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小甘
-
2 # 清風明月品國學
古代的時候,生產力還極不發達(除過個別朝代的個別繁華之地以外),人們的衣食住行還僅僅停留在最基礎、最樸素的原始需求層面,談不上營養、更無法顧及身體保健。第二,常年需要為了生活而勞作,地主的盤剝、政府的稅捐無法逃脫,也無法停下來。第三,連綿不絕的軍閥混戰、或者是官逼民反,很多人要被迫參加一場又一場的戰爭,當兵可能很快失去性命;做百姓,又會飽受戰爭的凌辱。第四,因為貧窮,很多孩子沒有受教育,沒有知識、沒有技能,只能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當終其一生,或辛苦勞作、或流離失所、或貧病交加的時候,是難以長壽的。
-
3 # 草藥黃曉敏
古代人的壽命短的原因,主要是瘟疫和戰爭,那時候的衛生條件,生活條件都極端落後,身體主要靠自身的體質來抗衡各種疾病,醫療條件,經濟條件總體是落後,再加之普通老佰姓的終年勞累和養育眾多子女,一般都很難活過60歲的。
-
4 # 明月印禪
古代科技不發達,診治水平低,衛生醫療條件差,沒有細菌感染之說,很多病得不到醫治,生活水平低,大多數人能吃飽飯就很不錯,不講究營養學說,形成更多的病因,加之若處於戰爭亂世,瘟疫,乾旱少雨等大災年,死亡更多,這些因素影響了人的壽命。
-
5 # 柳川草民
我認為古時候的人壽命短,大部分人,活不到六十歲,主要是營養跟不上,不管是主付食都沒有現在豐富;還有生存環境差,沒有電沒有機械化勞動工具,勞動強度大;另外小病得不到治療,大病缺衣少藥,有個傳染病什麼的,不知道隔離消殺,所以疫病傳染很快,對人的壽命影響很大。另外大部分勞動者,衛生條件極差,生存環境極差,都是造成壽命短,活不到六十歲根本原因。
-
6 # 湖泊上的雲
人的死亡方式有自然死亡和非自然死亡,我們分開來說:1非自然死亡,在古代,戰爭直接死亡,被俘處死,瘟疫肆虐,這是造成死亡的首要原因,這會極大的拉低古代人壽命的平均值。2自然死亡,旱災、水患,會導致農作物歉收,食物短缺,造成死亡,為帝王修建戰爭工事及陵墓疲勞致死,還有藥品匱乏,醫療水平差,正常生病得不到及時治療而死亡。自然死亡遠遠低於戰爭及疾病死亡。真實的古代壽命是平均值60或低於60。
-
7 # 臣默讀歷史
1、醫療條件差,醫學不發達,對疾病,尤其是傳染病不能有效預防,造成疾病死亡率高,特別是嬰兒死亡率高,不少人死於傳染病,使古人平均壽命縮短。
2、社會因素,如經濟、文化落後,不能抵禦自然災害,如洪災、旱災、瘟疫等,加上戰爭對人類的摧殘,也是使古人平均壽命縮短的重要原因。
3、古代大多數人因貧窮,造成營養不良,體質較差,壽命縮短;另外,即使有病也無力去治,造成壽命縮短。
-
8 # 劉邦大哥
對於現代人來說,60歲並不算高齡,依然可以幹很多事情。不過在古代,60歲絕對算是高齡了,古人的平均年齡只有40歲,能活到60歲以上的人屈指可數。為什麼古人的壽命這麼短呢,本人覺得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孩子存活率不高,容易夭折
由於古代的醫療技術不發達,能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完全聽天由命,而且嬰兒難產的機率非常高,很多時候孕婦的命都保不住。
2、古代人生活條件差
就算是孩子能平安生下來,養大成人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大多數家庭,人們首先要解決吃飽飯的問題,根本不可能考慮什麼東西健康營養。同時還不敢生病,生病沒錢治,有錢也不一定能治好,一場大病過後身體機能已經大不如前,壽命自然不會高。
3、古代戰爭頻繁
戰爭是自古以來人口降低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在戰爭來臨之際,符合年齡的男人要應徵入伍,在戰場上九死一生。一場戰爭下來,成千上萬的人失去了生命。他們能做的,就是祈禱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了。
-
9 # 藍天1927
醫療水平也低,小病,大病都不好看,遇到瘟疫什麼的就更遭了。古代結婚結的早,這對身體也有傷害,還有就是生活水平低。
-
10 # 古代吃貨風雅考
1、生活水平低下,認識和改造大自然的能力較弱。
2、保健知識缺少,救護、醫治等醫療保障條件差。
3、戰亂頻頻,天災人禍多,普通的大眾無法改變。
-
11 # 博美大觀
其實在古代很長一段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都超不過30歲,更別說活過60歲了。最大的原因一個是戰爭還有一個是疾病。打仗沒辦法,幾乎都是青年上戰場。疾病更不用說,古代的醫療也是非常落後。現代人之所以能提高壽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醫術的發展,很多病都可以被治療了。像在三國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只有25歲左右,但是官位比較高的人壽命就明顯長些,這些也都是非常直觀的因素。
-
12 # 瑩瑩12ab
古代的生產力比較低,科技不發達,醫療條件也沒有那麼好,人們看病也不便宜的,窮人大多沒有什麼錢看病。再加上戰亂年代,到處打仗,死傷無數,窮人被徵兵,莊稼沒人種,沒有糧食,人也就養活不了自己,餓死的人也會很多,再或者趕上天災,莊稼顆粒無收,農民交不上地租,賣兒賣女,餓殍無數
-
13 # 律法獨角獸
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物質財富的豐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壽命逐漸延長。經濟水平對壽命有明顯影響。文獻報道,1975年世界各地人的平均壽命約有59歲,但在非洲極貧窮國家,壽命只有40歲左右;而在工業發達國家,人的平均壽命在70歲以上。
嬰兒死亡率與人口年均壽命密切相關:在比較貧窮的國家,嬰兒死亡率較高,因而平均壽命較短;比較富裕的國家,其嬰兒死亡率明顯降低,人的平均壽命較長。即使在一個國家因其經濟情況不同,壽命的差異也甚大。根據印度公共衛生學院1939年報告,英國本土的人平均壽命為63歲,而印度人的平均壽命僅為27歲。肺結核死亡率在倫敦是每10萬人中為87人;而加爾各答是每10萬人中為270人;美國黑人肺結核死亡率比白人高3倍,黑人男子平均壽命比白人少11.6歲,女子少13.3歲。
經濟水平與疾病有密切關係,在比較貧窮的國家主要致命的疾病是傳染病如痢疾、肺炎、結核病等。此外,營養不良食物缺乏熱量與蛋白質等,也可縮短人的壽命。經濟學者米高·沙斯頓認為:“營養不良和傳染病,是窮人的基本疾病,這些疾病引起貧窮國家兒童的死亡,佔兒童死亡總數的70~90%。而工業發達國家中,引起死亡較多的疾病則是兩種非傳染性疾病即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傳染病和營養不良現象則逐漸消除。在較富裕的國家中,心臟病約佔所有死亡原因的 l/3;心臟病與中風和癌症死亡的人則佔所有死亡者的2/3。
許多資料表明,由於經濟方面的發展,使人們的收入普遍增加,營養狀況大為改善,飲食與公共衛生設施也明顯好轉,從而減少了傳染病,增進了健康,導致人類壽命普遍延長。
醫療衛生水中的提高,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水平也不斷提高,這對維護人體健康,延長人類壽命也有一定的作用。如醫療設施的擴大與衛生防疫機構的普遍建立,衛生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預防接種的推廣,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處理等等。都有效地保護了人群健康,促進了人類壽命的延長。
-
14 # 貓眼溜溜
這個問題要回答,多重因素。之前看過有一些中醫黑拿這個資料黑中醫,說古代平均年齡很低,中醫根本沒扮演拯救者角色,但這個統計是怎麼來的,合理不合理,根本是很大漏洞的
1戰亂頻繁,中國歷史分分合合,槍桿子裡出政權。戰爭死亡人數是龐大的,遠的不說,清代嘉定屠城,死亡人數不亞於南京大屠殺的
2第二個因素就是大型瘟疫多次爆發,如東漢時候古人稱作“傷寒”的,根據後代傳染病歷史學家考證,這個傷寒可能是鼠疫,導致人口大量死亡
3中國歷史基本是以農民為基礎和底層的構成模式,一旦天災出現,沒有收成,吃都吃不飽,談何壽命?沒有袁隆平之前,這一直是一個致命問題
-
15 # 將來的你jy
這個問題存在很多的因素造成
第一個因素醫療水平較差,在古時候那時的好多病是治不了的。就比如上個世紀被消滅的天花,在古代的時候很容易就可以奪走一個人的生命,最最平常的風熱感冒都有可能成了無藥可醫的疾病。醫療衛生水平差還會導致瘟疫頻發,眾多的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第二個因素長期戰亂,中國的古代史就是一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時期,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打仗。畢竟打仗就要死人
第三個因素糧食供應,古時候的糧食蔬菜種植,全靠老天爺,遇到洪水氾濫,天氣乾旱,很難能為作物的成長製造良好的環境,吃不上飯也會導致人民的死亡
-
16 # 益長寶寶
古人存活平均年齡較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1,醫療水平低下,細菌,病毒無處不在,缺少抗生素,缺少疫苗,缺少靠譜的醫療單位,一個流感爆發就能讓古時候的平均壽命少一大截。
2,物質不夠豐富,雖然有唐宋的富足,但中國歷史大部分是捱餓史。
3,科學衛生觀念落後,喝開水是民國才普及的,
-
17 # 夏洛克與夏落魄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中,戰爭、勞役和自然災害始終伴隨著左右。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才到六七十歲。而在戰亂頻發、瘟疫橫行和勞役繁重的古代,人民的平均壽命竟然低的嚇人。
拋開先秦時代不談,整個秦漢兩朝老百姓的平均壽命才20出頭。雖然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到了明清時期,老百姓的平均壽命才30多歲。當然,分析這個資料時也把戰爭因素也加進去了。畢竟現在是和平年代,若是把現在和古代人的壽命作對比,顯然也是不嚴謹的。難道古代人的身體素質差?恐怕三國時期的黃忠第一個跳出棺材板表示不服。
另一方面,那麼生活條件好、醫療條件好的皇室成員又如何呢?根據清史記載,清朝歷代皇子、公主的平均壽命照樣也是30多歲。就連康熙的盛世年代,皇室成員的平均壽命也才勉強進入“4.0”版本。值得一提的是,幼童死亡的人數佔比較大。舉個例子,康熙帝55位子女中,竟有12人死於5歲以下。經常看清朝宮廷劇的讀者會發現,小公主、小阿哥往往是後宮亂鬥下的犧牲品。所以說,死於政治鬥爭下的人不在少數,這也是皇宮特有的一個原因。不光是小公主、小阿哥,就連登上皇位的帝王也如此。比如,漢朝殤帝劉隆,在位8個月,到死的時候都還沒有斷奶,僅僅兩歲。
在中國古代幾百位皇帝中,壽命在70歲以上的僅僅10多人,80歲以上的更是隻有5位。其中,最長壽皇帝當屬清朝乾隆帝,達到89歲的高齡。不僅高壽,就連在位時間也是名列前茅,在位時間僅僅比在位時間最長的康熙帝少一年,長達60年的帝皇生涯。雖說皇帝日理萬機,但在閒暇之餘也不忘堅持滋補養生。這恐怕也是他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另外,南朝梁國的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也是一位長壽皇帝,達到86歲高齡。相傳他還是西漢開國功臣蕭何的後人。若不是侯景蕭寶卷將他囚禁,斷絕糧食,以致被活活餓死,恐怕壽命還會會超過乾隆。梁武帝在位後期不近女色,潛心崇佛、研習佛家經卷,保持著清高潔身的原則。這恐怕也是他的長壽秘訣吧。
-
18 # 令有話講
古人的年齡活不到60,大多數原因是因為:
1、疾病。自然環境引起的疾病。鼠疫等各種瘟疫。
在歷史的程序中,我們中華民族的先人們一直在不斷探索,不斷求知,但是在這個過程也遇到了無數的困難,尤其是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如置人死地的疾病,很多情況也是素手無策。
2、戰爭。古時候常年的戰爭,戰亂。也是直接讓故人早逝的原因。沒有一個年代不是靠戰爭完成的。無數的先人因此獻上了珍貴的生命。
-
19 # 光明歷史科普
古人的平均壽命在各個朝代都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1、夏、商時期18歲,
2、周、秦大約為20歲,
3、漢代22歲,
4、唐代27歲,
5、宋代30歲,
6、清代33歲,
7、民國時期約為35歲。
8、新中國成立後,據調查1957年我國人民平均壽命已提高到57歲,到1981年為68歲,1985年為68.97歲,其中,男性為66.96,女性為70.98歲。
以上資料來自1996年第5期《生命與災禍》中林萬孝的《我國曆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
擴充套件資料:
壽命長短的影響因素:
1、性別與壽命
男性一般出現心臟疾病或中風的時間比女性早大約10年,在百歲老人中,女性佔85%,而男性只有15%。女性在絕經期(平均為51歲)後與男性相比的這種優勢趨於減弱,因此有些科學家推測雌激素在這種優勢中發揮作用。
另有一種學說認為是慢性缺鐵(由月經導致)造成了女性的這種優勢。鐵是我們細胞製造導致老化的自由基的關鍵,這種自由基是導致心臟病、中風、老年痴呆和癌症的因素。
2、婚姻與壽命
有趣的是,新英格蘭百歲老人研究協會的資料顯示婚姻(或生活中擁有伴侶)對您預期壽命的影響取決於您的性別。近100%的男性百歲老人都是已婚或晚年才失去配偶。也就是說,對於終身未婚的男性,其壽命必然會受到影響。
3、家人與壽命
與您的家人或親如家人的朋友保持頻繁的聯絡有益於幫助您舒緩壓力,同時也可能延長壽命。
良好的家庭凝聚力和與家人頻繁的聯絡是百歲老人的一個顯著特徵。研究者指出與親人關係疏遠的人擁有更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更重的社會和心理壓力。心理壓力可能導致疾病、多種癌症和更高的死亡率。
4、健康與壽命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結果對各項影響健康因素的重要性做了提示:個人的健康和壽命有60%取決於自己,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的影響。
這充分說明,個體的健康主要與自己做出的與健康有關的選擇有關係,這也有力地印證了健康離不開健康生活方式的說法。
5、壓力與壽命
您是個幸福的人,沒有壓力的生活無疑會讓您長壽,無論生活條件是否優越,是否感到有壓力關鍵決定於您對生活的態度,中國人常說的“知足常樂”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6、睡眠與壽命
擁有適當和高質量的睡眠。適量睡眠也是健康的一個訊號。
-
20 # 文史泛舟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古代人平均壽命短,有學者是統計過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皇帝的平均壽命壽命,從始皇帝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儀,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中,總共有400多位皇帝。其中生老病死可查的皇帝約有200人,這些皇帝的平均壽命居然為39.2歲,也就是說,一多半的皇帝都活不過40歲。
皇帝能享受到他那個時代最豐富的食物供給,最好的醫療條件和最安定的外部環境,皇帝們的壽命都這麼短,那些吃不飽飯的老百姓能活多長就可想而知了。造成古代人壽命都不長的我的結論是主要有以下原因有以:
1、 生產力落後,糧食生產效率低,所以古代人普遍都是營養不良。大家現在到廟裡,會發現廟裡那些佛像大多數都是胖乎乎的,這就是反映了古代人的期望,因為在古代老百姓是很羨慕胖子的。一個人胖說明能吃飽飯,這在古代是很值得炫耀的。再加上古代中國災害不斷,生產力落後就導致抵抗災害的能力不強,所以每次災害都會造成區域性或是全國性的饑荒,大面積餓死人的現象發生。
2、醫療條件落後,各種寄生蟲和瘟疫橫行,像天花鼠疫這些傳染病不但能大面積縮短老百姓的平均壽命,甚至還能改變歷史。我們現在很多人提倡迴歸綠色,嚮往山林,認為純天然就是健康的,就是好的,這其實是一種反智主義的體現。大家身邊很多人為了養生去打山泉水來喝,其實喝這種野外沒有經過檢測的水是很危險的,那些水看起來很清亮,但是水中那些看不見的寄生蟲卵是威脅人體健康的一大殺手,比如血吸蟲。當然我們現在擁有先進的醫療手段,各種寄生蟲都可以治療,但是古代人可沒有這樣的手段,體內生了寄生蟲也只有拿命硬抗,或者去抓幾幅吃不死人的中藥象徵性的治療一下。
古代的瘟疫能達到什麼程度?比如三國時代,恆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全國戶數是1607萬多戶,人口是5006萬多口。到三國末年(280年),魏蜀吳合計只有戶數149萬多戶人口剩下560萬零200多口(金兆豐《中國通史·食貨篇》)。曹操在赤壁之戰的失敗,據考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軍中瘟疫流行,導致部隊戰鬥力不佳。很多皇帝短命就是死於醫療技術落後。
3、戰亂頻繁也是導致古代人平均壽命不長的重要原因。明代就有學者考證過,在當今中國版圖範圍內,先秦時期共有戰爭661次(此從周平王東遷算起),平均每年約1.2次;秦漢時期有戰爭682次,平均每年1.6次;魏晉南北朝時戰事最多,共有1677次,平均每年有4.6次;而隋唐五代時期,由於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和五代更迭,戰事亦不少,共1411次,平均每年3.7次;至宋遼金夏,雖然幾個政權分立,但相對穩定,不像魏晉南北朝那般動亂異常,故戰爭只有620次,平均每年約2次;而元明時期,有2次大範圍農民起義,又因明代多邊患,倭寇頻繁入侵,所以戰爭次數亦達1141次,平均每年有3次之多。
這麼頻繁的戰亂,對於年輕男子的消耗是非常大的,而作為勞動力主體的年輕男子被大量消耗後,土地就會大面積拋荒,然後只要有天災發生,就會引起饑荒,大量人口死去。
這三個原因就是造成古代人很難活過60歲,平均壽命低的主要原因。
回覆列表
古時侯,醫療條件不是怎麼發達,瘟疫流行也時有發生,再說有些平民百姓溫飽,都很難解決,大部分都是餓死的,同時天災和人為災難也比較多,自然古人很多人就活不到60歲,但也有高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