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歷史方位

    秦始皇為何將扶蘇派到北方上郡,而不是派去南征百越呢?其實,秦始皇此舉看似冷酷無情,實則是有著深層次考慮的。一方面,他希望以匈奴的兇殘來鍛鍊扶蘇,另一方面,萬一情況有變,扶蘇也可以儘快地回到咸陽。另外,相比於南征百越的趙佗等人,秦始皇更信任出自將門世家的蒙恬和蒙毅。

    扶蘇一直是秦始皇心目中即位的最佳人選,但是秦始皇作為法家的信奉者,一直對深信儒家理念的扶蘇有所不滿。秦始皇希望,扶蘇能夠看清時局,以法家理念作為人生信條。在秦朝盧生、侯生之案中,扶蘇當眾力薦秦始皇,要實行仁政,切勿濫施刑罰。扶蘇此舉激怒了秦始皇,不僅傷害了嬴政的自尊,而且也令秦始皇十分失望。秦始皇下令,派扶蘇去北方上郡,協助蒙恬北築長城,抗擊匈奴。

    那麼,秦始皇為何要派扶蘇去蒙恬軍中,而不是派到趙佗軍中,去南征百越呢?1.秦始皇此舉,為鍛鍊扶蘇

    秦始皇將扶蘇派到上郡監軍,是有著深層次的考慮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鍛鍊扶蘇的軍事才能。扶蘇是秦始皇心目中的繼承人,但是這個繼承人在嬴政心中,並不是完美的。秦始皇希望,透過在塞北的軍旅生活,可以鍛鍊將來的繼承人。

    匈奴在秦漢時期,一直讓中原地區如芒在背,他們不斷地騷擾著北方的安寧。匈奴不僅來去無蹤,而且很是兇殘,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便決心掃蕩匈奴,穩固北方邊境的安寧。相比於南方百越,北擊匈奴更能鍛鍊扶蘇的軍事才能。因為,趙佗等人在南征百越之中,幾乎沒費多少力氣,就將桂林、象郡之地盡歸秦國。對扶蘇寄予厚望的秦始皇,當然希望以兇殘的匈奴,來鍛鍊未來的接班人。

    2.北有直道,回京便利

    秦始皇在沙丘病逝前,曾經給扶蘇寫了一封信,讓他回咸陽為自己舉辦喪事。從這封信中,我們至少可以解讀出兩點資訊;其一,秦始皇讓扶蘇舉辦喪事,等同於傳位於他。其二,秦始皇派扶蘇去上郡監軍並非貶謫。為什麼說秦始皇派扶蘇去監軍並非貶謫呢?因為,北方上郡聽起來好像是很遠的邊境,但其實距離咸陽也是挺近的。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以秦都咸陽為中心,修築秦直道通向四面八方。這就相當於古代的高速公路,其中就有通往上郡的秦直道,扶蘇如果從上郡返回,不到幾天就可以到達咸陽。秦始皇派扶蘇去上郡時,可能也基於此原因。

    可是,如果秦始皇派扶蘇,跟隨趙佗南征百越呢?百越之地,崇山峻嶺,從咸陽到百越之地,少說也得數月之久。此時的秦帝國,並沒有一條直道通往百越之地,況且嶺南多瘴氣,假如扶蘇前去很可能有去無回。秦始皇難道就想不到,自己萬一撒手,扶蘇也來不及回咸陽嗎?

    3.蒙恬忠誠,嬴政信任

    蒙恬與蒙毅是秦朝時期的名將,他們出生於將門世家,祖孫三代都是名將,他們在一統六國時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卓越軍事才能深得秦始皇賞識。秦始皇有多看中蒙恬呢?秦始皇幾乎將秦國最精銳的軍隊,都劃歸蒙恬。秦始皇為什麼把自己的兒子,放在這樣一個最信任名將身邊呢?就是為了讓扶蘇跟著蒙恬學習,也為了培養扶蘇與蒙恬將來的君臣關係。秦始皇希望,扶蘇將來能夠像自己一樣,指揮千軍萬馬,讓秦帝國萬世不朽。

    秦始皇去世後,秦帝國四分五裂,南方的趙佗在此情況下,不僅不回援救秦,而且自立為南越武王。如果秦始皇將扶蘇塞進趙佗軍中,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仁慈的扶蘇面對著心懷不軌的趙佗,想必也是難逃一死。因此,秦始皇當然會將自己的兒子,放在最信任的蒙恬和蒙毅身邊。此時的蒙恬兄弟,更像是秦始皇為扶蘇請的老師,他希望扶蘇可以經此歷練得到成長。

    4.秦朝時期的嶺南,尚屬蠻荒之地

    秦朝時期的嶺南,人跡罕至,那邊還是一片荒蕪之地,生產方式屬於刀耕火種的階段。嶺南地區在時人心目中,屬於瘴氣瀰漫的蠻荒之地。我覺得,秦始皇可能根本就沒想過,要將自己的孩子我送到這麼遠的地方,他只是為了培養扶蘇而已,沒有必要將他派到嶺南。因此,將扶蘇派進趙佗軍中,南征百越,對秦始皇來說絕不忍心,也不可能。

    結論:

    秦始皇在“盧生、侯生”案後,為何會將嫡長子扶蘇派到蒙恬和蒙毅軍中,而不是塞進趙佗嶺南軍中呢?我認為,其實秦始皇看似一怒之下將扶蘇貶謫,其實卻是用心良苦。首先,蒙恬、蒙毅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將軍,秦始皇希望扶蘇可以在他們二人的輔佐之下,得到應有的鍛鍊,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模樣。再者,上郡相比百越之地,要距離咸陽近的多,一旦有變,扶蘇儘可以快馬加鞭趕回咸陽。

    誰知世事難料,秦始皇撒手人寰之後,圖謀不軌的趙高夥同李斯密不發喪。他們不但矯詔另立胡亥,而且想要以嬴政之名賜死原繼承人扶蘇。扶蘇為了不讓秦帝國發生動盪,在大勢已去後拔劍自裁。用心良苦的秦始皇,怎麼能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扶蘇並沒有繼承他的事業,自己深愛的秦帝國也並沒有萬世長久,而是二世而亡。

  • 22 # 大胖觀史

    這要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去分析這個問題:

    一、當時的大秦帝國經過六世百餘年的努力,終於橫掃六合一統華夏。與此同時,北邊強大的匈奴也虎視眈眈,南邊的百越部族也需要整合納入華夏帝國的版圖,這就需要大秦帝國拿兩支龐大的軍隊來應對。而其中北邊防禦強大的匈奴則是重中之重,所以蒙恬、蒙武所率領的則是大秦帝國的精銳之師。

    二、當時的蒙恬、蒙武是秦軍中生代裡的佼佼者,特別是蒙恬,文能定國安邦、武能拓土開疆的一號猛人,再加上跟公子扶蘇彼此亦師亦友般的存在,所以必然會讓其在蒙恬蒙武的隊伍裡,而不是去了百越之地的趙佗大軍。

    三、當此時的扶蘇,被作為帝國接班人般的培養,自然要去了解帝國所面臨的迫切問題,而當此時進入百越之地的趙佗大軍,是去完善一統,並不是存在的問題!

    綜上,必然要讓公子扶蘇派去蒙恬蒙武的隊伍裡!

  • 23 # 歷史中的詩和遠方

    據史料分析,秦始皇認為扶蘇雖然聰明,卻缺乏剛毅的性格,因此他下旨讓扶蘇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的匈奴,希望可以藉此培養出一個剛毅果敢的扶蘇。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其母親鄭妃來自鄭國,因其在秦宮中時常吟唱鄭地的情歌《山有扶蘇》,故秦始皇便將兩人的兒子取名為扶蘇。這是一個挺美好的故事,我們可以想象扶蘇在這種充滿著浪漫情調的氛圍裡茁壯成長的過程,這也正是秦始皇所希望給予扶蘇的環境,因為“扶蘇”的本意便是茁壯成長的小樹。

    可是,對其充滿期望的兒子到最後卻一直在忤逆著自己的意思。扶蘇在政治上一直都和秦始皇持有不同的意見,他認為天下未定,極力勸父親不要以嚴刑重法來治理國家,更曾經堅決反對父親的焚書坑儒。總之,在秦始皇的眼裡,這個兒子的性格和自己相去甚遠。如果說秦始皇是一個堅毅無情的法家,那麼扶蘇則更多地傳承了儒家的仁愛。

    但是,雖然自己的兒子和自己意見不一,秦始皇還是明白扶蘇確實已經不負自己所望,正在從一棵小樹逐漸茁壯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因為扶蘇是聰明的,是具有遠見的。只是,扶蘇的悲憫心懷正好和秦始皇對立,因此秦始皇在一時的心理上難以接受兒子的叛逆。最後,偏執的秦始皇認為扶蘇雖然聰明,卻缺乏剛毅的性格,因此他下旨讓扶蘇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的匈奴,希望可以藉此培養出一個剛毅果敢的扶蘇。

    很快地,扶蘇便向父親證明了自己的性格是悲天憫人,而不是他所想的軟弱。在駐紮北方的多年戰爭生涯裡,扶蘇立下了赫赫戰功,英勇善戰的他將自己的出色觀察力和智慧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令駐守邊疆的老將們不由得讚歎起一代新秀的崛起。而與秦始皇不同,扶蘇愛民如子、謙遜待人,為此,他獲得了廣大百姓的愛戴和尊崇。

    扶蘇的這一切成就秦始皇都看得見,但在秦始皇偏執不服輸的心裡,他仍舊難以認同這個性格敏感的兒子。因為如果認同了他,就等於承認了自己是錯誤的,這在當時一味想宣傳自己功績的秦始皇心裡是難以想象的。但是,在秦始皇的內心深處,他還是不得不承認這個兒子是出色的,是有才能的,是值得自己驕傲的。對於扶蘇,秦始皇一直持著這種矛盾的心理。

    最後,當秦始皇即將結束他的生命時,他拋棄了一切偏執和成見。扶蘇此時在他心裡的形象再也不是一個叛逆的兒子了,而是一個出色的領導者。於是,秦始皇決定將他的位子交由扶蘇來繼承。其實,在秦始皇的心裡一直都是這麼打算的,因為在他的兒子中,沒有一個人的才華能比得上扶蘇。而秦始皇當年之所以令扶蘇前往北方參加戰爭,也正是為了好好培養這個接班人。

    蒙家三代人對秦王赤膽忠心。蒙括在秦滅六國後是秦軍中的第一名將。蒙恬軍向心力和戰鬥力極強,對秦王的忠誠度也極高。因此,當時的蒙恬軍是秦軍中最具戰鬥力的隊伍。如果蒙恬健在,揮師南下,僅僅依靠蒙悟軍的力量,秦國就有很大把握迅速平定起義。而且,以蒙恬的聲望和能力,也足以調動指揮全國秦軍,不至於造成將領各懷心思、各自為戰的局面。

    然而,在胡亥與趙高的心目中,蒙家是屬於長子扶蘇的派系,是對胡亥即位的威脅;而大臣李斯熱衷於權力,怕扶蘇即位後用蒙恬為相,自己被貶斥。所以,三個人一拍即合,在陰謀矯詔賜死扶蘇後,也將蒙恬殺害。蒙恬被害死的訊息一傳出來,全軍悲憤含淚,士氣低落,戰鬥力大打折扣,而秦國也失去了當時最傑出的將領。這無疑是巨大損失。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以趙佗為副將,興兵五十萬大軍討伐嶺南。屠時因為濫殺無辜被當地人殺死,秦始皇任命任囂繼任。經過四年的努力,這支隊伍完成了平定嶺南的大業。秦始皇在嶺南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委任任囂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設博羅、龍川、番禺、揭陽四縣,趙它被委任為龍川縣令。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後,劉邦、項羽群雄相繼而起,中原一片混亂。如果此時任囂和趙佗能帶五十萬大軍及時從廣西殺回來,完全有能力解除秦國的危機。但是,任囂有心自立,不僅按兵不動,而且下令堵塞了南北之間所有的通道,根本沒有北上作戰的意圖。西南軍團主將懷有異心,直接導致五十萬秦軍失去履行義務、維護秦軍榮譽的機會。所以趙佗完全沒有蒙恬將軍的氣魄,故而沒有能力輔助扶蘇!

    所以秦始皇把扶蘇塞進了蒙恬大軍裡了!

  • 24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秦朝二世而亡,貪圖享樂的胡亥加上無能好權的趙高,硬生生把秦始皇打下的江山弄得分崩離析,令人嘆息。假如當初繼承大秦的是扶蘇,必然不是這樣一種結果。

    而扶蘇沒能繼位,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始皇去世時他沒在身邊,才給了趙高可趁之機。那他在哪裡呢?隨蒙恬鎮守長城。

    秦始皇雖然極為喜歡這個長子,卻覺得他過於仁弱,需要經歷戰火的洗禮,於是派他前往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協助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也就是匈奴。

    (電視劇中的扶蘇)

    當時除了蒙恬這一支北上的隊伍,還有另一支南下的隊伍,目的是平定嶺南,主帥一開始是屠睢,後來是任囂,趙佗一直是副將,任囂死後他才上位。

    北上這支隊伍約有三十萬人,南下的約有五十萬,那麼秦始皇為什麼不把長子派到人數更多的南下隊伍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秦始皇更為信任蒙恬

    蒙恬出身秦國名將世家,他的祖父蒙驁本是齊華人,在秦昭襄王時投效秦國,為秦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拜為上卿,是秦始皇初期的重要將領;他的父親蒙武曾參與過秦滅楚之戰,同樣立下大功,封為內史。

    這樣的家世,讓蒙恬和蒙毅起點比別人高。秦始皇對他們很信任,蒙恬在外領兵,蒙毅則常伴秦始皇左右,為秦始皇出謀劃策,主理內政,官至上卿。蒙家比蒙驁在世時更為顯赫。

    (電視劇中的秦始皇)

    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天下時,蒙毅本來是在的,但行到途中秦始皇忽然生病,派他折返會稽禱告山川為自己祈福,沒等蒙毅回來,秦始皇就死了。如果蒙毅在場,趙高的陰謀不會得逞。只能說天意如此。

    雖然秦始皇是鐵血皇帝,但他同時也是一位父親,當他想歷練寄予重望的兒子時,當然會選擇將其託付給最為信任的臣子。

    至於任囂或趙佗,雖然也是當時有名的將領。但和蒙恬、蒙毅相比,無論家世、能力還是忠心上都差得遠。輔佐未來君主這種事情,輪不他們。

    況且,蒙恬及其率領的大軍,本就是秦始皇留給扶蘇的家底,扶蘇在蒙恬軍中有利於未來掌握軍權;

    (電視劇中的蒙恬)

    第二、以當時的情勢來說,北方更為重要

    戰國時期,匈奴就不安分了,屢屢進犯中原。與匈奴接壤的是趙國,與匈奴不知道打了多少場仗,雙方有勝有負,直到趙國名將李牧橫空出世,才牢牢守住了邊關。

    但後來秦國大舉進攻趙國,趙王急調李牧抗秦,導致邊境空虛,匈奴趁虛而入,佔據了河南之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如果不採取措施,匈奴必然進軍中原。

    所以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出蒙恬,打得匈奴聞風喪膽,但只要匈奴存在一天,北方就不可能安全,便修建萬里長城,阻擋匈奴鐵蹄。長城守軍也是秦軍中最強悍的部隊。

    做為大秦繼承人,扶蘇應該深入瞭解這些情況。

    (電視劇中的蒙毅)

    而南下的任囂、趙佗等人率領的隊伍,則屬於開荒性質。嶺南地區種族雖多,卻沒有成規模的大型勢力或軍團,對秦朝形成不了威脅。秦始皇派兵南下,純粹是為了開疆拓土。

    也就是說,這支大軍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也不知道會遇上什麼,還是個長期任務。總不能讓扶蘇跟著跑到嶺南嗎?而且從中原到嶺南山高路遠,瘴氣橫生,行路艱難,有沒有命活著回來都不知道。

    秦始皇要是派扶蘇南下,那就不是歷練而是發配了。

    總之,從各方面來說,秦始皇只要還沒昏了頭或者放棄扶蘇,就不會把扶蘇派到趙佗軍中,只會選擇蒙恬。

  • 25 # 小楊品史

    很明顯,秦始皇讓扶蘇到邊疆軍隊裡,是為了鍛鍊他,而不是流放。既然是鍛鍊,自然要到蒙恬那裡去,原因有二:

    01:蒙恬是當時的名將,弟弟蒙毅在朝廷做官。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之前的名將逐漸隱退,比方說王翦父子,抗擊匈奴有功的蒙恬就成了數一數二的名將,相比較來說,趙佗的軍事才能、影響力和蒙恬想比,還是差了不少(趙佗開始只是

    屠睢的副將)。既然是去學習、鍛鍊,和最優秀的將領在一起,效果自然最好了。

    蒙恬的弟弟蒙毅官拜上卿,這樣一來,蒙恬背叛朝廷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另一方面,透過這個中介,扶蘇在你朝內也能搭上關係。如此一來,既有軍內關係,也有朝內關係,之後順理成章掌權就是順理成章了,只可惜,後來被他搞砸了。就這方面關係,趙佗絲毫不佔優勢。

    02:蒙恬部隊是秦國的精銳,便於迅速掌控局面。

    秦王朝成立後,最大的威脅就是北方的匈奴,抗擊匈奴的蒙恬部隊自然是秦國的精銳了,這支隊伍的副統領就是名將王翦的孫子,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是多麼的看中這支隊伍。

    趙佗率領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達50萬),但主將屠睢只是國尉,這隻軍隊是用來震懾南越、開疆拓土的,其重要性沒法和北方精銳相比。實際上,自從主將屠睢去世後,這隻軍隊和朝廷的聯絡就漸漸疏遠了,最終被趙佗控制。倘若扶蘇真去了那裡,能不能回到中原還真難說。

    蒙恬的軍隊距離咸陽城不是很遠,且在北方高原上,萬一朝政不穩,30萬大軍順勢之下,很快就能控制住局面,只可惜扶蘇沒看頭秦始皇的一片苦心。

    綜上所述,扶蘇到蒙恬那裡比到趙佗那裡合適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不開心的事,你是如何調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