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琳妞我的最愛

    一個人活在世上,必然有各種各樣的需要,如吃飽穿暖、有安全感、既有愛的得到又有愛的付出,還要追求名譽事業,實現自己的價值等等。這些需要得以滿足或實現,人們會感到愉悅和幸福,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或者說人的目標遇到阻礙或干擾時就給人帶來了挫折。

    遇到挫折時,有的人冷靜處之,有的人毫不在乎,還有的人煩躁不安,垂頭喪氣,甚至一蹶不振。初中生也會碰到挫折,如考試沒有考好、人際關係緊張、遇到別人的嫉妒和誤解、身體生病等等。

    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挫折:

    第一、家長要辯證地認識孩子所遇到的挫折,看到挫折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個體受一些挫折,特別是在人生的早期,經歷一些挫折,可以使人更快地成熟起來。只有在挫折中增長見識,汲取教訓,改變解決問題的方法。挫折並非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假如是沉重的打擊,或者多種嚴重的變故接踵而來,一般來說都會產生使人難以容忍的挫折;有時會引起人的粗暴的,消極的對抗方式,導致某些意志薄弱的人放棄對生活的追求,還可能形成孩子的自卑,怯懦等性格而失去,克服挫折的勇氣和決心。

    家長在孩子受到挫折時,要給予諒解,鼓勵和必要的幫助,千萬不能漠不關心,更不能一味地埋怨批評。

    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卡曼林.昂尼斯的父母在教育方面就頗有遠見。卡麥林愛讀書,尤其愛搞實驗,他把家裡的一個閣樓當作自己的實驗室。有一次做實驗時,不慎起火,燒燬了半座樓,十幾歲的他嚇得到郊外整夜不敢回家。這次闖禍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大挫折,他的父母整夜尋找,次日清晨把他從田野裡找回來。父親並沒有打罵他,而是心疼的把他抱在懷裡,親切地對他說:“孩子,別害怕,為了科學研究,你把全家的屋子全拆了,把田地全毀了,我也決不埋怨你”,這句話永遠在卡曼林腦海迴盪。激勵著他一生為科學實驗而奮鬥,終於取得了輝煌成績。

    第二、幫助孩子認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

    不少初中生把自己的挫折看作是人生道路上的失敗,其實這樣看並不妥當。更應該看到,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到成功,並非是自發和自然的過程,只有正確認識失敗,研究失敗,在失敗面前不氣餒,認真分析失敗的主客觀原因,端正繼續前進的方向。

    例如孩子在學習上受到挫折和失敗,就應該知道他認真檢查受挫折的原因,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學習是否有計劃、學習目標是否明確、學習時是否專心、學習目標是否定的過高等等。如果孩子在和其他人交往相處中受挫,就應該知道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失誤,自己和他人在個性價值觀念方面是否有很大的分歧。我們所處的年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年代,如果沒有經歷挫折,沒有抗拒挫折的能力,如果面對挫折退縮,放棄和自我毀滅都是不明智的舉動。

    第三、家長要知道孩子在遇到挫折時持冷靜的態度。

    在挫折和失敗面前,不少孩子缺乏冷靜的態度,他將不滿發洩到無辜的人身上,失去信心。對同樣的事情采取冷漠和退縮的態度;逃避現實幻想的方式解決問題;或茫然無措,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行動。這些都是對待挫折的不冷靜、不正確的態度的表現。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順利與挫折、成功與失敗的關係。面對現實審時度勢,採取積極進取的態度,對待挫折,或者說對待挫折要做出理性積極的反應。

    第四、家長要引導孩子變挫折為動力。

    在挫折中奮發,做出巨大成就的人物屢見不鮮,如:科學家牛頓、文學家托爾斯泰、老舍、茅盾等都曾幼年喪父。科學家諾貝爾、文學家曹雪芹、魯迅,政治家孫中山都是破落戶,貧窮人家。美國的海倫,我國的張海迪,都是身殘志堅的楷模,天文學家哥白尼、探險家哥倫布,曾被他人嘲笑和非難,仍然為人類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些例子都是教育孩子勇於面對困難,戰勝挫折,奮發努力,不斷取得學習和生活中的信念和力量的好素材。

  • 2 # 可可fairy

    孩子遇到一點挫折挫折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請問我該怎麼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呢?首先讓孩子有一個樂觀的心態,這種心態是父母從我做起。那麼什麼是樂觀的心態?是在遇見困難時,具有愉快而充滿信心的狀態,是一種積極生活狀。

    家長千萬不要把自己生活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最無助的時候,家長給孩子最多的是擁抱。

    告訴孩子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長,在人的一生中充滿著成功與失敗、順境與逆境等矛盾。對挫折我們不能消極地忍耐或迴避,而應直面正視人生挫折,積極尋求克服和戰勝挫折的有效途徑,撫平傷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標奮鬥!

  • 3 # 客都緣金牌紅娘謝老師

    平時太少鍛鍊孩子,一點小事,小問題就打倒孩子,不好。應該鼓勵孩子多做事,獨立,挫折多了,能力強了,孩子就自信了,強大了。

  • 4 # 辛福的全頭

    明確挫折不是人生的絆腳石而是推動人前進的動力。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人生遭遇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去看待它。遇到挫折時,該做的不是傷心落淚而是儘可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認真分析原因,在挫折中吸取教訓。

  • 5 # 會生活的小姐姐Alisa

    建議你不要一味地指責和高高在上的姿態,孩子也需要認同和認可,這種認同不是你一味的去鼓勵他支援他,而是學會和他站在一個高度去告訴他。你也可以適當的示弱,可以讓他感覺自己被需要,被認同,讓他去承擔起照顧家人,照顧自己,也會讓他學會理解別人和還有責任心。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以後再教,他不懂什麼的,現在是孩子的性格形成期,不能放任,不能寵溺。家長要有原則。

    做錯就罰要捨得罵捨得打,做對就認同讓他建立正確的觀念。不要動不動拿他去對比別人家的孩子哦。

    最後希望你的寶寶健健康康的成長,做個聰明得小寶貝。

  • 6 # 魯弗兒

    孩子的成長分多個階段,同時也是一個從弱小逐漸強大的過程,所以在特定的時候,孩子遇到挫折就承受不住,這本來就是很正常的現象。

    接受孩子暫時的弱小,陪他一起慢慢從低谷爬出來,父母需要做的是愛和鼓勵。同時以身作則來帶動,要知道孩子的潛力是驚人的。父母要做的是想方設法把他內在動力找到,並幫助他釋放出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形成習慣。,,就足夠了!

  • 7 # 愛玩王者的小迷弟

    我沒有孩子咋回答這個問題[捂臉]

    不過還是感覺需要父母首先給孩子做榜樣,小孩子其實是一張白紙,孩子的性格,思想行為都是會受到父母影響的。

  • 8 # 東方不白書場

    遇到挫折垂頭喪氣,這是人之常情。別說是孩子,大人也一樣。《天道》中有句話大體意思是,"高手對決,就看誰比誰多喘最後一口氣"。對孩子的畏難情緒,我建議:1.家長要以身作則、以身示範,孩子看看家人遇到困難是怎麼想辦法解決的。2.引導孩子平心靜氣,用"平常心"來對待,勝不驕、敗不餒。冷靜思考,開動腦筋想辦法。3.給孩子講一些經典故事,比如:小海鷗剛開始練習飛翔的時候,在海面上剛飛上來就落下去了,不過小海鷗卻一次一次不放棄,最終翱翔於天際。

  • 9 # 1顆小虎牙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要家長從小就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自己遇事的態度很大程度影響孩子的未來,如果孩子還小,作為家長就應該從小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能力,不要過分的嬌生慣養,也不要一味的去順從他,讓他有過多的萬事順利的錯覺,讓他時不常的可以碰壁,我覺得可以從小讓孩子正面困難,解決困難的好習慣。如果可以跟孩子溝通,道理他也明白了,那就跟孩子坐下來,靜下心來進行有效溝通,把問題寫在紙上,一點點的給他梳理,告訴他一個大概正確的方向,具體細節等讓孩子自己去決定,多試幾次,就能給孩子梳理出遇到困難應該如何解決的方法了,望採納!

  • 10 # 銳眼察微

    首先,要分析遇到一點兒挫折就垂頭喪氣的原因是什麼?是從來沒成功過?是懼怕失敗的感受?還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等等。只有找到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其次,家長是否給孩子溝透過遇到挫折的感受和經歷?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從家長自身的經歷明白遇到挫折很正常;同時也要知道遇到挫折後的想法和行動,給孩子一個前進的方向。第三,陪伴孩子經歷挫折,給出方法未必是最好的方式,陪伴孩子經歷挫折,共同承擔那份沉重,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才是最好的開始。

  • 11 # ab溫馨之家

    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值得我們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現在有很多孩子遇到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經受不起困難的考驗。出現這種情況,究其原因有很多,據愚分析,主要有如下幾點:一、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水平提高了,孩子沒有受過飢餓之苦,衣服無憂,養尊處優,如同溫室裡的幼苗,缺乏吃苦的磨練。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很多是獨生子女,爺爺奶奶,父母親對他們關懷備至,百般溺愛,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摘星星要月亮,孩子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因為是心肝寶貝,怠慢不得。試想想,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的孩子怎能經得起風浪的考驗呢?三、大社會環境的影響,使孩子形成了獨特的個性,互相網的東西魚龍混雜,網路遊戲漫天飛舞,手機交友抖音迷惑,如此眾多的內容使孩子單純幼稚的心靈深受影響,原本脆弱的神經又何堪重負?四、在農村,許多父毌親出外打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管教,現在的孩子本來就活潑好動,爺爺奶奶管束不到位,他們在外面容易結交一些遊手好閒之徒,在他們的唆使下,往往誤入歧途。作為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引導,在恨鐵不成鋼的心境之下,非打即罵,這樣的教育方法,往往會適得其反,使孩子感情更加脆弱,思想更加叛逆,破罐子破摔,沒有了希望,沒有了前途,從此就精神痛苦,振作不起來。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由此來看,對孩子的思想教育,確實是一項巨大的系統教育工程,沒有捷徑可走,馬虎不得,要採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從正面教育入手,要帶領孩子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培養他們敢於面對困難的自立能力,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唯如此,他們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 12 # 副主任護師

    我心理科同事曾經告訴我,每日要最少表揚娃一次,沒事也誇獎下,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鏡子練習這本書可以買來試試,個人遇到挫折時,常看常練習。

  • 13 # 福鼎磻溪仙蒲啊齊

    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當家長的要鼓勵孩子,為孩子加油。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讓他有信心。讓他知道不管有什麼挫折,我們都是他最堅實的護盾。

  • 14 # 快安堂

    最好的指導有兩個方法:(看和聽)

    一、讓孩子多看勵志人物故事,更能體會到那種逆流而上、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更能夠堅定自己意志,激發自身潛力,增加信心,激勵自己。

    二、多讓孩子學會傾訴,抒發內心的壓力和煩惱,更好的學會做孩子的聽眾,少一點指責,多一些稱讚,自信的指引將會給成功,帶去更潛在的無形力量。

    (總結以上,其實我們基本都能想到這些,也更想得到想要的結果,但是‘想到’和‘得到’之間,更務必再加上兩個字‘做到’!寫的不好,僅供參考

  • 15 # 老蔡CZW

    孩子遇到了問題,垂頭喪氣,一蹶不振,在我們生活中是經常有的,我認為正確的引導孩子面對這些困難挫折,首先,做父母的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他會有樣學樣的,其次就是,跟小孩多交交心,分析遇到的問題困難在哪?如何解決?最後多多鼓勵和陪伴她,找一些正能量的書籍給他看。

  • 16 # 佳哥說簽證

    做父母的要懂得與孩子溝通 、換種方式 心平氣的講、讓用心體會、才會明白、他的人生道路才剛剛開始、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 17 # 旭中旭

    1.及時疏導 當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時,父母不能置之不理,而應用積極、樂觀、正面、溫情,去支援...

    2.言傳身教 父母要成為孩子的"顧問"和他們學習的榜樣。比如,向孩子講一講自己在工作、生活中...

    3.不要太在意他人評價 其他人的評價,總是或多或少,會影響我們對一些事物、事情的看法,有時候...

    4.樹立挫折教育意識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應該對孩子保護有加。但其實,一個人受點...

    5.正確認識失敗與挫折 從孩子小時候起,就要經常告訴他們,失敗是很正常的,摔倒了,我們還要爬...

  • 18 # 沐雨橙風YX

    教育和引導孩子的受挫折能力

    孩子需要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也可以說是承受挫折的能力。我在學校的周圍的小學輔導班有一年多的輔導經驗,在這段時間裡,我發現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特別的差,因為他們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老師,回到家裡的時候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我想如果長此以往下去,是不是會產生依賴感,這種依賴感的產生,會使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過於依賴還會使他們失去自我行為,更嚴重的會厭學等等。我的這個論文題目正是基於這些平時的經驗寫的,孩子的受挫折能力,對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家長具體在孩子受挫折這個問題上該怎麼去做。

    一、從各個方面考慮孩子的受挫折能力的表現

    (一)受挫能力弱的表現

    1、不肯面對失敗,失敗過後會懊惱 、生氣、甚至攻擊他人; 2、面對新事物不敢嘗試,輕而易舉就會說我不會; 3、做事不能堅持和長久,經常半途而廢;

    4、經常會指責他人,把失敗都歸結與他人,或則動不動是他人的錯; 5、事事爭第一,以我為中心;

    6、面對各類新環境不能適應或者對環境的改變一時很難融入。

    (二)什麼導致孩子受挫能力的下降

    1、過度溺愛 事事包辦; 2、做錯事經常被父母責罵;

    3、父母對孩子能力估計不足,或者給孩子制定的目標太高; 4、在家過度以孩子為中心; 5、父母的鼓勵不夠或者過度鼓勵;

    6、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應該對孩子保護有加;

    7、家長的怕輸心理和處處都要孩子爭“第一”。、容易衝動,自控能力弱,特別

    是情緒掌控能力不佳。

    二、家長正確看待孩子的受挫折能力

    “身教勝於言傳”。家長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榜樣。比如,每逢孩子戰勝一次挫折,家長就可以指導孩子把事情記錄下來。

    這樣,當孩子以後面臨挫折時,家長就可以提醒他看看這些記錄,向自己學習。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做孩子的“顧問”,教給孩子一些克服困難的方法,但最後還應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實施。

    (一)理性評價孩子

    有些孩子通常比較爭強好勝,非得事事都爭第一,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聯想到很多人在遭遇挫折時一蹶不振,甚至以自殺來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事不宜遲。

    作為家長,要抓住有利的時機,讓孩子正視挫折。比如,年幼的孩子不小心摔倒,有些家長急於把孩子抱起來,還拼命地跺跺腳,指責地板的過錯。實際上,孩子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很容易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我覺得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自己勇敢地爬起來。如果摔得很痛,讓他們痛痛快快地哭幾聲也沒關係。對稍大的孩子來說,可以讓他們學學象棋和圍棋等,在下的過程中,不斷地承受失敗和勝利。有時候,家長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主動創設條件,讓他們嚐嚐失敗的滋味。

    (二)在失意時給予足夠的愛

    孩子第一批沒有評上少先隊員,非常非常傷心。我足足花了兩三天的時間才撫平他那顆受挫的小心靈。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愛。同時,作為家長,我們要平靜地對待孩子的榮譽,孩子得了獎固然可喜,但父母也沒必要心花怒放,適當還可低調點,但孩子失敗了,受挫折了,這時要引起重視,特別是當孩子已經盡力而為了,我們可以適當地獎勵他,鼓勵他。

    上世紀70年代,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全國聞名。在當年那些出類拔萃的“神童”裡,就有今天的微軟全球副總裁、IEEE最年輕的院士張亞勤。但在當時,全國大多數人都只知道有一個叫寧鉑的孩子。二十年過去了,寧鉑悄悄地從公眾的視野裡消失了,而當年並不知名的張亞勤卻享譽海內外,這是為什麼?

    歸根結底,是他們抗挫能力的差別導致了今天的差距。因為成長過程過於順利,致使寧鉑很難有勇氣面對失敗。大學畢業後,寧鉑雖然強烈地希望報考研究生,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放棄自己的希望。因為他太害怕失敗了。而張亞勤在挫折面前勇於進取,不怕失敗,從而鑄就了他今日成就。

    三、挫折教育,家長的正確做法

    “挫折教育”其實就是使孩子不僅能從外界給予中得到快樂,而且能從內心激發出一種自尋快樂的本能。那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呢? 首先,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應該對孩子保護有加。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其實,一個人受點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處。家長應正確看待挫折的教育價值,把它看成是磨鍊意志、提高適應力的好方法。

    其次,父母要有意地給孩子設定一些挫折障礙。對孩子來說,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要遇到苦難、阻礙,如果孩子平時走慣平坦路、聽慣順耳話、做慣順心事,那麼一旦他們遇到困難,就會不習慣,從而束手無策,情緒緊張,容易導致失敗。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有意地給孩子設定些障礙,或對孩子的要求說“不”,以此給孩子“加點鈣”。

    第三,父母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和挫折。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產生消極反應,往往會垂頭喪氣,採取退避的方式。要改變這種現象,就必須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教育孩子勇敢面對挫折,向困難發起挑戰。例如,當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時,就應該鼓勵孩子說:“別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麼?”當孩子一次次戰勝困難時,他們便會增添勇氣,激起戰勝困難的願望,害怕的心理就會消失,自信心 就會增強,抗挫折能力也就培養起來了。

    心理家研究指出:當人們遇到挫折時,高達九成以上的人會選擇五種反應:攻擊、退化、壓抑、固執與退卻,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於10%。“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心理學家馬斯洛挫折從來是人生走向成熟,成就事業的催化劑,是磨礪意志和毅力的砂輪。有挫折的人生才有力度,人生才稱為豐富,沒有經歷挫折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走向成熟。“挫折是財富,苦難是黃金。”我們更應該讓孩子們擁有健康積極的心理,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戰勝挫折的能力。

  • 19 # 北飄的蝴蝶

    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挫折。告訴他,人的一生中總免不了各種各樣的失敗和挫折,關鍵在於正確地認識它。家長要教育孩子,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不必垂頭喪氣,要勇敢、正確面對它。讓孩子明白,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路上,可能有朗朗的笑聲;路上,可能有委屈的淚水;路上,懵懂的堅持著;路上,茫然的取捨著;路上,有成功的自信;路上,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我們心的無私,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路不必雕琢,只要踏踏實實做事,簡簡單單做人。你的人生一定會無比精彩!

  • 20 # 燈飾家居

    一個孩子如果抗壓能力比較差,特別容易被挫折擊倒,這種情況是非常可怕的。在各種社會新聞當中,有一些孩子就是因為老師或者家長的一句批評,或者某次考試成績不太好,就開始尋短見。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出現,作為父母最好從小就給孩子進行正確的挫折教育。因為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當中,總是免不了遭受各種各樣的挫折,所以更需要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垂頭喪氣,怎麼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垂頭喪氣,怎麼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垂頭喪氣,怎麼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圖片源於攝圖網)

    孩子受到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這確實是現在孩子教育中比較讓人頭疼的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一現象。

    1.面對挫折,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太少。

    從學習走路開始,孩子一摔倒,家長(尤其是隔代親人)往往就飛快地走上前去,抄著孩子胳膊就把孩子扶起來,問孩子有沒有摔到哪兒,撣掉孩子身上的灰塵,甚至去拍打無辜的桌凳,責怪他們讓可憐的孩子跌倒了。

    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能好好地學會如何避開危險並且穩穩地走路嗎?能學會即使摔倒了也很快爬走來嗎?不會的,所以我們就會看到,很多孩子在馬路上摔倒了,或者一動不動地躺著等大人來救命,或者就知道哭。

    然後,來扶的大人還會抱怨:就知道哭!就知道哭!

    2.面對挫折,自己解決問題而且成功了的例子太少。

    也有的家長很有遠見,知道孩子以後還是會獨自面對困難,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於是,就採取了完全放養的態度,無論孩子遇到什麼困難,都不出手幫助,因為覺得不能幫孩子。

    慢慢地,放養得多了,就連與孩子的必要溝通,也沒有了。孩子回到家,無論是淚眼朦朧,還是臉上有傷,家長都覺得孩子自己可以解決,自己必須解決,自己能夠解決,但卻忘記了,我們大人,也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

    孩子多麼可憐。

    知道了大概問題出現的原因是什麼,那接下來,我們就比較好下手了。

    1.多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

    遇到小水坑,讓孩子自己跨過去,即使溼了小鞋子,但會收穫孩子下次再遇到水坑時的應對能力。

    孩子在幼兒園與小朋友處得不好,沒有關係,第二天去,他們也許就又有說有笑了,不要急著又找老師又找人家家長的。孩子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記仇,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複雜。

    學習上出了點小問題時,讓他自己去問老師問同學,回來認真複習認真做作業,也許,他自己就能把成績給弄上去。

    2.適當施以援手,讓孩子知道,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引導與陪伴,更需要家長的幫助,當孩子還弱小時,遇到了困難,自己不敢面對,但如果有家長站在他們身後,哪怕只是給予精神上的支援,也是極可貴的。比如孩子想做一道菜,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家長就可以陪著他,從洗菜切菜開始做起,一直到菜上桌,這過程,讓孩子親手去操作一下,那孩子的成長,肯定快。

    困難面前,孩子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還要有戰勝困難的實戰經歷。這關係到孩子信心的建立。孩子受到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這和孩子長期與失敗為伍,沒有勝利的正向激勵,有很大的關係。

    而人生路漫長,失敗在所難免,家長要力所能及地陪伴而不包辦地和孩子戰勝一個個困難。

    也許有人會說,你這觀點,真是不知人間疾苦啊,有很多困難,是你沒法子想象的啊。我說,人生實苦,但仍要樂觀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想將印度洋變成“印度之洋”,至少需要幾個航母戰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