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流年丶惜夜
-
22 # 銀河大偵探
是否需要限制未成年人玩網遊,我的觀點是偏向於不需要的。
首先問題所說的網遊還是覆蓋了大部分,對於那些純粹是娛樂消磨時間的網遊給未成年定一個合理的時間限制是好的。因為在成年人來說一些網遊是出於喜歡,想消磨時間。對於未成年來說小部分網遊還會有充值福利這一說,成年人是有自己的事業,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賺取相應的錢財後才會去合理享受充值福利帶來的快樂,而未成年在這方面小部分人經不住那些福利,也有過一下子花了父母很多錢充值的事件。所以說在網遊這方面來說設定一個時間限制是好的。
但是如果從一些競技類遊戲來說,會提升未成年的競技意識。而且在於16-17歲是人反應力最強的年齡段,如果有遊戲方面的天賦是很容易發覺並且培養的。
玩網遊這點確實是不好怎麼去說,但是競技類遊戲早在2017年就被列入了亞運會專案,在2022會成為正式比賽專案。所以我作為一個剛面臨成年經歷過電競在國內的慢熱起步也經歷過我的黃金時期,我想對各位說電子競技已經不再是帶危害的洪水猛獸,現在更像是一門可以看孩子對這方面有沒有喜好從而培養成一名在未來會得到認可的電競選手。
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前年IG奪得世界冠軍,在內的AD位選手Jackeylove當年就是17歲,也曾和UZI發生過一些很有趣的事比如說UZI也是17歲就進入了全球總決賽的決賽,但而後的Jackeylove在17歲就取得了全球總決賽的冠軍。所以說在電子競技這方面要區分開純粹的只是娛樂而玩遊戲和那種真正有天賦的以後能為國爭光的區別,電競也在國內才剛剛到發展的元年,希望那些有能力的孩子在這條路上也能走的更遠。
最後我想說限制是有點不同意,我覺得對於現在的群體還是利大於弊,但很快一些孩子又會成長到黃金時期,真不要限制住他們的成長。
-
23 # 風蕭魚兒
近日,一則未成年人22:00-08:00禁玩網遊的訊息傳出,引發網友們熱議。
據悉,國家出版署發出《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要求未成年人每天22:00-08:00禁玩網遊,工作日網遊時間每天不得超過1.5小時,未滿16週歲在同一網遊企業充值每月不得超過200元,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
這則訊息一出,網友們紛紛表示贊成,未成年人心性都還不夠成熟,自控能力較弱,很容易沉迷於網路遊戲中,將大把的時間浪費在遊戲裡,不僅耽誤學習,還會使休息的時間縮短,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而且現在的網路遊戲大多都是需要充值的,有些孩子們又缺乏自制力,就會出現偷拿家長的錢去充值遊戲這種情況,長此以往,對未成年人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這則《通知》一旦落實,會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幫助,也會讓家長為熊孩子們少操些心。
也有網友存在質疑,認為很難真正落實,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果孩子拿爺爺奶奶的身份證認證遊戲呢?也有網友給出建議,可採用人臉識別的方法登入遊戲,這的確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還有網友稱,僅僅靠國家政策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遊是遠遠不夠的,家長們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則,現在很多家長也沉迷於網路世界,手機不離手,這樣又如何管教孩子,讓孩子信服呢?
因為許多小學生一到放學時間就打遊戲,而他們的遊戲水平很多都不高,使許多玩家被連累輸了比賽。其實也有一些本身遊戲水平很菜的人,輸了比賽就將“鍋”甩給了小學生,以此來挽回顏面。
其實不只是未成年人,很多成年人,打起遊戲來,也是不管不顧,在遊戲裡花了大量的金錢,甚至超出了自己的經濟能力範圍。
儘管目前沒有對成年人玩遊戲的限制,但也應懂得適可而止,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遊戲中去,要明白適當遊戲益腦,沉迷遊戲傷身。
-
24 # 重慶小豬農
未成年人應該全面禁止遊戲,尤其是涉及暴力的遊戲。
成年人應限時玩,比如每天累計不超過兩小時;限定遊戲時間在早晨7:00-晚上11:00等。
個人建議,勿噴。
-
25 # At橘子
要採取嚴厲措施禁止,所有手機遊戲一律實名認證,不實名認證的直接禁止進入遊戲,16週歲及以下,每天遊戲時間只能有一個小時,16週歲及以上,每天最多一個半小時,時間到立刻強制下線,18週歲及以上雖然已經成年,但也不可令其玩物喪志,每隔兩個小時,就讓玩家強制下線休息半小時,成年玩家每天玩滿六個小時後,直接禁止進入遊戲,只能隔天再玩,遊戲時間QQ微信兩區互通,就是QQ時間打完微信也沒了,反之亦然,晚上九點半,到早上八點半,禁止所有未成年人進入遊戲,十點半到早上七點禁止所有成年人進入遊戲
回覆列表
需要,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較差,常常需要他人的監督。
未成年人心智還未完全成熟,一些網遊畫面會對孩子心智造成影響。有些網遊為了增加玩家數量,往往會有一些比較暴露的角色模型和驚悚的遊戲畫面,這些對於未成年人的心智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本來網路遊戲,就是個雙鋒兩刃劍,一方面它幫助孩子們迅速地開啟眼界,瞭解許多未知世界新鮮的東西,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它一旦成癮,就變成了電子毒藥。怎麼處理好這種關係,真的是需要全社會、所有的家長、學校、教育工作者都一起來探討的事情。這是一個並不輕鬆的任務,是一個如何面對未來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