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賺錢秘技

    很多馬拉松跑者子心裡,「跑進4小時」被用來作為馬拉松進階的一道坎。也有很多人努力了許久卻遲遲未能實現sub 4(進4)的夢想。

    在《馬拉松長跑如何安排專業的訓練計劃?》裡,介紹了一份12周(3個月)、針對馬拉松新手的訓練計劃。這篇訓練計劃,同樣12周(3個月),助你破4——

    訓練計劃解讀

    相比輕鬆完成馬拉松,跑進4小時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都需要更為系統的訓練。除了有氧能力的繼續加強,也增加了最大攝氧量訓練和節奏跑這樣偏速度的練習。

    在跑量方面也有增加——考慮到接下來夏季普遍高溫天及多雨水,跑者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刪減。但每月達到200公里跑量,依然是比較建議的。

    相比之前的初馬計劃,對進4選手而言,能否實現目標,比賽策略也非常關鍵——訓練計劃後我們也給出了參考。

    有氧慢跑:一般距離不超過16公里,強度約儲備心率*的62%-75%。

    長距離跑:一般指超過26公里的跑步訓練,為了提升耐力,為全馬距離做準備。強度約為儲備心率的65%-75%。

    中長距離跑:18-26公里之間,配速與長距離跑接近。

    馬拉松配速跑:訓練中很大一部分距離以目標馬拉松配速完成。

    乳酸門檻跑/節奏跑:訓練中有超過20分鐘是以乳酸閾值配速進行的節奏跑,目標提高乳酸閾值,幫助提升跑馬拉松時的比賽配速。強度一般在儲備心率的77-88%。節奏跑則可以按平時10-15公里的比賽速度去跑。

    恢復跑:配速輕鬆的放鬆慢跑,加速身體恢復,為下次訓練作準備。

    XT/rest:休息或者非跑步的其它運動,但強度不要太高。

    最大攝氧/間隙(VO2Max):間歇跑總距離不長,強度很大,場地也儘量選擇操場或環形封閉公路。

    12周訓練計劃第一階段(1-4周)第二階段(5-7周)第三階段(8-10周)第四階段(11-12周)比賽策略熱身

    如果只是為了跑完馬拉松,賽前熱身並非是重頭戲——你可以用比賽開始後的幾公里作為熱身的一部分,也為了避免浪費體能。而對於進階跑者而言,及早進入比賽狀態就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熱身應該安排在賽前30-40分鐘,慢慢進行5分鐘的熱身跑,而後將配速達到6分/公里,熱身跑完後進行10分鐘的拉伸,包括對腿部肌肉的按摩、放鬆肩膀,隨後再進行一次5分鐘的熱身跑,這次要求達到比賽配速(全馬4小時配速約為5分40/公里),再進行拉伸調整。

    熱身也是檢查比賽裝備的最後機會,比如號碼簿是否佩戴平整,鞋帶和鞋墊是否需要調整鬆緊,等等。

    前半程

    很多跑者知道,想完成馬拉松目標,勻速是很關鍵的。但客觀上跑者的跑步經濟性會隨著運動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差。所以比賽中的配速很難以全程勻速去執行。

    前面兩公里可以考慮比目標配速慢20-30秒/公里,如今馬拉松都會安排兔子,但多數比賽參賽選手諸多,可能你在比賽發槍時與兔子保持較遠距離,即便這樣也不要過於焦急的去追兔子。比賽開始前雖然經過熱身,但身體未必在最佳狀態,比賽一開始就跑得太快,身體也會消耗過多的糖原儲備並堆積過多的乳酸。

    對很多有經驗的馬拉松選手而言,42公里的比賽,可能前5公里都是一個調整期——今天的比賽狀態如何,是否應該調整比賽策略和目標,都會在跑完前5公里後根據身體反饋來更改。

    如果一切順利,5公里之後你應該就會處於很好的比賽狀態,按照目標配速前行。

    最後十公里

    有句話叫,馬拉松是32公里的熱身外加最後10公里的發揮。從半程到32公里是段容易產生疲憊感的距離,但還有最後10公里要完成。比賽進行到這個時候,掉速變得很常見,其中主要原因未必只是你身體沒有能力維持配速,還包括注意力開始不集中。

    在最後十公里,儘量跟住兔子或者配速較為一致的選手同步行進,隨著不斷接近終點,告訴自己“還有5公里”或者“只剩下15分鐘了”也將非常有激勵作用。

    另外切記一點,無論是否口渴,後半程每個補水點都應該補充適當的水分,直到最後一公里。

  • 22 # 落日江湖

    這最好需要有相關經驗的人陪跑,他騎車,全程記錄你的關鍵點,從而有針對性的給出相關的建議,再加上相關訓練,並且跟上營養可以,與信心,應該可以。

  • 23 # 瑩嘛

    1、賽前飲食

    “三分練,七分吃”,跑者的飲食規律和作息規律也是一種訓練。增加碳水吸取,減少脂肪吸取,雞蛋、牛奶、牛羊肉、魚肉,頓頓換著花樣吃。

    比賽前最後三天,儘量吃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麵條,麵包,米飯,土豆,水果汁,運動飲料等。這些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會使人在比賽當天儲存滿糖原。

    2、賽前準備

    跑鞋,跑襪,衣服等等都不要穿新的,如果鞋不是常規訓練鞋,至少穿這個鞋以馬拉松速度跑個15公里。鞋子的試跑將決定是否可能長水泡還是腳痛。衣服選擇透氣性強、吸汗快、輕盈有彈性的面料。

    其次是跑馬用品,能量膠,凡士林,鹹牛肉乾,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能量膠和鹹牛肉乾可以很好的幫助快速的補充能量,凡士林可以塗抹在比較容易摩擦的地位,防止身體被擦傷。

    3、賽前戰略研究

    不同的時間段,應該採用什麼樣的配速,步頻,前半段用什麼速度,後半段又用什麼速度,在賽前需要研究一番。

    4、賽前禁忌

    馬拉松前,訓練不能停,但是也不能過度。有許多人為了參加馬拉松訓練是極其的刻苦,每天跑二三十公里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馬拉松的前一週應該合理的控制跑量,不要跑得太多。這時候應該養精蓄銳,讓身體的狀態恢復到巔峰,同時也不能放棄跑步,至少要讓身體保持感覺。

    5、對補給點進行分析,制訂合理的補給方案

    有的跑友的首馬比賽,逢補給站必進,導致補給過多,沿途頻繁找廁所;有的跑友前半程放棄補給,後半程才開始補給。

    其實這些補給方式都是錯誤的,就像生活中一樣,不能餓了才吃飯,也不能渴了才喝水,要對身體的代謝有一定正確的預估,給身體的消耗留出提前量。賽前階段糖原的儲備,對提高運動能力有明顯效果。

  • 24 # 小詩姐姐

    馬拉松的全民參與熱情高漲!作為一個業餘的跑步愛好者,不能像專業的運動員那樣接受系統性的訓練。專業運動員有訓練團隊、醫療保健團隊,成績進步很快。而業餘跑者呢?孤軍作戰,全馬進3小時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很多人覺得想要提高成績那就每天固定長距離跑,其實這樣會讓身體長時間處於高度疲勞狀態。正確做法是:隔天跑,穿插間歇跑、長距離反覆跑、慢跑,保證跑步趣味性同時又維護身體。

    尋找適合自己的量,業餘大神憑藉300km月跑量全馬就能進240,依據身體狀況、目標,為自己制定資料化的跑量,嚴格執行!

  • 25 # 專業代駕及安裝工

    要想跑進4小時有點難額,如果真心想跑的話,還是先要做好開賽前的準備吧,起碼要提前半年每天堅持跑上十公里以上的訓練吧,這樣應該沒有多大問題。主要還是我根據自己身體條件來衡量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都說書畫同源,有沒有不懂寫書法的知名國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