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黃土情愫
-
22 # 悟風
①本義通透。即詩作可以含義多變叫人難定,但本義必須通透。如李商隱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儘管所指為何眾說紛紜,但本義是非常好懂的。本義故弄玄虛、文句艱澀的,不算好詩。
②有想象空間,回味悠長。像“祖國大地響春雷”這樣的,雖然格律無病(依新韻),但……毫無營養。這樣的就不算好詩。
-
23 # 林睿
夜半煙癮
清風灑戶愁思醒,
指腹平瘙緒乃寧。
吞吐尤奢遮月影,
呼吸敢請夜稍明。
淺談詩歌的藝術魅力
好詩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完美結合;是“真善美”的真實體現;是那種迴旋往復,使人在情感上能產生共鳴的內在韻律的感召。
詩是語言的精華,是最具感性的一種古老的文學藝術載體。詩歌無論在形式上怎麼改變,藝術表現手法上如何推陳出新,但詩所產生的那種美感是與生俱來,不會改變的,也是衡量一首詩歌的標準。
好詩絕對不是一種形式上的譁眾取寵和標新立異,以其達到博人眼球的目的。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寫出來,就是抒發了詩人的感情意志,是美的享受。讀者在讀的過程中,能感覺到那種美,體會到那種美,再慢慢地回味那種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詩歌所產生的意境。
詩歌之美是多元化的,有氣吞山河的豪邁之美,有正義凜然的悲壯之美,有明月清風式的恬淡之美,有纏綿悱惻的悽婉之美。如果沒有那樣的美感,就像沒有色彩的人生,沒有靈魂的藝術品。那種美,在感動了詩人自身之後,也就感動了讀者,否則,是算不上好詩的。
詩歌之美首先是傾注了詩人的個人情感。“詩如其人”是最好的闡釋。言下之意就是一個詩人必須具有一定的情懷,如果沒有那種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既便是風靡一時,也終將會被人民遺忘。以為歷史是勞動人民所創造的,詩,就是現實生活的寫照。任何文學藝術作品,雖然高於生活,但它依然是源自於現實生活,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豈能久哉。詩歌,焉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