後非議,說自己壞話。分析與處理:
這種現象與早期家庭教育有關。父母對孩子過於苛求,正面賞識與肯定不足,導致孩子不得不小心翼翼看父母臉色行事,無法形成對自己的自我評價標準,並將這種評價遷移到未來的生活中,以至於過度依賴外在評價系統獲得存在感。患者首先要明白,無論別人如何看待和議論,都無法改變你的與眾不同:我就是我,與你不一樣的焰火!走自己的路,讓別人開車去吧!
現象3、瞻前顧後,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凡事都想穩操勝券,總是錯失良機。分析與處理:
這種情形主要是因為對自己缺乏信心,特別害怕失敗,凡事都要考慮得十拿幾穩,才願意出手,等到機會失去,看到人家無限風光,自己又後悔不已。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交學費獲得成長進步的過程,沒有絕對確定的事情,只是機率大小之分。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有利益的地方,就必然要付出,有風險,要想得到,就必須去承擔。任何事情,我們只能盡其所能,解決我們可以把控的那一部分,對於不可控的那部分,只能做好應對預案,其它只能靠運氣了。努力,不是一定就會成功,不努力,肯定不會成功。盡力而為,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別人,足矣。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存在絕對確定的事情。
現象4、魚和熊掌想兼得,總想利益獲得最大化,捨不得放棄利益。
處理:這種情形主要由人的貪念所致,總想兩全其美,獲得更多的資源。其實,失去了也是一種得到,得到了也是變相的失去,有的人不能正視舍與得的辯證關係,陷入反覆糾結之中。比如,到底跟張三戀愛,還是與李四結婚,你只能選其一。有的人為先就業還是先讀研,兩個目標有利有弊,有的人總想將優勢、好處集中到一方,只能是一廂情願而已。很多時候,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權衡各自利弊,選擇自己最看重的那部分,果斷捨棄另一部分。選擇面前,是最焦慮的時刻,作出了選擇以後,焦慮水平立即下降。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答案總結:臨床上很多患者陷入胡思亂想的痛苦中艱難掙扎,明知沒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這時我們要透過症狀,來分析問題背後的原因,每一種擔憂,每一個想法,都是源於自己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既要允許自己對未來的擔憂和焦慮,過度自控和壓抑,無助於解決問題,只能引發強烈的反彈。同時,針對自己沒有得到滿足的心理需求,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好好地愛護自己,才有能力付出愛,付出愛才能收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