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深圳鄭海洲

    那是當然,有一句詩能流傳就是名人了。因為人們記住了他的詩,往往也記住了他的名。比起現在的人們,編得幾句順口溜就標榜自己是詩人,人請吃個飯也編個順口溜,人請喝杯茶也編個順口溜,逢事必溜,逢節必溜,搞得一地垃圾無法清掃,還以為是一份美麗。寫完之後自己都沒興趣瞅一眼,卻妄想能夠傳世,文化之悲哀,莫過於此,真是糟蹋了詩這樣一件美麗的外衣。

  • 2 # 浮生寄清風

    我認為不算,你看:

    名人之所以是名人,只因為他們的某方面很出眾,讓人們願意去了解他,崇拜他。所以這些名人用自己的知名度,來帶動喜歡他們的人,多做對社會和人民有益的事。

      現在大家都喜歡流行歌手和影視明星,漸漸忘了現實生活中的名人,大家有拿娛樂明星與社會名人做過比較嗎?我也不是很理智,我也有崇拜歌星,一提到他們我就很激動,隨著對娛樂圈深入的瞭解,我漸漸的發現了精美包裝後的另一面。

    歌星透過湖南衛視選秀出來的。現在可以說是人氣小天后了,有些地方鬧雪災,這歌星捐了5萬,據瞭解她家鄉也有雪災,但她一分錢也沒捐給家鄉,就連一句問候

    的話也沒有,為了達到自己出名,連這樣的辦法都用了,可見……

    活動只有五千塊嗎!

      我們不能盲目的去崇拜明星,像上面那位利用社會弱者的明星,她不值得我們追捧!

  • 3 # 馬火蟻

    應該肯定的說:一首詩能流傳千古,就是名人了。

    現實中能作詩的人不少,能寫很多詩的人也不少,但他沒有一首詩流傳,他怎麼說也不是名人啊。

    什麼是名詩名人?那就是能夠廣泛傳播,有巨大影響力,正能量滿滿的詩和人。如唐朝詩人張繼,全唐詩僅收錄他一首《楓橋夜泊》,憑藉此詩,“寒山寺”成為遠近馳名的遊覽勝地,今天的人們去寒山寺大約也是拜此詩所賜吧!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此詩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深刻的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情緒,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陳子昂藉此詩也成為大家都記得住的人。

    李紳憑《憫農二首》長期在人民中流傳而名聞天下。

    古代有人憑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成為名人,現在誰如果也能創作出一首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詩,雖沒有千古之時間,那肯定也會被人們記得住名字,被人們崇拜!若因你一首詩,此地成為名勝,此物成為名物,當地人民肯定要把個字名字刻入石頭作碑紀念!這樣的人名豈不是名人!

  • 4 # 231086428728海闊天空

    詩寫天地萬物情,

    有人捧來是名詩。

    一首詩流傳幹古,

    文人書客捧出名。

  • 5 # 讓愛永遠展放

    那要看你對人類做過多大的成就和貢獻。也許你的臭名也可以留傳於世,給後輩子孫蒙羞,只怕他們永遠無法承認你這樣的先祖!

  • 6 # 鄭標龍

    一首詩能流傳千古,足以說明作者的文化功底及語言駕馭能力之高,但僅靠這一點就肯定作者是名人,我認為還遠遠不夠。

    稱得上名人,應該在某領域取得較高的成就,並具有較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較高的威望。這應該不是靠一首詩流傳就了得的。

    歷史上乾隆曾做詩無數,累計4萬多首,也有一首詩流傳後世即《飛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

    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飛入蘆花看不見。

    據說這首詩還收入小學課本中。難道乾隆就因這一首小詩而出名嗎?

    當然不是,我認為乾隆出名在於:

    1.帝皇之冠

    做為皇帝,他擁有上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其頭上CROWN,足以使其青史留名。至於是流芳千古抑或是遺臭萬年,那就要看其所作所為了。

    2.文治武功.

    乾隆帝繼位後,十分注重吏治工作,剛繼位不久山東平度縣鬧水災,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當時平度縣知縣顏希深積極組織人力搶救。顏知縣在兩天兩夜中,沒合一次眼,沒吃一頓熱飯。水退後,又面臨災民的吃飯問題。按當時律例,若沒奏皇帝批旨,官員私自放糧救災,就是死罪。但時間緊迫,若上奏皇帝后不知多少災民將餓死。顏知縣權衡輕重後,決定捨生死救子民。後來有上司告到乾隆帝那裡,他不僅不責罰他,還嘉獎顏知縣。說明乾隆帝賞罰分明,十分注重官員的實際治理能力。

    在位時期,他還積極組織收集、編纂、整理經史子集並命名為《四庫全書》。當時在紀曉嵐率領下,集中了全國300多位名流文士開始了辛勤工作。以倡道義、講風俗、正人心為主體,充分體現了乾隆帝的文治之功。

    武功方面,乾隆十二年,西部金川的莎羅奔叛清,乾隆帝派張廣泗為川陝總督,進剿金川叛逆,經周密部署安排最後平叛,安定了西北邊境,鞏固了政權。

    3.風流逸事的流傳及康乾盛世的諦造。

    綜上所述,乾隆不是因一首詩而青史留名的,而歷代名人也不可能只因一首詩出名而成為名人的。

  • 7 # 詩酒逍遙客

    一首詩流傳千古,我認為不一定就是名人。

    首先,“名人”是指著名人物,在各行各業中能力崇高而備受景仰的人物。

    一、有的詩傳唱度極高,但不知道作者是誰。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出自漢·無名氏《迢迢牽牛星》。兩句詩運用的是互文修辭手法,“迢迢”與“皎皎”在此二句中“互文見義”,用兩個疊音詞同時描寫牽牛星與織女星,即:迢迢且皎皎的牽牛星與織女星。筆法高超,朗朗上口。

    二、有的詩流傳千古,作者卻並不知名。

    如:“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句詩出自《己亥歲》,作者是唐代:曹松。全文如下: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但是曹松是誰?相信沒幾個人會記得這個名字。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詩則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經典。

    中華詩詞文化源遠流長,佳句璀璨,廣為流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回顧歷史,很多名人都撰寫了很多千古流傳的詩詞。同時,也有很多詩詞名句廣為流傳,而作者未必是名人,同樣值得詠唱和尊重!

  • 8 # 東海328

    張若虛流傳兩首詩,其中《春江花月夜》最為著名,流傳至今,引千古讀者共鳴,詩出名,人也自然成了名人。

    相反,有人一輩子寫了千萬首詩,但大多平平,不能引起讀者共鳴!最為著名的是清朝乾隆皇帝,共作詩4萬首,幾乎是唐朝所有詩人作品的總數。要不是他做過皇帝,肯定好多人不會知道他的大名的!

    由此得出寫詩不在於他寫了多少首,而在於他寫的詩能不能引起大家共鳴!流傳千古!

  • 9 # 彬哥說教育

    我認為是,有一首流傳,就是經典。乾隆寫了幾千首,能流傳的幾首,能多產固然好,前提是有精品,陸游多產,經典也多,這些人是大家,多數人有一首就不錯了。唐代那麼多詩人,流傳下來也不是很多。唐宋時期是一個太平盛世,人們很多會賞花作詩,其中寫詩最厲害的莫過於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了,他們兩個寫的很多詩都是婦孺皆知,至今還在民間廣為流傳,可還有一個更厲害的人,他一生就寫了兩首詩,僅憑一首詩“孤篇壓唐宋。他的《春江花月夜》碾壓李白和杜甫,他就是張若虛。他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就把李白和杜甫寫的詩都比下去了。這首詩讓萬千讀者為之傾倒,他的這首詩中包含了多種感情,乍一看我們會以為他在描述美好的景色,其實讀了他的這首詩,我們就會發現他描述的不僅僅是美好的景色而已。他的這首詩語言清新優美,讀完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他先用清新的詞彙描述了一幅美麗的春江花月圖,讓人沉浸在這種美好之中。隨後又描述了一種孤獨之感,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總是悲喜交加。

    張若虛生平事蹟特別的少,而且他的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無人問津,在唐代根本沒有收錄他的詩歌的詩集,最早收錄這首《春江花月夜》的是宋朝人郭茂倩,幸運的是這首詩最終被保留了下來,我們才能讀到這麼朗朗上口的一首詩。所以說張若虛的實力還是很不錯的,就這一首詩就碾壓唐宋,張若虛是實打實的名人。

  • 10 # 九言九語

    一首詩流傳千古,當然算名人了。都流傳千古了還不算名人嗎?就像現在,很多歌手幾十年了就唱那一首歌,只要這首歌火起來,就可以名利雙收了。當然,古人寫詩未必有利!

    唐代詩人金昌緒,只有一首《春怨》流傳下來。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還有唐代的蘇麟,只有一首詩還只有兩句,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元代的唐溫如也只有一首《題龍陽縣青草湖》: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不列舉了,應該有很多。其實這些詩人未必就只寫一首,只是種種原因,只有一首得以流傳,這絲豪不影響他們在愛好詩詞人心中的形象!

  • 11 # 御華香山蘭兒

    最早 不一定是名人,但一定是明詩。就是讓很多人讀了這個詩句,很容易明白了相對自己內心的事與心境。時間久了,學了會忘記誰寫的,卻能朗朗上口的記得。自然 寫詩的人也就成了名人。他的詩代表著他的人,或者說不需要知道寫詩人具體的名字了......謝謝!

  • 12 # 海友隨

    能否憑一首詩流傳千古而成為名人?我認為是可以的。

    在燦若星河的文化史中,有些詩人一首詩驚豔四座,今人拍案叫絕,但卻找不到其它同水平或者更出眾的作品。於是,這首詩就成了詩人最“閃亮"的標籤。有些詩人,只有一首詩,卻毫不妨礙他流傳千古。

    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文章一絕,鮮有詩作,但他就因一首《江雪》流傳甚廣,與同一時期被冠以“詩豪”的劉禹錫詩名並駕。

    同是唐代的陳子昂憑《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將古代文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錶現得淋漓盡致,一舉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藝術成就的十首得之一。

    比李白小了70歲的李紳也憑一首《憫農》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成為一千多年後的今天還必不可少的教子名句。

    當然也有比李紳了50歲的黃巢因一首反詩《不第後賦菊》而起兵造反,攪得後唐天翻地覆,“滿城盡帶黃金甲”還成了2006年張藝謀銀幕主題。更有甚者,初唐詩人宋之問因“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名句對自已的外甥痛下殺手。

    其實中國古代文人的文品其實不能和人品相提並論,就像寫下《憫農》的李紳,在當官以後就自己就變得非常的奢侈,對待百姓卻很殘暴。

    所以因詩成名肯定是有的,至於好壞名聲,那就因人而異了。

  • 13 # 默玄吟雷

    不一定,倘人連名字都沒留下又談何名人,比如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珍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好象作者就不知是誰。

    但若能詩作,名字都留下,便可稱為千古名人了。

    這就像,一個本不出名的球員,忽大賽進了一關健球,多年後人們憶起,哦,他當時雖聯賽進球不多,但其實論功夫是個大師。

    比方說張若虛,也許當世並不是名人,但詩作沒得說。

  • 14 # 斜槓青年愛讀書

    不一定,因為有的是名人名詩,有的是名詩但不是名人。這個取決於詩的好壞,而且有很多人是在去世後詩才火起來,還有一些樂府詩集,都不知道是誰寫的,從民間收集。

  • 15 # 使用者呂有虎

    一首詩能流傳千古,千古是什麼?就是時間,時空,在時間和時空中變化變幻的是不斷更替的朝代,不斷湧現出得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斷變化的社會體制和各個階段利益權力的紛爭搏鬥,而在這麼長的歷史長河中,一首詩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任憑世間風雲變幻,站立中間巍然如山,足以證明,證實此首詩全方位,立體式的經受住了各個不同期的實踐檢驗,並且,這首詩的生命力,感召力,藝術力,穿透力強大到是歷朝歷代的所學之範,經久不衰。

    在傳頌此首詩的同時,歷朝歷代也在同步探討,研究著作者的歷史背景,人生軌跡和創作的經歷,以及生活喜愛和道德品行。

    更重要的是歷朝歷代傳承作者作品對當代後世帶來的精神鼓舞和生活享受,正原與此,作品和作者既是名詩更是名人。

  • 16 # 火車頭筆談

    因一首詩而成名者為數不多,能流傳千古者更是少之又少。如果說一首詩應一個字而名聞天下,併成為千古絕唱者則更是鳳毛麟角。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中唐人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一詩,因一個“敲”字而走紅:改“推”為“敲”,不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由此誕生了豐富中國漢語詞庫的“推敲”一詞;不但昇華了詩作的意境,更使得賈島本人因此而由所謂的二流詩人新晉到一流詩人的行列,併為人們所推崇和傳頌。

    話說某年某月某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著野徑尋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棲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賈島便把這首詩記錄了下來。第二天,他騎著毛驢返回長安。半路之上,他想起昨夜即興而就的那首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似乎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於是,他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覺撞到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扈從押至韓愈面前聽詢。賈島便將做詩得句而一字未定的事兒說了一遍,韓愈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思忖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佳矣。”還說“用‘推’字有魯莽之嫌,用‘敲’字既顯得禮貌,又使深夜有了幾聲響。靜中有動,豈不活潑?”這首詩,便伴隨著“推敲”這個膾炙人口的常用詞流傳起來。賈島不紅都不行,一躍而成為名人。

    無獨有偶。與賈島同時代,有“詩鬼”之稱的李賀,七歲開始寫詩,一首《高軒過》,“名動京師”,詩曰: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鉅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李賀外出時,總是揹著一個袋子,袋子裡裝著紙和筆。“遇所得,書投囊中。及暮歸,足成之。母使婢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後人根據李賀的事蹟與母親的評語,總結出了“嘔心瀝血”這一成語。譬如唐代文學家韓愈在《歸彭城》中寫道“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意思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

    李賀的詩篇,皆以“嘔心瀝血”的寫作狀態來完成,留下了諸如“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等著名詩句。

    成名背後皆辛苦。從表面上看,一個詩人因一首詩或一字一詞或一條成語便流芳百世了,似乎輕鬆的很。但是,在成名的背後,他們所具備的那種仔細“推敲”的認真態度和嚴謹作風,以及那種任何時候都保持有的“嘔心瀝血”的工作狀態 ,卻是我們大多數人看不到或做不到的。如果,我們當中有人能像他們那樣工作,那麼事業一定有成,出名也是遲早的事。

  • 17 # 清悠初見

    詩詞是中華文明史上最為燦爛的明珠,如果一個人的詩詞能夠流傳千古,那麼這個人一定是位名人,就拿全唐詩來說,全唐詩共有收錄唐詩48963首,共有詩人2529人,想在這其中脫引而出,難度就不是一般的大。這其中有一位大神,就是張若虛,他作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對中國詩詞文化影響極為深遠。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宮體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孤篇,壓過全唐“。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舊題,相傳始於南朝陳後主,但本詩除了曲調名沿用舊體外,內容與風格都與以前供宮廷娛樂的歌曲大異其趣。

    在一個月光皎潔的晴澈夜晚,詩人臨於春江邊,看著浩瀚無垠的江潮及月光下那片澄澈無際的世界,牽動起無限情思。詩人謳歌優美的自然,讚頌純潔的愛情,將詩情畫意與哲理熔於一爐,營造出一片幽深渺遠的意境。

    開篇寫景,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壯麗畫面。詩人把“月華”作為主體,作為情感的紐帶,從“明月共潮生”寫到“落月搖情滿江樹”,以月的執行來佈局,展現了一個完整的心路歷程。在月光的照耀下,哪一處春江不反射著明月的光輝呢。詩人神思飛躍,在寫景的同時又在探索著宇宙和人生的奧秘,個體的生命雖然短暫有限,但人類的存在卻同那日日升起在江上的明月一樣,綿延不息。

    緊接著,詩人便向我們展現出一幅具體的人生圖景,一幅思婦遊子的人生圖景,引入愛情這一飄蕩在人世間永恆的旋律,將景與情巧妙相連,引人入勝!春、江、花、月、夜這五種藝術形象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沈德潛雲:前半見人有變易,月明常在,江月不必待人,惟江流與月同無盡也。後半寫思婦悵望之情,曲折三致。

  • 18 # 簡運書生

    這必須是啊,有作品流傳千古,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去研究,而研究詩就離不開研究作者,作者的生平、人物關係都會一一被挖掘出來,而且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和他相關的一些人也有可能因此成名。

    一個流傳千古的人如果都不算名人,那現在的那些小有名氣的人怕是要被秒成渣了,畢竟百年之後,不見得有幾個人還能記得他們。

  • 19 # 大夫覺成

    一首詩流傳千古,就是名人嗎?

    前言

    一首詩能流傳千古,足以說明它的優秀,也足以證明其作者的名氣和才氣。成為名人理所當然,無可厚非。

    案例

    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很多。

    1.《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天寶十二年中進士,後棄筆從戎,大曆末年任鹽鐵判官僅一年就病逝於任上,為官清廉。

    逝後其友作悼詞《哭張員外繼》中寫道:“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可見張繼有多清貧。

    《楓橋夜泊》,讓張繼成為千古名人,也讓寒山寺成為著名旅遊景點。可謂因一首詩成就了一個文化遺址。

    2.《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悲涼而又滄桑,短短几句話就將作者那種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無法施展抱負的悲涼充分展現出來,作者的失意、孤獨、寂寞、苦悶,躍然紙上,令人感同身受。

    這首詩同樣是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意境悠長,極具吸引力,具備了成為名篇的一切條件,最終也成為千古名篇。

    3.《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此詩被聞一多先生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清代末年學者王闓運在《論唐詩諸家源流》中評價到:“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由此可見對張若虛評價之高。張若虛也因此詩成為“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成為千古名人大家。

    4.《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首詩,針對當時南宋社會上達官貴人聲色犬馬,醉生夢死,不思收復失地,迎回二帝的境況,暗諷統治階層把自己當成了真正的“遊人”,不思進取。

    表達了作者既義憤填膺,又無可奈何的不甘之心。

    詩中一個“燻”和“醉”,將那些醉生夢死、縱情聲色的達官貴人刻畫的淋漓盡致。

    最後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更是直接將他們樂不思蜀,貪圖眼前享受的醜惡嘴臉,充分展示在大眾眼前,扯下了他們臉上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憑此一作,成就了林升千古詩名。

    5.《題李凝幽居》

    唐•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作者賈島去拜訪一位朋友,趕到朋友家時,已經月上雲梢,可是朋友卻不在家。

    賈島在此借住一宿,寫下了這首詩。

    賈島第二日騎毛驢返回途中,想起昨夜寫的這首詩句,“僧推月下門”,感覺可以改成“僧敲月下門”,一時之間在“推”“敲”二字之間猶豫不決,不停做出“推”“敲”的動作入了迷。

    不成想,卻撞到京兆尹韓愈出行的佇列,侍從將賈島抓至韓愈面前,賈島將事情原由解釋一遍。

    韓愈也是一位文學大家,聽後不但沒有責備賈島,反而也陷入沉思。

    最後對賈島說:“作‘敲’字佳矣。”

    並分析說,用‘推’字有魯莽之嫌,用‘敲’字顯得禮貌,而且靜中有動,更顯生動,意境更佳。

    “推敲”二字由此詩而得以流傳,併成為固定用詞,形容做事仔細、態度認真。

    足可見賈島的功勞,賈島也因此詩而千古留名。

    6.《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透過簡單的“人面”與“桃花”爭奇鬥豔般的美麗進行比較,在讀者的腦海裡呈現出了一副美麗的畫卷。

    接著筆鋒一轉,用“桃花”依舊美麗動人,而“人面”已經不知去向,作了生動的對比。

    使人不由得感慨萬千,浮想聯翩,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間,意境深遠,使之成為千古名篇。崔護憑此留名千古。

    結束語

    以上幾位詩人,名聲都不小,流傳下來的作品都不多。但,這並不影響他們流傳千古的詩名,不影響他們成為祖國燦爛文化長河之中閃閃發亮的明星。

    正是有了太多這樣的文人墨客,才成就了中華五千年來璀璨的文化傳承。

    他們成為文化名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他們為中華傳統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值得稱道。

  • 20 # 長亭文史

    我認為不是的。有的詩人只是因為一首詩而流傳千古,可其人品卻是不能稱作為“名人”

    例如,宋之問雖然詩才頗高,但人品卑劣。為諂媚武皇男寵,竟然為張氏兄弟執夜壺;他還為了自己升官,不惜以犧牲朋友一家的性命為代價,可謂無恥之至。但是《渡漢江》卻再現了他對家人的入骨關愛,吟詠出人類心靈的良善韻律,以至於千百年來傳唱不衰。

    而元稹憑藉“曾經桑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流傳千古,而根據歷史記載,他並不像詩裡寫的那麼專情,愛的也不止妻子一人。在現代來說是典型的渣男本渣。

    我們應該學過崔顥的《黃鶴樓》。那時我們對一位能寫出這樣好詩的詩人敬佩不已。可在後續的瞭解中,知道了他的德行。他既賭博又好色,簡直就是一潑皮無賴。而且他對自己的妻子非常蠻橫,根本沒有一點文人家庭舉案齊眉、琴瑟和鳴的和諧美滿的景象。更值得人唾棄的是,他娶妻只有一點要求,只要這女子長得好看就行了,也不介意這女子的出身,受教育程度,懂不懂詩詞,道德素養如何。

    在我個人認為,“名人”應是受人敬仰敬佩的人。一個人的才華即使再優秀,沒有一個好的品德,我認為也不能稱之為“名人”。古代留下優秀詩篇的詩人,大多都是因為仕途不如意。而仕途不如意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的政治局面與權貴們的行為讓其不能接受,道德品質的約束下,讓他們不能忍受與他人同流合汙。所以詩人們鬱郁不得志,滿腔的豪情與抱負唯有借詩來抒發。上訴三個人,詩寫的好品行卻不端正,我認為不可以稱之為“名人”。所以不一定詩篇流傳千古,就一定是“名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功的定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