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曾枯榮

    不請自來。

    一個前提:對科幻領域不夠了解,以下內容純屬個人理解。

    第一,《三體》屬於科幻文學中設定取勝的一類,比起敘事更引人入勝的是他的設定。

    當中最精巧的設定莫過於三體文明發現地球文明,毫不猶豫發起了對人類文明的進攻。

    因為生存是文明第一需求,而宇宙的資源是恆定的,所以必須去摧毀另一個文明減少資源的消耗。

    人類對於三體而言,不過是微不足道的蟲子。

    在羅輯破解這一絕境,將地球當做一個巨大的訊號站不斷向宇宙傳送訊號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一設定對三體文明而言同樣適用。

    即他們也是蟲子。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設定。

    就像刺激戰場裡的既定規則一樣,100個人你必須把除了隊友以外的人全部殺死,因為毒圈(資源)不斷地縮小,要麼就獨佔整片地圖,獨享所有資源慢慢等死,要不然就在毒圈外先死。

    如果說第一部第二部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劉慈欣的理性,那麼第三部死神永生就是他的悲憫。

    地球與三體一起暴露了,兩隻蟲子以絕望之勢一起進行著逃亡。

    多像我們人類進化史,在幾千萬年前,我們也是“蟲子”,隨處可見我們的天敵。

    在黑暗中不斷奔跑,不斷逃亡。慢慢進化為龐大而擁有情感的生靈。

    如果說,三體只進行到第二部,那黑暗森林法則缺少了“動機”,套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則與文明的規則就是:為什麼文明之間必須要殺戮對方才能保證生存?而不是像當今的國與國,人類對環境、動物的合作共贏?

    但是劉慈欣繼續創作了《死神永生》,巧妙地躲過了這一陷阱。

    我們無法逃避冷冰冰的叢林法則,可因為情感,也因為生存,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前行。

    黑暗森林法則不一定是宇宙普世真理,但確實是一個縝密的設定。

  • 22 # 科普平論猿

    我個人非常喜歡劉慈欣的作品,就是因為他作品裡透露出的那種冷酷無情,甚至有點冷血的宇宙觀。這種宇宙觀,不僅體現在《三體》之中,也體現在大劉的短篇小說《吞噬者》等作品中。

    而且,我也覺得,宇宙間如果真有N種文明,那麼,黑暗森林法則也許是最接近真實情況的一種宇宙哲學觀。

    試想一下,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其實都是親戚。如果往前溯源30多億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起源於同一個祖宗:第一個原生細胞,或者第一條能夠自我複製的DNA。

    我們人類,與路邊小草,不僅同為碳基生物,而且,居然有30%上下的基因完全相同。香蕉與人類共享著約60%的相同DNA。果實蠅的病原基因有61%和人是相同的。家牛和人的遺傳基因大約有80%是相同的。

    我們甚至與細菌、病毒,也是同根同源,也是遠房親戚。

    當我們吃一根香蕉的時候,當我們踩死螞蟻的時候,當我們被流感病毒感染的時候。我們會傾聽香蕉的感受嗎?我們會在乎螞蟻家族綿延多少億年的螞蟻文化嗎?病毒會同情我們患病難受嗎?

    如果連基因密碼如此相同,同為地球上的碳基生物,甚至同一個祖宗下來的遠房親戚之間,都沒法子互相理解溝通。

    試想,如果存在某種外星生物,它們可能都不是碳基生物,都不是DNA結構的生物。你跟它們攀交情,講道德。那不是比螞蟻跟你講道德還可笑嗎?

    《吞噬者》裡就有這麼一幕,人類向恐龍演化的吞噬者攀交情,訴說人類幾十萬年的文明歷史。吞噬者扒開一個螞蟻窩。這螞蟻種族可是有數億年曆史。人類在摧毀蟻巢時,會在乎是否毀了螞蟻文化嗎?

    所以霍金等人都是提醒:不要試圖與外星生物接觸。大劉的觀點,也是許多科學家觀點的一個藝術體現。

    也許,在如同原始叢林般的黑暗宇宙面前,所有的情感都是多餘的東西。所謂的人性、倫理、道德,就像《三體》裡的聖母程心一樣,不僅不能救人類,而且還會毀了地球、毀了銀河系,甚至毀了整個宇宙。

    黑暗森林法則,的確深深震撼了我。雖然的確非常陰暗、非常冷血,但是,在宇宙裡,最管用的法則就是物理規律。競爭也許是如同原始叢林裡一樣,即使如北京猿人那樣人吃人,也談不上什麼道德不道德,因為,道德這種人類社會的東西,在浩瀚宇宙面前,可能根本就是多餘的東西。

  • 23 # 窺探者

    個人認為這個法則就是性惡論的翻版,當時看三體時,就感覺特別不爽,這種價值觀的宣傳,可能會惡化當前生存環境。

    之所以出現這種觀點,實際上是不瞭解宇宙奧秘和人生的真相造成的,存在等級制度是正常的,同時會產生類似的問題,但並不代表他是根本點。

  • 24 # MichealWoo

    假如有發展到極致的外星科技,什麼都對他們沒意義了,或許就到了風清揚那種境界,都遨遊太空了,而且宇宙自身說不定也有類似於宇宙警察之類的強大文明存在,不然宇宙早出問題了,別和外星文明說什麼能源資源,他們說不定早就不缺這些,人類自己太侷限,而且宇宙自身說不定也有平衡的機制存在,不能是所有文明想怎麼改規則都行,違反天道本身也是要付出代價,不是某些擁有強大科技的文明任意支配的,更多的是順應規律的大前提,黑暗森林法則能適用的領域會非常侷限,經不起推敲

  • 25 # 宇宙觀察

    當下“劉慈欣熱”已經不止侷限於科幻圈了,他的《三體》系列如今已經成為各界大佬的鐘愛之物

    然而《三體》系列畢竟只是科幻作品,其內的“猜疑鏈”和“和黑暗森林”理論雖然解釋了“費米悖論”但也並不是毫無破綻,因此將書中的“宇宙黑暗森林”狀態強加到現實宇宙是很牽強的行為,畢竟書中產生黑暗森林狀態的根本原因就是“宇宙物質總量不變,但文明的數量和物質消耗量則以指數增長”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黑暗森林就是由“僧多粥少”引發的,有限的宇宙資源總量使得宇宙中所有文明不得不處於敵對狀態,畢竟不論是在書裡還是現實中“生存都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割肉活友這種事只可能發生在個體與個體之間,不可能發生在文明與文明之間。

    劉慈欣筆下的黑暗森林狀態之所以能存在,全仰仗於他打破了一條名為“資訊傳遞速度不能超光速”的宇宙規律(智子就是打破規律後的產物)該規律被打破意味著宇宙中的文明擴充套件範圍變成了無限大,進而也就大大增加了與其他文明“狹路相逢”的機率,進而就會產生資源爭奪戰爭與黑暗森林狀態。

    然而在現實宇宙中資訊的傳遞速度並不能超過光速,也就是說如果未來人類到達4.22光年外的比鄰星(最近的恆星),那麼地球上的人類和比鄰星人類的通訊時差將達到4.22年,由此就能看出現實宇宙中文明的擴充套件範圍是受到嚴格限制的,根本不可能像三體宇宙裡一樣出現疆域綿延數千萬光年的文明。

    所以說黑暗森林理論是基於“資訊傳遞速度超光速”而誕生的理論,因此它註定只能存在於小說裡不可能出現在現實中。

    如果“資訊傳遞速度不能超過光速”真的是一條鐵律的話,未來人類文明的星際擴張將使得整個文明分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母狗快生了,應該準備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