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三觀還比五官正
-
22 # 天地龍君
道德經上說,弱者道之用。柔弱、緩慢、微妙是道的作用。
這個例子可以從人體本身的傷口,從流血到復原的幾天過程中看出來,它的作用是完美的!
比如生命的進化,基因的變化,動輒萬年到億萬年。越是低等動物,其進化時間便越長。為什麼呢?因為進化缺不了事件或意識的作用!或在生死險難中基因突變卻未死,所以物種進化了,或在強烈意識的作用下基因突變,所以生命進化了。然後會保持穩定很長時間。
所以世界既不算是唯物的,也不算是唯心的,而是兩者並存互相作用的。若說唯物,為何還有生命?若說唯心,為何還有物質?
因這種作用是柔弱的、緩慢的、微妙的,所以其整體是保持穩定的。如果有什麼大的變化,也幾乎是物理變化。所以現代科技的發展,幾乎就都是物理方面的分化組合。現代文明的建樹,幾乎都是物理性質的。雖然也有憑空創造的新物質,比如塑膠,就幾乎無法為自然生態系統迅速消化。
-
23 # Silwinder
不是社會的發展選擇了唯物主義,而是唯物主義更有效的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因為唯心主義總體趨勢上更趨向於不作為和保守。除非真的魔法橫行,魔力可以跟電力一樣點亮燈泡,否則唯心主義說的再天花爛墜,也不能讓農民的鋤頭從石制的變成鐵質的,也不能讓火藥出現,飛機上天~~那些,都是基於自然科學的。
我們不能說自然科學就必須是唯物的。自然科學發展過程中,一度服務於宗教或政治,仰人鼻息。但自然科學發展所必須的懷疑一切的精神,與唯心特別是某些宗教信仰中要求最大的前提“無條件信奉”(不是說信仰哦)相牴觸。所以,在唯心主導的社會環境下,自然科學發展緩慢甚至一度停滯。質疑,求證,推演,求實。這個過程跟唯心主義特別是極端化的宗教教義有著劇烈的牴觸。
本質上,如果唯心主義的信奉者都是大賢級別,做得到有理有節,不濫用唯心論非要啥都插一腳,自然科學怎麼會幾乎淪為唯物主義的代名詞和武器?但是唯心啊,某種意義上更容易被人們演化為“唯我”。。。這是不利於團體發展的。
所以,結果就是唯物主義更大的推動了社會發展。
-
24 # 影娛漫談
首先要說明的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並不是互相之間的全部否認。唯物主義並不全部否認意識,唯心主義也並不全部否認物質。二者的區別是在於物質與意識的第一性,即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這裡為了防止一部分人不看完就開噴,我先說一下唯物主義中的物質指的是什麼:唯物主義中的物,並不僅僅指能看到的物質實體,這個物指的是客觀存在,比如電磁波,不可見光等等,都是客觀存在,屬於唯物主義中物的範疇。)唯物主義認為,這些“物”是客觀存在的,其存在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而唯心主義認為,這些東西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感知了它,它才存在,比如我閉著眼睛,我摸到了一把椅子,這時椅子才存在,假如我沒有摸到,那麼椅子就不存在。所以,唯物主義中也包含“心”,唯心主義中也包含“物”,二者的區別是在於誰先誰後。
然後再說為何現代社會選擇的唯物主義。唯物主義成人客觀存在,科學規律也是客觀存在,正因科學規律客觀存在,才需要人們去探索世界,探索科學規律;但假如以唯心主義,那麼就不存在科學規律,所有的規律都以我的意識才存在,我如何規定這個規律,規律就會成為什麼樣子。唯物主義引匯出的是我在故我思,“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唯心主義引匯出的則是“我思故我在”,我不思則我不在,空想主義。說到這裡,我想為什麼唯物主義成為現代發現的主流指導思想應該也就解答了,因為唯物主義能夠推動探索和實踐。
但另一方面,我們所處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未來或許還會有變數,在這裡不做多談,有興趣的朋友自行百度“薛定諤的貓”去了解一下吧。
-
25 # 是天堂
再漂亮的女人,沒有人再欣賞她就沒有意義,她的漂亮就沒有意義。人是萬物的尺度。因為沒有尺度,所以人就成了尺度。尺度就是讓我們可以去看,去欣賞,去記錄,還有去比較。在這裡,尺度有對映(記錄)、觀察、比較的三種含義。心是萬物的對映,是萬物的感知。沒有了心,萬物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之所以你認為,即便沒有人類,萬物的存在還是有意義,也是你的心認為萬物的存在有意義,所以還是離不開你的心。只要你說,我贊成唯物主義,我是一個唯物主義者,那麼也是你心裡說我是一個為唯物主義者,你心裡認為你是一個唯物主義者。所以還是離不開你的心,你維你的心而認為。只要是人,只要他有一個心靈,他就是唯心主義者。真正的唯物主義者,它是動物。它只要吃和交配,它不需要什麼認為不認為的,沒有心理活動的物體,就是唯物主義者。什麼是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就是一切從心靈出發。所以,唯心主義,準確的說,就是唯心靈主義。
回覆列表
用亨廷頓的話回答你,21世紀已經不再是主義之爭,而是多元文化之爭。這個話題提出者要麼是腦殘,要麼就是冷戰思維餘毒,這些詞說實話也就政治課本里面會出現,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區別的哲學是令人噁心的,完全沒有哲學的美感,因為它的政治意義高於哲學意義。退一萬步來說,選擇了嗎?有多少人選擇了?假如按照兩種主義和社會體制的對應關係來說,真實的情況是唯物主義越來越被人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