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神

    現在所謂親戚之間的拜年己經與過去的拜年意義相左了。過去是趁著過年這個平臺親友之間互相拜年,聯絡感情、敘敘舊。現在是禮尚往來意思一下,像在玩”丟手帕““擊鼓傳花”的遊戲,最有趣的是自已送出去的禮品轉來轉去又回到自己手上[大笑]年沒過完矛盾已產生:媽的,大過年的給我們吃剩菜!我給你家小孩一百元,你給我家小孩五十元?家家算吃虧還是討了便宜的小帳,與過去的拜年形成的反差不是一星半點!

  • 2 # 王者213374329

    過年了,我們河北南部農村的習俗很多,貼對聯,放鞭炮等這些老俗套不用說了,最特別的是拜年磕頭,大年初一凌晨三四點起床,煮餃子放鞭炮吃過飯,大家三五成群或者小兩口都得走出家門,小輩給長輩磕頭拜年,到長輩家裡,先給供奉得祖宗也就是故去得家譜磕頭,儀式感很強,然後在給長輩雙膝跪地,說些吉祥話祝福!走家串戶等拜完年天亮了,我們著都是結了婚才開始拜年,也有不結婚的光棍歲數大了,沒媳婦也要拜年走親戚得!!

  • 3 # 景瑞麻麻

    我們這邊的拜年習俗是正月初一是給同村的親戚或者鄰居拜年,初二開始走親戚到初七結束,過了初七就沒有過年的氣氛了

  • 4 # 枯月梧桐

    河南的這邊的習俗和河北那邊差不多,貼春聯、煮餃子、串門拜年這些都一樣,我們這以前還有關門炮、開門炮的習俗,年三十晚上睡覺關門前要放炮,年初一早上起來也要放炮,這些都是老習俗了,現在禁止放炮,習俗都沒了。

  • 5 # Yangjanli

    我們西部農村拜年禮節很古樸,通俗,都是老一輩祖傳下來的,不過到了我們這一輩,70後,好像把拜年禮節給疏忽了,也沒有以前那麼古樸隆重了,可能是時代的進步,無法挽回。

    老一輩的拜年禮節,古樸,純真,憨厚。年三十晚上坐夜,(年夜飯)老人坐正中位置,代表一家之主,下一輩的做下邊,這是對老人的尊敬,夜坐的時間越長,意味來年的吉祥,安康。到了正月初一,家門口放火,敬神,放炮的習俗是改變不了的,到吃飯時,第一碗麵條,都不許吃,先到大門口,潑灑,(意思把今天吃的食物樣樣都要少許扔些)示意古去的親人也要吃飯,然後才能動筷子吃飯。飯吃完之後,要組織全家(不包括婦女)都要去村裡給老一輩的磕頭問好(拜訪),互相問候,你來我往的交流著,拜年結束,就可以解散家族的隊伍,自由活動,這時候,呆在家裡的婦女,就開始忙活著,響午飯菜的準備(西部農村一般是兩頓飯,早上9點吃飯,到中午3點吃飯)到3點了,全家人就吃飯,喝酒,共慶新年快樂,氣氛非常龐大。酒足飯飽後,還是自由安排。有個講究,過年這天不許幹其它農活,或者與年無關的事,到了初二,就要安排,走親戚,也是互相拜訪的,直到正月初五前,走親戚串戶就結束了,接下來,正月十五已經臨近,村裡就會組織,農家社會,秧歌隊,廣場舞,,,一些娛樂活動,全村的男女老少均可參加,彰顯各此的才藝,共慶新春,到了正月十六,意味著年已接近尾聲了,學生開時上學,外出打工都各此外出,農業生產已經拉來序幕。

  • 6 # 一頂帽子

    過年的習俗,南方和北方有很大不同。比如,吃新年餃子。這對於北方人來講,非常重要。不吃新年餃子,那就算不上過年。而南方人則更看重年夜飯,只要一家人團團圓圓圍住在一起吃完一頓年夜飯,則就算過年了,有沒有餃子則就無所謂了。

    但南方人過年,除了年夜飯之外,大年初一的早餐也是非常講究的。為了新年有個好兆頭,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是不允許睡懶覺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六點多都得起床,七點多一家子要坐在一起吃新年早餐。

    什麼習俗呢?說起來也簡單。就是這頓早餐必須由家庭的男主人來燒。小時候曾聽媽媽講過,之所以大年初一要家裡的男人燒早餐,主要是考慮家庭婦女給家人燒飯燒了一年了,一直不得歇。乞丐過年還放三天假呢,家庭婦女為何就不能享受一次過年假的權利?但男人一般又盯不了主灶,做年夜飯也只有打下手的份。那就只好選一個簡單的專案----做大年初一的早餐,來簡單意思一下。也是充分考慮到男人大多不會做飯,所以大年初一的早餐都是成品。事先早就由女人準備好一蒸籠的饅頭、發糕、米粿等,男人早上起來,只需擱到鍋裡點火蒸上十分鐘即可,不需要任何技術含量。但這事別看簡單,意義卻是十分重大的。體現了夫妻互相體貼尊重的文化傳統。現在形勢可能變了,會做飯、管做飯的男人多了,女人倒成了廚房裡的弱勢群體。以前說女人得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現在的女人一般只上商場,不下廚房。但不管女人怎麼變,男人起早做大年初一早餐的習俗仍沒有變(估計也不好變)。

    雖然做早餐比較簡單,但其他一些準備工作還是比較複雜的。負責做早餐的家庭主男,一般會在五點左右起床。先把屋子院子裡裡外外打掃一遍,再用若干個果盤盛好花生、瓜子、水果等小吃放在桌子上。然後到廚房燒一壺滾燙的開水備用,最好點火做早餐。早餐做得後,還要用帶蓋的茶杯(平常只是客人來時才用的那種),給家人每人泡一杯放了白糖的茶水。家人洗漱完後,先是坐在一起喝茶吃點乾果,說一些過年的吉利話,為新的一年討一些彩頭。大概十分鐘後,把桌上的小吃收起來,再把蒸好的早餐端上來,一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頓。新的一年,就這樣開始了。

    對於家庭主婦來說,大年初一除了不做早餐,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初一不洗衣服。這一天洗衣服的女人,不但不會被人看作勤快,反而會被認為懶惰。該洗的衣服,年三十必須全部搞定,絕不能留到第二年再洗。

    還有一點。北方人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忙著給長輩嗑頭拜年,但南方人(一部分)大年初一隻是上山給已故的老人拜年(上新年墳),從初二才開始走親。

  • 7 # 小梁電影剪輯

    我們老家,大年初一的早上吃餃子,放鞭炮,然後全村的小輩都挨家挨戶的給長輩拜年。拜年之後,還會去迎喜神。看掛曆上喜神的方位在哪邊,然後全村的男女老少,趕著牛羊

  • 8 # 我把故事說給你聽

    我們老家有拜年的習俗,也是非常俗套的,就是初一早上吃過早飯 ,晚輩的要給長輩的拜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人家還沒吃完早飯呢,有點尬尷尬,太晚了,又顯得自己起來的晚,所以一般八點左右吧,把自家近門的,宗門的走一遍拜拜年,說點吉祥話,祝福的話,高興的和大家聊聊,就基本上完事啦!然後自己再去玩玩。

    我們那裡也沒有特別好玩的,大多都是打麻將的多,男女老少都玩哦!

  • 9 # 愛你需要永無止境

    拜年習俗因地而異。說說我們家鄉的習俗吧,從臘八祭灶開始,慢慢囤年貨,年味就濃了。臘月二十三祭灶,小年來到,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啥都有,三十看春晚放煙花!大年初一去磕頭,初二串親戚。

  • 10 # 寶媽的細碎生活

    我們這邊拜年就是帶著禮品去長輩家,其實也就是家人在一起聚聚,畢竟一年到頭都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很難聚在一起,趁著過年帶著家人一起熱鬧熱鬧。聯絡感情。

  • 11 # 歡樂特備廳

    春節過年的時候拜年的習俗其實有很多講究,南北各地也不盡相同,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是很在意這些習俗,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還是應該好好的傳承下來。

    一般在大年初一都是拜本家,初二、初三回去親戚家拜年,一直到正月十六。初一一大早起床後,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長輩受拜以後,都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紅包分給晚輩。初一一般都不怎麼出門,待在家裡,其樂融融。

    初二之後就開始到親戚家拜年了,女兒要回孃家了,一定要帶拜年的禮物,要給長輩們依次拜年。如果鄰里相處的好,也會見面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遠隔兩地,現在大都是發微信、發簡訊、打電話拜年等。上門拜年時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瞭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說祝福的話時,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傷的事情上。

    一般拜年前要提前和主人約好時間,不要因主人不在而空跑一趟,同時也給主人一個提前準備的時間。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上門給親戚拜年的,大多都會被主人挽留吃飯,除非有事兒,一般不應該拒絕主人的邀約。

    給長輩拜年時,要帶上拜年禮物。禮物要大方得體,又帶有祝福吉祥的好彩頭。給長輩一般送一些營養品,或者他們愛吃的食品。如果熟悉瞭解對方,那最好是送上對方的喜好之物。到別人家拜年要注意禮貌,和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送上禮品。現在拜年與宴請吃飯分不開,所以要注意飯桌禮儀,不要醉酒鬧事,大過年的引起不愉快。給領導拜年,一般不宜時間太久,想表達的心意說清了,寒暄幾句客套話就可告辭。

  • 12 # 即安

    初一 大年初一第一件重大的活動就是凌晨點旺火接神。接神時,男性家長率幾個子孫端上事先擺好的供盤香表,到院中點燃旺火,眾男子磕頭叩首接神。

      天亮後祭祀神位和祖宗。家長帶領全家依次給各神位點蠟、敬香、擺供、敬酒,三跪九拜。設在院中的天地神謂之全神,神龕上書“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供品最豐富。晉西北地區,習慣擺五盤炒菜、五盤冷盤、五盤乾鮮水果、五盤油炸小吃、五盤特製花饃,取五福來臨之意。祭祖畢,當場按輩分大小,晚輩依次向長輩拜年。

      拜年是春節活動中重要的習俗。拜年可分為家拜、近拜、遠拜等形式。家拜是一家人中小輩給長輩磕頭,如今多數地方是鞠躬行禮。近拜是給本村未出五服的長輩拜年,進院要先拜神祖,然後給長輩磕頭。遠拜是本村親朋好友間的互拜。

      正月初一禁忌頗多。說話都說吉利話,做事要特別小心謹慎,忌打碎碗碟。萬一失手打碎碗碟,不要說話,悄悄將碎片撿起來扔到井裡或窖裡,意為破財不外流。如今,無論年節或平時,遇到失手打碎碗盤的,都會不失時機地說幾聲“歲歲(碎碎)平安”

      初二 初二開始走親戚。初二是孃家去看望出嫁的閨女的日子,去時抬著食籮,擔上食盒。一籮油食,一籮饃,禮品很重,尤其第一年,花樣齊全,相當排場。婆家取禮極輕,如果沒有公婆就不取油餅,有則取。油餅表示敬老。回禮一般也是回饃。

      新喪之家,親戚鹹來燒紙,女家特送錁串懸門首,鄰里皆送錁紙,名曰‘首節’。”有的人家因不忍攪擾對新喪親人的思念之情而停止拜年,今萬榮縣人初二仍不出門拜節而在家祭祀。晉中祁縣也有出嫁女子初二祭去世父母之習,故不能在這天回孃家拜年。初三是看舅的日子,甥男甥女去舅家看望姥姥和舅父母。

  • 13 # 李青5917

    春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過年是非常講究的。

    過去是貼對聯,掛燈籠,貼窗花,現在依然是。

    除夕那天,家家包水餃,晚上吃團圓飯。

    在我們地方,下午晚輩都到墳上燒紙供祭品,領老祖宗回家過年。在半路折把桃枝,到大門口時,門上插上桃枝,意思是將窮神惡鬼擋在門外。然後進院內,窗外和堂門口都放上桃枝,然後進屋,炕頭和席底下也放上桃枝。除夕過了十二點,放鞭吃水餃。然後晚輩出門走街串巷,相互拜年問好,送上美好的祝福!

  • 14 # 粵北小城Vlog

    過新年,是全國上下喜慶的日子,過年少不了拜年,拜年風俗是傳統習俗,在春節期間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間表達美好祝福的一種方式,我是廣東韶關的,說說我這個地方過年拜年的風俗吧。

    1、正月初一

    這一天人們起床特別早,這天也是拜年高峰期,但初一這天我們只給左鄰右舍以及長輩拜年,這天是不出遠門的,拜年時,長輩會把事先準備好的紅包拍給晚輩的。(廣東叫“利市”)表示把美好的祝願和好運帶給晚輩。在初一這天不殺生,我們都是吃齋的。祈求這一年順順利利。

    2、年初二

    回孃家,初二一大早,家中婦女要主持開鍋,要準備花生油,用來煎各種餈粑,糕點。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和姑爺會提著水果,糖,肉這些回來,接下來就準備開年飯,全家團聚,新一年,團團圓圓。

    3、年初三

    這一天通常人們是不在出拜年的,這天也稱“赤口日”,也有叫“窮鬼日”,這天家家戶戶的主人都起個早床,第一件事就是掃“窮鬼”,人們把年初一囤積下來的垃圾清掃出去預示著把一年的汙垢和不好清掃出去。

    過完這幾天,要外出打工的人們都準備著陸陸續續外出了,家裡又恢復往日的寧靜了,以上就是我的分享。

  • 15 # 阿梅和阿寶

    繁忙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已經開始,大年初一既是終點,又是起點。

    為了慰勞過去一年的辛勤勞動,全國各地大年初一年俗都會停止勞動,除了玩還是玩。

    在農村,像用掃帚掃地、用廚具做飯、用縫紉機補衣服等等日常活動都不能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初二

    到了大年初二,家裡如果有剛出嫁的女兒,必須要回孃家,如果已經出嫁很多年的,則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回孃家要夫婿同行,這一天也俗稱“迎婿日”。

    這一天,回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否則會讓人在背後說閒話,而且也會不吉利,農村人最在意老風俗。同時,一定要非常傷心的回去,不管是無意的,還是刻意的,都一定要這樣做,否則會認為不孝。

    初三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一般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出去打工的人們一年難得回去一次,團聚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也就沒有這個說法了,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風俗了,慢慢的淡出人們的生活。

    初四

    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

    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出遠門。但如今,這個年俗早已經不復存在,這個存在於特定時代的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意義,讓我們對前人的年俗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初五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

    鞭炮從裡往外放,邊放邊忘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出去。在安徽農村,人們一般是把供奉的香火灰掃起來,同時放鞭炮趕走邪神,將香灰倒在自家的田地裡,希望今年風調雨順,莊稼有個好收成。

    初六

    大年初六,商店才正式開張營業,工廠也開始恢復生產,繁忙的一年又開始了。對於很多人來說,年已經過完了,除了學生可以在家多呆一點時間,工人們一般會在初六左右啟程返回工廠上班。

  • 16 # 阿白讀書

    小時候特別盼著過年,因為過年有壓歲錢,還有新衣服穿。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懼怕過年,過年就意味著年齡的增長,壓力的增長。已經很久沒有回老家過過年了。記憶中小時候過年的習俗大致有那麼幾種。

    1、吃餃子

    記憶中,北方人的節日似乎大部分都要吃餃子。

    如今看來,餃子雖不是什麼稀罕物,但它是一種節日的象徵,讓人倍感親切。

    小時候,母親都是半夜喊我起來吃餃子,那時候年齡小,睡夢中根本就喊不起來,睡夠了再說……哈哈

    2、壓歲錢

    小時候盼著過年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就是:過年可以有壓歲錢。來自家人的、親戚的。

    因為平常見不到那麼多錢哪,所以,只有過年的時候可以稍微“放縱”一下,找個藉口,問母親要個這個,買個那個,母親也可以痛快的答應。小孩子嘛,總是那麼容易滿足。

    3、買新衣服

    小時候的過年,無論家裡有錢沒錢,家裡都要每人重新買一套新衣服,從頭到腳丫。

    過年的時候穿著嶄新靚麗的衣服,總會開心好長一段時間。

    年齡大了之後,哪怕再好看的衣服,也就新鮮一兩天。過年也調動不起買衣服的情緒啦。

    4、放鞭炮

    在我小的時候,每逢過年必得放鞭炮,現在隨著對環境造成破壞的認識,鞭炮似乎也越來越少了。

    小時候的自己,更像男孩子多一些,不著家,愛冒險,手中拿著鞭炮就開始點,不用說,結果一定被炸出血了,當時我竟然沒哭,只是嚇到不敢回家了……哈哈

    現在想想,我也真是福大命大,手竟然沒有留下任何傷疤……

    5、踩高蹺、舞龍獅

    我到現在,還清晰記得小時候看過最有意義的踩高蹺,那時候的大人們畫著逼真的妝,扮成老頭、老太太,然後透過故事的形式把它們表演給大家。

    因為是傳統節日的固有一種,所以他們很早就開始準備,小時候總感覺看不夠,幾十分鐘就結束了。現在大家都忙著賺錢,踩高蹺這種傳統節目已然不存在了,這反而成了我記意中的念想……

    說實話,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過舞龍獅了,今年在北京的旅遊景點,我看到過新的舞龍獅,演的也很出色,只是再也找不回小時候那種“歡天喜地”的感覺了。

    不管年的形式如何變化,我們對待人生積極向上的態度不會改變。

    2020春節馬上來臨,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承載新的夢想。願所有堅持努力奮鬥的人都能收穫滿滿!

  • 17 # 五O虎

    小的時候,在我們這裡,臘月廿四是小年。這天開始,就進入過年的狀態了。廿四這天,小孩子就開始打掃屋裡屋外的衛生。清理屋簷下的出水溝。這是重中之重!

    廿五,六家家戶戶磨豆腐,殺年豬開始。那時候磨豆腐的磨盤少數人家才有。所以借人家的磨盤,鄰居之間要排隊,預約!

    廿七,八都開始做當地的小吃,“蘭花根”,芝麻糕等小吃。

    吃了年夜飯,小孩貼春聯,小夥子打餈粑。母親開始清理廚房的衛生。

    然後守歲,等壓歲錢!

  • 18 # 關山聽風

    我的家鄉在湖南的湘西南,拜年很有儀式感,也很有年味。

    大年初一

    這天一家人起得很早,指的是我們這些睡眠過剩的人,父母因守歲,一夜未眠。我們開始時信誓旦旦要陪父母守歲到天亮,可到了半夜,也就是午一點多鐘,上下眼皮打架,摸到床上睡了。

    早晨起來,洗了臉後,父親提了一個竹藍子帶著我們出行。出行就是到屋外轉一圈,在路邊點香燒紙,按東西南北四個方面行走作揖,父嘴裡唸唸有詞,說的是:行東利東、行西利西、行北利北、行南利南,出行大吉,動步生財。之後放炮回家。進堂屋後,初一的拜年正式開始。首先給神龕上的祖先神位拜年,父親在最前面,跪拜在地上給祖先磕頭,我們則站在後面給祖先作揖。也不知一直以來,父親為什麼只有一個人跪拜,而我們只作揖。如果他要我們跪拜,我們肯定要服從。

    給祖先拜年後,我們便給父親拜年,接下來,我們一起到廚房裡正在忙著給準備早餐的母親拜年,母親不愧是女主人,給我們端茶,發糖果,還要親自到堂屋內放鞭炮。最後就是兄弟姐妹之間相互拜年。

    吃了早飯後,我們兄弟姐妹便開始出門拜年。這裡的講究是先從最親的且年紀最長的開始,先是伯伯,再是叔叔,然後是堂伯伯堂叔叔。我家祖父輩的,包括堂祖父,我沒看到過,不然在伯伯之前應先到祖字輩家中拜年,再到伯叔家去。這種順序不能亂。“初一子”,初一這天就是給自家的房族拜年。有寄名父母(幹父母)的,也是初一去拜年。姑姑家如果離得近,初一也可以給姑姑拜年。初一這一天,無論走到哪一家拜年,主人都要放鞭炮接待。

    大年初二

    這天給舅舅拜年據說是皇帝開過金口,百無禁忌,無論日子好壞都無妨。

    我家鄉給舅舅拜年有一個特點,舅舅從不看你拿什麼東西,卻在乎你放鞭炮的多少。我們在離舅舅家還有一里地時,就開始朝天上放大紙炮。舅舅家的院落的人都往外探頭,看是誰家的外甥來拜年了。我舅舅看到是我們時,高興得搬出一張方桌放在門口,上面堆放了很多鞭炮,等我們的鞭炮放完後,他就接著放。

    我們家鄉給舅舅拜年還有一些獨特的風俗。舅舅院子裡的人稱我們這些外甥為“外甥大爺”,我們在舅舅家的地位很高的。吃飯的時候,外甥坐“正頭”,也就是神龕下面上首位置。就是外公在,也一樣,外公只能坐一邊的位置相陪。給舅舅拜年,一般要在舅舅家住上幾晚,回家的時候,舅舅要打發我們的鞭炮錢,也就是說,我們到拜年的鞭炮費用由舅舅出。

    大年初三四

    這兩天按家鄉的習俗,是去年結婚的女兒女婿第一次給岳父母拜年,我們那裡叫拜新年。

    拜新年是最熱鬧的。男方家叫送新嫁娘,一般都是整個院落家家戶戶拿鞭炮來相送,起程時要放三聲地銃,然後一直要送到村口。女方的孃家這邊也是全村人出動來接,叫接新郎客。一般都會在村口擺一張八仙桌子,稱為香案。新郎客到來的時候,先放三聲地銃,然後由專門喊禮的人高聲唱禮詞,新郎客答禮,再用鞭炮把新郎客夫婦接進屋。

    到了初五六以後,拜年的高潮也就過出了,因為初王是破五,到了破五農村一些勤勞之人在這天開始幹農活,準備春耕生產了。拜年也只是一些長輩到晚輩家回走一下。到了初七八基本上拜年就結束了,家鄉有一句俗話:“拜年拜到初七八,有酒無肉呷。”當然,只要還沒有出正月十五,只要有人在正月第一次上家裡來,都算是拜年,都要用鞭炮迎接,熱情接待。

  • 19 # 中亞思考

    老家在寧夏固原。小時候過年要給長輩拜年,但要朝擺靈位、三代、貢品的桌子磕頭,不能面向老人磕頭。曾有一個不懂這個禮儀的人給介紹的物件的父母拜年時面向了老人,而被認為是超子(傻子),因而婚事就黃了。

  • 20 # 春秋莫言

    山西大同的春節的習俗

      山西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發生各種聯絡。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因此山西大同的春節習俗和煤也是分不開的。

      

      山西大同的春節的習俗

      大同地區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發生各種聯絡。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習慣。

      每逢春節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裡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孩子們也可以走街串巷觀察評論火堆大小,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正如清朝《大同縣志》所述:"元旦,家家鑿炭伐薪壘壘高起,狀若小浮圖。及時發之,名曰旺火,即省城達達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風俗習慣,在大同又有發展。不但在過年時生,就連平日辦婚喪大事或者重大節日時都生,有的是在冬季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圖吉利。若論旺火規模之宏大,造型之講究,當以懷仁旺火為最。它有四大特點:一、選煤精良。在元宵節前預選優質原煤,用機械或者人工挖掘出來,再精心切割成整齊方塊;二、造型美觀。必須聘請高明師傅將旺火壘成底小、肚大、頂尖、內空的寶瓶形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燃燒淨盡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為了達到一年勝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壘砌旺火時,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體增高的尺寸大小,則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規模龐大。每年懷仁縣城內街道都要壘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噸煤壘成,高達三丈,可謂規模龐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你的生活混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