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家長學堂

    有的時候,特別發愁帶孩子去商場、餐廳等這種公共場合,因為玩興奮了的孩子很容易就開始大聲笑鬧,成為一道很不和諧的聲音。周圍人頻頻傳來異樣的眼神,自己也倍感尷尬,可是,無論是說教,還是責罵,都很難讓正在興頭上的孩子安靜下來,一個處理不好,還可能引發孩子情緒,在地上撒潑打滾,場面更為尷尬。

    那這種情況,怎麼處理才好呢?和孩子溝通,最有效的語言,當然是遊戲!這個遊戲,親測有效!

    首先對孩子發出邀請:“想不想要和我玩個遊戲?”遊戲,總是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接著介紹:“我想和你玩個打電話的遊戲。”孩子們,對於電話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因為很想弄清楚為什麼明明看不見人,但是電話貼近耳朵,就能聽到對方的聲音。孩子的興趣進一步被調動。

    但是呢,電話內容不能讓別人知道,所以,我要用悄悄話說給你聽,只讓你一個人知道。你呢,也要悄悄地和我說,不讓別人知道。”這種帶有一定神秘性的活動,讓孩子變得更興奮,簡直迫不及待就要開始遊戲了。

    於是,原本的大聲吵鬧,不經意間就變成了悄聲低語。如果還有別的大人在場,假裝對電話內容很好奇,總是側耳傾聽,想要偷聽到一星半點,孩子會玩得更加高興,為了保證效果,一定會小心又小心地說著悄悄話。

    有一個小提醒哦,玩這個遊戲,最重要的是面對孩子的吵鬧,家長先不要被激發情緒。如果強壓怒火,帶著“儘快解決問題”的心態和孩子玩,孩子會敏銳地感知到,從而認為家長的“玩遊戲”並非單純的遊戲,而是一種變相的操控手段,很容易產生叛逆的心理,可能壓根就不會接受玩遊戲的邀請。

    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的吵鬧,只是Ta沒有找到適宜的遊戲專案;也許是,Ta正無聊,想透過這種方式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如果,我們能加入到孩子的世界,把等餐的無聊時光,變成美妙的親子時光,何樂而不為呢?帶著“想要和孩子一起玩”的心情,向孩子發出邀請,一起開心的玩耍,對彼此都是一種滋養吶。

  • 22 # 兩口育兒

    你好;孩子有現在的表現,很明顯就是求關注,另外就是缺乏秩序感管理,父母太忙陪伴不夠溝通缺乏孩子沒有安全感,孩子現有的表現就造成了家長焦慮,可以從這幾點來引導他,

    1、要有意識的建立秩序感,可以透過繪本故事來啟發引導他,比如故事裡的人物有和他一樣的症狀時,問問他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來做!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標準尺度,例如:在一個集體環境下,大吵大鬧後別人的看法會是怎樣,彬彬有禮的又會得到別人怎樣的好評。

    2、父母要把溝通橋樑建立起來,很多的言行舉止都是從父母那裡傳染給孩子的,母親的角色很重要,包括母親的情緒做事的方式都會給孩子啟發很大,母親和孩子聯結的感情是很特別,其他家庭成員是無法替代的

    3.針對孩子有一丁點改變的時候,給出的鼓勵要誇張,讓孩子很清晰的明白這個讚揚是因為自己做對事情得來的,那麼孩子才會有尺度的分辨事情。

    4.因為孩子缺乏讚美,又渴望家長讚美所以才會各種場合做出一些家長都不理解的行為,那是因為孩子想透過這種行為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作為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點滴裡其實是一個讚美,鼓勵、引導、幫助的角色,多給孩子提供平臺,創造平臺,讓他有足夠空間展現自己,從每一次歷練中獲得成功的掌聲,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慢慢增加,當孩子想得到別人的讚美他就會慢慢的約束自己,孩子也會把自己不好的地方規避起來,展現自己好的一面給大家。因為他已經體驗到讚揚給他帶來的喜悅。

  • 23 # 逗逗龍機器人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在公共場合別小孩子吵鬧打擾過的經歷:餐館,電影院,高鐵等。說實話,在公共場合中,任由自己家的孩子吵鬧尖叫,影響確實不好。那麼,在孩子好玩的年紀,與孩子外出,如何避免孩子吵鬧?以及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時,家長要怎樣教育才是最好的呢?這是一個值得家長們思考的問題。

    如何避免孩子吵鬧(前提)?

    1、做好約定。在外出時,可以給孩子交代好: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需要注意什麼,會是一個怎樣的環境,給孩子提前打預防針。

    2、自身行為舉止。言傳身教,家長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舉止: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在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時,家長該這樣處理:

    1、瞭解孩子為什麼吵鬧。孩子吵鬧肯定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有可能是餓了,困了等原因。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使用孩子喜歡的玩具,話題等

    3、事後要跟孩子講明白“為何什麼不應在公共場合吵鬧",讓其慢慢懂規矩,知禮貌。

    為人父母不能一味放任孩子的不良行為,而是要循序漸進,讓孩子養成適應和理解不同的環境的能力,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成長。

    逗逗龍兒童機器人陪伴孩子成長,讓孩子感受更多的愛!

  • 24 # 有啦寶貝育兒

    1.

    當孩子哭鬧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時

    小孩子的臉向來變得比天還快,前一秒還笑眯眯,後一秒就哭哭鬧鬧的,特別是在超市、玩具店等購物的地方,孩子往往因為想買某個不必要的東西而哭鬧,大部分家長都會遇到這種場景,真是尷尬又苦惱。

    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某個週末帶大寶去逛街,原本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結果到玩具店大寶不願意走了,非吵著要玩具,可家裡的玩具已經夠多了,很多都是沒必要買的,原本大寶要什麼就會給他買什麼,但很多玩具家裡已經有一模一樣的了,可大寶還要吵著買。

    大寶之所以這麼吵著要買,是因為之前他用這個方法得逞過。

    之前他爸帶他出來的時候,說了孩子不聽,索性他也就給買,但這樣總不是個辦法,家裡那麼多玩具,基本每一個都有同款,真是沒必要,大寶買回來也不怎麼玩,也是浪費的。

    我也和他爸說過這個問題,他爸也表示自己好幾次都說了不買,但咱兒子賴皮,說不給他買就開始哭,你說在家裡吧,我還能訓斥孩子幾句,但在外頭我真是束手無策,想想不就一個玩具嘛,就給孩子買了。

    我聽了之後告訴老公他這樣不對,於是就決定下次去逛街我必須跟著去,大寶還要一樣的玩具的話,就強硬點不給他買。果然告訴大寶不買之後,反應一如既往。看著大寶這樣,我這當媽的也是於心不忍,可想想不能慣著他,要不更"變本加厲",於是我什麼都沒說。

    大寶原本以為哭鬧就有用,可看我不理他,便直接坐在地上發脾氣,但我依舊保持沉默,表現的毫無反應,甚至還拉著老公,自己逛自己的。於是大寶哭了一兒,發現招兒不靈了,直接起身來擦乾眼淚,就去找我倆,還非要抱抱。

    我抱起大寶之後就開始和他講道理,我跟大寶說:"乖,家裡已經有了同樣的玩具了,就不能再買了,你可以再挑一些咱們沒有的,但不能總是一出來就要玩具,和媽媽約好了,如果你表現好的話,媽媽就給你買你喜歡的玩具,好嗎?"於是大寶點點頭,表示我說的話,他聽進去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哭是為了讓父母滿足於自己的要求,想看看自己這樣做能不能成功。如果一味的滿足孩子的需求,會給孩子留下"哭在外面很有用"的印象,只要一次成功,他就會有第二次和第三次。

    因此,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太在乎身邊的人的看法,暫時忽略,不過前提是再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情況下,家長們可以先專注於其他東西,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在乎他的行為。

    當然也要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以保證他的安全。他們一旦覺得自己沒有吸引到父母的注意,就會轉變策略來取得關注,那麼家長可以在這個時候告訴孩子:知道你不開心,但是還是要給你說,這樣是不應該的,然後給他們講道理。

    2.

    當孩子在安靜的公眾場合哭鬧時

    其實上面那種情況還算好的,最可怕的是在電影院、咖啡廳、書店這些很安靜的場合,也跟家長鬧個不停,這可是打擾到了其他人。

    這個時候可不提倡家長們“以暴制暴”,首先要控制的是自己的情緒,不做當場發飆的“虎媽”、“虎爸”,越使用強權,孩子可能哭得越厲害。

    家長可以先試著這樣做:

    家長可以指著周圍的人,小聲告訴孩子:"你看,大家都這麼安靜,但是你卻不一樣,你一直在哭,你看他們都沒有跟你一樣呀,你現在不哭了,就可以跟大家要有安安靜靜的啦。"

    可以告訴孩子周圍的人都很安靜,而孩子自己在吵鬧,這樣是不好的,年齡較大的孩子自己觀察了之後也會發現自己與別的不同,因而會慢慢安靜下來。

    但如果類似溝通無效,家長又沒有把握能夠在公共場合讓孩子快速安靜下來,可以把孩子帶到一個相對安靜的獨處的空間,再進行教育。

    讓孩子處於一個獨處的環境,讓孩子減少心理壓力,同時也不會讓孩子覺得丟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進行教育的時候,孩子的心情不會有緊繃的狀態,這樣會讓孩子能夠聽得進去家長的話。

    家長要及時問孩子,認為剛剛自己的行為是怎麼樣的,這樣做是否正確,為什麼不能這麼做······透過讓孩子自己回答問題,給孩子思考的空間,同時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

    3.

    當孩子在公共交通工具裡哭鬧時

    除了前面兩種情況,還有一種讓各位家長都感到刺手的情況,就是孩子在公共交通工具裡哭鬧,比如高鐵上、飛機上、火車上······本來空間就不大,也不好把孩子帶到沒人的獨處的地方教育,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這樣做:

    讓孩子觀察同齡人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或許家長的話他們還沒有那麼明白,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尋找同齡人小朋友,讓孩子看著其他小朋友,說:"快看他,他在幹什麼呢?你看他沒有跟你一樣在哭呢,你也不要哭哦。"孩子見到孩子,總會有一種親切的感受。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給孩子講故事,這個講故事並不是睡前故事,而是要指著周圍的物品對著孩子講故事,這樣的故事才足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是在高鐵上,可以指著座位上的椅子、別人的眼鏡、帽子等物品給孩子編造一些有趣的故事。透過講故事,讓孩子逐漸忘記自己是在哭鬧,這樣就達到轉移注意力的效果了。

    也可以給孩子玩玩具,或者拿出畫筆和圖紙,讓孩子塗塗畫畫,轉移他的精力與注意力。

    4.

    如何預防孩子在公眾場合哭鬧?

    說了這麼多情況,想要從一開始就杜絕孩子在公眾場合哭鬧的可能,爸媽的事先教育和準備少不了:

    家庭教育中注重公共場合教育

    不僅在公共場合中要教育孩子,平時在家庭教育中也應當為孩子講解公共場合的禮儀問題。

    如果帶著孩子在電影院、公交車等公共場合中,遇到其他小朋友哭鬧,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利用這樣發生在身邊的例子來為孩子分析對與錯,現場教學才能夠給孩子深刻的印象,孩子也可以很快理解。

    在出門之前,家長應首先與孩子訂立需要遵守的規則

    讓孩子首先明晰自己的行為規範,從而有所約束。可提前告知出行計劃,並把外出的要求向孩子講明白,這樣,孩子就會按照規則約束自己的行為,哪怕犯了錯,也清楚錯在哪裡。當孩子要進入安靜的環境中時,可以提前告訴孩子我們在裡面是不可以哭的,這樣孩子就會想到規則而沒有哭鬧。

    出行前準備一些小物品

    根據調查研究,孩子會對某些物品比如奶瓶、玩具等產生依賴,因此,家長在帶孩子出門看電影、坐公交車等情況下,可以隨身帶一些小物品,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時,這些小物品便是家長的法寶了。

    孩子在家中總是會依賴某一件或者一些小物品,比如較小的孩子會喜歡咬奶嘴,喜歡一件自己睡覺時蓋著的小被子,有些孩子會對毛茸茸的物品產生較大的興趣甚至依賴,比如毛茸茸的衣物、毛茸茸的玩具等。家長在平時要多觀察孩子的喜好,知道哪些物品對於小孩來說是"珍貴"的,出門時可以隨身攜帶。

    最後,孩子在公眾場合哭鬧,對家長來說確實是一種考驗,但也並不是那麼可怕,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裡說 "孩子的哭鬧是屬於生命能量的一種自然流動,完全無損他們的本質。哭完鬧完,他們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內在和平的喜悅境界。"家長多溝通、多努力,一定會讓孩子在公眾場合變得有禮。

  • 25 # 原稿設計

    第一安撫孩子的情緒,第二告訴孩子你這樣無理取鬧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第三媽媽喜歡不淘氣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傳那英在公共場合踢自拍女孩,違不違法?如果你是那位女孩你會起訴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