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最愛大成都

    作為土生土長的四川人,肯定沒有聽過“您”

    倒是本地的語言中,形容一個人,哈兒 瓜娃子、寶器倒是聽得多,所以不是純正的四川人是不會說“您”,見面問好,都會說,寶器,吃飯了嗎?如果對一個人尊重,最多說你,"你過來呀~

  • 22 # 今古武陵

    我湖南常德人,家鄉話是常德話,方言劃分歸類到西南官話。

    我們是比較常用“您”這個詞的,帶有尊敬和感激的意思。

    比如問老人家年齡,“您老今年好大年紀啊?”

    又或者求人辦事,“您幫完俺介紹個堂客好不?”

    還有複數的用法,不是“您們”而是“您俺”,“您俺都踹鬥看戲啊?”表達的是“你們都躺那袖手旁觀”的意思,這裡用“您”表諷刺。

    總體來說,常德話和普通話接近,“您”的用法也大同小異。

  • 23 # 你可以叫我KK

    我老家是阜陽的,我家那邊是沒有區分“你”和“您”的,都是統一的“恁”(něn)!

    比如:

    恁弄啥來?(你在幹什麼呢?)

    恁小孩長得咋嫩好看!(你的小孩長得真好看!)

    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那邊的方言,是不是聽起來倍兒親切?哈哈ヾノ≧∀≦)o

    其實我們那邊還有許多其他的本地方言,感覺都蠻有特色的,這在裡分享給大家。

    天黑了我們會說“天歇了”,是不是很形象,天也要歇息,因此天就關燈休息了,也就是“天黑了”,
  • 24 # 知未是也

    這個“您"字在我的家鄉和“你"字都念“尼",應該沒有。

    關中方言說話一般分不清聲調,大部分字都讀成了四聲,幾乎把所有同音字都讀成一個聲調,所以聽關中人講話有時跟吵架似的。主要是關中人說話四聲多,說出來的話比較衝硬,沒有感情,經常性被外地人感覺楞不拉嘰,難以叫人接受。

    和關中人接觸時間長了,聽慣了關中人的說話,你就會感覺到關中人其實很熱情,也很直率和豪爽,不會給人拐彎抹角,值得和他們交朋友。

    在關中方言裡邊,許多字象"您"字樣一不讀“nin",而和"你”的發言相同,比如“我"字不讀“WO",而讀"額",所以關中方言比較難懂,如果不解釋和多聽,要想聽懂很不客易。

    再就是關中方言中的日常用語,也很難學和聽懂。比如到哪去,他就說成到阿達氣,把到那兒去,說成到了到烏達氣等等。

    方言問題,在全國各地都存在,但他絕不會成為各地人相互溝通和交流的障礙,特別是在一起時間長了,誰都可以說上幾句其他地方的方言,用來拉近和增加相互之間的感情。

  • 25 # 靜夜思己過

    家鄉的方言,時間久了慢慢的都快淡忘了,只有回家後才能找回方言的感覺,在我印象中,家鄉的方言中是沒有“您”的,老家的方言裡念nen(三聲),比如說nen好,“您”也只有在普通話裡才會這麼說。

    整理一下老家的方言,看看有沒有家鄉的夥計

    喝水(喝扉)

    睡覺(扉覺)

    昨天(夜來)

    摔倒(卡箍簍子)

    膝蓋(格勒稗子)

    查精點……(差點……)

    將罷滴(剛剛好)

    希管(挺好)

    洋柿子(番茄)

    框氣(不省心)

    翻滾熱(很熱)

    冰閘涼(很涼)

    突熱(非常熱)

    裡信(腸胃難受)

    揭了歸子(蟬的幼蟲)

    蠍虎子(壁虎)

    嗚嘍瓦茲(嗩吶)

    焦黃(很黃)

    板騰(板凳)

    餒拜壟人了(你別騙人了)

    餒怎喜人吖(你這麼好玩啊)

    螞支(螞蚱)屋扎子(小馬紮)

    胡鬥(粥)

    家寧(煎餅)

    饃饃(饅頭)

    欣思(認為)

    個針(帶刺的一種植物)

    酸島子(帶刺的一種植物的果實)

    侯鹹(很鹹)

    當天經(院子)

    溜酸(很酸)

    歇苦(很苦)

    幹月(噁心、有嘔吐感)

    什麼荒子(什麼東西)

    幾門(今天)

    偏樣(逞能)

    額樣人(對一個人表示鄙視)

    揍麼來(幹嘛呢)

    好了,就整理這麼多了,看看有沒有家鄉的夥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能否說一下,有了第一胎還想不想生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