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和她的故事

    很多成人看到小孩子最喜歡問的問題就是“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你喜歡爺爺還是奶奶?”……看到孩子為難的樣子,逗得大人哈哈大笑。

    記得女兒小時候,給她講孔融讓梨的故事,後來,每次吃東西,都會把大的分給我,說自己最小,我要吃小的。我覺得她這樣我並不是感覺特別 的開心。表面看來她很懂得謙讓。其實,她更多的是討好媽媽,想得到媽媽的肯定和表揚,想吸引媽媽的注意力,想表現給媽媽看。

    成人們更喜歡逗孩子,讓孩子分享,看孩子肯不肯,看到孩子不捨分享給自己,或者不情願而不得已給自己後,心裡都會有不同的感覺。

    有時候,我會反思很多事情,其實,孩子的世界很單純,想就是想,不想就是不想,這是他的個人意願,他的東西他做主,是很好的事情,為什麼大人要無形的干預呢?孩子還小,做父母的還是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我們都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必要時適當引導即可。

  • 2 # 悅雨育兒

    是啊,好像很多人常常會這樣逗弄孩子,比如看孩子吃的正開心,就管孩子要,如果孩子給了,反而不要了,告訴孩子我就是看你給不給,又或者有的時候會問孩子你最喜歡誰啊,非要孩子排個序不可,真的是讓孩子很為難。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個很多女人都會問愛人的一個問題,如果我和某某某一起掉進水裡,你先救誰?我想很多男士都會被這個問題弄的甚是頭疼。

    那麼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孩子是不是也被為難的很難受?給你了你還不吃,你逗誰玩呢?幹嘛讓我選擇?我都喜歡為什麼要排序,有什麼用嗎?我很早之前就和家裡人說過,如果真的想要孩子手裡的吃的,那就大大方方的接過來吃,如果不想吃那就別要,孩子這次給你你不要,幾次之後他就知道你是逗他的,等有一次你真的吃了,也許孩子就會嚎啕大哭,所以別沒事就都孩子,那就是對孩子的折磨,滿足大人的樂趣。

  • 3 # 為你踮起腳尖

    在我的眼中,那是堂而皇之地折磨孩子!我最不喜歡別人問我的孩子:喜歡媽媽還是爸爸,親爺爺還是姥爺這類的話題,我不想讓我的孩子處於這種兩難的境地!有時候我孩手裡有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或者愛吃的好吃的,別人問:能不能給她之類的話,我都會替我的孩子回答:我很喜歡,如果你想要,可以讓你的媽媽給你買!我要幫助我的孩子躲過這些折磨!

  • 4 # 思雨yp

    事實上,建立孩子的自控力,自然而然是最好的方式。 很多優良習慣、品質從小不建立,長大後會變得更難建立。但是自控力卻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得越來越好。一般說來,大腦中跟自控力相關的系統在3歲左右才開始形成,3-5歲間會發展的很快,但從5歲開始這個區域的發展會慢下來,直到青春期,當大腦經歷二次的爆發式發育時,孩子們會發展出更高水平的自控力,並在未來的成年歲月中不斷的完善。所以,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閱歷的增加,眼界的開闊孩子的自控力會越來越好。比如讓一個10多歲的孩子控制20分鐘不吃棉花糖,留一瓶養樂多給爸爸應該都是能完全做到的事情。建立孩子的自控力,是信任孩子的優秀品格,弱化不希望的“壞走向”,將良好的品質養成一種習慣。例如,不想讓孩子多吃零食,那麼零食收起來,孩子看不見,自然轉移注意力;不想讓孩子長時間看動畫片,那麼只看規定時間的動畫片,其他時候關掉電視,收起iPad,陪孩子一起閱讀,做遊戲。漸漸的,當不吃零食,不多看動畫片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對於零食和動畫片的自控力就有了堅實的後盾,畢竟一直就是這樣生活比控制不去做某件事容易多了。

  • 5 # 靈犀呀

    我們家有了老二之後,就經常聽到有人問老大:“把你的所有的好玩的玩具都給妹妹玩好不好啊?”有時候我聽到這樣的考驗類的問題都替孩子捏一把冷汗,你說讓孩子怎麼回答,老大才三週歲,剛建立物權概念的時候,他肯定不願意把所有的好玩的玩具讓後一個不熟悉的小朋友;如果他說願意,那問的人肯定說他真懂事,真是個好哥哥,他會怎麼認為呢?原來這個小孩是來搶我的好吃的好玩的,這莫名多出來的猜測,都是無聊的大人臆造出來的!是不是有點荒唐好笑!

  • 6 # 綿媽育兒

    這簡直就是一個常態,很多人會在家庭聚會的時候問孩子,“你是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呀?”如果這個孩子回答說:“爸爸媽媽我都喜歡。”那麼,第二個問題立馬就跟著來了,“不行必須選一個,只能選一個!”

    有時看著孩子為難的表情,我真的好想罵問問題的人一頓。所以,我覺得這根本是大人逗弄小孩的一種惡趣,他們潛意識裡,並沒有把孩子當成另個人應該被尊重的人,而是一個比成人低一等的可以逗弄的玩具。

    如果是我遇到這種事情,我會第一時間幫助孩子,直接對孩子說:“你說得真好!爸爸媽媽都是你最愛的人。”這時,問問題的人就會覺得無趣,不再逗孩子了。

  • 7 # 小獸媽媽

    這肯定是在折磨孩子,而且這樣的家長往往當孩子進入學校之後又肯定以分數為依據去評價孩子,非常的片面。

    有時候真的覺得這些大人特別無聊,逛逛商場去躲起來,然後看孩子的應急反應,,假裝自己生病的看孩子的關心程度,冤枉孩子考驗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假裝把孩子的零食吃光,考驗孩子是否大方。

    在這樣的考驗裡,大人們常常站在道德的高度上俯視孩子,在心裡預設了孩子應該做出的反應,當孩子表現出來符合自己的心理預計,就大加讚揚,如果孩子表現得和自己想的不同,那就開始給孩子貼標籤,扣帽子,讓孩子一臉莫名,卻百口莫辯。

    其實作為人,肯定是有缺點的,懶惰的,貪婪的,這些都是人的本性,就是因為相互信任,才會把自己的本性暴露出來。

    孩子哪裡會料到,我對你也毫無芥蒂,你卻給我下套。孩子對父母的考驗,換來的只是孩子本來不存在的焦慮,憤怒,和悲傷,這隻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糟糕。

    其實,作為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他的孩子優點和缺點,其實你早已心中有數,與其費盡心思的去考驗他,不如去正確的引導他。

  • 8 # 糯米麻麻Coco

    孩子是父母的最愛,不是為何要是用這種方式去折磨孩子。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大人都逗小孩,看見孩子吃好吃的東西跟孩子說,我也想吃,怎麼辦。孩子遞過來好吃的,有假裝全部吃光,孩子看著著急,哇哇叫,大人看著孩子著急的樣子,笑哈哈。看到這樣的大人都要氣死。孩子小的時候教會跟別人分享東西是好事,但是要正確的引導孩子,而不是透過這種方式折磨孩子。

  • 9 # 一諾千金ok

    大人總是試圖考驗孩子,這樣做是在幫助孩子“提高能力”還是堂而皇之地折磨孩子?

    這樣做真的好嗎?

    真的不好。

    比如,我們在讀繪本時,孩子不會說時,我基本都是拿過書來就讀。而孩子大一點會說話了或者會看懂一點地方時,天天讀天天讀,再讀時就會問她“找找小兔子在哪裡?”“或者這是什麼?”“或者你來數數有幾個?”孩子特別煩,剛開始我還比較執拗,一定讓她找,後來發現再這樣的讀時,孩子反而不喜歡讓讀這本書了。所以,再給孩子讀書時,看她特別聚精會神的聽和看圖片,也就不打擾了,儘管讀下去。

    現在大點了,再讀書時,她就有自己的問題了,邊給她讀,遇到她感興趣的她會提出自己的問題。

    所以,有時候家長還是放平心態,多觀察孩子,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

  • 10 # 依依149066137

    如何讓你和孩子間的相處更高效,有力,顯然是父母需要學習和探索及成長的過程。時刻警醒自己,尋找內心秩序,真正給予的好是尊重和愛。父母更不要試圖考驗孩子,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喪失了對父母的尊重及信任!

    我兒子最近不愛喝水有些上火了,我就每天倒滿一杯水放到他面前讓他自己喝,還講了一大推不喝水的害處,當他把一個空杯子放到我面前的時候,我不相信,這麼快就喝完了?心裡想一定是倒到魚缸裡了,過了一會又倒一杯水非要看著他喝!最後的效果可想而知,變得更不愛喝水了!

    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非常大的,這些所謂的考驗因會深深的傷害寶寶,孩子心靈受到損傷,變得不自信,長此以往又如何變成一個健康優秀的孩子呢?

    所以父母試圖考驗孩子不但提高不了孩子的能力,而且會適得其反!父母要取信於孩子;父母對孩子要寬容,要體諒。要允許孩子有缺點,給孩子自省改過的空間!

  • 11 # echo愛慄絲

    這樣一點都不好,起碼作為媽媽的我就不認同,並且深度反感,但是我無法阻擋周圍親戚的做法,對此我對孩子深深愧疚,我竟然保護不了他。唉~

  • 12 # 愛讀書的媽媽轅鳶

    這個問題也不能簡單粗暴得劃分好與不好,總體還是要區分實際情況以及孩子年齡的。比如,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後,與孩子一起讀書看電影看新聞,問一問孩子對某件事的看法,考驗一下孩子思想覺悟到了什麼程度,我覺得明顯是對孩子有好處的,可以讓孩子遇到事情多思考。而大家都反對的,無非是另外一種,罔顧孩子發育特點和年齡,有意逗孩子,嚇唬孩子,那就是一種折磨了,比如,經常故意問孩子這個能不能給自己吃,當孩子給了你,你又說我是逗你玩的。等等。這種情況需要杜絕的,這就是典型的折磨孩子了,非常不尊重孩子。

  • 13 # 宸宸豆豆媽咪

    我一直堅持認為,父母和家人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父母榜樣,遠遠比命令和要求更能讓孩子記憶深刻。

    有些考驗,可以幫助孩子加深印象,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對的,是大家所接受和喜愛的。比如,孩子剛學會自己走路的時候,大人有時候會把果皮讓孩子拿著“寶寶,這個垃圾應該放在哪裡啊?”,當孩子順利的放進垃圾桶時,媽媽會誇寶寶,真能幹,孩子自然知道自己做對了,以後再看到類似垃圾,就知道怎麼處理了。

    但是有些考驗,真的是折磨孩子,讓孩子不知道怎麼辦好。比如,大人問孩子要手裡的食物,孩子給了,又說不吃,次數多了,孩子肯定不愛給了,反正你又不吃,而且孩子還會覺得大人心口不一。

    再比如,有些大人逗別人家的大寶,把你弟弟送給我家吧,我現在就抱走了哈,非要把大寶急得哭起來才算罷,然後還說孩子小氣。次數多了,孩子就說,你抱走吧,然後又說孩子太獨,太自私,不知道護著弟弟。真的是很討厭這種人。

  • 14 # 壯仔媽寶

    其實這樣的問題在生活中總是會出現,有很多家長在別人面前總是想顯示一下自己孩子有多厲害,比如在人前讓孩子“分享”自己的好吃的,可是孩子並不想,這個時候家長就會“引導”,其實這真的是在“折磨”孩子,完全沒有在提高孩子的能力。

    我特別討厭別的大人逗孩子,他們覺得這是和孩子玩,可是孩子明明不喜歡,孩子也不覺得開心,這不是折磨是什麼?

  • 15 # 諾雅媽咪愛育兒

    我覺得家長考驗孩子的做法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折磨。在我身邊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孩子的爸爸媽媽吵架後,孩子的媽媽會說:“寶貝,如果媽媽和你爸爸要分開,你是跟媽媽一起生活還是跟爸爸一起生活?”如果孩子回答跟媽媽住,那麼媽媽就會說:“真不愧是我的好孩子,沒有枉費我跟你那麼親。”如果孩子回答跟爸爸住,那麼媽媽就會說:“你個小沒良心的,老孃我天天照顧你,你心裡卻有你老爸。”其實這樣的考驗對孩子來說本來就是無益的,因為對孩子來講,爸爸媽媽跟她都是一體的,是一家人,如果硬要拆開這個家庭,對孩子來講就是一種折磨。

  • 16 # 糖糖媽媽22

    我不認為不應該考驗孩子,因為孩子的世界非常簡單,除了黑色就是白色,大人在試圖考驗孩子和逗孩子的過程中就是在慢慢的傷害孩子。我從來不強行讓我家孩子來分享她的東西,而且我一再的告訴我家寶寶,她可以對她的東西做主。我們在生活中直接給孩子做好榜樣,我家寶寶一般都會主動的和小朋友分享。我們家人也不會問孩子如果我們家有了小寶寶,就不喜歡你。我們很少考驗我家寶寶,所以我家寶寶不排除我家二胎反而是我們家最盼望有二胎的一員。我覺得有的時候考驗反而不如和孩子好好交流對於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

  • 17 # 啟明星138717721

    我感覺這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孩子性格內向,有點懦弱,那大人試圖考驗孩子,可能是在幫助孩子嘗試,進一步增強實戰經驗;如果孩子已經討厭大人的做法,但大人仍然選擇堅持,那我認為就是在堂而皇之地折磨孩子。有時候,我們對待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如果只是採取單一措施,那麼,孩子也會從心底排斥的。

  • 18 # 為愛等待2017

    看過一個新聞,說一位媽媽帶著孩子逛商場,心血來潮想考驗考驗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媽媽會怎麼樣,然後媽媽就躲起來暗中觀察孩子的動靜。孩子一轉眼找不到媽媽特別著急,可想而知孩子當時心裡是多麼的崩潰,媽媽看到孩子表現這樣也不滿意,還說了孩子。可後來發生的事是他媽媽怎麼也想不到的,孩子經歷過這件事後就變得沉默寡言,而且不敢自己一個人待著,完全變了個人。

    這樣的考驗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你覺得這是在提高孩子能力還是在折磨孩子?孩子的發展有他的規律,作為家長,只須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長,不要操之過急,有些道理只有到了某個階段才會懂。

  • 19 # 黃衣心理

    說到考驗孩子,大人要怎麼做比較恰當。如果說我們這種考驗就是堂而皇之地折磨孩子了,那就算了,所以呢我覺得考驗還是要分開說。

    有一種考驗,就是那種拒絕的型別,不管孩子,把孩子扔在一邊說你要獨立,然後你要接受這個人生的考驗,這個事情是你自己的,你不要找我,這種就會比較難以接受。孩子們也容易在這個自己做事情的過程中,因為感覺事情難度比較大而產生畏難情緒,或者不知道怎麼面對怎麼解決,同時又求助無門,容易使他們產生自暴自棄的行為,使得孩子的自信心降低。那這就是堂而皇之的對孩子的折磨了,這種考驗不要也罷,因為他對孩子的成長不僅沒有支援,還會拉低孩子成長的動力。

    另一種考驗,就是我們會隨時根據孩子能力的提升做出一些調整。這種根據孩子能力提升做出的這種考驗,是需要跟在孩子後面,隨時準備為孩子提供幫助。但如果孩子不求助的時候呢,我們也能比較恰當地跟他保持一個距離,能夠放手讓他去做自己的事情,這也是一種考驗。這種考驗給孩子提供的難度適中,使得孩子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做好。這樣的考驗,既增強了孩子做事的能力,又幫助孩子建立了足夠的自信心,和勇氣,所以這樣的考驗我們是支援的。

  • 20 # 似火青春1

    試圖考驗孩子,不如鼓勵孩子在自然法規中自由探索試錯。自然的考驗是孩子欣然接受的並且幫助孩子提高能力。而我們的考驗會讓孩子對事物產生厭惡,並未會讓孩子對我們產生一種不信任。從而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

    因此考驗孩子不如鼓勵支援孩子。提高孩子能力的工作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成人試圖的考驗可能會讓孩子提高一些能力,但是決不會是長久的辦法。孩子對考驗的厭惡和恐懼就如同期中期末考試。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被動的心態。這會讓孩子討厭被我們試圖考驗他們地一切活動,甚至討厭生活。

    所以育兒中少一些考驗,多一些冒險。我們鼓勵和支援是孩子提高能力的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世界》裡的豪橫具體怎樣理解,劇裡誰最豪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