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一本整書
-
22 # 明彰守道
如果諸葛亮當主公,成就最大依然是三足鼎立。其中兩個原因如下:
1、時勢。諸葛亮固然能力非常強,但是魏和吳的核心決策圈也不差,特別是吳國,人才濟濟,加上吳地富庶,兵多將廣,第二代將領中又以陸遜為代表,火燒連營一戰揚名。蜀國想在短時間拿下吳國要面臨的困難非常大。此外,魏國也不弱,曹氏之後的司馬氏,各個都是狠角色,野心大能力強會管理,不是區區一塊魏地能滿足胃口,第二代將領也是非常厲害。即便諸葛亮勵精圖治,不見得能夠徹底打下魏吳兩國。
2、人才。不可否認,諸葛亮本身能力特別突出,治國打仗非常有一套,可是第二代人才死的死,弱的弱,大將裡只帶出一個姜維,但是姜維守可以,但攻缺乏諸葛亮出奇制勝的本事,用兵不鬼。治國方面,如果諸葛亮領軍出征,後方糧草輸出肯定會困擾他,年輕人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很難挑起大梁,從蜀國後期迅速覆滅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蜀國的人才斷層很厲害。
-
23 # 路途觀
1.布衣身份,各路諸侯不認可,必聯合伐之
2.窮兵黷武,即使當主公,必亡之
3.除了計謀之外其他才能沒有人認可,必人心叛離。
-
24 # 歷史評說
應該說諸葛亮和劉備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使得諸葛亮只能跟隨劉備,做他的大管家,而不能夠成為一路諸侯。
首先諸葛亮號召力沒有自己的班底亂世之中,什麼最重要?自然是要有一大票人才。可是這些人為什麼要歸附諸葛亮呢?總不見得,因為你長得帥吧?很明顯,在當時對於這些人才而言,有更好的選擇。
我們來看一看,同時代的幾位三國英雄的班底,曹操是一個標準的官二代,他的起家的隊伍都是自己曹家和夏侯家的兄弟,這些人構成了曹操的核心力量。
再加上後來曹操控制了漢朝朝廷,這使得他在群雄中的號召力急劇增高,人才可謂是紛至沓來,投靠到曹操這裡,直接就是中央級別的公務員,那個吸引力可以說是槓槓的。
而江南的孫家也不簡單,孫堅時期的幾個部下都忠心耿耿,在討伐董卓時期打出了自己的威風,使得孫堅的名氣暴漲。而小霸王孫策更是不談了,不僅能征善戰,而且還特別擅長拉攏南世族,這時的孫家在江南站穩了腳跟,成為了江南才子投靠的不二人選。
其實劉備也不差,他有漢室宗親這塊牌子,以及自己標榜的漢朝忠臣的人設,也是他吸納人才的一大利器。
而諸葛亮,他的家族在這個時期之前並沒有太多的亮點,而且他出道的時間又太晚,自己的知名度又不算太高,只能算荊州當地網紅,沒有全國影響力。所以就算他成為主公,招攬不到人才,他依然是撲街的命。
再者諸葛亮在個性上也存在缺陷諸葛亮剛正不阿,眼睛裡容不得沙子,這種在道德上有潔癖的人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領袖。這使得他的用人標準無法做到任人唯能,只能做到任人唯賢。
這在和平時期可以,但是在大爭之世,這套標準就行不通了。在這個時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和優點,而不能著眼於別人的缺點,用的是人才,而不是聖人。
不僅如此,諸葛亮事必躬親的性格也是他成功路上的攔路虎諸葛亮這個人,從骨子裡就看不上那些庸庸碌碌的人,認為事情與其讓他們去做,被他們搞砸,還不如自己辛苦點,大事小事一肩扛。他的性格弱點,被司馬懿充分利用,最終活活被司馬懿拖得過勞死。
作為一個君主,要懂得什麼時候讓權,讓手下們自由發揮,什麼時候收權,控制手下們的野心,在這種一張一弛之間,又把國事安排的妥妥的,而不能像諸葛亮這樣既當門將又當後衛,中場,前鋒,這非得累死。
所以諸葛亮如果成為君主,應該不會取得太大的成績,這也是諸葛亮為什麼在這個亂世躬耕於南陽的原因了吧。
-
25 # 油茶歷史絲語
歷史沒有如果,但站在“如果”的角度,可以肯定的是諸葛亮取得的成就一定要比劉備大得多!
說到劉備,在人們的眼裡他幾乎已經成了三國時代忠厚仁義的化身,在絲語看來他只不過是不懂得權變的迂腐,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做表面文章的“假仁假義”。
我們都知道打江山無外乎攻城略地,可以說上天也對劉備不薄,然而就因為他所謂的仁義卻一次次與“江山”失之交臂。第一次,陶恭祖三讓徐州而不受,使劉氏集團失去拓疆開土的根基;第二次,諸葛亮多次勸說他依計襲取荊州都不“忍心”,再次失去立足取天下的大好時機;第三次,諸葛亮從東吳求婚於關羽之事中看到荊州的危機,提議劉備用人替換關羽守荊州沒有得到採納,以至於關羽大意失荊州兵敗身亡,並不聽諸葛亮等的勸阻舉蜀漢全國之力攻吳兵敗託孤,導致蜀漢由鼎盛迅速衰弱。
上述任何一次都是關乎劉氏集團發展乃至生死存亡的大好機會,都被劉備輕易放棄了,如果換成諸葛亮就會完全不同。
第一次,接受陶恭祖的徐州,盡得“其地”,盡享“其利”,不僅自身的發展有了依託,多了一份可以依靠的人財物資源,更大的影響是為自己增加一份打天下的籌碼,減去了曹操至少兩份以上爭江山的資本,接下來完成取荊州,佔益州的目標就要容易得多,快捷得多了,三國立足的時候,蜀漢和曹魏情況就得調換個兒,甚至就沒有曹操什麼事了。
因此,可以說劉備是成也“仁義”,敗也“仁義”,劉備最後不能一統天下,都是他所謂的仁義惹的禍,如果換了諸葛亮自己做主公,他的成就一定要比劉備大得多,乃至可以一統天下。
最後,再說一遍:歷史沒有如果,不過我們可以透過“如果”發現或找到歷史或歷史人物本身存在的不足,為我們今天的發展找到有用的東西,避免走不該走的彎路。
回覆列表
劉備戎馬一生料事不如諸葛亮,識人用人比諸葛亮不知強多少倍。看劉備臨死前對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評價可知。其後諸葛亮忘記劉備的指示,用馬謖失街亭誤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