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心香醉人
-
22 # 啤酒哥資料show
一切皆有可能。目前人類覺得生命必須是碳基是基於目前已知的科學知識,但是科學的繼續探究深入,很可能會出現顛覆之前形成的科學體系,比如以前相對論、量子力學。隨著科技發展人類可能會找到另外一種形式生命。
碳基生物的特點
由於碳原子有四個自由電子,其電子失去的能力和得到電子的能力相當,又由於碳原子只有兩個電子層,所以活潑性又比同族的矽、鍺、錫、鉛要強,碳鏈的長度可以由2個至數千個不等,這使得碳骨架成為了許許多多種有機化合物的基礎,因此能夠形成複雜多樣的高分子有機物,為生命的形成提供物質基礎,併為自然選擇提供可能。
要回答這個問題,人類首先要克服自身的驕傲與自大。
只有站在珠穆朗瑪峰頂,才能著到眾山的渺小。據說所有的宇航員在太空中看地球時的第一感覺並不是它的美麗,而是一顆極其稀鬆平常的天體,跟任何已知的天體一樣,沒有絲毫的特別。至於他上面的人類以及創造輝煌文明,更是微不足道。如果繼續拉大尺度,把視野擴充套件到太陽系,將冥王星作為太陽系的邊緣,地球的大小如同一粒小米。這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發射“旅行者一號"時的概念,根據2018年“旅行者一號"發回的最新資訊,冥王星並不是太陽系的邊緣,太陽系的邊緣距地球將近有9.4萬億千米,而“旅行者一號”至今四十年不過走出了20億千米,以這個速度,想要飛出太陽系,大概要幾千年才行。在這個範圍,地球的大小大概不及一粒PM2.5。目前,肩負尋找太空生命使命的“旅行者一號"早已飛過冥王星,尚無發現任何外星生命資訊。
站在地球上看人類,真是偉大得無與倫比。但這種偉大的感覺,恰恰成了認識宇宙的障礙,把地球生命的物質基礎一一碳基,當成生命存在的唯一形態,依這個為標準,去尋找宇宙生命。
從人類已有的經驗看,物質的構成和存在形式是多得不可勝數,從邏輯上講,這個經驗推廣到對整個宇宙的認識也是成立的。生命作為物質存在,碳基生命應該僅僅是宇宙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一定還有數不清其它形式。比如智慧機器人,如果用碳基生命標準衡量,它就不是生命體。如果拿它擁有的智慧來衡量,把它當生命存在的新形式,一點也不為過。
對永恆的、無邊的宇宙而言,地球的出現,應該是一個偶然,地球上碳基生命的出現,更是偶然中的偶然,碳基生命以前是什麼生命?以後又是什麼生命?誰也不知道,遠不是地球人自以為是的那麼必然,那麼神聖,那麼偉大。
如果真有上帝,上帝不可能那麼偏心眼,只給了地球勃勃生機,這不應該是秩序宇宙的表現,秩序宇宙一定像地球一樣,豐富多彩,好使上帝爽心悅目。
所以,在探索宇宙生命上,一定要有大視野,要衝破對地球生命認識的藩籬,確立新的生命概念。碳基生命只是宇宙生命的一種,而且它很有可能僅存在於地球上。地球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宇宙中也不可能有兩種相同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