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軒冕
-
2 # 煮酒論千秋
這實在是個惡毒的問題,是對丞相嚴重的不尊重。
千百年來,我們仰慕丞相,歌頌他,並不僅僅是因為他治理下蜀國百姓安康,路不拾遺;也不僅僅是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無遺策;也不僅僅是因為他身長八尺,容貌甚偉;甚至也不僅僅是因為他掌國十年,家無餘財的清正廉潔。
最主要的,難道不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的君臣相知,生死相許嗎?難道不是拼將一死籌三顧這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情義嗎?難道不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肝義膽嗎?
丞相雖得其主,未逢其時,以他的智慧,怎麼會不知道以一州伐九州的結局?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一聲聲震耳發聵的呼喊,一個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身影,,不屈服於命運,那一個個奮鬥不息的英雄,永不服輸的英雄,不正是三國人物魅力之所在?
如果丞相自己當主公?那這一切都變味了。君臣相知,如魚得水成了笑面虎,陰險狡詐。丞相治國事無鉅細,政令皆出於丞相府,就算自己當主公也不過如此。而且這樣一來,一直引以為傲,團結人民的大義也蕩然無存,北伐還有什麼意義?這樣做和曹賊,司馬老賊,又有什麼分別?來日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
-
3 # 沒辦法就這樣黑
諸葛亮是謀士,如果要自己做主公,就不會“躬耕於南陽”坐等劉備“三顧茅廬”關鍵就是諸葛亮是職業經理人,不是創業者。所以不存在自己當主公。
-
4 # 白雲山水居
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成就不會大,甚至說很小。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點,沒有雄厚的背景。
在古代,沒有背景的人是非常不容易成就事業的。
諸葛亮只是隆中的一介布衣,祖上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績,兄長諸葛瑾時下也只是江東的普通謀士。
曹操的家族是世代為官,並且都是高官;劉備是皇室後裔,雖說隔了好多代,但也是上了族譜的,是很正統的;袁紹是四世三公的後裔,更是聲名顯赫;還有其他的諸侯,都是有很雄厚的家族底蘊的。
沒有背景,就沒有號召力,那諸葛亮要拉起自己的隊伍就非常困難。
第二點,沒有適合他當主公的土壤。
前面說過,他沒有正統的背景,那麼以什麼名義來爭奪地盤呢?
十八路諸侯打董卓,是以董卓欺君罔上,禍亂天下的理由,才各自拉起隊伍;而袁紹打曹操也是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罪名;其他亦然。
那麼諸葛亮有什麼理由來做一方的諸侯?既是做了,誰能聽你的?沒有威望啊,籠絡不了民心,也得不到將士們的支援。
第三點,諸葛亮的性格決定他不會有大的成就。
諸葛亮的性格是事必躬親,基本上從來都不放心別人。
大家知道,大事小事如果都是自己一個人幹,那這個主公得多累啊。
而這就是諸葛亮最大的弱點,凡事總是不放心,勞心勞力,這也是司馬懿和他打仗,總是不和他正面衝突,老是和他耗時間的原因。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的行事風格以後,就知道諸葛亮是勞碌命,肯定壽命不長。於是自己天天自己“左三圈,右三圈”地鍛鍊,保養得相當好,終於耗死了諸葛亮。
綜上所講,諸葛亮不適合當主公,即使做了主公,也是成不了大事的。
-
5 # 國哥愛生活
諸葛亮自己當主公,會象後期輔佐劉禪時,仗越打越不好,人越打越少,這主要是個人的能力和人的志向關係,諸葛亮的偶像是管仲,樂毅,而不是帝和王,諸葛亮是很聰明的,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善於做什麼,能把什麼做好,所以給自己這樣的定位,事實證明,他給自己定位非常正確,非常適合做謀士和後勤工作,在劉備外出打仗時,他會把糧草,錢財,人員準備的非常充足,劉備在夷陵大敗後,損失慘重,在這樣的困難情況下,諸葛亮在短時間內又恢復到了正常,才有了北伐的基礎。從這些看,諸葛亮是非常適合當丞相的。
-
6 # 淇則說歷史
可能還撐不了那麼久。劉備是漢室宗親的身份,壓得住益州本地士人,諸葛亮是荊州士人,他當主公,法正多半會造反。
-
7 # 笑談古和今
歷史是不容假設的,但可以分析。諸葛亮如果自己當主公,那麼成就會如何呢?
實際上成就可能並不會大,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諸葛亮性格有缺陷。
雖然諸葛亮是傑出的軍事家,也算得上一個政治家,但他與生俱來的性格,決定了他沒有稱霸天下的動力和勇氣。從他初出茅廬輔佐劉備,到實現三分天下的目標,不論在任何時候,他都不願冒險,孤注一擲。而縱橫捭闔、大開大合,卻正是一個做帝王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諸葛一生唯謹慎。”作為一個瞻前顧後、事必躬親、事事力求完美的人,智商雖高,卻也總是會與機遇失之交臂。陳壽評價他:“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司馬懿說諸葛亮:“亮慮多決少。……多謀而少決。”因此,也可以直白的說,諸葛亮是傑出的二把手,卻不是一個好的一把手。
第二,諸葛亮缺乏自己的班底。
這一點,從諸葛亮出山開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關羽對諸葛亮很敬重,但這份敬重,多少是看劉備的面子。張飛自始至終,都是不太看得起諸葛亮的。蜀國的其他將領也是如此。說實話,真正能跟諸葛亮推心置腹的人,在蜀國並沒有幾個。他的老對手司馬懿評價他“好兵而無權”,即是佐證。一個做大事的人,缺乏自身的人格魅力,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文武班底,完全靠自己單打獨鬥,最終一定是功敗垂成的。這也就是諸葛亮為什麼始終依附劉備,沒有自立門戶、單打獨鬥的主要原因。
第三,蜀國的實力不行。
三國鼎立之時,蜀國的實力是最弱的,不但在地盤上沒法跟魏相比,經濟上與吳也相差太多。所以入川之後,蜀國只能偏安一隅,戰略上處於守勢。傅玄說:“諸葛亮……入無餘力,出有餘糧,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鎮之。”諸葛亮的北伐,之所以折戟沉沙,說到底也是實力不濟。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劉備沒有能力一統天下,諸葛亮同樣不行。
第四,諸葛亮身份卑微。
這一點在今人看來並不重要,但其實在漢末三國時期,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劉備出身帝王世家,雖然他的天子後裔身份存疑,但畢竟姓劉,也有很多人認可他的身份,這在注重封建正統觀念的當時,是一個極大的優勢,成為號召天下強有力的基礎。曹操孫權的出身也不差,至少算是官宦之家。相比之下,諸葛亮出生布衣,來自社會最底層,所以缺乏政治號召力是可以理解的。
-
8 # 胡世海先生
筆者家鄉就是諸葛故里襄陽,源於這個特殊情結和自身尊重文史研究的性格特徵,參觀過幾次古隆中等關於這位先賢的文化遺存,一直非常關注對這個偉大人物的史實和客觀解讀材料。
[玫瑰][玫瑰]
回到本題,個人認為:
[玫瑰][玫瑰]
其次:
劉備集團的主要矛盾分兩部分
一.外部:三國實力鼎立的格局
二.內部:原荊州派系人才和蜀地本土派衝突,
上述主要矛盾不是諸葛亮當了主公就能讓其消滅的。諸葛亮的主要才能是政治工作和治軍能力,不一定適合開宗立派。
所以:即使當了主公他個人成就不會超越既得的建樹。
[玫瑰][玫瑰]
最後,如果他自己當主公,有激發民怨和打破蜀地政治平衡的風險,對他要求的務實解決內政,外交,拓展戰果等方面也形成不了利好,那麼他的成就自然就不會獲得突破了。
-
9 # 使用者638883浪雞添鴨
劉備、關羽和張飛死後,諸葛亮掌握蜀漢大權,當不當主公結局都是一樣。
蜀漢後期最勇猛的將領張苞墜馬身亡,從此諸葛亮對興師北伐失去信心。因為張苞死後,蜀漢將領只剩下姜維、魏延、王平、馬岱、關興和廖化,將領太少和兵力不足,根本就不能與曹魏、東吳抗衡,最後才導致蜀漢先滅亡。所以說諸葛亮當不當主公結局都是一樣,大家怎麼看呢?
-
10 # 桌上客
在那個特定的年代,諸葛亮即使自己做主也很難統一。這是時的問題,三方成鼎立之勢,誰吃掉誰都不容易。諸葛亮違背自己出師諾言,逆天而行,才導致蜀國的早亡。
-
11 # 河馬部落酋長
這個問題太大了,真要按照學術問題來回答,皓首窮經也未必能說清楚。
如果作為一個猜想,不妨說兩句個人見解。
個人在時代的背景裡都是渺小的。諸葛亮也如此。他能夠洞悉世事,卻不能改變其方向。他是那個時代的悲情英雄,星落五丈原,可能已經是他最好的結局。一代忠臣良相,總比一個忤逆的亡國之君要好。劉禪一個人背了整個蜀漢亡國的鍋就夠了。司馬懿和諸葛亮棋逢對手,惺惺相惜,如果他們換一下位置,一定很有趣。在多數人的心裡,司馬懿的歷史形象比諸葛亮差的遠,實際的事業成就高得多。司馬懿絕對的文武雙全,其治國理政的水平較之諸葛亮有過之而無不及。周公瑾曾感慨“既生瑜,何生亮”,我猜諸葛亮也會感慨“既生亮,何生懿”! -
12 # 好貨大人
諸葛亮可以輔佐主公但是他不善於放權和提拔人才,個人能力很強,一旦他逝去就會讓人才斷層,對於國家是大大的不利。
-
1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最令人佩服的當屬諸葛亮、關羽和曹操這三位人物了!只有有了諸葛亮的輔佐,劉備才會如魚得水,逐漸扭轉了不利局面!
這樣看來諸葛亮先生的本領,要遠遠的超過劉備了!那麼假如讓諸葛亮脫離劉備搞單幹可以嗎?答案是不可以!這樣說吧?假如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也拉起一支隊伍,試圖參予到漢末逐鹿天下的饕餮盛宴中去的話,或許他將一事無成!
或許有人會不同意這種判斷,認為以諸葛亮先生的雄才與謀略,是具有爭奪天下的資格的,似乎應該至少可以稱霸一方吧?實則未必!其原因大致有兩個。
首先是:漢末天下雖亂但漢室正統尚在,因此各路諸侯,雖儘可在自己的地盤上為所欲為,但卻不能拋棄漢臣旗號!所以已經在各地紮根的軍閥們,無不是藉助於其漢朝地方官吏的身份起家的,各處地盤都已經被他們瓜分殆盡了!
在各地皆已有主的情況下,即使是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在一無兵馬、二無錢糧、三無地盤、四無號召力的情況下,他又如何能夠起兵創業,又能去搶奪誰的地盤呢?
其次是:諸葛亮本來就不是個有野心的人,他的畢生志願也不是攪亂漢朝,而是想要成為重安漢室的忠臣!只是因為受到當時形勢所制,又沒有找到適合自己輔佐的主公,所以才寧肯躬耕於南陽,也不願意因倉促出山而錯扶了庸主!
假如不是因為劉備能折節下士三顧茅廬,而且劉備又有那大漢皇叔的名號,更兼兩人都有重興漢室的共同政治理念,因而能夠志同道合的話,那麼諸葛亮也不會出山相助!
綜上所述:本題所做的諸葛亮自己做主公的假設,是難以成立的!諸葛亮是既不能做,也不肯做的!應該說是諸葛亮的輔佐造就了劉備的蜀漢基業,同時劉備的信任與重用,也造就了諸葛亮這位千古賢相!
-
14 # 山海經1949
孔明當不當主公,歷史都不會改變!劉嬋對他言聽計從……依然改變不了亡國的命運,個人的謀略改變不了天道運轉!因為人的壽命有限……任何的雄才大略,都得有相應的繼承者來傳承下去,蜀國的滅亡,主要原因就是諸葛亮事必躬親,沒有培養出優秀的棟樑之才來接替自己輔佐劉嬋,即使他幹掉了廢物劉嬋自己做主,他也沒有卓越的繼承者!
-
15 # 阿鵬帶你看影視
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成就不會大,甚至說很小。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點,沒有雄厚的背景。
在古代,沒有背景的人是非常不容易成就事業的。
諸葛亮只是隆中的一介布衣,祖上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績,兄長諸葛瑾時下也只是江東的普通謀士。
曹操的家族是世代為官,並且都是高官;劉備是皇室後裔,雖說隔了好多代,但也是上了族譜的,是很正統的;袁紹是四世三公的後裔,更是聲名顯赫;還有其他的諸侯,都是有很雄厚的家族底蘊的。
沒有背景,就沒有號召力,那諸葛亮要拉起自己的隊伍就非常困難。
第二點,沒有適合他當主公的土壤。
前面說過,他沒有正統的背景,那麼以什麼名義來爭奪地盤呢?
十八路諸侯打董卓,是以董卓欺君罔上,禍亂天下的理由,才各自拉起隊伍;而袁紹打曹操也是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罪名;其他亦然。
那麼諸葛亮有什麼理由來做一方的諸侯?既是做了,誰能聽你的?沒有威望啊,籠絡不了民心,也得不到將士們的支援。
第三點,諸葛亮的性格決定他不會有大的成就。
諸葛亮的性格是事必躬親,基本上從來都不放心別人。
大家知道,大事小事如果都是自己一個人幹,那這個主公得多累啊。
而這就是諸葛亮最大的弱點,凡事總是不放心,勞心勞力,這也是司馬懿和他打仗,總是不和他正面衝突,老是和他耗時間的原因。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的行事風格以後,就知道諸葛亮是勞碌命,肯定壽命不長。於是自己天天自己“左三圈,右三圈”地鍛鍊,保養得相當好,終於耗死了諸葛亮。
綜上所講,諸葛亮不適合當主公,即使做了主公,也是成不了大事的。
-
16 # 博古論今天
如果諸葛亮當主公,那得看他什麼時候當。
如果在東漢末年諸侯爭霸的時候當主公,那肯定有人以為他是傻子,沒背景、沒班底,根本就沒號召力。人家劉備好歹也有皇族後裔這層身份,身邊還有張飛關羽兩名超級猛將跟隨。曹操和東吳更不用說了,那可是割據一方的諸侯。
如果在蜀漢後期當主公,這相當於諸葛亮篡奪劉禪的王位而為主公。我就笑了,難道蜀漢後期的諸葛亮,跟主公有什麼區別嗎?雖然名為丞相,蜀國什麼事還不是他說了算,那劉禪在諸葛亮面前屁都不敢放一個,這時候的諸葛亮其實已經算是主公了。
那麼這時候的諸葛亮有什麼成就嗎?
那還不是跟現實一樣!諸葛亮地位、背景、班底都有了,就跟篡位後的司馬懿是一樣的性質。其實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出生家族也差不了太多,司馬懿可以篡位,他諸葛亮也可以。但是諸葛亮篡位當上了主公結果還是一樣的,他仍然要北伐、仍然會失敗。
也有可能諸葛亮當了主公就不會北伐了,那麼他偏安蜀國,那麼蜀國和魏國的實力差會越來越大,因為魏國地大物博,科學的屯田政策會給魏國帶來更多的人才和兵力,最主要的是魏國的領導者同樣非常優秀,不管是曹氏還是司馬氏,就算諸葛亮長壽熬死了司馬懿、司馬昭,但能熬過司馬炎嗎?除非諸葛亮的後代能堅持到司馬衷繼位才有希望翻盤。那是不可能的事,事實上,公元263年,經過多年養精蓄銳,司馬昭早已安奈不住出兵攻打蜀國,一年時間就滅掉蜀國,這時候的蜀國是根本打不過魏國的。
所以諸葛亮當不當主公,成就都差不多,還不如當個丞相還會千古流芳呢!
-
17 # 大笨牛008
諸葛亮不一定適合當主公,諸葛亮用現在的話說 他是一個神人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能掐會算 如果主公有這般能耐 那他就聽不進大臣們的建言 大臣們就沒有存在感 然後就變得頹廢 放到現在也一樣要是老闆什麼都會全能 下面的員工就如機器人 那很多有理想報復的人就會幹不下去 能幹下去的也就是些木頭人 這樣下去對公司是不可能有長期發展的 回到歷史也是如此 除了君王其他的都是木頭人 那這個國家也不會長久。
-
18 # 歷史隨筆談
我只想說,諸葛亮非常不適合當主公,性格使然。
性格太剛烈,原則性太強,太理想主義,眼中容不得沙子,不拉幫結夥,不依仗不發展家族或者嫡系勢力,不擅於表達情緒,不提倡享樂。
放到現在也一樣,現實中,你身邊這種性格的人,往往不討喜,尤其在其職業生涯發展初期,這種性格想嶄露頭角是非常困難的。在很多地方,即使這樣的人非常非常有能力也會被打壓,甚至根本出不了頭;少數情況,憑藉特別強的能力出頭了,最高也就能做個分部領導,做到二把手都很難,別說當一把手了。這還是在有特別強的能力下,如果沒什麼本事還這麼剛,等著被社會好好摩擦吧。
放到封建社會,如果是盛世和平年代,這種性格的人如果有一定能力,做個皇帝或者做個大官,都是百姓的福分。放到戰亂年代,這種性格真沒好下場,能活著就是最高目標了。真自不量力的去混官場,想在別人的團隊中發展,會處處受排擠,得罪人多了基本就是死路一條;如果是更自不量力的想去像劉邦劉備那樣,自己拉起一個團隊試圖改變天下局勢,就這麼說,這團隊初創的時候拉不到人,建團都建不起來。
這種性格的人,必須在有一定資源基礎的情況下,才可以開始操作。如果他有特別強的能力,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讓資源越來越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大展經綸補天手。等到資源積累到一定程度,他才可以自己當主公,而且當主公的風險很大,必須要保證自己的能力能壓住內部局面,因為政治鬥爭隨時都可以要你的命。
諸葛亮本人是非常清楚他的性格不適合當主公這一點的,他自比管仲,樂毅,並沒有自比齊桓公,漢高祖。他的願望可能是找個平臺施展自己的才能,但絕不是自己當老大攪得世界天翻地覆,他清楚他不具備當老大的人性格中的粗獷和豪氣。所以,他在荊州雖然跟大族聯姻,那只是為了有了解天下大事的渠道,他不參政不入仕,因為他性格里不想和沒有進取心的荊州官場同流合汙。他對亂世格局,對民生,對官場都不滿意,但是他清楚自己在沒遇到一個基礎平臺之前,自己並沒有能力改變任何事情,所以選擇躬耕隴畝,只不過是為了“苟全性命於亂世”。
劉備雖然不像他理想中那麼完美,卻也是當時最符合自己性格的選擇了。劉備在世時,雖然沒給諸葛亮100%的決策權力,但劉備前後所給的他的信任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君臣,足以讓他士為知己者死了。
所以吧,我的結論是,諸葛亮出山到大概入川前這段時間,由他自己來當主公什麼事情也搞不起來。如果是入川后到白帝託孤這一段時間,他有100%決策權的話,可能會比實際發生的情況要好,起碼可以避免夷陵慘敗,也不至於發生益州府庫被分賞光這種事情。至於白帝託孤以後,他除了名義上不是主公,實際上已經有100%決策權了。做個帝王師加上帝王義父這樣的臣子,這也是他理想中的模式了吧。
-
19 # 苦味精味苦
歷史是不容假設的,但可以分析。諸葛亮如果自己當主公,那麼成就會如何呢?
實際上成就可能並不會大,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諸葛亮性格有缺陷。
雖然諸葛亮是傑出的軍事家,也算得上一個政治家,但他與生俱來的性格,決定了他沒有稱霸天下的動力和勇氣。從他初出茅廬輔佐劉備,到實現三分天下的目標,不論在任何時候,他都不願冒險,孤注一擲。而縱橫捭闔、大開大合,卻正是一個做帝王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諸葛一生唯謹慎。”作為一個瞻前顧後、事必躬親、事事力求完美的人,智商雖高,卻也總是會與機遇失之交臂。陳壽評價他:“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司馬懿說諸葛亮:“亮慮多決少。……多謀而少決。”因此,也可以直白的說,諸葛亮是傑出的二把手,卻不是一個好的一把手。
第二,諸葛亮缺乏自己的班底。
這一點,從諸葛亮出山開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關羽對諸葛亮很敬重,但這份敬重,多少是看劉備的面子。張飛自始至終,都是不太看得起諸葛亮的。蜀國的其他將領也是如此。說實話,真正能跟諸葛亮推心置腹的人,在蜀國並沒有幾個。他的老對手司馬懿評價他“好兵而無權”,即是佐證。一個做大事的人,缺乏自身的人格魅力,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文武班底,完全靠自己單打獨鬥,最終一定是功敗垂成的。這也就是諸葛亮為什麼始終依附劉備,沒有自立門戶、單打獨鬥的主要原因。
第三,蜀國的實力不行。
三國鼎立之時,蜀國的實力是最弱的,不但在地盤上沒法跟魏相比,經濟上與吳也相差太多。所以入川之後,蜀國只能偏安一隅,戰略上處於守勢。傅玄說:“諸葛亮……入無餘力,出有餘糧,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鎮之。”諸葛亮的北伐,之所以折戟沉沙,說到底也是實力不濟。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劉備沒有能力一統天下,諸葛亮同樣不行。
第四,諸葛亮身份卑微。
這一點在今人看來並不重要,但其實在漢末三國時期,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劉備出身帝王世家,雖然他的天子後裔身份存疑,但畢竟姓劉,也有很多人認可他的身份,這在注重封建正統觀念的當時,是一個極大的優勢,成為號召天下強有力的基礎。曹操孫權的出身也不差,至少算是官宦之家。相比之下,諸葛亮出生布衣,來自社會最底層,所以缺乏政治號召力是可以理解的。
-
20 # 品質部清潔員
諸葛亮之所以是諸葛亮,就是他在劉備在白帝城託孤後盡心輔助後主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才是諸葛亮,這才有了前後出師表,所以,他也永遠只能做臣子做不了主公。
回覆列表
也不會高。諸葛亮性格謹慎,多謀而難斷。決斷力是一個大boss的最重要品質,就是讓張良做老大也不好。能做謀士又能做老大,也就李密和司馬懿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