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薦書三姐妹

    不認同。

    首先,要談一下對成功的理解。何謂成功?成功是相對的,是很主觀的東西。怎樣算成功?有的人信仰宗教,能與某種神秘相聯絡,於他而言就是成功。有的人覺得,我衣食無憂,就是成功。還有人覺得,我能夠自我實現才算成功。

    但是,那個想要自我實現的可能覺得只追求衣食無憂的人,根本不成功。那個追求衣食無憂的,可能還覺得追求自我實現的那個人,錯失生活並不成功。所以,因為成功沒法具體定性,我們可以說每個人都在某個方面是成功的,或者在某種程度上是成功的。

    其次,說一下合群。先進行一個概念的辨析。百度百科對合群的解釋是:合群是一種願意與他人乃至群體在一起的傾向。這裡對他人和群體並沒有明確定義,所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心理學認為合群是人的本能。比如,英國心理學家W.麥獨孤認為合群是一種本能。心理學家H.A.默裡認為合群是一種需要。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既然是本能,為什麼還會出來問題中提到的“越成功越難合群”?

    顯然,這並非一個人合不合群的問題,而是他找錯了群。

    醜小鴨為什麼看不到自己的好,反而覺得自己處處不對。因為,它明明不是鴨子,卻非要和鴨子生活在一起。當你感覺與周圍格格不入,不是你不合群,而是你把自己放錯了位置。

    你需要的不是去迎合這個所謂的“群”,而是要去找認識你自己,接納自己。在看清楚自己,尋找自己的過程中,靠近那個真正屬於你的“群”。

    所以,“不是越成功的人越難合群”。而是,每個人都是閃耀的個體,不要苛責自己,你需要的是對自己更多的瞭解和接納,在這個過程中再慢慢探尋那個真正屬於你的“群體”。

  • 22 # 北斗星127409343

    我不認同這樣的說法,首先成功人士都有一顆積極進取心,勇於面對挑戰,對人對事都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善於溝通,善於交際。所以說越是成功人士,越不和群,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成立的。

  • 23 # 伊甜

    越成功的人,越不合群。這句話是不絕對的。

    我認為成大事者既是合群的又是不合群的,關鍵不在於合群與否,而在於對合群的定義是什麼。

    “群體的智慧與判斷力並不會隨著群體規模的增大從而獲得提升。相反,甚至會降低。”這是勒龐在《烏合之眾》中的一個重要觀點。雖已過百年有餘,但當初適用於工業時代的心理規律放之於資訊化時代同樣可加以佐證。

    回望歷史先哲,我們可以看到眾多閃爍著人格魅力的偉大靈魂彷彿生來便是孤獨的。

    康德一生未走出他所在小村莊,卻憑沉思與孤獨的思辨著出《純粹理性批判》,影響後世無數學者。永遠活在眾多文青心中的維特根斯坦以一句遺言:“告訴他們,我過了極好的一生。”,俘獲了無數渴望哲理與智慧的生命,但誰又知道這位哲學巨匠生前思想極少被人理解,究其一生未婚。

    更不必提及瘋掉的尼采,自殺而死的梵高,被判處死刑的蘇格拉底。他們無一在世俗中都是不合群的,但卻都取得了震古爍今的成就。

    誠然,肯定會有人說這些為數眾多的偉人所能取得的成就非一般凡人可及,他們似乎生來便帶著播撒智慧的使命來到世間。相較於這些偉大的思想家,世俗內的成功人士似乎無時無刻都是高朋滿座,燈紅酒綠,不是在同朋友相處就是在赴宴的路上。畢竟在這個拼資源的時代,最重要的資源便是社交資源。

    但世間最難的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若無馬雲當年的固執與先於人群的判斷,何來今日之阿里帝國。若無扎克伯格當年退學於哈佛,並不顧他人質疑建立FACEBOOK,移動社交將會頓失色彩。若無當年伽利略,哥白尼的自信與對真理的堅定,何來對自由落體運動與日心說的理解。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句說爛的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上面的人合群嗎?他們在自我判斷與思考方面無不閃耀著自由的光輝,從未被世俗與壓力束縛,即使有百萬倍與自己的思想相左者,其仍往之。他們不合群嗎?他們誰又不每時每刻不處於社交領域的核心,擁有著眾多社交資源與成就斐然的好友夥伴呢。所以我說,無法對這個問題作出肯定的回答。尤其在現代社會,如果我們效仿古人先哲,譬如康德潛心鑽研,想在前人沒有涉獵的學術處女地上有所建樹,最後成功的機率可謂微乎其微,雖然不排除有些天賦異稟的天選之子憑藉與生俱來的智慧在某一領域大顯身手,但是迴歸到機率論上的問題,這種可能性也幾乎為0。當然,另一個極端下,我們如果只是生活在人群之中,他人的判斷與思考成為我們做決定的準繩,那麼在現代高度資訊化,碎片資訊魚目混雜的時代,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群將遲早被時代拋棄。

    所以綜上,成功的人往往不合群。非也,在多數時候,不考慮極端個例的情況下。成功的人在精神上不合群,卻在物理層面十分合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所能及,有盡,心所能及,無止,界以眼觀,亂如麻,若以心感,靜如水”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