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是安徽安慶的,但是上學工作都在北方。這次回家坐的大巴車上有一個同是安慶人的阿姨,於是攀談了起來。但是我發現,我用普通話的時候能很自然的用“您”來進行指稱,但之後用安慶話的時候發現不會說話了。仔細想了想,好像安慶話裡沒有“您”這個字,平時說話比較親近的人直接用“你”來指稱,對陌生人一般會用稱謂,比如爺爺,奶奶,先生,師傅一類的詞來表示尊敬。
28
回覆列表
  • 1 # 雙刃斧子

    我是河北人,家鄉方言沒有您,剛開始到北京被好多人說我沒禮貌,對所有人稱呼都是用你,現在推廣普通話,學校也注意普通話教育,孩子們都會說您了,越來越多的方言消失了,連老年人也與時俱進,不說那些有地方特色的方言了,現在好多年輕人再跟他說本地方言好多人都聽不懂了,這就是社會進步

  • 2 # 封面新聞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我印象中,四川話裡還真沒有“您”這個說法。

    “您”這個字,可能除了在北京話中聽起來比較正常,在日常和其他語境下,給人的感覺更多是一種“刻意”、“諂媚”的感覺,還聽不舒服的。

    比如,北京話裡的“走好您嘞”、“明兒見您嘞”、“得了您嘞,您就請好吧”……這些話的重音都要突出個“您”,用“今兒這天兒太熱了”的北京話感覺說出來,聽起來並不違和,還挺帶感的。

    但是用在日常交往中,尤其是同齡人之間,多少顯得有點界外了,以至於很多人可能都會特別對對方說,不要用“您”來稱呼我,“你”就好了。

    那再看看四川話(包括整個川渝地區),能夠說“老子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人生漫長,我勸你好生走路”的四川重慶人,會在方言裡好好地尊稱對方一聲“您”嗎,不可能的,要說也只會說“你爬嘛”,要真正地表達內心的崇拜,也只會說“哥子你狗子滴楞是兇哦”!

    具體到用一個詞來代指“你”或“您”,這大概有寶器,保長,悶的兒,瓜娃兒,哈be兒,瓜批,溫shang,木杵杵,憨,ha戳戳,方腦殼,錘子……

    突出的就是一個“牙尖”,這可能也是為何謝帝、GAI用四川話來場RAP,聽起來楞是對頭、巴適。

    其實很多方言,都沒有“您”這個說法吧,方言之所以是方言,是因為它是在日常生活中發展起來的,它的語感是很抑揚頓挫的,而且很活靈活現,不會輕易被“格式化”成幾種固定的形式……它們是午餐或晚餐炒菜時冒出的油,也是麻將桌上血戰到底的酣暢,更是嗑瓜子、喝茶的閒適愜意……當在這樣的情景下說話,身為四川人的我是不敢想象突然冒出一句“您”的!

    這麼冒皮皮,那是要遭洗白的。

  • 3 # 待放薔薔

    我的家鄉是河南開封,屬於北方方言區,印象中“您”這個字通常的搭配是“您請好嘞”,單獨用的不多。

    家鄉開封是旅遊城市,古都,景色宜人。北宋都城汴梁,包大人您一定知道。

    雕樑畫棟美如畫,熱情好客開封人。

    開封話是非常有特色的方言,第一次來您肯定聽不懂。請看解析:

    晚上——閡(he)上

    師傅——老生兒(sheng)

    昨天——昨(zuo)個

    近日——延(yan)兒(發音是比較獨特,介於三四聲之間。

    傻瓜——傻

  • 4 # 我皮我怕誰

    有,您兒,念“捻兒”,連讀。

    也有說“您家”的,都是您的意思。

    舉個栗子,“捻兒/您家要記得加衣服喔”

    湖北,恩施,可能和其他縣市不一樣

  • 5 # 洪海813

    “您”在吳方言區是沒有的,除非你說普通話,否則是沒有這個字的。即使普通話說您,最好也只跟北方人說,跟南方人說效果適得其反,給人的感覺是虛情假意,你這個人不實在。因為實際生活裡是沒有的,你刻意這麼說不就很虛偽了嗎?在影視作品裡,不分地域都用“您”,不知道北方人是什麼感覺?南方人反正是覺得很假的。其實還不只是“您”,類似的,還有像“我愛你”,要麼用普通話說,用方言是說不出來的,至少在吳方言區是不會說這三個字的。假如有人用吳方言,跟對方說“我愛你”(不是用普通話說),聽的一方肯定會先是一愣,接著就憋不住的笑了。

  • 6 # 哈石家莊63912

    我是一名石家莊人,老家石家莊平山的,上學在邢臺,在我老家平山,您 這個字確實沒有具體表明,現在工作在市裡邊,這個您字也沒有特殊的要求,在邢臺上學的時候也一樣,您字 在我看來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據我瞭解 您字 源自山東個別地域的方言。社會在發展,人人學會懂禮貌,尊重別人的同時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 7 # 大白學舌

    貴州銅仁。

    貴州省轄地級市,有“西部名城”、“黔東門戶”之稱。市行政機關駐地碧江區,由於距離湖南懷化市較近,其碧江區方言口音與貴州方言有較大區別。

    所以在方言中,並沒有“您”這個稱呼。

    當然,這個與地方的民俗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我想,不止是銅仁,應該在貴州各地的方言中,都沒有“您”這個字吧。

  • 8 # 笑搞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家長方言並沒有您這個字,更多的是用恁,俺等詞,據我瞭解,這個您字更多的是北京方言用到的比較多。

    河南話聽起來土氣其實不土,可以說每個方言字都有相對應的漢字,而且表達意思一致。

    河南方言,後晌兒,指下午快黑的時候,不是晚上;說人性格古怪,直脾氣,愛怒人,說你這個人真氣蛋,氣的蛋疼。缺心眼,說這個人不精細(不是喜);新鮮水果蔫兒了,枯憷了!昨天是夜兒個!

    說別人小氣叫老鱉一,搞麼子(幹什麼),麼事(什麼事),雪話(說話),麻混子(濛濛細雨),麻東影(天暗),幹著走(踮起腳尖走)中(可以)咽菜(吃菜),門頭(明頭),後兒(後天),昨兒(昨天),大(爸爸)吃招乎,(吃席飯),老頭(爸或老人),恩(你),還有說中,帶勁等。

  • 9 # 農村五好青年

    我的家鄉是山東臨沂,臨沂方言有,您這個字,我們叫nei,您說說我這件花衣裳還看吧!見面打招呼一般說:您吃了嗎?上學後老師教我們時候,這個您表示對人尊敬的尊稱,平時寫信寫郵件中開頭必用的一個詞語。

  • 10 # 環視信陽

    每個地區的“方言”都不一樣,方言也屬於漢語文化的一種。有的地方性特色語言還很難理解,學起來也並不容易。比如說:維語、藏語等等……

  • 11 # 躺著的電晶體

    我家鄉在河北秦皇島,秦皇島的普通話講起來比北京還要標準。即使秦皇島一些邊緣小村鎮的方言,從語音語法語調方面跟普通話也比較接近,像"您"這樣的詞也常見。只要不是特別親近的人,只要稍年長一點的都可用“您”稱道,而且常常在說“你們”一詞的時候,就縮略成了“您”,所以在口語中,“您”是會經常聽到的詞。秦皇島也有一些方言詞彙是很難懂,也不太動聽的。比如有一個經典的段子:“吃剪子鬧(陰平)姨,吃腦心了,就也了。”估計朋友們都看不懂什麼意思。其實就是說:“吃的花捲兒,燉的魚,吃得不舒服,噁心了就吐了。”還比如有些地區,“SI”和“SHI”不分,“老師”會說成“老思”,“是不是”說成“四不四”。“媽愣”就是“蜻蜓”,“佔香應”就是“佔便宜”還有許多音調不夠標準。

    現在秦皇島的年輕人,說話已經很標準了,稍加註意,就是普通話,所以交流根本不是問題。如果您來秦皇島旅遊,大可不必擔心。如果你想了解秦皇島地區的方言,可以聯絡我喲,雖然不是專業但也會告訴你個大略。夏天來秦皇島看海避暑,冬天秦皇島也下寫(雪),堆個寫(雪)人啥的也不錯喲。

  • 12 # 樂陶視界

    您,在北方尤其北京地區用的較多,影視作品展現較多,我到北京也領教了“京片”的魅力.我的家鄉,湖北宜昌,方言和雲貴川及廣西西部一起屬於官話方高的西南官話,以至於我到外地,常常被誤認為四川或重慶人,宜昌又是長江沿岸城市,方言中大多夾雜碼頭文化因素.您字單獨發音不多,大多叫您兒家,這裡家發嘎的音,比如您兒家還好啥!鄉音無改鬢毛衰,希望再過些年,有人會對我說:您兒家還好啥!

  • 13 # 左拼右搏

    作為我的家鄉內蒙古赤峰市,“您”這個字還是經常出現的,也是表示對長輩或者年齡稍長(zhang)一些人的尊稱。

    因為本身赤峰地區雖然屬於內蒙古,又跟遼寧、河北接壤,而且歷史上又有山東人闖關東定居於此,所以呢赤峰屬於語言島,尤其是寧城縣是典型的語言島。可以在這裡聽到正宗的山東話、河南話、山西話甚至安徽話。

    而赤峰受本身的地域影響,本地口音又接近東北口音和河北口音以及北京口音,保持著本地的一些口語,又接近正宗的普通話。

    “您吃了嗎”“您幹啥去了”“您去哪了”等有尊敬意思的問候。

    “您”從字面上看,其實表示心中有你,尊敬你,所以才尊稱“您”。

    我覺得“您”是老北京和天津衛用的最廣泛,北京天津人見面打招呼都是“您老幾位好”,到飯店吃飯大堂經理的都會說“您裡邊請”,兩位老人見面根據輩分或者年齡都會說“給您請安了”,打車時司機會說“您做好了,咱走了”。

    這個“您”一出口或者一聽到,就莫名的感覺親切,但是現在年輕人用的越來越少,只是在一些服務行業用的比較多。我覺得“您”也代表了一種傳統文化,應該大力宣傳和推廣,甚至應該加以保護 。

  • 14 # 出外龍舒人

    我是安徽舒城人,我來說說安徽舒城方言的稱呼情況:

    一般情況:你(nǐ)、我(wǒ)、他,沒有“您”、“怹”之說。對老年人:朗(lǎng)、你朗(nǐ lǎng)、你朗家(nǐ lǎng jiē)、啢(lǎng)、啢家(lǎng jiē)。對平輩人:夥介(hū jiē)、夥家(hū jiā)。注意下輩跟上輩、男女之間不能如此稱呼。關係較近:呔(dài)。注意多有不尊只能用於關係較近、不會計較的人。

    編輯運營:束文傑

    參考資料:餘和平編著《舒城方言》

  • 15 # 南京寧

    沒邀,不過我們山東方言中有這個字,我來回答一下。

    本人老家山東沂蒙山,在我們農村方言中就有您這個字(也可能是恁),雖然讀音跟普通話的讀音有點相似,但是意思不同。

    山東離北京不算遠,山東話與北京話在某些地方相似,反映在您這個字上就比較有代表性。

    在普通話中,您是一種尊稱,例如”您走好“、”您多保重”、“您需要點什麼”……一般在正式場合使用較多。但在我們沂蒙山地區農村,您是一個口語用於,讀音是nen,讀二聲,意思也不再是尊稱,而是表示“你的XXX”。

    例如,我要問一個鄰居借東西,想問問他家有沒有多餘的種子,就可以說“您家還有多多餘的種子嗎?”問一個人你爸爸在不在家,可以說“您爸爸在家嗎?”

    不過,土話中的這個字因為只有發音沒有確定對應的字,有時候也會用恁這個字來對應。

    我們中國的語言太豐富了,個人覺得有時候文字都不夠用了。在方言中的一些詞語,有時候只有發音,找不到準確的對應的字,只能用相似的來代替。在我們山東魯西南方言中,就有一些這類詞語。

  • 16 # 吃吃美食了—小志

    邵陽隆回話中有這個您,雖然十里不同音,但這個尊稱還是有的,隆回縣城裡面叫 嗯浪噶、隆回北面叫嗯爛,金石橋話叫嗯老嘎,鴨田話嗯楞噶

  • 17 # 妖夜行攝食光

    說起方言,中國各個地方貌似都有自己的方言,北京的方言就是其中的一種。所謂北京的方言呢,就是活躍在老北京人日常生活裡的各種土話。北京的方言歷史悠久而且聽著有那麼種咯嘣脆的勁兒,雖然很多土話現在基本不怎麼用了,但多多少少反應了北京這塊兒特有的文化,冷不丁聽到還是覺得崩兒親切,特局氣。

    就比如老北京方言裡“您”這個字的運用,就讓人覺得特別地道特別懷舊還很舒服。可以說在老北京土話裡,“您”這個字用的還是相當多的。老北京人講究,見到長輩說您不說你就是其中之一,是每個北京孩子打小就學會的,畢竟注重有裡有面兒。還有一些“您”的運用,比如下面這些:

    北京話:您可別玩大發了。意思就是別做的太過分了。

    北京話:有事兒您說話。透著兩個人的關係特別好。以前老北京胡同里長起來的一撥孩子關係都特磁實,即便後來搬家隔著好幾環,只要一說約飯約酒,那繞著大半個北京也找你來。一般是自己認定的朋友都會說上這樣一句極具代表性的話。

    北京話:吃了嗎您內?以前都是住衚衕裡面,街里街坊關係好的不得了,跟哪遇見都會帶這麼一句話,既是日常問候又帶著老北京特有的感覺。

    北京話:您裡面請~~這是老北京飯館小二跑堂每天說不下幾百次的問候語,現在很多老北京飯店還是沿用這種招待方式,也算是北京特色之一了。

    其實“您”在北京話裡的意思可多了去了,既可表達尊敬,也可表達疏遠或者挑釁及調侃等等情緒。全看對什麼人說和用在什麼場合了。隨著時代變遷,北京方言也在發生在變化,可這個“您”不管是用於表達哪種意思的用語,都會在北京方言裡繼續流傳下去吧。

  • 18 # 一日一味

    首先自我介紹,我是土生土長的大連銀,但“您”這個詞在大連話中還真是沒原型,因為我們平時說話都不這麼“客氣”的,這樣顯得外道和不親切,一般都用“你”代替。而“你”在大連話裡被稱作“喃”(nan三聲),比如說你爸就是喃爸,你們就是喃們。造句:喃們這些做兒女的過年不回去看看喃爸嗎?但有一個事情需要注意,喃不能單獨使用,可以說,“喃家”,“喃公司”,“喃學校”,但有的時候又不能將“你”單獨說成“喃”,比如:你過來一下唄。這句一般不說成“喃過來一下唄”,一般這裡的喃是代指“你們”的意思。比如大連老師說:小明,你過來一下,或者說,小明,小紅,喃倆過來一下。

    說了這麼多,估計外地的小夥伴們都被我繞暈了吧。其實大連話還是有很多不著邊際,好玩的詞彙,比如下面這段: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我特別喜歡你,我從來都覺得你長得很漂亮,我特別喜歡看你穿帶花的白襯衫,很有味道。我還喜歡你經常和我撒嬌,覺得你很招人喜歡,我還喜歡你的實在,餓了就知道吃飯,困了就知道睡覺,但是吧,我覺得你不穩重,能不能端莊利索一點,時不時的就逗弄我一下,我都拿你沒辦法了,真的一點都不誇張,我覺得你有點土,都不願意跟你爭論,你還覺得挺得意的,我就是不捨得打你,你還欺負我了,要放在以前,我早就打你了,我不訓斥你,你還不知道,還厲害個不輕,還在那裡炫耀,給我氣的坐立不安,算了,我估計你也不是故意的,我要是不高興了,別人還覺得我小心眼,話又說回來,XX啊,我願意當你男朋友,雖然你經常騙我,還喜歡胡說八道,還磨蹭,但是我喜歡你不虛情假意,不耍小聰明,反正跟你在一起我就覺得心裡很甜很甜,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特別多,我要給你買豆腐乳,糖葫蘆,海膽,海蠣子吃,對你沒有別的要求了,就是跟我一起吃餃子的時候,能不能只沾醬油和醋,咱不吃大蒜行嗎?

  • 19 #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我們啟東方言中也沒有您這個字。

    啟東方言主要是兩種,分南沙和北沙,南沙是指南部和中部,北沙指呂四一帶,說呂四話,南沙方言與海門話幾乎一樣,和崇明話相似(一些比較土的有差別,大多數讀音一樣,腔調略有不同,當地人一聽就能聽得出來),屬吳語太湖片。

    吳語中沒有“您”,只有你,蘇州人稱乃,上海人稱儂,我們啟東人稱你(讀音nŋ,經常有人用“恩”這個字來代替這個讀音,主要是因為找不到讀音相似的漢字,吳語保持全濁音,發聲是聲帶振動)

    “您”是一種尊稱,那麼像我們啟東沒有您怎麼字的時候,怎麼稱呼對方?

    比如對方是比你年長一輩的男性,那麼可以先稱呼對方伯伯(啟東話中的伯伯讀音為baba,啟東話有8個聲調,這裡的baba非普通話中爸爸的讀音,傳統啟東話中叔叔和伯伯都是這個讀音),對方是比你年長一輩的女性,稱呼對方為嫲嫲(這裡的嫲嫲不是媽媽的意思,而是和媽媽平輩的女性,一種尊稱,聲調和之前的baba一樣),以前還有成對方為嘟嘟(第一個嘟是陰上調,第二個是陰入調)

    PS:關於啟東話中的音調,我可能說得不對,雖然平常辰光一直講方言,但對於方言文化沒有做過研究,講的不對的地方還請指出

    如果是平輩,比你年紀大一些的,叫阿哥(哥,讀音為gu)和姐姐(jiajia,陰上調),比你年紀小的直接稱呼你就可以了。

    各地的方言不同,代表著各地的文化,當越來越多的人不會用方言表達你我他時,這樣的問題是否勾起你學說方言的興趣。

  • 20 # 吾王54963924

    作為一個在重慶長壽長大的土著,方言裡是沒有“您”的,重慶方言中都是“我,你,他她它”,發音是“ngo3,li3,ta1”,但是這是在重慶主城區,在我家長壽這邊,現在雖然已經和主城一樣了,但是以前我聽到過的土話裡,第二稱都是叫“你yi3”,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這種在部分農村存在,叫“汝yang3”,這個“汝”的來源,據說是古代湖廣填四川之前,四川地區先民語言的遺留,那種語言是古蜀語,類似於河洛話,不屬於官話方言,後來大量移民入川,西南官話開始形成,“你”才進入四川盆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能否說一下,有了第一胎還想不想生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