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父母修行
-
2 # 使用者1825602082577
0―3歲是建立親子依戀關係、孩子安全感的最佳時期。我建立孩子安全感的方法就是撫觸、交流、陪伴。我因為是急性膽汁淤積,37周就剖腹產了,月子裡孩子安全感特別不足,抱在懷裡睡得很好,一放下就醒,然後哭,吃得也很少,可以說月子裡孩子基本都是抱在懷裡的。雖然有媽媽婆婆倆人一起幫忙著伺候月子,但是我的月子坐得也並不是很好。孩子醒著,我們會咿咿呀呀地跟孩子互動,孩子哭了,我們會第一時間地抱他滿足他,哪怕當時正在做其他事也會透過聲音來安撫孩子,在月子滿了後,孩子竟然不像月子裡那樣需要抱在身上就能睡很長時間了,我想著應該是孩子適應了這個世界了。以後育兒中,我也是按照這三個原則,現在孩子三歲半了,我覺得他安全感也是比較足的。帶著孩子去陌生的環境,孩子適應性也比較強,哪怕是跟陌生人接觸,孩子也有禮貌、比較會表達自己,平常他自己也比較有想法等等。
-
3 # 冉冉媽媽
家庭氛圍
孩子有沒安全感取決於一個家庭的氛圍,以及家人的陪伴,在孩子面前儘量營造和諧的氛圍,和快樂的家庭環境,在孩子家長不要太大聲的說話
千萬別嚇唬孩子
有的家長為了更好的管理孩子,編出虛擬的東西來嚇唬孩子
多多陪伴孩子
“肌膚之親”,大人可以多多的抱抱孩子,親親孩子,陪陪孩子,與孩子一起遊戲。
-
4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安全感是一種內心的體驗,父母要儘可能地多陪伴孩子,教會他們正確地看待自我和欣賞自我。
第一,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內心肯定無比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呵護。所以,父母儘量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特別是增加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濃濃的關愛;
第二,在適當的範圍內,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有時候,父母總是喜歡“越俎代庖”,不願意放手讓孩子做他們自己,殊不知,有時候孩子需要自己做出決定,這樣才有內心的堅定感,而且做決定的過程會帶給他們滿足;
第三,多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比如他們是否餓了、困了、不舒服或不開心,幫助他們分析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有限的助力,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不是獨自一人孤軍奮戰,父母永遠同他們在一起,並站在統一戰線上。平時,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嘮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更有主見,也更有安全感。
-
5 #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甚至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都可以開始培養了。
1.孕期時候,媽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有利於孩子的安全感的先天培養。能順產儘量順產,順產是一切時機成熟,孩子和媽媽都有準備,而剖腹產,就好像孩子正在睡覺,突然就被抱到一個陌生的世界。那種感覺肯定不好。
2當孩子出生以後,是個小嬰兒的時候,會哭泣,這時候孩子哭泣的時候,不管父母在做什麼,請立刻跑到孩子身邊,抱起孩子,給孩子安全感。在孩子是嬰兒的時候,儘量滿足孩子的需要。而不是一些理論說的,哭不抱,不哭才抱。它只是個小嬰兒,需要安全感,而不是要建立所謂的條件反射。知道你訓練的目的。
3孩子在大一點。會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根據不同孩子的表現,有些孩子會是安全性分離,他們知道媽媽不會離開他太久,媽媽會出現的。而有的孩子則會大哭大鬧,無休無止,這都是和孩子的安全感有關。
-
6 # 信欣老師
為孩子建立安全感其實一個長線問題,不是短期或者只做一件事情就能實現的。我們的孩子每天都面對來自環境的各方面壓力,所以可以從孩子生理和心理幾個方面來進行安撫,分年齡段的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才可能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第一階段,對於小小孩,他們更多的生存的需求,餓了渴了困了等等,需要的就是母親的懷抱、安撫,這樣寶寶得到充分的滿足則慢慢等進入下一個階段。
第二階段,當孩子進入2歲左右,孩子心理會發生一點變化,他們期望自己被認可,渴望獨立,會透過不斷說不來向世界宣佈我是獨立的人。因此,這個階段需要父母給予的充分的接納和理解,如果這個階段處理不好,就容易親子溝通產生矛盾,不利於安全感的建立。
第三階段,孩子上幼兒園後可能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很常見,家長應該多多鼓勵,讓寶寶與外界接觸,讓孩子感受社交的快樂,這樣孩子才可能更勇敢面對生活。
第四階段,孩子上學,也可能會遇到不愛寫作業,貪玩,怕被老師和同學說等情況,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多觀察,及時發現情況及時幫助孩子一起解決,給予孩子足夠的信心。
相信做好這幾個階段工作,孩子及能更從容自信的去面對未來的挑戰了。
-
7 # 小獸媽媽
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建立的。而且安全感的建立最好的方法就是陪伴,而且也是唯一的方法。
我們家老二一出生就因為手指腳趾有畸形直接送去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住了10天。回來的時候嗓子也哭啞的,體重只有四斤多,總之她的狀態非常差,到家也是整天哭,我覺得她就是非常明顯的缺乏安全感。他回家以後反正能抱就抱多抱抱,一直陪她說說話。現在能看出來她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相對而言比較敏感,其他還行。
-
8 # 小王子愛上狐狸
為孩子建立安全感,是需要父母親用心去做的,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
美好又溫暖的家庭氛圍,可以讓孩子的成長更加充滿愛。夫妻關係有多親密,孩子就有多愛這個家。因為他感受到了充滿愛意的親情,自然會有滿滿的幸福感。
2.教會孩子以誠待人,和別人友好相處
孩子始終會離開家庭進入社會,父母親要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他人友好的相處。所謂“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主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安全感的建立是需要潛移默化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親應該保持更多的耐心和包容之心。
-
9 # 豆媽親子營
孩子的安全感要從小開始建立和培養。首先,父母不要吝惜對孩子表達愛意,平常可以適當地與孩子多說“我愛你”。其次,在孩子發脾氣和有情緒的時候,千萬不能說“不要你了”之類的話語。第三,任何時候,對於孩子的呼喚與要求都要儘量做到及時迴應,如果不能馬上滿足孩子就跟孩子說明原因。
-
10 # 梧桐話仙
孩子有沒有安全感,先要看孩子的父母關係會不會融洽,如果夫妻關係非常不好,你怎麼愛你的孩子,孩子的安全感都少的可憐。
我見過很多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無一例外不是夫妻感情出了問題。一個心情不舒暢的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他們的表情是僵硬的,臉是落寞的,傳遞給孩子的資訊,一定是不安的。長期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孩子的性格會和父母一樣,沉默寡言,陰晴不定,很容易受驚嚇。因為他們時刻都害怕家裡突然會吵鬧不休,或者靜寂無聲,讓他們產生忐忑不安的心理。
給孩子增加安全感最有效的方法,其實嚴格意義上並不是方法,因為夫妻感情好,對待孩子就特別上心,不管從哪方面入手,都很細心,孩子在溫馨的氛圍中,就可以得到安全感,不需要特意去尋找。
所以,只要家庭和睦,適當的陪伴,孩子就有安全感。
-
11 # 喵媽育兒
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來自於家庭,來自於孩子身邊的主要撫養人。
那如何給孩子建立適當的安全感呢?說實話,只要不給孩子不安全感,那孩子就會有安全感。
家長不要過於情緒化,隨意呵斥、打罵孩子有的媽媽總在說我控制不住情緒啊,我也不想啊,但是在孩子一旦做錯什麼,比如打翻了牛奶,或者沒做錯什麼,比如只是在媽媽煩躁的時候要求抱抱,但是,一旦孩子觸動了媽媽那根敏感的神經,可能媽媽就會爆發,並且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這樣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因為孩子不知道為何媽媽就生氣了。是不是我隨便說什麼做什麼都會引發媽媽的情緒?
不要恐嚇、欺騙孩子許多家長無意中在做這樣的行為。最常聽到的就是: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或者:你乖乖的媽媽就愛你。恐嚇會讓孩子總在擔驚受怕,那自然沒有安全感。
而欺騙會讓孩子分不清楚你說的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沒有確定性的結果,自然還是不安全。
不要不理孩子許多家長覺得孩子哭鬧,不講道理,我不能吼不能打,那我不理總行了吧。不好意思,不行!家長不理會孩子,對孩子來說,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無迴應之地”,孩子會覺得媽媽不愛我了,不要我了。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也很簡單,所以,這樣的不理會對他們來說真的和天塌下來沒分別了。
最家長確實很不容易,但想一想,一個生命要依賴我們而生存,而長大,這種不容易也是一種偉大,所以,做一個偉大的家長,那就努力讓我們成為孩子的依靠,給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環境吧。 -
12 # 陪伴成長
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保障,我們做父母的要採取適當的措施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而在所有的措施裡都體現的一點就是好好地陪伴孩子。
1、孩子在嬰幼兒時要在身體上陪伴孩子,具體就是每天給孩子一些擁抱,孩子哭鬧時多抱抱孩子。
2、和孩一起閱讀:故事是爸爸媽媽與小孩子之間最好的橋樑,每個小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從爸爸媽媽口中說出來的故事。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發上,家長一邊聽故事,一邊將小孩子摟在懷裡,透過這種語言上的溝通及肢體上的接觸,從中建立小孩子所需的安全感。
3、陪伴孩子從遊戲中得到安全感:陪伴小孩子參與活動,或是透過遊戲中的肢體接觸,這都有助於建立安全感。爸爸媽媽平時可以多花點心思,設計一些簡單的家事、遊戲,或DIY手工勞作等,讓小孩子從做中學,同時也讓親子情感升溫,溝通更加順暢。
-
13 # 理性媽媽
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只有孩子看到家長髮自內心的愛,才會感到真正的安全。
1、將孩子帶在身邊撫養。有父母關愛的孩子,才會感到真正的安全,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建立安全感的最好方式就是陪在孩子身邊。
2、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是有情感的動物,和孩子互動,才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如果只是提供物質上的東西,或者僅僅把孩子放在身邊,而自己在玩手機,不關注孩子,那麼孩子同樣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3、尊重。只有被尊重的孩子,才會有真正的安全感。孩子雖然小,但是確實敏感的,不被尊重的孩子,不會有所謂的安全感,因為連做人最基本的屬性都被質疑,何來的安全感。
我們為什麼生養孩子,並不是為了傳宗接代,也不是為了養老送終,是因為我們要見證生命的成長。真正的愛孩子,就要給予孩子真正的愛,愛是自由,並不是控制。
-
14 # 堯媽成長記
孩子缺不缺少安全感是因人而異的,只要家長多和孩子共情、溝通、不要過於焦慮、相信自己的孩子,還有就是多陪陪孩子,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喊大叫就好!
記得堯堯一週左右的時候,每次出去手裡都必須拿著小東西,即便是忘記在家裡帶了,在外邊也會去花壇撿一個小棍棍拿在手裡,那段時間好多人都說每次見到你家孩子都看見手裡拿著東西,這是他缺少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我聽到後也沒有過於焦慮這個問題,覺得孩子吃飯、睡覺、精神狀態都很好,他願意手裡拿著東西就讓他拿好了!
所以大人的心態很重要,千萬不要破罐子破摔,相信孩子,樂觀的心態呀這些都很重要!
-
15 # 靜靜地等待花開
為什麼孩子會缺乏安全感?為什麼有的孩子就不會缺乏?
沒有天生安全感差的寶寶,其實安全感差的孩子從一出生是家長在一絲一絲奪走孩子的安全感。
1、寶寶安全感的保護和大人的擁抱是息息相關的。擁抱是愛的一種表達方式,特別是爸爸的角色,總是希望樹立威嚴、權威的形象,但是在孩子面前你是爸爸你是和媽媽沒有區別的,所以多給孩子一些擁抱,讓面板觸碰讓孩子感受到愛。
2、和諧的家庭環境也是保護孩子安全感的一個很重要的外環境。當孩子經常處於父母言語不合或是肢體衝突的不安環境中時,孩子會有恐懼的猜測,由於孩子對大人們的爭吵無能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裡暗自哭泣,或是獨自生自己的悶氣,後者會把這股怨氣累積在心中,長大後心中將會有扭曲的價值觀。因此,擁有一個安康快樂的生長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3、親情陪伴:對於小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是玩伴一樣重要。父母可以陪伴孩子閱讀,可以陪伴孩子做遊戲、做手工等等親子活動。缺少了爸爸媽媽的陪伴,小孩子將很難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自然也就無從建立或培養了。
-
16 # 親子陪伴蘭怡C
我覺得為孩子建立適當的安全感,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是幫孩子建立安全感最佳的方式,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發現了在父母身邊帶的孩子,通常都比較活潑快樂,不怯場,沒有分離焦慮症,比如說上幼兒園的時候通常媽媽帶的孩子都不會哭,幾個孩子都是這樣的。
幫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用正面鼓勵的語言和孩子交流,不要說這些反面的話,“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或者是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這種傷害孩子的話大人是絕對不能說的,說過之後孩子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
要經常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你很棒媽媽很喜歡你之類的有愛的語言,孩子聽過之後就會很開心心裡會覺得很溫暖也會覺得有安全。
家庭環境要溫馨爸爸愛媽媽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都比較有安全,通常在爭吵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也是沒有安全感的,所以說家庭氛圍也非常的重要,對孩子的成長來說。
-
17 # 我和她的故事
只要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 ,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踏實,有管做什麼與孩子有關的事情 ,要與孩子商量,讓孩子感覺到尊重與理解 。
如果不在家的時候,要告訴孩子去哪了,大概什麼時候回來,讓孩子安心。
陪伴孩子的時候,要與孩子溝通,不要只是在孩子身邊而已。
-
18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母愛細膩、溫柔,在母愛中,男孩能得到滿足感;而父愛博大、粗獷,在父愛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個小男孩長時間接觸不到父親,或者感受不到父愛,他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進而會迷失方向。
-
19 # 良父益友
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要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在孩子六歲之前都是很需要家長的陪伴和關愛的。我會在每次離開的時候對女兒說明要去哪裡,幹什麼去,多久回來。開始我以為我只是離開幾秒鐘去衛生間扔一下垃圾,就不告訴她了,後來發現這樣也不可以,即使幾秒鐘也不行,因為女兒不知道我到底要離開多久。我現在不管離開多久多會跟女兒說明白。在我要去上班出門的時候,女兒現在可以開心的跟我說再見。
-
20 # 凌兒媽媽
為孩子建立安全感,需要父母付出耐心和愛,而且安全感是平日裡點滴細節建立起來的,不需要什麼好的方法。
1/當孩子需要時,你就在身邊。孩子0-3歲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媽媽一直陪伴著寶寶,只要寶寶一哭,媽媽第一時間出現在身邊,這就是最初安全感的建立。
記得我家寶寶斷奶之後,請婆婆幫忙帶寶寶。她那個時候還十分抗拒婆婆,特別是晚上睡覺時就哭鬧著要媽媽。而婆婆怕孩子太依賴我,而把我趕走,說讓寶寶哭哭習慣了就好。我最後悔的也就是那時聽了婆婆的,導致後面寶寶安全感非常差,只要在房間裡,我剛一走開她立馬就大哭,哪怕上廁所也要抱著她一起去。
2/不要哄騙寶寶說不要他。有些家長總覺得寶寶小,哄一鬨騙一騙也是沒有問題的。特別是當寶寶淘氣時,總喜歡說不要他的話來嚇唬他。
前兩天晚上我路過鄰居家,看到鄰居家奶奶就一直對孫子說:“沒見過你這麼淘氣的,天天折騰,再鬧我打電話叫那些乞丐來把你帶走。”那孫子本來低聲哭泣的,這下哇哇哇的大哭了。這樣的話說多了,會讓孩子內心不安定,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拋棄。
3/父母相親相愛,是寶寶最好的安全感。有些父母一點也不顧忌的在孩子面前爭吵,互相指責。特別是因為一些育兒上的分歧引起的爭吵,更會讓孩子不安,難過,愧疚。
曾見過一對父母當著寶寶的面爭吵,摔東西。我在樓下都聽到那個小男孩哭著喊著爸爸媽媽你們不要吵了。我在想此時此刻那孩子心裡該有多恐懼呀,生怕父母親會因此而分開,生怕他們會因此而不要他。我幼年時也經常看到父母吵架,那種恐懼感我感同身受。
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一對相親相愛,互相尊重的父母才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是能夠給孩子帶來內心的安定的。所以如果要給孩子建立安全感,那必須得有一對相愛的父母,一個幸福的家庭為基礎。
回覆列表
為孩子建立安全感,首先,我們要和孩子多聊一聊,告訴他我愛你,多給孩子擁抱,撫摸和親吻。我們的肌膚之親,柔軟而有溫度,即使孩子剛出生,他也可以感知到。經一項心理學研究資料顯示,小時候常被擁抱親吻的孩子長大以後明顯的比缺少父母愛撫的人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會擁有更好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即使孩子剛出生,他也是有感知的,我們的語音語調,他能聽出來是愛還是恨,所以我們要毫不吝惜的充滿愛意的說出我愛你,並經常擁抱撫摸我們的孩子。
在陪伴孩子玩的過程中建立他安全感。孩子自己玩的時候,我們可以就在旁邊安靜的看著他玩,適時的給與一些鼓勵的話語,或提供一些他需要的小幫助。可以把孩子摟在懷裡,一起讀書。可以帶孩子去公園散步,一起打羽毛球, 一起捉蝴蝶,一起玩打仗的遊戲,這些與孩子的互動和陪伴會讓孩子感覺到我們對他的愛,這些愛慢慢積攢起來,就會是一筆財富,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還可以用養小動物的方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根據一些社會調查顯示,養寵物的人心理和身體的健康狀況都明顯優於不養寵物的人。帶孩子接觸一些小動物,看他對什麼動物更喜歡,詢問他是否想在家裡養。如果他願意養,也要和他說說養動物會有哪些工作,讓他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讓孩子體會到他是被需求的,會增加他的價值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