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湘浦凡夫

    “好詩歌有沒有標準”?客觀地說是應當具有的,但這種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歷史的發展、社會的演進、人類社會各民族審美追求的取向而俗定約成的(永恆不變的東西是沒有的,衡量詩歌的標準也是這樣)!

    “好詩”的標準是什麼?對此,見仁見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才疏學淺更難服眾。冒昧講講自己的膚淺看法而已。

    我認為:好的詩歌,概括地說它應當具有進步、純潔、健康的思想感情以及與之相統一相融合的藝術形式(即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能充分體現出詩歌的藝術特徵。

    那麼詩歌具有哪些與其它的文學樣式(散文、小說、戲劇、影視等)不同的藝術特徵呢?

    @詩歌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因為詩歌是用來抒情言志的,它不是一種以敘事寫人為主的文學樣式。毛詩大雅敘說得十分清楚:“詩者,志之所置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衷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又云“詩言志,歌永言”。從《詩經》、《楚辭》、《樂府》,到唐詩、宋詞、元曲,乃至近現代當代詩歌的創作實踐看,無不彰顯了這一本質的特點。

    (b)從內容上看,好的詩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寥寥數語或幾個詩行可以展現出某個歷史階段、某一社會的生活面貌。例如曹操《蒿里行》中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僅十個字,把漢末戰亂頻仍、農村凋弊、民不聊生、百姓流離、田園荒蕪的景象概括得淋漓盡致)!杜甫的《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把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年間社會貧富懸殊、尖銳對立的社會情狀描繪得歷歷在目!毛澤東同志的《七律.長律》僅五十六字,就把一場史無前例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壯舉概括得既生動形象又全面深刻,至今讀來仍令人讚歎不已!“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凡。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可謂是一部濃縮的工農紅軍長征史!

    〈C)好的詩歌,大都具有結構形式上的跳躍性。詩人的感情是時起時伏的,畫面的轉移、時空的變換,都會形成結構上的跳躍:忽而天上,忽而人間,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裡都在詩人想象和編織的詩行之間!只要你讀一讀屈原宋玉的辭賦、李白李賀的詩篇、東坡稼軒的詞章,你就會深深地悟到這一點!毛澤東主席的詩詞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的典範,這個特徵也彰顯得尤其明顯。如《七律.送溫神》、《沁園春.雪》、《蝶戀花.答李淑一》等。

    (D)好的詩歌,大都具有畫面的形象性和生動性,是詩情與畫意的完美統一。誠如東坡評價摩詰之畫一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與畫意的融合,形成完美的藝術境界。為什麼聞一多先生稱讚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詩中之詩”?就是因為這首“孤篇蓋全唐”的詩達到了詩情與畫意的完美統一!

    (E)好的詩歌,還應當具有優美的音樂性: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鏗鏘閱耳,便於記憶,便於流傳。毛澤東主席關於詩詞創作的幾封信對這個問題闡述得十分明白。他說:舊詩可以寫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它束縛思想,又不易學。新詩創作應當走民歌發展的道路,押大致相近的韻,讀起來順口易記,也就大致可以了。我們讀詩經、楚辭、樂府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寫的古風,都會深切的感受到這一點。現當代一些優秀詩人的作品,如艾青的《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阮章競的《漳河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何其芳的《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郭小川的《團泊窪的秋天》、舒婷的《致橡樹》、柯巖的《周總理,你在哪裡?》……都彰顯了這一鮮明的特點!總之,強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結構的跳躍性、畫面的情景交融性、優美的音樂性,它們的和諧統一共同構成成了優秀詩歌的本質特徵。這些特徵為詩歌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鑑!(由於時間和編幅限制,未能詳細展開詮釋,不盡人意和不妥之處,還請網友們諒解、點評、指正!)

  • 22 # 蘇志人

    詩的目的何在?眾說紛紜,而其中“詩言志”“興觀群怨”“不學詩,無以言”,有廣泛的基礎。進一步,則如孔子教導子貢的,“告諸往而知來者”。一“往”一“來”,倒也是詩的精神之精妙內涵所在。誠聖人言也。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是要解決思想、精神、價值等問題。

      這個標準和座標在哪裡呢?莊子宣稱:“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空間、時間、周邊的一切,都是可取可用的。而從詩歌“風、雅、頌”“賦、比、興”看來,理解“文史、文哲、文政”一體化的文化底蘊,深入“做人”與“做文”的深刻思辨,透過“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體悟,似可理會“詩心”之所依。

      在中華文化體系裡,儒家側重於解決人與人的問題,道家側重於解決人與自身的問題,而佛家則側重於解決人與內心的問題。“三家”皆博大精深,自有其說,浩浩蕩蕩,數千年不絕。對於詩歌創作、詩歌作品,動觀之,一時代有一時代之詩學;靜觀之,翠竹黃花,清池皓月,詩性盎然。溯源至極,恐怕詩人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可以成為延展性最強的一個答案。

      疑問總是存在,爭辯也不可能停歇。“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追問始終牽扯著人們的思緒。喧囂之後終將走向何處?詩人杜甫斷言:“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山水的力量是最強大的,融入其中,即使滄海桑田,其支撐核心也將明亮不墜,正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只要人類還存在,只要生命還在延續,詩歌之花就一定燦爛。詩人從宇宙洪荒與自然景觀的混沌中窺見了生命的秘密,在有機物與無機物的融合中窺見了生命的真諦。

  • 23 # 安生樂途

    好的詩歌,我認為應該包括想象力的豐富,語言的高超,音調和意象的營造,給讀者美的情感體驗,和或多或少的精神力量。

  • 24 # 新浪陽春白雪

    好詩歌的標準,應具有思想性,藝術性,開拓性。

    思想性,是詩傳遞的思想應是健康向上的,催人奮發的。讀後覺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這句就很有氣度,和愛國思想。保家衛國人人有責。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指明瞭人生的方向。

    藝術性

    這是詩的藝術感染力,和修辭技巧的運用。詩為什麼是美的,就於藝術性創造有關。所以好標準就是藝術感染力強!

    唐代詩聖杜甫的《登高》,就是著名的詩作。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全詩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開拓性,即創新精神,詩貴開發新的意境。

    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 25 # 細繡薔薇

    1.言芳意靈。文字有感性,整體效果要有意境,即背後的靈魂。

    2.真情實感。能夠充分表達內心深處的感觸,不能有為賦新詩強說愁的牽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總統對伊朗52個目標的警告是否說明“蓄謀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