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瓊夢Dream
-
22 # 是晁非曹
孫藍眼自己有什麼資格笑賈詡?賈詡先生自歸曹操後,自知罪孽深重,又不是曹操的舊臣,知道夾起尾巴做人,獨善其身,不爭權不貪錢。輔佐曹丕時,常告誡曹丕慎動刀兵,如何讓百姓休養生息、增加人口、發展經濟,也算得上為自己的前半生贖罪,對魏國的人民也算功德一件,最後能活到七十多歲無疾而終,等於上天都饒恕了他。曹丕稱帝后曾經問賈詡,我大魏是先伐蜀還是伐吳?賈詡說,諸葛亮善於治國,陸遜洞察兵機,伐誰都沒有一點勝算,還是埋頭強盛國力吧!—-這樣有遠見賈詡先生不配做太尉嗎?
-
23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因為三公乃朝廷地位最高的三個官職,雖然實權一般,但地位尊崇,需德高望重之輩任之,所謂"三公具瞻所歸也”,所以孫權要笑,因為賈詡曾有賣主之嫌。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派使者來到張繡處。想要和張繡結盟,南北夾擊曹操,則曹操必敗無疑。張繡是曹操的死敵,使者本以為這是很簡單的事情,理所當然,順理成章,可沒想到雙方洽談正歡,賈詡忽然走進來,大聲道:“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袁使只得尷尬而歸。
張繡嚇個半死,袁紹你也敢得罪,賈叔你在想啥?難道咱們要同時跟袁紹曹操作對嗎?這豈不是找死的節奏?
賈詡忙跟張繡分析:諸侯爭霸,狂沙吹盡,當今形勢已漸明朗。袁曹雙雄相爭,勝者霸天下也;劉表孫策之輩,則不足提也。我們實力一般,幾無爭雄之勢,只能擇袁曹之一而投之。而袁紹雖然實力強大,但跟親兄弟袁術都內鬥個沒完,又豈能容得下旁人。曹操則已吞滅徐州、河內,實力非同往昔,可降矣,至於殺子之仇,曹操這種有霸王之志的人,必能釋私怨而明德於四海。根本不用擔心。張繡一聽有道理啊,就大大方方跑去許都投降了,如此冒險之事都肯幹,可見他對賈詡無比信任。此時是建安四年的十一月。
曹操聞信大喜,立刻設宴招待張繡一行,並表奏漢獻帝拜張繡為揚武將軍,表賈詡遙領冀州牧、拜執金吾,封都亭侯。
賈詡的官位竟然這麼高,不但比舊主張繡要高,居然還提前領了袁紹的冀州,可見曹操之前必曾有過承諾。張繡這間小廟,確實容不下賈詡這尊大神。只有奸雄,才配毒士。而賈詡擇君,來去自如,也頗有先秦古風。佩服佩服。賈詡被拜太尉後,封壽鄉侯,享年七十七歲。
而張繡呢?
最後被曹丕逼自殺了……
-
24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首先,小編要澄清一個事實,那就是正統史書《晉書》中根本沒有記載孫權恥笑曹丕這件事。
實際上這件事是後來的裴松之加上去的。 晉書的原文是:“三公保傅,宜得其人。若使楊珧參輔東宮,必當仰稱聖意。尚書令衛瓘、吏部尚書山濤皆可為司徒。若以瓘新為令未出者,濤即其人”,所以賈詡做太尉,孫權是什麼意見都沒有的。
想想也是,當時三國鼎立,曹孫劉三家相互制衡。曹丕在魏國封賈詡為太尉,孫權又是怎麼知道的?要知道吳都建業和魏都鄴城遠隔千里,孫權和曹丕估計都沒見過面,對於賈詡太尉自然也沒有所謂的敵意。
那麼裴松之為何要加這杜撰的想法呢?原來賈詡一生只是文臣,是曹操的一大謀士,卻擔任了太尉這個最高的武官,難免會給人一種“名不副實”“走後門”的感覺,孫權恥笑的可能是曹丕識人不明罷了
-
25 # 談古論金
問題的說法出自西晉初年荀勖對晉武帝的說法:
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孫權笑之。從荀勖的話的前半段看,孫權笑的理由是三公應該由為眾人所敬慕、瞻仰的人擔任,賈詡則是一個以出無底線的毒辣計謀著稱的人士,所以不適合擔任理應由德高望重大臣擔任的三公之職。
這是通常的理解,但仔細分析還有深一層的原因。
孫權嘲笑的是曹丕(魏文帝)任命賈詡為三公這一行為,笑的可能包括賈詡,但主要笑的是曹丕。
為什麼笑曹丕?
這是因為曹操就繼承人問題徵詢賈詡意見的時候,賈詡以袁紹、劉表的例子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保證了曹丕繼位,在這個意義上是曹丕的恩人,曹丕繼位後把『地望無可言』的賈詡任命為理當由德高望重者擔任的三公,有報恩的色彩,孫權所笑是作為帝王的曹丕過於赤裸裸吃相難看。
再加上曹操長子曹昂死於張繡叛變的宛城之戰,間接才使得曹丕成為繼承人,而此次張繡叛亂正是賈詡為謀主,事後曹操因為大局寬恕了張繡賈詡,但賈詡理論上也可以說是曹丕的殺兄仇人之一,曹丕把他當恩人的做法,某種意義上顯示出內心很陰暗的一面,這也是孫權所笑的原因。
回覆列表
首先我先來介紹一下太尉這個官職。太尉,中國秦漢時中央掌軍事的最高官員,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併為“三公”。在漢光武帝后,即東漢時期,漢朝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並且太尉是主管軍事,可以說就相當於現在的軍委主席或者是國防部長。在三國時期,曹操先廢除三公制,將權力收回,自任丞相;曹丕即位後,短暫恢復過三公制,就是任命賈詡為太尉。不管怎麼說這個官位十分重要,權利十分巨大,可以說一個國家的軍事行動的決定權就在太尉手中。
但是為什麼說賈詡做了太尉,會笑壞了孫權呢?這就要說說賈詡這個人了,當然這是三國演義小說中的。賈詡,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是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一生中計謀不斷。在小說中,賈詡這個人是個善於使用各種陰謀的“毒士”,尤其李傕郭汜之亂就是賈詡出謀,所以讓人們認為此人行為有虧,品格不好。小說中的孫權早期是個很注重一個人的外貌和品格的人,從他不願意用龐統就可以看出,在他看來,賈詡這種只能使用陰謀詭計的人,是根本不能走上臺面來對國家大事進行決策的。所以當他聽到這件事才會大笑。
但是在我看來,賈詡此人是沒什麼忠貞的心理,他的一生就是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但是能在那樣一個亂世,縱橫於諸侯之間,最後可以壽終正寢,這就是賈詡的能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