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點綴凡塵
-
22 # CK4359
不要高看這個撤退,不就33萬人,英美最擅長的是宣傳,講故事,一個阿拉曼消滅兩萬德軍就被英國人吹成二戰轉折點之一,蘇德戰場共消滅德軍主力500萬人左右,每年都是好幾個損失幾十萬人的血戰,從沒見西方拍過一個電影宣傳,英國實在拿不出像樣的戰績,只能狂吹阿拉曼和敦刻爾克
-
23 # 詩溫演義
首先,戰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撤回到英國的英法盟軍人數為近40萬,並不能說是一個很大的力量。諾曼底登陸時,盟軍參戰的人數是近300萬(含美國人)。可見,如果沒有這40萬的部隊,英國本島盟軍的兵力至少還有200萬。因此沒有這40萬人,對戰局的影響不大。
其次,假如有變化,會是什麼結局呢?三金來推理一下。
大不列顛空戰、巴薩羅那計劃一切如舊,結局也如舊。
1944年諾曼底登陸時,英法盟軍人數由288萬變成248萬,把敦刻爾克的戰力減去。所以,新開闢的西歐戰場的兵力比歷史上實際的兵力少40萬人,這就影響了盟軍的進攻速度。當蘇聯人全部攻佔德國後,英法盟軍才到達德國的邊境。因此,二戰後,德國就不會變成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德國完全被蘇聯佔據,仍是統一的國家,最終成為華約的成員,這樣,冷戰的局面將重新改寫,歷史也會被重新改寫。還有,德國的科技成果全被蘇聯繳獲,蘇聯的科技水平將大大提升,運載火箭、登月成功有可能就是蘇聯人捷足先登。再者,在蘇聯和華約的力量得到加強的情況下,在1962年的珍寶島事件中,中蘇戰爭有可能爆發,將徹底改變歷史。
好了,就推理這三個重要的方面吧。
-
24 # 那一曲花瓣雨
這個說法,從理論上來說,如果這三十萬英法聯軍投降,對以後的英國肯定會有影響,但是有多大影響很難說。
圍困敦刻爾克的時候,德國基本上已經完成了歐洲戰略意圖,整個歐洲除了英國之外,都已經建立了德國扶持的政府。
從歐洲層面看,三十萬軍隊並沒有那麼顯眼。而且,對於英國的投降,在德國最高統帥部來說並沒有認為會是一個問題,只不過就是怎麼以最小的代價去完成。畢竟二戰開打之後,英國軍隊無論在哪個洲的戰場上都沒有什麼耀眼的表現。因此,希特勒才會最終同意戈林的想法,就是緣於這個道理。
那麼,假設敦刻爾克的三十萬英法聯軍迫於絕望投降,下場無非就是屈服的成為德國偽軍,強硬的必然會去集中營。這個結果會不會改變希特勒採納戈林的意見呢?顯然,對於更加信心滿滿的德國統帥部來說,只會讓戈林贏的更快。
然後,按照戈林的想法就是沒完沒了的轟炸英國主要城市,接下去還是會上演倫敦上空的鷹,就像戰後說的近兩萬名空軍堅決捍衛了英國領空!
可以說,直到蘇聯提出英美必須開闢第二戰場,否則就打算和德國談和。這個時候,才輪到英國陸軍的登場。才讓我們可以談談少了敦刻爾克這三十萬軍隊,會不會讓英國為難。
檢視一下二戰期間英國徵兵情況、人口情況以及年齡段等等,只能說影響肯定有!因為這三十萬軍隊是適齡階段,是投入戰場的最佳選擇。英國最後雖然沒有到德國後期那樣,把孩子和老人投入,但是確實也超出了正常的徵兵範圍。但是,在盟軍向歐洲進發之後,兵源問題就一下子解決了,畢竟歐洲被佔領國家為了復國,非常主動的加入了盟軍。
所以,我的結論是英國保衛戰的時候,沒啥影響。之後,短時間內會有影響。但是,不會影響時間太長。
回覆列表
個人觀點,如果德國在敦刻爾克絞殺英法聯軍,那麼二戰提前結束,結果是德國以更快的速度戰敗。
二戰德國裝甲部隊確實戰果輝煌,但其依靠的是優秀的指揮官和戰術思想,單論裝甲部隊質量和規模,二戰初期的德國裝甲部隊是無法與英法比的。
德國的閃電戰中,裝甲部隊是作為類似冷兵器時期的騎兵來使用的,打法是快速穿插切割,而不是去硬剛。當年蒙古騎兵就是這樣打法一路打到多瑙河的。
反觀英法方面,擁有不少的火炮以及裝甲更厚火力更猛的裝甲部隊,本是困獸之軍,再加上英國皇家海軍的艦炮配合。德國如果真用裝甲部隊去打損失可不小,戰場上沒有什麼迂迴機動空間,對方又擁有很強的火力,這些陣地戰就算打贏了損失也不是個小數字,最關鍵一旦損失大量裝甲部隊德國閃電戰將無以為繼。而且這邊戰事一旦拖住了,法國那邊一旦動員起來就又回到一戰那種拉鋸戰,還沒有吞下整個歐洲的德國還是耗不起的。要知道德國背後還有個虎視眈眈的蘇聯需要防備,要知道當年蘇聯可是已經準備動手了,只是被德國先手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