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0後阿凱
-
2 # she香夫人
孩子天生活潑好動,養育過程中,被氣的心口悶疼的時間遠比當時生的時候疼[捂臉][捂臉][大笑]但是,無論如何,他再怎麼調皮,也得默唸三遍,親生的,親生的,!還有,過於調皮,就變成頑劣不恭了,也是父母自己的責任,孔子老先生都說,養不教父之過!
-
3 # 朵拉老師帶娃Mi籍
首先分析孩子行為目的的背後是什麼原因,然後讓自己冷靜下來,保持良好的情緒溝通,不然孩子不急你先急,對身體不好哦。相信家長會更好的控制自己情緒
-
4 # 靠譜的專業奶爸
孩子你做的這件事讓我很生氣,我現在情緒很不好,你覺得我該怎麼做,這樣把主動權交給對方,孩子主動的選擇結果,不但不會傷害親子關係,還可以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微笑]
-
5 # 彥爸娟媽育兒
首先,當孩子讓家長很生氣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肯定是要“棍棒教育”,然而當家長把“怨氣”發洩出來的時候,在看到滿臉委屈的孩子,肯定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悔,不應該打孩子,孩子還小應該理性教育,但是多數家長在氣頭上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這時,既然打孩子了,後悔也無濟於事,只有多關心孩子,讓親子關係恢復。
1、蹲在孩子面前,給孩子道歉
2、溫聲細語安慰孩子
3、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想要的東西
4、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
-
6 # 二寶爸爸周先生
當孩子做的事情,讓我很生氣的時候,顯然我處於問題區,首先我要冷靜下來,讓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發洩情緒。其次,我會告訴孩子,你做的事情讓爸爸很不開心,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性善良的,當我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孩子平等對話的時候,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
7 # 寶媽心情驛站
首先要清楚任何糟糕情緒下做出的決定都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所以遇到這種事先深呼吸,數三十下,再做決定,結果會很不一樣,下次試試。
-
8 # 愛彌爾媽咪
打他,[捂臉]但是理性告訴我又不能打他,你只有耐下性子想辦法才是正確的,你要想起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理論,從自己已有的大腦儲存庫中搜刮,看看到底採用何種方式,親子之間相愛相殺的狀態真是讓人心中五味雜陳
-
9 # 赫赫和小宇的媽媽
建議你下載一個樊登讀書APP聽一下樊登老師的《正面管教》,或者某寶有正面管教的圖書你可以買一本看看,我看完之後受益匪淺,裡面有好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按照裡面教的方法只要堅持你就一定可以看見孩子的改變。
-
10 # 我本後山人偶坐前堂客
如果很生氣,你就生氣,這是本能。嚇到了孩子,傷到了自己!
如果很生氣,應該儘可能控制語氣!把脾氣壓下去,再和孩子溝通講道理!這個就是本能+方法!
-
11 # 唯愛而生
孩子讓我生氣的那一刻,我內心是火山噴發一樣的,想直接開打,但是我一般也會忍住,讓自己單獨到一個房間冷靜一下,並且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有情緒了,需要單獨呆一會,然後靜一靜,其實就沒啥了~沒有特別原則的事情,一般不對孩子發火~ 如果真的忍不住發火或者打了,事後我還是會跟孩子承認錯誤。
-
12 # 棋棋成長記
最想打他一頓。但是那樣是不解決問題的。讓自己先冷靜一下,再解決孩子的問題吧。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三觀還沒有成型,都在學習階段,所以此時需要家長做表率。換個角度想,家長也不可能是做什麼事都那麼令人滿意,只是我們一直拿家長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孩子,所以,要和孩子做朋友,勤溝通,勤交流。共同成長!
-
13 # 輔導作業的老母親
沒有什麼事情比養育孩子更難,當孩子做的事情你很生氣時,如果你能意識到這對親子關係是種傷害,對孩子不好,那你就先深呼吸幾次,讓自己冷靜下來,把情緒壓一壓。找孩子問清楚前因後果,在這個過程中,當你明白孩子這麼做的初衷後你就能理解他,甚至還會為自己的冷靜而鼓掌。幾次覆盤後,你會做的越來越好,越發能理解孩子,自己的情緒閥值也會不斷提高,親子關係質量也日益改善。
同時也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孩子這麼做,是不是真的有錯,多思考。
如果你壓不住自己的情緒,向孩子發火了。那麼事後,一定要真誠的向兒子道歉,請求他的原諒。再去了解事情的經過,孩子那麼做的原因,如果是他的問題,找到問題,跟他一起想辦法解決,這也是幫助他提升能力。
過後也要覆盤自己,是不是太沖動了,下次能不能進步一點,而不是發一頓脾氣,把孩子一頓打罵,問題沒解決,孩子也沒進步,自己也沒成長。
與孩子一起成長,達到雙贏的目標。加油
-
14 # 兔兔小淘氣2
孩子做錯的時候,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教訓他,打一頓或者罵一頓,但是身為新時代的媽媽,這種錯誤的想法要忍住,寶寶做錯事情引導他不要再這樣做錯才是正確的思路,跟寶寶講道理他可能不會理解,可以透過繪本或者故事讓寶寶懂得這個道理,讓他不要再次做錯相同的事情。
-
15 # aj204829950
想打,但是打完之後就會後悔因為太小真不忍心,慢慢的學會了剋制和其講道理,儘管聽不進去還是要講,慢慢讓他接受並改正。
-
16 # H花姐
不管是什麼事情先了解情況,不要急躁去批判或者做一個參與者,一定要先保持冷靜然後瞭解事情的經過,站在孩子的立場為他所做的事情去分析,告訴他重和輕,處罰有定性。然後站在大人或者對方的角度告訴他事情的來由及看法,為何他的做法或者語言讓人不開心很生氣?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去引導讓他。
-
17 # 萬事如意MISS曾
為人父母者,對待如何才能養育好孩子的問題,我覺得有時還真讓人頭痛。蹣跚學步時,總是擔心他或她磕碰到自己,怕沒有吃飽穿暖;到入學齡時,又擔心擇校不當,受教不過;到能自食其力時,又怕孩子涉世不深上當受騙,交友不慎等等,總是有操不完的心,真的是生兒育女後方知父母親的不易。
當孩子做的事情,讓大人很生氣時,就我的脾氣還真想胖揍他們一頓。但往往舉起手來,又不得不放下,只能平心靜氣跟他們好好講道理。現在的孩子,棍棒之下也許會使得其反,還是好好一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方為上策。
自古以來,天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夙願,且不說對孩子寄託多高期望,至少要有善良努力向上的心吧!所以,當孩子惹人生氣時,還是多跟他們好好溝通,讓他們能知錯就改。循循善誘他們,讓他們從小養成好習慣,做個對家對社會有作用的人。
-
18 # 和水
我家孩子一直很天使,直到兩歲多的某一天,特別任性,特別無理取鬧,我之前對她的各種哄騙手段通通失效了,我溫柔的怎麼和她說她都繼續歇斯底里的喊叫,慢慢的,我失控了,打了她一頓,她安靜了,睡去了,可我卻被一種無力感深深的包裹著。
我知道發生了什麼,她成長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而我卻沒有,我被她落下了。
思考清晰之後我就著手看育兒方面的書,幾乎每一本都在說,孩子兩歲多的時候會突然變任性,這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不乖了,是孩子在蛻變,身為母親不蛻變,就會被孩子所厭棄,也會耽誤孩子的成長。
對我益處最大的一本書是《正面管教》,它最最好的地方就是正視了每個母親,每個孩子的性格本色,而不是用統一的方法論去套每一個人。而且在技術層面,也講的非常非常具體,有效。
現在當我的孩子再犯錯誤,歇斯底里的任性的時候,我都不會情緒激動了。比如她突然哭鬧,扔了手裡的玩具,我會蹲下來,抱住她,先讓她發洩自己的情感幾秒鐘,然後對她說你扔那個東西是因為你剛剛嚇到了是嗎?
如果我猜對了她的動機,她會一瞬間,注意,是瞬間平靜。這就是理解的力量,我家孩子從幾個月的時候就是這樣,她崩潰大哭之後只要我理解她的哭鬧的原因,她就能得到非常徹底的安慰。
現在她長大了,即使我沒有猜對,她也會試著去解釋自己情緒失控的原因,那個認真懂事的小樣子,真的是太治癒了。當然有的時候她並不能馬上意識到自己做錯,有時候還會繼續打奶奶,打我,我會非常堅定的打她,一般就是拍一下屁股,她捱打之後會趴到我的肩膀上,我雖然打她,但是情緒始終溫柔而堅定,我會對她說:媽媽為什麼打你呢,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事情,每個人都會做錯事情,但是你不改正,還打大人,這樣非常不好,我一定會打你的。
我家孩子一般會繼續平復幾分鐘情緒,然後就會在我們的鼓勵下,跟我或者其他捱打的奶奶姑姑爸爸道歉。
我們一般道歉的時候還會握握手,說一聲,和好了。
我家的孩子不是那種非常乖的,我現在最欣慰的是,她越來越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了委屈可以說出來,我覺得孩子不必壓制她一定乖巧,通透敞亮才是心理健康的好寶寶。
-
19 # 青花欣悅孩子變得膽小自卑
直到現在,我自己還是一個十分不合格的媽媽,我的脾氣實在是太不好了,衝動易怒,情緒激動,教育孩子總是缺乏耐心。從女兒小時候就這樣子,做錯點事情被我大吼大叫地訓斥,估計是驚嚇到孩子了,她的性格很內向,而且膽小怯懦自卑,做事情畏手畏腳,現在幼兒園已經上到大班了,老師的評語還是不愛與人溝通,內向等等,唉,這些都是與我的教育方式害的呀。我無數次後悔無數次自責,可事發時依然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我真的是好想改變自己。
好多次事後我都會抱著女兒,給她說對不起,傻傻單純的孩子笑著說沒關係,有時候還會委屈的癟著小嘴哭一哭,讓我心疼極了,她現在還小,心裡不會記多久,但慢慢等她大一點了,我想她心裡一定會有疙瘩和芥蒂的,那個時候我再努力挽救估計也於事無補了。所以我現在儘量快點改變自己,很多次她做錯事我快發火時就告誡自己,別動怒,別嚇到孩子,但也僅僅是少數時候,多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但我還是要改,一定要改!
讓孩子變得暴躁極端孩子做事令人生氣時,家長如果大吼大叫除了會產生上面我女兒的結果外,還有就是可能會讓孩子也變得容易情緒暴躁,凡事走極端。在他們眼裡大人對待事情是以這種方式處理的,然後他們也就有樣學樣,對待事情也會沒有耐心,粗暴處理,這樣下去惡性迴圈,真的很令人擔心呀,我們可不能毀了孩子!
我知道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但我還是要呼籲我們這些脾氣不好、情緒容易激動的家長們,一定要控制控制再控制,多看看那些性格好的孩子們,人家的家長們都是那麼和風細雨,潤物無聲。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就得先從提高自身素質做起,為了我們的孩子,努力吧!
-
20 # 小魏在保定
我覺得仁者父母心,當生氣的時候就會說話聲音大,比較沒有耐心,這點以後要改正,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自己要言而有信才行
回覆列表
“他搬東西,碰到了花瓶,總是笨手笨腳的。萬一把花瓶碰碎了怎麼辦。”
可那不是你很喜歡的孩子嗎?
你擔心孩子碰碎了花瓶的時候,你不擔心花瓶碰疼孩子嗎?
你的第一反應,是更擔心孩子,還是更擔心花瓶?
對小美媽媽來說,在那一刻,花瓶比孩子更重要了。
小美媽媽說:
“他出門了發現忘了帶作業,還得回去拿。他怎麼這麼總是這麼粗心。時間都浪費在了來來回回折騰上了。”
陪他一起回去拿,不好嗎?
誰沒粗心過呢?犯小錯的時候,被原諒了。不是很溫暖的一件事嗎?
你更介意的是自己的後面的事被耽誤了呢,還是更在意你的孩子呢?
後面有什麼天大的事,是不能調整和耽誤這幾分鐘的呢?
對小美媽媽來說,在那一刻,後面的事比孩子更重要了。
這並不是說小美媽媽不愛孩子。而是小美媽媽的世界裡,事情總是比人更重要。
小美媽媽怕事情做不好,所以總是把事情放到特別重要的位置。而一個人的感受,他是否會擔心、緊張、害怕、焦慮,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事情有沒有做好。
孩子碰花瓶那一刻,他也是緊張的。他忘帶作業的那一刻,他也是內疚的。他的情緒,值得被看到嗎?值得被重視嗎?值得被安撫嗎?
值得媽媽此刻優先處理嗎?
對很多媽媽來說,優先處理的永遠是事情。而感受,不值得被關懷。
自己是否是好的,也不值得被關懷。
對孩子沒做好的憤怒,其實是不接納孩子做不好。而不接納孩子做不好的人,其實平時也不能接納自己做不好。
因此,處理對孩子的憤怒,其實就是處理跟自己的關係。
對小美媽媽來說,更重要的不是如何不對孩子那麼憤怒。而是問自己:
我自己重要嗎?比事情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