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本草百曉生

    “凡下等社會家中不設廁所,隨時隨地排便,毫無忌憚...即便是上流社會也是大多沒有廁所,夜間到街上隨地小便。”

    以上摘自一日本人在《北京志》描寫的京城環境,此人在清朝末年旅遊京城,回國後便瘋狂吐槽。

    那會對北京城的抱怨,遠不止日本人,就連國人也嫌棄。

    如清人方苞在《陳馭虛墓誌銘》這樣寫道“此地人畜駢闐...家無溷匽,汙渫彌溝衢。”

    於是很多人將古人短命的原因歸結到古人生活居住條件差,導致細菌叢生,瘟疫流行。

    大都市汙穢不堪,糞便得不到及時處理的情況,出現在明以後。因為從南美引進的紅薯、土豆、玉米等糧食作物,極大促進了我國人口增長,到了乾隆時期我國更是突破1億人口大關。

    而在明以前,我國城鎮的衛生環境其實不算差,因為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古人素來講究“肥水不流外人田”,糞肥哪怕在現在的廣大邊遠農村,始終佔有一定比例。

    如唐人在筆記《朝野僉載》中寫道“長安富民羅會,以剔糞為業...會世副其業,家財鉅萬。”

    除醫療衛生、環境因素在制約古人的壽命,是不是還有其它原因導致古人壽命普遍不長!

    一、風俗陋習,比如直到20世紀,民間一直存在溺嬰殺嬰的惡習,兩宋時期,官方曾多次制定法律,禁止殺嬰。甚至還規定殺嬰者與殺人者同罪,宋高宗時就規定“殺人之家,父母、鄰保與收生之人,皆徙刑編置”。雖然有此禁令,但實效令人懷疑!

    二、賦稅制度,在古代賦稅主要以人口為徵收單位,起徵點則往往隨著統治者的心情,隨心所欲。在西漢時,漢武帝為彌補進攻匈奴所需的鉅額開銷,竟將起徵點從七歲降到三歲,有些貧民因無法承擔所必須的人頭稅,只得“生子輒殺”。這些小孩別說六十歲,七歲都活不到。

    還有些為逃避官府的賦稅,紛紛逃入荒山野嶺,能真正活下來的其實很少,再說即便勉強存活下來,因生活條件的落差,各自早早去見了老天爺。

    古代賦稅還有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替政府服徭役服兵役,無論服哪種形式的役,成年男性得背井離鄉,出門短則三五載,長則十幾二十年,在外殺敵做苦力,你說這樣的生活,壽命能長麼!

    三、刑法制度,古代的刑法歷來殘酷,懲處方式只有一個比一個血腥,如我們常說的車裂、腰斬、凌遲等。這些令人咂舌的大刑,不僅直接傷害受刑者的身體,還給被害者蒙上一層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嚴重縮減嫌疑犯的壽命。

    另外像監禁、流放、強制勞役等因為勞作場所和生存條件惡劣,死亡率只會居高不下。

    那你可能會問,現代全球刑法不都是這樣的嗎,也不見他們壽命有多低。

    情況是這樣的,在古代對付平民的刑法是既嚴又濫,對平頭百姓常是一言不合就開打,不講法理依據。

    還有統治階層對底下平民的迫害、主人對奴僕,常是打死僕人,賠些錢物就算了事;村裡族長對氏族內部常動用私刑,比如對出軌者浸豬籠;地主對佃農的壓迫等。

    還有古代統治階層對民眾的壓榨,什麼“文字獄”,對謀逆者動不動就是株連、夷三族、夷九族、一次性殺至成千上萬的案件史書上屢見不鮮。

    綜合所敘,古代平民能活著頤養天年,實在少之又少!

  • 22 # 豹眼看歷史

    無論是在任何時期,人類的壽命都取決於許多的因素,比如空氣、水、飲食、長壽基因、表觀遺傳、醫療科技、生活狀態和方式、心理狀態、環境因素等等。既有客觀的、外部因素影響,也有主觀的、內部因素的限制。

    古時候,人類壽命都比較短,往往不超過六十歲,其主要的原因還是生活條件、環境條件、醫療科技水平等不足導致的。

    大致看一下建國前後到現在的人均壽命,就略知一二。

    有關資料介紹,1949年人均壽命是35歲;1964年,人均壽命是64歲;1982年,人均壽命是68歲;2000年,人均壽命是71.4歲;2015年,我國人均壽命是76.4歲,而北京、上海戶籍居民的人均壽命已經到了82歲,與發達國家基本一致。

    建國初期,生產力低下,醫療條件不足,生活基本資料得不到保障,這是最根本的原因。特別是建國前,連年的戰爭與自然災害,致使人類平均壽命僅僅保持在35歲。

    第一,醫療條件差,致使許多未成年人因為疾病死亡,大大影響了人類平均壽命。

    第二,自然災害與戰爭導致了人類非正常死亡,致使許多成年人不是自然死亡。

    這也是幾千年奴隸、封建社會時期,人均壽命不高的根本原因。

    這一時期,中國處於農耕時期,由於制度的原因,處在社會底層的大部分人口,生活的基本資料不足,吃不飽最終被餓死或者因餓致病而死是大機率事件。週期性的戰爭和頻繁的自然災害,致使人口大量死亡。

    即便是在政治清明的時期,所謂的盛世,僅僅是部分人解決了溫飽,但由於醫療科技的落後,人的壽命也侷限在60歲以內。

    因而,就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之說,也就是活到七十歲就很不容易了。

    從建國後人均壽命的大幅提高,也足以看出這些因素的影響。

    1964年,人均壽命35歲,迅速提升到了64歲,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短短十五年的時間,就提高了29歲,這完全得益於社會制度。社會財富並沒有得到特別大的提高,但是解決了貧富差距的問題,基本上能夠吃上飯。

    除了像1960年等特殊年景,遇到了特大自然災害,餓死人的情況很少。這就說明,在古時候人類吃不上飯,解決不了溫飽,是導致人類壽命低的根本原因。

    到了1982年,人均壽命是68歲。這就說明,許多人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這是很可喜的現象。

    這近二十年,人均壽命提升的幅度不很大。是因為經濟發展還是慢了一些,醫療科技也沒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令人欣慰的是,國家強大了,沒有了頻繁的戰爭,成年人非正常死亡率大大下降,這一點非常重要。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經濟、醫療科技得到了迅速發展,人口壽命得到了很大提高。儘管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但也正說明了經濟、科技對於人類壽命的影響。

    在豹眼看來,未來經濟對人類壽命的影響將會大大減弱,因為吃不上飯的情況會很少,全面脫貧的意義也就在於此。

    反而,人類因為吃得太好會影響壽命,但醫療科技還會有大的提升,整體上對人類的壽命會影響很大,百歲壽命可期。

    將來真正影響人類壽命的是環境因素和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甚至是對於生命的態度。

    用一句粗俗的話說就是:“吃不飽會餓死人,但吃得太飽也會撐死人。”

    要想長壽,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很重要。

    遠古時期的古人類,還沒有利用火之前,因為吃生的,營養得不到吸收,壽命就低。

    改吃熟食以後,壽命就增加了。這既是一個科技的問題,也是一個生活習慣的問題。

    因此,在古代吃不飽飯是壽命低的根本原因;因為戰爭和自然災害導致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是重要原因;醫療條件不足,疾病導致的死亡也是重要原因。

    豹眼在這個非常時期,多說一句吧:社會制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是根本原因。

    SARS病毒、新冠狀病毒等瘟疫,如果不是強有力的政府措施,人類是很難自行控制的,如果失控就是毀滅性的。

    沒有歲月靜好,是因為許多人付出了生命和辛勞。

    感謝所有戰鬥在一線的英雄志士們!!!

  • 23 # 鄧錫成1

    為什麼你不去砍柴,幹農活,睡茅屋,穿破衣服,吃不飽,病而不治,天天的辛苦讓你腰痠背痛?現在的你冷暖有空調,乘車不走路,病了有醫保,生活無憂愁。試問你的長輩,爺爺,太公們都很短命嗎,為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質太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