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校園暴力和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有什麼不同,家長們怎樣看待?
20
回覆列表
  • 1 # 冉冉媽媽

    任何一種暴力都會影響到孩子,那麼家庭暴力與校園暴力有著這樣的區別呢?

    家庭暴力,孩子幼小的心靈從小到大都在備受煎熬中,但是一個家庭中有爸爸媽媽,還有孩子組成一個家庭,家暴會讓孩子沉默,自卑,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離開家庭,接觸到外面的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他覺得外賣的事物一切都是美好的慢慢的會厭惡回家

    而對於校園暴力事件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步入學習生活,融入學校這個大集體中,如果這個孩子遭遇老師的霸凜事件,同學們會使勁的戳你軟肋,你在他們面前永遠會抬不起頭來,然而這一事件,都會讓同學們銘記在心

    對於學生之間的暴力事件,記得老公軍訓期間聽到過一則學生之間的暴力事件,原因是這個學生說錯一句話,被別人群毆,事後這個學生在學校不敢多言,謹慎做事,有時甚至不敢多說話,變得唯唯諾諾

    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多關心孩子,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不要家暴都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而自己卻是渾然不知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成為校園暴力中的施暴者,這些孩子多多少少都遭受過家庭暴力。他們生活的環境,本身就存在很多不利於成長的因素,如家長過度溺愛,導致孩子嬌縱。長期遭受家庭暴力或者親眼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在他們心中容易形成一個誤區:用暴力可以解決問題。

    因此,我認為家庭教育是主因。有校園暴力的孩子在心理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根源就是錯誤的育兒方式,以及極其不健康的成長環境。父母親要對孩子出現校園暴力負主要責任。

    對於孩子來說,為他營造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環境就顯得十分重要。正確的育兒方式,和健康積極的心態,才是最應該有的態度。

  • 3 # 成長中的媽媽

    校園暴力和家庭暴力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聯絡,一般研究表明,實施校園暴力的孩子一般在家裡也被爸爸媽媽家庭暴力過,只有經歷過,才會學會,學會了才會用在自己同學身上“試驗所學成功”。如果爸媽能夠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從小在愛的包圍下長大,那麼孩子就不會是校園施暴者了。所以家庭暴力和校園暴力是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的。

  • 4 #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首先我覺得不管是家庭暴力還是校園暴力,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讓孩子很痛苦的暴力。這兩種暴力不但讓孩子在身體上受到折磨,更重要的是他在心理上一直折磨的孩子,是孩子在一生當中都會在這種痛苦中掙扎。

    首先物件不同。家庭暴力一般是指家庭成員對孩子的一種,精神上或者身體上的一種暴力行為。而校園暴力,則是來自於校園的同學同學或者老師對孩子的一種欺凌。

    其次,遭受了家庭暴力和校園暴力的孩子一般都會採取忍受的態度,當人受到一定衝突的時候就會爆發。這種忍受的爆發是很恐怖的,他極可能成為另外一個校園暴力的欺凌者。

    最後,有資料表明,一般欺負別人的孩子在家裡往往是也遭受到了家庭暴力,因為在孩子的眼中,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他從家庭成員學到的,唯一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使用暴力,或者說,他在家庭被欺負了之後,他要在外面尋找更弱的孩子來欺負,已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 5 # 丁媽親子時光

    不管是校園暴力還是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傷害都是不可估量的,有些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身。

    首先,經歷家庭暴力的孩子,性格內向、自卑,不自信,不能夠很好的處理好社交關係,和同學、朋友不能建立起親密關係,不容易相信別人,長大結婚以後,對伴侶也容易施暴,他們的意識裡認為,暴力可以解決事情,去了學校也容易和同學發生衝突暴力解決。

    其次,孩子在學校經歷了校園暴力,不但讓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理上的傷害,孩子更加不自信、自卑,不會和同伴相處,使得孩子的性格更加懦弱,不會主動爭取自己的利益一直處於受害者的地位。

    最後,我們要堅決制止家庭和校園暴力,我們提倡說好言好語,拒絕大吼大叫,拒絕暴力,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 6 # 與倆寶共成長

    毫無疑問,家暴對校園暴力有著直接的影響。很多校園暴力的施暴者,本身就是家暴的受害者和見證者。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現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有什麼不同,還抱著“打罵教育出人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舊觀念,按照自己的受教養經驗來教育孩子,對孩子輕則打手心罰跪關黑屋,重輒拳打腳踢上演全武行。這些無疑給孩子做出了壞的榜樣,讓孩子有樣學樣,到學校對同學進行欺凌。

    有些父母忙於工作忽視了孩子,隔代教養又過於溺愛,慣的孩子自私自利,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稍不順心就發脾氣,甚至對長輩動手。而長輩還經常以孩子還小為由為孩子開脫。這種情況同樣給了孩子負面影響,助長了孩子的暴虐傾向,最終釀成施暴的悲劇。

    與家暴不同的是,家暴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而校園暴力常常是無意識的,有時候僅僅出於看一個人不順眼而已。有些施暴者因為家庭的影響衝上去了,有些旁觀者又因為施暴者的影響加入了。校園暴力事件的頻發,關鍵還在於孩子對善惡概念的模糊,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重視學習都甚於品德修養,導致孩子無知無畏,充當了惡的打手。

    關於校園暴力更多的內容,大家可以去看看我的文章:《孩子,請伸出你的拳頭!我們不能欺負人,更不能被欺負!》網址:http://www.toutiao.com/i6464725540401054222/

  • 7 # 十八線mama

    我覺得不論是校園暴力,還是家庭暴力,不過是暴力行為的一種形式。這兩種暴力行為,肯定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的。

    我認為,一切暴力,包括家庭暴力和校園暴力,都是應該被杜絕被阻止,被懲罰的。

    不論是校園暴力還是家庭暴力,都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出現一般或者嚴重心理問題,有的甚至可能出現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焦慮等等,同時,長期遭受暴力的孩子也有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性格。

    但家長也不要認為,孩子只要不成為被施暴者,比如孩子是施暴者,或者旁觀者,就沒有什麼不利影響了。

    成為施暴者的孩子,很可能會越來越暴力,覺得武力可以解決一切,長此以往,可能會越發不可控制,最終都會遭遇社會給予他的狠狠的教訓,或者被街頭暴力致死致傷,或者傷人殺人被捕。

    成為旁觀者的孩子,同樣也很有可能導致性格問題,很可能會形成暴力可以解決問題的認知,也很有可能會變得唯唯諾諾,有可能會性格冷漠等等。

    相對來說,我認為,如果在學校遭受到校園暴力的同時,在家裡可以得到家人的父母的溫暖和關心,對於校園暴力事件,家長可以有較好的處理方式,對孩子來說,孩子遭受的痛苦會有所緩解,而相反,如果在家裡遭遇家庭暴力,反而在外面,在學校等等其他地方得到其他人的關心的機率並不多,所以我認為,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更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事情。

  • 8 # 棗陽市農村生活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暴力”的含義:是一個法律名詞,指透過武力或人身攻擊對受害人造成傷害。校園暴力和家暴受害者遭受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受傷害的程度和施暴者的性質。

    ⏩目前“校園暴力”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也只有透過受傷的輕重來判斷,也沒有具體的刑法支撐。如果遭遇精神暴力,只能是有口難言。

    ⏩而“家暴”是有相關律法來支撐的,可即使有法律又能怎麼樣呢,畢竟受傷害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了。

    ⏩所以平日裡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個性,與孩子溝通互動,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這樣才能離暴力越來越遠。

    學校暴力和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是重大的,唯一的不同一個是“外憂”,另一個是“近患”。

    ⏩把家庭比作一個“整體”,家庭暴力不但指“武力解決”問題更有冷暴力(精神壓力),事實證明,在有暴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在外面受到校園暴力(或成為施暴者)的機率更大。

    更有例項可以證明,幼年時期受到過暴力傷害的人成年後的幸福指數很低。所以校園暴力和家庭暴力雖然都是暴力,但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

    “校園暴力”是同齡人或外人對孩子的欺凌侮辱等傷害,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導致孩子對外人的抗拒不信任;

    “家庭暴力”是家長(即孩子最親密最信任的人)對孩子的身心造成的欺凌和傷害,對導致孩子對任何人都失去信心。“家庭暴力”是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論是“校園暴力”還是“家庭暴力”都是不可取的,我們在教育好自己孩子的同時,既不讓孩子成為受害者也不能讓孩子成為施暴者。讓我們為抗拒校園暴力和家庭暴力出一份力,約束好自己孩子的同時,也不要讓其受傷害。

  • 9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校園暴力和家暴對孩子的成長肯定會帶來不利影響,但具體到對孩子的影響程度,關鍵要看整個事件的影響力和孩子屬於施暴者還是受害者,不能夠籠統定義。但校園暴力和家暴的產生環境與氛圍不同,但家暴大多是持續性的,校園暴力大多是偶發性的,但群體性和個體性的差異,對孩子的肉體和心理帶來的創傷肯定是有很多不同的。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社會、校園和家庭應該合力打造安全、溫馨氛圍。

  • 10 # 心理諮詢師趙迪

    校園暴力真的是孩子在學校,以及學校周圍的環境中,接收到的,身體語言或者精神上的暴力。比如同學的欺辱打罵,老師的體罰,還有傳謠言、誹謗等等。

    家庭暴力指的是家長對於孩子的一些暴力行為,比如打罵孩子,限制孩子的自由,或者其他一些更加過激的行為。

    兩種暴力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有非常壞的影響,它對孩子的一生都會造成一個陰影。

    兩個包裡之間有某些關係,遭受家庭暴力或者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他們更傾向於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同時也有可能更容易淪為學校暴力的受害者。

  • 11 # 小蜻蜓媽媽

    家暴,物件是家長和長輩。家長運用打罵,斥責,各種語言暴力,身體暴力,性別暴力等來對待自己年幼的孩子。在這種環境裡成長的孩子性格唯唯諾諾,不自信,自卑感強,甚至對婚姻,對家庭有一種恐懼和抗拒。

    家暴留下的心理陰影很難求助於家長,因為家庭教育的關係。所以孩子一方面會求助於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來提升自己,跟自己和解。一方面,深陷家暴的陰影,一輩子。

    校園暴力,很多情況是無力霸凌,流言霸凌,群體霸凌。被欺負的原因真的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的。比如:長得胖一點,矮一點,漂亮一點,學習差一點。。。。。。

    因為學校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縮影,會導致日後對群體生活的排斥,自我否定會變得更為嚴重。跟家暴不同的是,孩子可以求助於老師和家長。

    如果家長和老師善於傾聽孩子內心需求,相信孩子,可以幫忙孩子擺脫學校暴力。

  • 12 # 凌兒媽媽

    我覺得不管是校園暴力或家庭暴力都會對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嚴重的會留下一輩子的陰影,一生都生活在噩夢當中。

    校園暴力是指受到同學的群體欺負或言語欺辱,這多少會讓受害者心裡不舒服或者身體受創。

    而至於家庭暴力,我覺得可以很大程度改變一個孩子的性格。要麼會變得膽小怯弱,缺乏自信。要麼會變得極端暴戾,也同樣以暴力去解決問題。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以正確的方式方法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在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一個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除了身體上受到傷害,其心理更加的不健康。

  • 13 # 青青寶貝

    什麼是校園霸凌,指的是一種長時間持續的、並對個人在心理、身體和言語遭受的攻擊,且因為欺凌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權力或體型等因素不對等,而不敢或無法有效的反抗。欺凌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透過對受害人身心的壓迫,造成受害人感到憤怒、痛苦、羞恥、尷尬、恐懼、以及憂鬱。

    不管是校園霸凌還是家庭暴力都會對孩子的身體與心理造成傷害。

    很多在家遭受家暴的孩子,要麼變得脾氣暴躁、易怒,認為可以用暴力解決一切問題,於是誰讓他不高興或惹到他就會用暴力對付一切;要麼就會因為家暴變得內向、自卑、懦弱、不合群等,成為校園霸凌受害者。

    不管是霸凌實施者還是受害者,都與我們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家人陪伴缺失、無原則的溺愛、事事為孩子包辦代勞、控制型父母、經常家暴孩子等都會影響孩子良好性格形成與心理健康成長。

    因此,父母要重視家庭教育,不能做甩手掌櫃;每天能抽出時間用心陪伴孩子;多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教育孩子時運用和善而堅定理念、而不是動不動就上火動粗;懂得適時放手培養孩子獨立自信性格;讓孩子參與體育鍛煉培養強健體魄;讓孩子擁有堅強的內心;從而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與被霸凌!

  • 14 # An媽育兒記

    校園暴力和家暴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暴力發生的場合不同,校園暴力發生在校園裡,家庭暴力發生在家裡。就其對孩子的影響而言,都是很深遠的。

    家庭對於孩子,可以說是他們早起生活和生命的全部。如果孩子在家庭中都感受不到安全感,都沒有得到愛,那麼他們就很容易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氣。如果他們僥倖長大了,也會始終帶著不安全感而生活,同時也會覺得他們是不值得愛的。如果是男孩,他們在長大之後,很容易也會有家暴傾向。在學校裡,也很可能成為校園暴力的施暴者。

    校園暴力是來自於校園的暴力,可能會讓孩子失去社交的信心,變得膽小懦弱,變得內向。家長要多觀察孩子從學校回家後的狀態,即使發現孩子可能受到的委屈。

  • 15 # 蛋仔嘛嘛成長館

    在我看來,不管是校園暴力,還是家庭暴力,都會對孩子的心靈產生巨大的影響,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潛移默化、不可低估的負面作用。試想一下,一個常年處於家庭暴力中的孩子,他肯定對家庭沒有多大的依戀,他會比較沉默、比較自卑,隨著年齡的增長,甚至會厭惡回家,對家庭沒有歸屬感和親切感;而經受校園暴力的孩子,他會在學校變得謹小慎微、唯唯諾諾,對學校沒有興趣和感情,害怕同學和老師,也是很不好的。但有一點,我覺得,如果遭遇校園暴力的孩子,能得到家庭的溫暖和鼓勵,相信他的傷害會輕很多,似乎比遭遇家暴的孩子要好一點。但無論如何,作為家長,要時刻關心孩子、愛護孩子,避免無形的家庭暴力發生,讓孩子在一個快樂健康、幸福向上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 16 # 一夕一晨

    校園暴力和家庭暴力看似不相關聯,然而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往往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者目睹者。在家庭中,家長不會疏導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遇到孩子表現不良,或者根本不是孩子的問題,就是自身工作和生活的不如意,對孩子輕則言語暴力、情緒暴力,重則拳頭相加。孩子處於劣勢、弱勢,只能逆來順受。活在這樣暴力的環境當中,孩子性格往往孤僻、偏執、暴躁,也會將家中相處的模式照搬到學校,對映到學校的人際關係中。

  • 17 # 攸寶Mama

    今天看到一個班杜拉的打布娃娃實驗的介紹,這個實驗給我的啟發是,校園暴力和家暴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絡。家庭教育是兒童心理成長的最重要部分,經歷過家暴的孩子心理必然是扭曲的,在校園裡要麼欺負別人要麼被別人欺負~

  • 18 # 職場雙寶媽媽

    校園暴力和家暴都是暴力行為,都是不可取的,都應該阻止不讓其傷及無辜的孩子。這是它們的共同點。

    它們的不同之處是:

    校園暴力相對家庭暴力關係複雜一點。

    家庭暴力是家庭成員之間因日常瑣碎的事情引發的矛盾的升級。它是暫時性的,因為它有著親情作為紐帶牽拉著不會愈演愈烈。比如,昨天大寶與小寶、我與大寶之間發生的矛盾應該也算是一種家庭暴力吧——小寶不小心把大寶的顏色各異的摺紙小卡片弄亂了,引來了大寶的一頓打,剛開始我還能保持冷靜對待。但當我看到小寶的膝蓋被大寶推掇時碰到學習桌的邊角而破皮的同時又看到大寶再次把小寶從椅子上推倒下來,這時我再也按捺不住怒火了。我火氣爆發了,如同火山爆發一樣來勢洶猛。大寶引來了我的一頓痛罵,當時我很生氣,但還是捨不得打她一巴掌, 雖然痛罵也是一種軟暴力,但我認為總比打她好,最起碼是我認為的最小傷害力。

  • 19 # MM育兒雜談

    無論哪種暴力,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一、校園暴力和家暴的特點

    校園暴力發生在校園內部或上下學路上,是由同學或老師對孩子施加的暴力行為,這種行為相對公開。

    家暴是發生在家庭內部,是由家長施加給孩子的暴力行為,相對更隱蔽。

    二、校園暴力和家暴的危害

    校園暴力會給孩子身體上和精神上造成一定的傷害,但透過學校、老師和家長的介入,校園暴力通常可以得到解決,孩子的心理創傷得到療愈。

    家暴發生在家庭內部,出於羞恥和恐懼,孩子不願意向外界透露,導致這種暴力不易被發現,從而孩子得不到外部力量的幫助。

    相對而言,家暴更可怕,因為它更長久,更隱蔽,又是身邊最親的人施加的,孩子肉體上和精神上造成的創傷更為嚴重和長久。

  • 20 # 使用者1825602082577

    不管是校園暴力還是家庭暴力,作為媽媽來講,我真心希望都離孩子遠遠的。但是後者掌握在家長手裡,只要家長意識到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危害後,可以自我修煉自我控制而避免。而前者,多的是不安定因素,家長能做的是: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而安定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內心有歸屬感;陪伴孩子的幼年,讓孩子內在有安全感;言傳身教孩子,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如果不幸,孩子還是遇到校園霸凌了,我們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撫慰孩子受傷的身心,為孩子討回該得的道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不喜歡的8件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