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科學探秘頻道

    外星人一直是人們探索太空離不開的話題,從羅斯維爾事件,到各種UFO報道事件,似乎都在透露著外星人的存在。但奈何人類科技似乎還不足以發現確切的外星人證據,一直到現在,人們也沒有見到過任何外星人。以至於很多人都懷疑,外星人只是人們一廂情願的假想人而已,宇宙中很可能就只有人類一種智慧生命。然而,浩瀚宇宙如果真的只有人類,那這麼大的空間,豈不是太過於浪費了?所以說,有些人認為,我們之所以找不到外星人,是因為他們距離我們太過於遙遠,以至於我們根本發現不了他們。比如現在人類可觀測的宇宙僅僅只有930億光年左右,而這之外,還有不知道多廣袤的宇宙空間假如這外面存在外星人,人類是無法發現的。

    當然了,其實依照現在人類的科技,即便是外星人距離我們不那麼遠,我們也很難發現他們。因為人類觀測能力有限,即便是相隔幾十光年,人類都不一定能夠透過光譜鎖定一顆存在智慧生命的行星。不過,儘管尋找外星人困難重重,但人類依然在堅持不懈的尋找外星人。而目前人類尋找外星人的依據就是判斷行星和地球的形似性。說到底,人們設定的外星人,是和人類一樣的,都是碳基生命,都需要水。

    為何要以人類為模板探索外星人呢?答案很簡單:既然宇宙中已經誕生了人類這種碳基生命,那麼就說明,相對於其它型別的生命,碳基生命至少是有例子了,按照機率來說,碳基生命存在的機率,要比其它基生命機率大得多。比如說矽基生命、鐵基生命,這種型別的生命只是人們設想的生命存在形式,宇宙中他們是否存在,就像外星人是否存在一樣虛無縹緲,不可信。

    所以說,宇宙中即便存在生命,大機率也可能是碳基生命。

  • 2 # 科學船塢

    簡單的可以把生命分為:碳基生命、並非我們所已知的生命形式這兩種,地球上的生命皆是碳基生命體,而人們對於“並非我們已知的生命形式”有很多的暢想與猜測,會不會是矽基生命、硼基生命、氨基生命等等,但確實這些都停留在腦海中,並對此設想了什麼樣的環境下才會誕生這樣的生命,不過從設想的情形來看,想要滿足條件確實不容易,至少比碳基生命要難得多。

    比方說以液氨為介質的生物體,他們所生存的環境必定是一顆高壓的星球,大氣壓力要高的出奇才行,因為這樣才可以使液氨維持液態,使氨氣的液態溫區更寬一些,考慮到這一點,高壓的環境就不是那麼容易出現。有人說金星的環境氣壓高啊,不過,你需要知道的是在金星那種環境下並不適宜孕育出氨基生命。

    藝術家幻想的海洋星球

    之所以青睞於碳基生命,是因為類似地球這樣的星球在宇宙中可能很常見,水是一種良好的生命溶劑,在宇宙中廣泛存在,只需要合適的溫度以及適宜的大氣環境,類地星球表面就會覆蓋液態水的海洋,成為生命誕生的溫床。所以,個人認為外星生命極有可能是碳基生命體。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 3 # 漫步科學

    目前來看,碳基生命是外星生命最大的可能,而且外星生命的搜尋也是以碳基生命為方向,比如在探索其他星球時,常常以該星球是否含有甲烷等有機物來判斷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碳基生命

    碳基生命就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物質的生命形式,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碳基生命,在這裡要搞清楚一點,碳基生命其實是“基於”碳,並非含碳量最高,比如人類的細胞中,氧元素佔細胞總質量的65%、碳元素佔有18%、氫元素佔10%、氮元素佔3%,雖然氧元素佔有大部分的細胞質量,但是並不會把人類稱為氧基生命。

    之所以稱為碳基生命,是因為碳元素在構成生命的細胞中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我們知道元素可以透過化合鍵結合成化合物,碳元素最多具有四條化合鍵,可以形成非常複雜的化合物,而且目前已知以碳元素為基礎的有機化合物種類接近上千萬種,從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到紛繁複雜的DNA雙螺旋結構,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水是生命之源,碳為生命之本。

    猜想中的其他生命形式

    除了碳基生命外,還有矽基生命、氨基生命、硼基生命等,其中我們常聽到的要數矽基生命,矽元素也屬於碳族元素,四個價電子也可以形成四條化合鍵,這一點和是碳族元素的通性,但是矽元素的化合鍵和碳元素相比還是有一定差別的,簡單來說,就是穩定性較差,由於矽元素的連線性較差,難以形成像以碳元素為基礎的長鏈結構,比如與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對應的矽烷,其熱穩定性就非常差。

    除此之外,生命在本質上可以看做是各種化學反應,在碳基生命中,水是維持各種化學反應必要的溶劑,如果把矽基化合物放到水中,其矽-氫鍵和矽-矽鍵很容易遭到破壞,這就表明宇宙中常見的水不能作為矽基生命的載體,或者說有水的地方就沒有矽基生命,這無疑是一個不幸的訊息,當然,從某種意義上,對於地外文明探索來說,沒有訊息就是最好的訊息。

    結語

    總體看來,如果存在外星生命,那麼它們大機率上是碳基生命,這主要由碳元素獨特的性質決定,並非是科學家腦洞有限,所以在每一次的外星探索中,科學家都非常關注星球上是否存在有機物,以此來衡量該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順便提一下,目前為止所有的外星探測活動連最簡單的矽烷都沒有發現。

  • 4 # 星球上的科學

    宇宙是個無邊而有限的能量體,目前人類可觀測範圍是930億光年,我們人類在探索宇宙的同時一直在尋找外星人的存在。宇宙中已經觀測到的生物都是碳基生命,我們不禁懷疑外星生命有沒有可能也是碳基生命?

    碳基生命就是以碳元素為有機物質基礎的生物,人類也是以碳和水為基礎的,可以說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碳基生命。大自然為什麼讓地球生物選擇碳基生命而不是其他生命呢?

    那是因為自從化學也就是分子生物學發展以來,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態和物種,一般都是由25種化學元素構成的。典型的生物細胞就拿人的細胞來說,有96%是由氧(65%)、碳(18%)、氫(10%)、氮(3%)這4種主要元素構成的,其他都是少量其他元素組成,從這些資料來看氧元素最多那為什麼是碳基生命?其實氧元素是以水的形式存在的,含在水分子中,真正對細胞結構和功能起關鍵作用的卻是碳元素。所以我們說地球生命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所以叫碳基生命。

    碳元素有什麼特殊呢?地球生命都要選擇碳元素為基礎呢?

    我們知道分子中的原子都是透過化學鍵相互連線的,化學鍵是一種粒子間的吸引力讓原子和分子都透過的吸引力。碳元素是所有元素中化合物種類最多的,目前已知的純有機化合物就有近1000萬種,生命的基本單位氨基酸、核苷酸是以碳元素做骨架變化而來的。

    而且碳元素有四隻手,它最多可以同時跟4個原子勾勾搭搭,想想看每個碳原子都有四隻手,如果相互連線一起,上下左右前後,手拉手成三維結構,就會創造出千差萬別的各種碳骨架——這就成了形態萬千有機化合物的基礎。

    總結

    碳基生命是人類科學認知體系當中唯一的生命形態,因為宇宙文明的繡球最後拋向了碳基生命,所以科學家尋找外星文明就會拋向碳基生命。

  • 5 # 科學探索菌

    有這個可能!

    地球上的生命就屬於碳基生命,外星球上也有可能存在碳基生命,人類目前尋找外星生命就是按照地球生命所需要的條件來尋找。

    那什麼是碳基生命?

    因為構成生命的化學物質都需要以碳元素來進行連線,所以稱作碳基生命。簡單來說就是由有機物構成的生命。

    有機化合物就是除了少數具有無機性質的以外的含碳化合物,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等都屬於無機物,而甲烷CH4則是最簡單的有機物。有機物除了以碳為基本骨架以外,主要還包含氫、氧、氮、磷、硫等元素。雖然叫做碳基生物,但並不是碳元素含量最多。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由有機分子構成的,它們都屬於碳基生物。比如脂肪、蛋白質、氨基酸、糖、血紅素、葉綠素、酶、葡萄糖等都屬於有機分子,地球上的生命就是由它們構成的,它們就相當於電子零器件。除了地球上,科學家們在外太空也發現了多種氨基酸分子,這增強了人類尋找外星生命的信心。

    地球上總共存在90多種天然元素,地球上的碳基生命主要由28種元素構成。以人為例,人體主要由氧、碳、氫、氮、磷、硫、氯、鉀、鈉、鈣和鎂這11種元素構成,它們的佔據了人體總質量的99.9%。

    凡是生命都必須要有代謝功能,即從外界攝取能量,併為生命活動提供支援,這個過程必然存在化學變化。不管是有生命的物體還是無生命的物體,它們都是由化合物構成的,而新陳代謝和自我複製是最基本的生命現象。

    為什麼會形成碳基生命?

    那是因為碳的化學性質優異,易與其它元素結合成化合物,碳元素是自然界中已知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在自然界中有機物的種類繁多(包括人造的),有機化合物數量多達上千萬。

    學過化學的可能都知道,原子與原子之間是靠化學鏈連線在一起,而碳原子可以同時與4個原子連線。形象點來說,就是每個碳原子有4隻手,其它原子在碳原子的幫助下可以形成複雜的結構,這樣就形成了複雜而穩定的化合物。

    正是因為地球上擁有這樣的化學反應環境,地球上才能形成生命。

    形成生命需要哪些條件?

    目前人類在宇宙中尋找外星生命,主要就是以地球環境為參考。化學物質經過複雜的變化形成生命,要想完成這一過程,需要溶劑,而水就是自然界中最好的溶劑之一。

    以人類目前的化學知識,基本可以判定像木星這樣的氣態行星上是不可能生命的。天文學家在宇宙中尋找生命,目前主要是以尋找類地行星為目標。判斷那個星球上是否具有生命,主要就是判斷那個星球上有沒有水。只要有了水,形成生命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此外行星距離恆星的距離要適宜,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行星的體積也不能太大,不能太小。要想進化出智慧生命,這顆行星上的化學元素必須要足夠豐富,且需要有穩定的地表和適宜的大氣,這樣才利於生命形成智慧和文明。

    很難想象一顆全是汪洋大海的行星上擁有智慧生命,這種環境也只適合進化出一些低階生命。

    外星生命可能以哪些形態存在?

    關於這一點,科學家很早之前就思考過。早在19世紀,就有學者提出,宇宙中可能存在矽基生命,所謂的矽基生命就是主要以矽的化合物為主構成的生命。

    至於地球為什麼沒有形成矽基生命,那是因為地球的環境不適合矽類化合物發生反應。也許在遙遠宇宙中的某顆行星上就有適合矽基生命存在的條件,而且那裡的生命還進化出了智慧。

    宇宙這麼大,行星的數量眾多,除了矽基生命,也許還有其它形式的生命,它們可以在極寒、極熱和高壓環境下生存。尋找外星生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也許我們可以在實驗室中嘗試著製造地球上不存在的生命形式。

    目前來看在宇宙中存在碳基生命的機率絕對比存在其它形式生命的機率要大。

  • 6 # 弄潮科學

    宇宙誕生了約有138億年,可觀測宇宙直徑就有930億光年,肉眼可見的已知星系就有萬萬億億個。人類才有600萬年的歷史,霍金也曾說過:浩瀚無垠的宇宙中不可能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如果出現的時間不同,外星人的生命體構成也會有差異。

    外星生命當然有可能是與地球生命相似的碳基生命;也可能是與《變形金剛》一樣的鐵基生命;也可能是與電腦一樣的矽基生命;也可能是硫基生命;甚至有可能是人類無法感知到的神級生命…

    從2005年天文學家發現的超級地球格利澤876d以來,共發現都超級地球不低於40個。就在今年的1月份,科學家就發現了距離地球6光年的Barnard b(GJ 699 b),它的環境與木衛二相似,溫度約-150℃,科學家推測可能會有簡單生命。

    如果這些超級地球上有生命,那就必是碳基生命無疑。

    不過碳基生命可能是宇宙生命中較基本的生命,如果再次進化就會形成鐵基生命或矽基生命…到最後的神級生命!

  • 7 # 陽光城之陽光

    我們人類連太陽系都沒有搞清楚、何談宇宙是怎麼行成的、站在地球上就能看到幾十億光年東西嗎、再說我們人類男女是怎麼來的、還有動物公母是怎麼來的、總有個說法、比喻你看見一座橋、不可能它自已長出來的、還有恆星是怎麼來的、各此都有規律、這此人類無法解釋的、應該是比人類更高階神仙創造的、也就是外星人吧。

  • 8 # 無用20

    外星是指我們地球人類除外的一種文明,它是善意還是惡意目前尚不清楚,但是科學家們,我個人也堅信絕對存在。這需要科學家們繼續瞭解研究透虛幻到達另一個宇宙世界。這個太空世界有太多未知的迷?

  • 9 # 使用者1066825821773

    為什麼都會認為外星人是碳基,或矽基的呢?難道就不可以以量子態為基礎,或者暗物質為基礎的的外星人。不要總拿地球模式去想象外宇宙模式,好像井底之蛙一樣。

  • 10 # 拂袖春秋

    我來談一下我對外星生命的看法。我認為我們的地球在想不到盡頭的宇宙中不過是一個基本不存在的星球。所以其他地方也應該有地球這樣的星球。既然地球有生命,其他的也應該有。我還認為宇宙中很多的恆星都有一個地球這樣的衛星,上面都有生命。而且都是碳基生命。我們的太陽在宇宙恆星家庭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反而很普通。它都能夠有一個地球這樣的衛星,那麼其他的恆星也應該有。最少一小半恆星有。生命來源於陽光和水,地球如此,其他有生命的星球也是如此。逃離了水和陽光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因為水是生命陽光是活力。只要被陽光照耀孕育的生命都是碳基生命。碳基生命是有生老病死的,如果逃離了生老病死的這一個法則那就不可能是生命了。所以我認為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不但是碳基生命,,而且和我們是一樣的。

  • 11 # 劍雨1358

    說一點個人看法:

    宇宙演化了138億年。空間極其複雜。在宇宙中的行星多於砂河。會形成各式各樣的生命體。

    在宇宙中生命體的誕生,都是隨機發生的,自然而然的。如到合適的條件就會從低階生命演化到高階生命。

    個人感覺不能以地球人的誕生和進化為標準。以目前人類認知,5000米深海不會有生物。可是隨著海底探索得深入,已經發現和提取了海底生物。

    這些火上口附近的深海生物,生長在高壓力,無陽光,高酸水,高溫的環境。都好好的。這就充分證明了生物極具有適應環境的能力。

    同理。外星球的生物也會適應所在星球的環境。他們也可能喝著氨水覺得挺好,活的自在。

    我們的思維也應該開闊一點。外星生物也許已經進化到了“意識體”,沒有肉身而是“光體”。前段時間,看了一個影片,日本為紀念鄧麗君,辦了一個演唱會。用5D技術非常逼真的還原“鄧麗君”的形象。全是光體像真人一樣,很像一個“意識體”。

    綜述:宇宙是複雜的,宇宙生命體也是多樣的。不能按地球人的自身標準來判斷。

  • 12 # 矇豬豬

    我個人有一猜想,人類世界把生命分為動植物兩大類,外星生命也應經過這程序,時至今日最起碼得到我們估計它能在各方面已超越人類,它們極有可能到達動植物物種最優基因人工雜交繁衍而得到長生之效果,故此,現階段人類基因工程可能亦循此路徑前行,驚世一刻…十年可期[得意]

  • 13 # 文鵬無不良嗜好

    都是一種含有超標的肉體生命,這都是有科學的財產分配來源的,包括宇宙的任何物質和能量物質在內。所有的生命都是如此,只是短暫停留,但又很珍貴。只有竹子才可以有重生的機會!你把它砍成幾節;過一段時間,它又重新生起來了!萬物不能復甦,只有竹子才可以復甦重來。

  • 14 # 地外天使講科學

    對於外星生命有沒有可能是碳基生命呢之話題,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宇宙之中所有的生命都應該是碳基生命的情況。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浩瀚的宇宙是由數之不盡的恆星及其恆星系所構成無限空間的自然天體,每個恆星系都是太陽系同一樣的物質結構,同一樣的運動與變化發展規律,所有恆星系太空中的物質,都是來自於系中主體恆星的持續燃燒釋放,其物質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由二氧化碳、氮、氫、氧和有毒化學物質五種基本元素所構成,而碳元素所佔的比例是最多的情況。

    既然我們太陽系的地球上現實存在著碳基生命(生物圈)在持續生存活動現象,而其它的恆星系之中也必定會有一個像地球環境的大行星存在,也會有碳基生命在持續生存活動的自然現象。因此,外星生命也必然是一種碳基生命現象,這是由宇宙恆星系太空間物質結構之化學成分所決定的一種自然現象。

    所以說,宇宙之中所有的生命都應該是碳基生命的情況。不知這種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對或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點選關注我,可閱讀到我相關科學領域前沿近二千道的原創答題,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和學習。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歡迎轉發。)

  • 15 # 愛較真的戴老師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君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地球以外的星球有生命,極大機率也是碳基生命。科學是可以重複驗證的,地球上的科學規律和其他星球上也是通用的,就像萬有引力無處不在一樣。所以科學家在宇宙中尋找生命體,發現宜居星球,也是遵循這樣的原理,先看有沒有液態水,有沒有各種的有機物存在。

    科學家在尋找地外生命時,總是要有條件的參照,不可能毫無標準的撒網式尋找。地球上的生命離不開液態水,都是碳基生命。以此為參照,才能按照宜居條件,液態水和有機分子等要求在太空中進行生命跡象的搜尋。

    最近,太空生命搜尋的一些進展還是比較明確的,人類已經在火星的極地發現有地下的液態水湖,而且在火星土壤中發現幾種有機小分子,這些都極大增加了在火星上發現生命的可能性。

    那就有人出來說了,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碳基,也不能保證其他星球上都是碳基,保不準其他星球上都是金屬的汽車人,矽基的異形什麼的。這些奇思妙想很好玩,但無法驗證。

    對於星際生命的科學探測來,首要的就是按照可驗證,可重複的科學原則來進行設計和實施。至於變形金剛,異形這些科幻的空想,聽起來比較好玩,但目前不可能在科學家尋找太空生命的考慮之內。

  • 16 # 宇宙探索

    從科學上將,不但有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任何結論都是需要證據的,而地球上擁有如此眾多的碳基生命就是最好的證據,這種隨處可見的證據也讓他天文學家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中確實以碳基生命為標準。

    為何會這樣?天文學家為何要以碳基生命為標準尋找外星生命?

    科學總是可以重複驗證的,不然就不能稱為科學了。比如說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得到了科學家們的反覆驗證,我們在地球上的每一次活動幾乎都是驗證萬有引力的過程,火箭和衛星的每次發射,各種探測器的發射,都是萬有引力定律的直接驗證和體現。

    那麼,按照科學是可以反覆驗證的這種標準來看,碳基生命的存在也應該是可以驗證的,天文學家沒有理由不按照這個標準尋找外星生命。

    有些人經常會以這樣的口吻質疑:你怎麼知道不存在其他生命形式?或許外星生命的存在形式完全不同地球生命形式。

    理論上確實有這種可能,但有任何實際意義嗎?天文學家們當然不傻,他們也知道存在這種可能性,但為何他們仍舊按照地球生命形式尋找外星人?如果對地球上如此豐富多彩的生命形式視而不見,而選擇某些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形式為標準尋找外星生命,那才是真的傻!

    最起碼的,我們需要確定其他生命形式確實存在,比如在實驗室中創造出了其他生命形式,然後各種這種生命生存需要的環境尋找擁有這種環境的星球,這樣才有意義。如果單純地憑藉某些人的豐富想象,任何生命形式都是可能存在的,矽基生命,鐵基生命,氮基生命......都有可能存在,這不就是“正確的廢話”嗎?

  • 17 # 宇宙觀察

    碳基生命也好矽基生命也罷,本質上都是由重元素組成的生命形式,而宇宙中的重元素來自於超新星爆發

    所以說“重元素是生命之母”,而“超新星爆發是重元素之母的母”,因此生命相較於超新星爆發來說就是孫子輩的。

    由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碳基生命。所以我們的科學家在尋找地外生命時也是以“地球標準”來尋找的,這並不是說科學家們排除了“矽基生命”存在發可能,而是尋找外星生命總得有一個標準才行,以“自己”為標準明顯更得心應手。

    如今天文學家確定宜居星球和尋找外星文明就看兩個指標,第一是有沒有水,第二是有沒有大分子,火星就是因為已經發現了水和小分子才被認為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而在所有元素中“碳”是已知化合種類最多的元素。

    碳元素的“千變萬化”註定了它可以和其他原子一起組成複雜但穩定的化合物,而矽元素和其他元素的“普適性”比不上碳元素,而且對於矽基生命來說液態水就是最大的敵人。

    綜上所述從機率上來看,碳基生命的出現機率要遠大於矽基生命,更重要的是矽基生命需要高溫高壓無水環境關鍵才能生存,因此它們想要進入太空是非常非常難的,我們想要找到它們也非常非常難。

    理論上有可能出現外星文明或者外星生命的星球是位於宜居帶內的,類似地球這樣的行星,比如開普勒452b和開普勒22b這種所謂的超級地球或者地球2.0

  • 18 # 給你頒獎章

    高階的文明不一定就是碳基,但宇宙中存在和地球一樣的碳基基本上是肯定的,文明程度不同而已。碳基文明基礎上進步的文明,也有可能延伸出不純粹的碳基,因為碳基基本上會有“缺陷”,相對不“完美”的實體,不排除部分文明推進進行實體“升級”。目前,“融合”碳基單位這條路非常遠也比較近,近則風險陡增,不能輕易嘗試,潛在風險完全可預期、可控的情況下,進行長期性實驗(多次迭代)是可以的,但必須是無死角監督和對潛在的風險可“封閉式消亡”。目前學習型機器人潛在風險非常大……如何避免潛在風險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又一頭等大事。對於可能改變自然界規律(潛在風險)的實驗,在聯合國應該形成統一的監督、約束、執行程式,科技是造福人類服務人類的,不應該是破壞和毀滅。世界上不同地區、國家、民族的人們都能夠明白:人類共同面臨的生存危機越來越多,危機越來越大的現實問題,資源可持續、能源可替代、人口量消耗、環境可持續、潛在病危害、發展可持續、地緣政治博弈……都應該客觀理性對待,相信這樣文明會走得更遠……

  • 19 # 科學認識論

    外星生命可能有很多形式,但最有可能是和人類一樣,基於碳元素形成的生命體。

    至於多重宇宙裡的外星人,暗物質外星人都是不太靠譜的說法。

    自然界的有機物有很多化合形式,其中很大一部分化合物並不是生命起源必需的。

    在元素週期表中,碳是是最特殊的元素,因為碳不僅可以以多種方式和其他元素結合,還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結構,比如從石墨到鑽石。

    碳的化合物中可以形成十分長的鏈蛋白和氨基酸,比如己糖激酶

    其中每個小球都是一個原子,有機分子必須足夠大才能構成生命高度受控的化學反應條件。

    為什麼只有碳才能完成此項重任?

    這是一副元素週期表,紅框內的元素外圍電子數理論上和碳一樣多,理論上可形成共價鍵的形式和碳一樣。

    碳在紅框內的最頂端,也是最輕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具有核外有四個電子可以形成共價鍵。

    而右邊的氮只能形成三個共價鍵,氧只能形成兩個共價鍵。

    比如碳的四個共價鍵經典模型是甲烷。

    除此之外,碳還可以形成雙鍵,從而形成複雜的分子,比如丁烯分子

    要考慮基於碳之外的生命形式必須要滿足這樣的條件:有條件形成足夠過的化合物,足以被生命利用,繁殖,且進化。

    但是紅框內越重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越不穩定。僅有矽才能與碳形成競爭關係。

    其實矽也可以形成雙鍵,從而形成不穩定二烯。但是矽不穩定,形成不了複雜的大分子,即便矽可以形成生命,也是尺度極小的無意識生命體,要發展成高等智慧生命體,矽鏈必然會斷開。

  • 20 # Luthiel

    這是最有可能的,畢竟已經有了地球的經驗,科學家也是往這個假設來找的。

    相比起矽等其他4價元素,碳鏈更具多樣性,更容易形成和諧的結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90後不愛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