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53路319

    只會加速納粹滅亡的步伐。首先四十萬人不可能被絞殺殆盡,估計會投降三十幾萬,剩下的跑了,然後納粹提早發對對蘇聯戰爭,美國提早參戰,結果就是大家已知的結果,只是戰爭提早結束而已!

  • 2 # 訓龍6

    直接影響是英國本土基本就處於不設防狀態,因為那樣有經驗的陸軍就全部坑在敦刻爾克了。

    但是英國海軍依然強大,德國能不能過海峽仍需打問號。

  • 3 # 吾嘆其腰肢妖嬈且嫵媚

    結果沒啥改變,四十萬人的損失英國還承受得起 ,不過成功的撤離是這個夏季英法聯軍僅有的一絲笑容而已 ,相較於在歐陸可恥的失敗 ,能留下一條底褲英國人已經心滿意足了 ,必竟海峽還在帝囯海軍還在,至於法國人又不是第一次不體面的投降,他們有的是承受恥辱的勇氣和經驗

  • 4 # 星落殘月

    結果會是英國本土投降,美國在西歐失去最後的盟友,反攻歐洲幾乎化為泡影,軸心國可以從西線抽調上百萬軍隊放到東線和非洲戰場,控制整個大西洋東岸,那麼勝利很可能會屬於軸心國集團。

  • 5 # 沙場秋點兵595

    可以改變二戰的歷程,但改變不了二戰的結果。

    即使這幾十萬英法聯軍全部被消滅,英國只要是丘吉爾在臺上就不可能投降。美國正式介入二戰的時間會提前。因為羅斯福總統早就下定決心,要參與這場戰爭,來奪取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之所以到41年珍珠港事件以後才全面介入,主要是因為國內輿論,第2個原因是希望希特勒和歐洲,斯大林先消耗殆盡。美國再介入成本會更低。

    真正決定戰爭結果的是戰爭的動員能力。在這點上美國登峰造極。美國42年一年的軍火產量等於德意日三國的總和。

    所以二戰最後的結果仍然不會改變。

  • 6 # ZYJ66091344

    不會有根本改變。當時德軍地面部隊只有裝甲部隊可用,步兵依然在後邊。敦刻爾克地形不適合裝甲部隊,且德軍也需要休整,此時攻堅會造成很大損失,且效果也不會太好,直接影響法蘭西戰役第二階段。德國人的做法非常正確,等待步兵主力到達,不做無謂的犧牲,反正煮熟的鴨子不會飛。雖然最後飛了,但這就是戰爭,永遠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充滿了迷霧。戰爭中只有少犯錯,而沒有不犯錯。

  • 7 # 光的影子ty

    沒什麼影響。

    首先要明白,希特勒並不願意和英國為敵,敦刻爾克也是希特勒故意放走的。

    一戰前,德國為了與英國爭奪霸權,曾展開了“造艦競賽”,可在一戰中,德國海軍仍然無法與英國抗衡。

    一戰後,德國海軍被嚴格限制,又怎麼能與英國抗衡?

    而英國是島國,德國要想征服英國,必須要跨越海峽,這需要依賴海軍。

    所以,德國征服英國,基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希特勒不傻,不可能看不到這點。按希特勒的設想,英德最好和解,英國依然保留世界霸權,德國只要征服歐洲大陸。況且,歷史上,歐洲“七年戰爭”中,英國與普魯士本就是盟友,雙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礎。

    所以,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放了英法聯軍一馬,也是不願與英國鬧翻,為今後的合作保留空間。

    德國由於海軍羸弱,無法征服英國。

    反過來,英國要想征服德國,則需要陸軍,而陸軍恰恰是德國的強項。

    所以無論敦刻爾克成功與否,都改變不了英國海軍強,德國陸軍強的局面,所以對戰局沒啥影響。

    事實也是,在蘇德戰爭爆發,蘇聯消耗並牽制了大量德國陸軍,並且蘇聯轉向戰略反攻的情況下,英美才開闢了第二戰場,敦刻爾克撤出的兵力才排上用場。但這也只是對戰局有促進作用,而不是決定作用。

  • 8 # 張琛

    二個變化。

    1:納粹統治世界!

    2:納粹在地球上和歷史上抹去!

    如果絞殺40萬英法聯軍會讓所有敵人降低士氣,根本不敢打。

    或者說盟軍戰爭打贏了,對納粹種族滅絕也是要進行的。

    只能上下線的變化很大。

  • 9 # Mz9959

    二戰初英國陸軍90萬,二戰結束時290萬。敦刻爾克即便全部損失,只是一部分,很難影響戰爭程序。英空軍海軍幾乎沒損失。德國陸軍登陸英國在當時時間比較困難的事,也是費力不討好的事,轟炸促降是個好的嘗試。英國陸軍不登陸歐洲大陸才是德國的主要目的,以便騰出手搞東線。但美國加入德國面臨重大選擇,與美英講和的空間都沒有,又是兩線作戰。斯大林格勒一戰後美英就看得很明白了,德國戰略退卻的大方向已定。德國沒治海權,地理位置沒天險,被再次打敗是大機率事件了,只是時間和戰爭策略的運用。而英美靠著美本土的工廠和英殖民地的貨物供給把英國打造成了歐洲前進的戰略基地,殖民地軍隊也參加不少。德國沒打下油田,沒海外物資供給,北邊波羅的海被封,南邊西西里登陸,西邊諾曼底登陸,東線蘇聯拖著部隊,基本就沒戲了。

  • 10 # 天亮了耶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法國肯定徹底歇菜了,流亡英國戴高樂就成為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英國的地面部隊會遭受重大打擊,但是它的空軍和海軍依然保有生機。也就是說,敦克爾克大撤退如果失敗,那麼將進一步鞏固德國對歐洲大陸的控制,但是德國依然無法突破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進行登陸戰,英國本土依然是安全的,最終的戰局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只是一些細節會有所不同。

  • 11 # 鐵血戰史1927

    不論敦刻爾克的這些英法聯軍是否撤出,大的戰局都不會改變。如果說這些人沒有撤出,造成的結果可能是諾曼底登陸會延遲幾個月,甚至根本不會延遲,西線戰場仍然會正常開闢。具體的原因我就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

    敦刻爾克大撤退,從1940年5月26日開始持續到6月4日結束,9天的時間內一共撤出來33.8萬餘人,其中英軍大概21.5萬人,法軍不到9萬人,比利時軍隊3.3萬人左右。這是成功撤出來的人,還有4萬人被俘,這4萬是留下來斷路的。也就是說有30來萬人撤退到了英國本島,那我們再來看這30來萬人的歸宿。

    敦刻爾克戰役結束後,德國進攻法國的戰役並沒有結束,因此撤退到英國的法軍絕大部分都再次回到法國作戰,沒用多久,德國攻佔法國,他們要麼戰死要麼被俘;還有數量非常小的一部分法軍被戴高樂將軍招募到自由法軍裡面,因此敦刻爾克大撤退,就剩下21萬的英軍還健存,你不會認為21萬人就能夠改變戰爭的走向吧!多這些人少這些人,結局沒有任何改變,再說了這21萬人只有少部分參加了諾曼底登陸。

    再來看撤回英國本島的這21萬人,損失慘重的部隊會被解散,併入到其它的兄弟部隊中,比如第12師、第42師等。其它的師整體建制良好的話,就地修整,補充兵員和物資,而後會被調到其它的戰場,比如第44師,在1942年被調到埃及戰場,在阿拉曼戰役後,建制被打散,最終解散併入到其它作戰單位。真正參與到諾曼底登陸的只有重組的第50師和第3師。第48師這個很幸運,自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後,就一直擔任本土的訓練任務。所以這麼看敦刻爾克撤回的21萬英軍,並沒有對諾曼底登陸起到多大的作用,真正參戰的也不過兩三個師,最多也就是三四萬人,而諾曼底登陸可是超過280萬人,多那三四萬人還是少那三四萬人,根本沒有影響。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敦刻爾克撤回失敗,那就沒有有經驗的人來訓練士兵了。別忘了美軍相比英軍更是新兵,也沒見他們打的差。當然並沒有弱化敦刻爾克撤回的這三十萬多人的作用,他們在其它戰場上,仍然在發光發熱,為二戰的勝利而奮戰。

    另外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敦刻爾克撤退失敗,英國可能會投降。這個是不可能的,丘吉爾絕對不會投降,別忘了法國投降後英國都沒有投降,僅僅損失20萬英軍,丘吉爾根本不會投降。

    因此不論敦刻爾克是否成功,戰爭的結果不會改變。

  • 12 # 榮華之武器堂

    關於敦刻爾克的問題,實際上希特勒並不想大發慈悲,網開一面,讓幾十萬英法聯軍撤出。然而由於面臨潛在的東方威脅,才不得不讓英國上演了一出神劇。

    實際上從敦刻爾克出車的英法聯軍中,英軍只佔到三分之二,其餘為法軍等。由於武器裝備都在敦刻爾克撤退中丟棄,所以撤退到英國本土的部隊全部進行休整。

    我們假設說這幾十萬盟軍都被德軍殲滅的話,德軍想進攻英國本土依然難度不小,畢竟與英國海軍實力相差太多,而且空軍也未必可以戰勝對方。

    對於英國來說,如果這20餘萬遠征軍損失的話,國內可能會刮一陣投降風,不過有就基爾這個首相,英國不會選擇投降的道路,勢必與德軍血戰到底。這樣,英國海空軍主力將及早面對德軍,無疑英國海軍可能更主動出擊,以破壞德軍海上交通線,削弱德軍海上運送能力,防止對方伺機進行登陸行動。

    當時,德國海軍在挪威丹麥作戰中水面艦艇損失很大,而此時的德國潛艇部隊實力也有限,總體來看根本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

    如果英國的遠征軍真損失的話,那麼美國或許會提早加入戰爭,會積極幫助英國。

    還有一點就是屆時蘇聯可能擔心德國勢力太大,提前有所動作也未必可知。

    所以整體上來說,即便敦刻爾克聯軍撤退沒有成功,戰局也不會有本質性改變。

  • 13 # 鍋蓋頭司令

    敦刻克大撤退,對這個事件我們應該正確看待,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國對困在法國的聯軍全力以赴地撤離,總計撤離了三十三萬六千人,這個數字已經不小了,尤其是對於正處在困難時期的英國,三十三六千人當作援軍投入一場戰鬥,多半是能扭轉戰場形勢,而這個規模也是可以獨立打一場大規模戰役的。所以說,這次大撤退儲存了反法西斯國家不小的力量,為日後的作戰儲存了一定的家底。

    但是我們不能被很多言論帶偏了,而今在西方話語權的背景下,出現了很多言論,說敦刻爾克大撤退在二戰中起到的作用是關鍵性的、決定性的、轉折性,總之是有了一些程度很深的詞彙,其實這只是一次儲存力量的撤退,對戰爭局勢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對戰爭全域性、對戰爭的結果確實沒有說得那麼嚴重。

    僅在歐洲戰場上,戰爭結束時蘇聯軍隊多達一千多萬,而諾曼底登陸前美國在英國的駐軍多達二百多萬,英國自己又動員了二三百萬軍隊,這樣的力量對於德國來說是壓倒性的,我想,如果戰爭晚一點勝利,反法西斯國家還能動員更大力量與侵略者抗爭,其戰爭潛力是巨大的,德國面對的是多個人口幾千萬、幾億的國家,即便這幾十萬大軍在敦刻爾克撤退時被盡皆消滅,對戰爭的結局也不會有影響,只是會影響區域性的局勢,英國可能短時間內會有些吃緊,但是一旦到了戰爭中後期,實力發生逆轉,勝利依然會來臨。

  • 14 # 中國歷史探索者

    這三十萬英軍是精華,是軍官種子。新兵基本沒有戰鬥力,沒有戰鬥經驗,全靠軍官教導指揮。軍隊把老兵損失慘重的戰鬥,稱為被打斷脊樑骨的戰鬥,精氣神全沒有。三十萬老兵擴編就是三百萬,例如德國的十萬陸軍計劃,其實就是十萬軍官計劃。

    美國沒了英國這個前線基地,也無法順利把軍隊派上前線參戰,萬里長征太離譜;也無法大規模轟炸德國,德國的軍工生產石油產業不受影響;也無法順利對蘇援助,只能運往蘇聯遠東。美國無法對德參戰,專心打日本,陷入長期作戰。

    蘇聯被迫獨自作戰,美國會透過遠東補血,但是西伯利亞鐵路運量有限,局勢更加危險。德國沒有了西線戰場,無需保留實力對付登陸,蘇聯壓力劇增。德國軍工生產和石油供應不受影響,實力暴漲。蘇聯很可能支撐不住求和,於是美國派空軍大規模去蘇聯參戰拖時間,德國同樣打不下來。

    最後美國原子彈製造成功,用原子彈轟炸日本,日本投降。英國看到有便宜再次參戰,美國在英國用原子彈轟炸德國,希特勒用生化武器還擊各國,各國也用生化武器參戰。最後德國毀滅,英國毀滅,蘇聯毀滅,美國受一定的傷害。

    這是我的劇本,可以寫一本起點小說。

  • 15 # 歷史風暴

    敦刻爾克戰役英國成功將33萬軍隊撤回了本土,這為此後抵禦法西斯的侵略保留了珍貴的有生力量。

    如果在敦刻爾克戰役中希特勒派出陸軍猛攻英法聯軍的灘頭陣地,然後命令德國空軍攻擊英法聯軍的船隻,把通往英國本土的海路變成死亡之路,那麼敦刻爾克海岸線上的幾十萬英法軍隊就算是沒有全軍覆沒,也會元氣大傷了。

    (正在撤離的英國兵)

    如此一來,一定會嚴重影響到此後的戰局。

    首先,英倫三島將會人心惶惶。

    大英帝國是一個海上強國,他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但是英國的陸軍實力並不是特別強。

    法國戰役期間,英國陸軍在法國的人並不多隻有幾十萬人,並不是英國人不想多派人過去,而是因為重視海洋的傳統,讓英國陸軍規模一直不大。

    所以,別看法國戰役期間英國出動的陸軍少,但已經是大英帝國陸軍主力了。

    如果這支軍隊被殲滅在法國境內,英國本土的防禦將會出現重大的疏漏,就算是倉促組織起來的預備役軍隊數量夠,也難以形成一個有效的防禦圈。

    而淺淺的英吉利海峽,能否擋住德國軍隊也是一個未知數。

    在這種情況下,島內一定會人心惶惶,就算是丘吉爾抵抗意志再堅決,他也不得不考慮面對隨時可能登陸的德國軍隊能否應該妥協。

    所以,當希特勒提出和談的意願時,搞不好丘吉爾真的會和德國和談。

    (1941年的丘吉爾)

    如此一來,德國就避免了不列顛空戰損失2000來架戰機和數千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的代價了。

    那時,德國攻打蘇聯的空中力量將會有大約一倍的增加,畢竟巴巴羅薩計劃執行的時候,德國空軍也只不過擁有2700多架戰機。

    德國空戰力量大漲,是否意味著德國軍隊在蘇聯境內的推進速度會更快呢?

    (巴巴羅薩計劃期間6月22日到9月19日的德軍進展)

    如果德國在蘇聯境內的推進速度比歷史上的事實更快,也就意味著莫斯科保衛戰的時間將會提前。

    莫斯科保衛戰的時間提前,蘇聯就面臨了兩個問題:

    第一,面對突如其來的德國軍隊,蘇聯的準備時間更少了,動員時間更少了,他們在莫斯科外圍所修築的工事也更少了。

    當德國軍隊打進來的時候,他們的抵抗強度更低了,而德國軍隊由於推進速度快,也沒有不列顛空戰時期的空中力量損失,他們的攻擊強度反而增加了。

    第二,由於莫斯科保衛戰的時間提前,當莫斯科保衛戰進行到最高潮的時候,天氣還沒有那麼寒冷,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影響也不嚴重,天氣對蘇聯軍隊的加成就沒有歷史上真實事件那樣大。

    以上兩個問題讓莫斯科保衛戰能否成功變成了未知數。

    如果莫斯科保衛戰失敗了或者打成了僵持戰,對蘇聯來講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德國兵臨莫斯科本來就讓斯大林及蘇聯人民深受考驗。在莫斯科保衛戰之前,蘇軍兵敗如山倒數百萬人被殲滅,如果莫斯科保衛戰打的不順利,無疑也會大大影響到整個蘇聯人的抵抗信心。

    如果德國和英國之間進行了和談,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德國人和英國人之間在大西洋的海戰會很快結束。

    然後,在1941年12月7號這一天,日本帝國主義偷襲珍珠港雖然會照樣讓美國對法西斯國家宣戰,但是美國考慮到英國已經和德國和談,就不可能採用先歐後亞的戰略,而是會一門心思去和日本人打。

    (偷襲珍珠港)

    美國和日本人打,還會繼續大力支援蘇聯,但由於大西洋上沒有海戰,德國可以集中它的所有海軍對美國、蘇聯海上交通線實施破交戰。那麼,美國對蘇聯的援助能力也會大打折扣。

    美國的援助少了,蘇聯的抵抗信心也小了,蘇德戰爭蘇聯能否取勝也成了一個未知數。

    所以,最終很可能希特勒真的會統一歐洲。

    但是,這對東方戰場早日結束戰爭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美國由於全力攻打日本,可能沒有到1945年就會攻入日本本土。

  • 16 # 花生噸

    呵呵呵,想當然爾。現實的問題是,老希有能力殲滅這四十萬英法軍嗎?

    二戰德軍閃擊西歐,靠的不是軍隊戰力強悍,而是戰法的先進,以機械化部隊尋隙而進,批亢搗虛,摧毀敵指揮,後勤補給體系,造成敵恐慌甚至崩潰,再以主力形成對敵重兵叢集的合圍。

    所以德軍能取勝並不意味著硬碰硬的能力強,戴高樂以一個新組建的缺編裝甲師,孤軍發起反擊,在科蒙爾內取得了戰術性勝利即是明證。

    到了敦刻爾克撤退之時,英法軍重兵蝟集,德軍已不能施展拿手的迂迴穿插,等於本領被廢了一半。德軍裝甲兵裝備的一號,二號坦克皮薄不經打,不適合於正面攻堅。而皇家空軍在敦港上空掩護,使得德軍閃擊戰的支援重火力-斯圖卡轟炸機被驅逐出了戰場,德軍剩下的本領又被廢了一半。

    英法軍則背靠大海,能得到皇家海軍的艦炮火力支援,德軍任何叢集衝鋒都會遭到艦炮火力覆蓋。

    此時德軍裝甲兵連續作戰,雖損失不大,但人員疲備,機械磨損嚴重(戰場對坦克的摩托小時消耗很大,每個裝甲師此時能有一半的坦克完好就算不錯了,估計普遍只有兩三成的坦克能出動),想進攻都沒能力。

    所以我認為老希就是想把敦刻爾克的英法軍都消滅掉,也是太監上青樓-有心無力!

  • 17 # 中鐵縱橫

    真把英國遠征軍趕盡殺絕的話,德國也過不了英吉利海峽,最後一樣會執行巴巴羅薩行動進攻蘇聯,但戰後德國就會消失了。

  • 18 # 叢中笑6603

    敦刻爾克大撤退,40萬英法聯軍沒有退路,前面是大海,後面是德軍。如果希特勒不謀求英國妥協的話,用空軍和陸軍絞殺掉這40萬大軍。就可能會沒有後來的諾曼底登陸了。

  • 19 # 不沉的經遠

    敦刻爾克希特勒即使把英法聯軍全殲,戰局也不會有什麼根本改變。

    現在在網上有些人認為如果德軍在敦刻爾克全殲了包圍圈內的英法聯軍,那麼英國就會投降。其實這種看法並不正確。

    根據英國陸軍部的資料,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的共有336427人,其中英軍大約有24萬。當時英國還沒有全面擴軍,加上還有相當部分部隊在海外,在英國國內的防禦力量中,這33萬人所佔比重很大。在後來從敦刻爾克撤回的24萬英軍也成為了英國擴軍的初始力量,可以說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並不是說離了這些軍隊英國就有危險了。

    英國本土和歐洲大陸之間隔了一個英吉利海峽。由於德國海軍力量薄弱,加上缺乏登陸艦艇,在法國戰役以後德國其實並沒有辦法對英國本土構成太大的威脅。

    在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裡,由於缺乏登陸艦艇,德國只能徵用民船代替。根據德國海軍的資料,為了海獅行動一共準備了168艘商船、1910只駁船、419只拖船、1600只摩托艇。

    這些船裡面商船因為必須攻佔一個港口以後才能使用,因此前幾波攻擊只能使用駁船、拖船和摩托艇。而駁船、拖船和摩托艇都無法運載重型裝備,所以德軍前幾波登陸部隊只能依靠步槍、機槍、迫擊炮和輕型火炮作戰,而且數量不會太多,最多也就10萬人左右。考慮到德國還沒有海上護航力量,這些部隊能透過英吉利海峽的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德國登陸用的駁船

    而英國國內扣除敦刻爾克撤回來的部隊外,還有1940年6月以後從法國其他地區撤回的遠征軍13.6萬人,加上盟軍其他部隊,共計有15.6萬人。此外英國國內還有5個陸軍師(旅)部隊。這些部隊合計兵力超過了20萬,有大炮800多門,坦克300多輛。此外在1940年6月,英國還從美國緊急進口了50支步槍、5500挺機槍、898門火炮,武裝了整整20個步兵師。

    顯然依靠著幾萬在海上被打殘的德國輕步兵師,不可能對英國構成任何威脅。實際歷史上在德國能登陸前就已經被英國空軍擊敗,顯然陸軍數量少一點不會改變結果。

    當然,在損失了敦刻爾克的24萬英軍以後,對於英國後續的擴軍計劃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然而二戰裡反納粹的主力時蘇聯和美國,英國也就是發揮了一點配合作用。英軍擴軍速度慢一點根本不影響戰爭的結果。

    所以即使德軍全殲了敦刻爾克的英軍,對於戰爭結果也不會有根本的改變。

  • 20 # 兵器世界

    答案是不會有任何變化,第三帝國還是會失敗,但海獅計劃有很大機率被德軍完美執行,將英國丘吉爾政府趕出歐洲,坐鎮柏林的希特勒會有更大權力,他將實現一統西歐三大帝國的夙願。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約有33.5萬餘人回到了英倫三島,後世認為這些人都是後來非洲戰場和反攻法國的主力軍,但就像某些軍事作者強調的那樣,英國投入非洲作戰的兵力並沒有多少是敦刻爾克撤回來的。

    (英軍在非洲大敗德國精銳非洲軍團)

    原來,敦克爾克之後法國只是喪失了盧瓦爾河以東的土地,巴黎仍然糾集殘餘勢力持續頑抗,這期間英國把剛從敦克爾克撤回來的近10萬法軍送回去戰鬥,還有一部分英國陸軍也被重新部署到法國,截止到法國徹底淪陷,英國本土有參戰經驗的陸軍不過20萬人而已。

    (丘吉爾慌忙擴軍備戰,要求每一個人堅持戰鬥)

    緊急狀態下,英國匆忙徵兵擴充實力,兵力最高也就300萬人的樣子,不得不說,這20萬人是英國陸軍擴充的根基,但盟軍與德國作戰幾乎都是靠絕對的海陸空優勢,跟兵源素質沒有太大關係,比如美國在1939年僅有10萬沒打過仗的陸軍,後來擴充到500萬上下也一樣能征善戰。因此說,敦克爾克撤回的這20多萬英軍對整個二戰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即便吃掉它們,第三帝國也不可能改變自己的結局。

    不過,改變歷史還是有可能的,甚至能把二戰延長到1946年甚至更晚結束。

    筆者的理由就是海獅計劃將被嚴格執行。希特勒之所以不敢大膽進攻英倫三島,就是因為英國還保有一部分陸軍實力,冒然跨英吉利海峽作戰,有可能讓德軍陷入進退兩難的絕境,一旦英德陷入拉鋸戰,難保蘇聯不會背後捅刀子。

    (有斯大林在背後,德國不敢在西線消耗太久)

    可如果英國失去了敦克爾克的20多萬陸軍精銳呢?那英倫三島真就成了空殼子了,希特勒會毫不顧忌的強渡英吉利海峽,輕而易舉的攻佔英國本土,將丘吉爾趕到加拿大殖民地。這樣一來盟國就失去了反攻法國的跳板,德國空軍也不用再兩線作戰,德國的潛艇也能更加容易的進出大西洋,甚至德國海軍能利用英國造船廠快速打造戰艦,總之英國本土提供的戰爭潛力難以想象。

    屆時,第三帝國將不再有後顧之憂,能夠全力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摧垮蘇聯,這樣是不是就改寫了歷史呢?

    (英國的資源依舊廣闊)

    筆者認為,即便德國拿下英國和法國也只能多做幾天美夢而已,因為全世界的絕大部分仍然在英國手中,它的資源加上美國驚人的工業生產力,一樣能夠擊敗第三帝國,只不過這個過程會很複雜,二戰將被大幅延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覺得孩子玩手機導致學習差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