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啦啦傻蛋

    你這種情況是沒有信心,怕自己拒絕別人後別人會對自己不滿,怕別人說自己不好。瞭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比別人怎麼看你重要,拒絕別人,請先用你的勇氣,要相信自己“你不是你所想的那麼壞,不要害怕什麼,從明天開始把你最真實的一面展現給大家,說你想說的,做你想做的,這是你的舞臺,不要在乎別人,誰和你鬧你用你的智慧消滅他,不要再逃避,你的嘴巴就是你的武器,要學會使用。

    我支援你的

  • 2 # 123拾荒人

    謝邀。因為害怕Say No而遭人嫌棄,害怕拒絕破壞人際關係而顧慮重重,最終沒能拒絕別人的請求,勉強答應,即使自己心不甘情不願。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不可否認,有些人真的是在你拒絕他之後而疏遠你,認為你很小氣,這點忙都不肯幫,這樣的人不是益友,更要堅決地拒絕他的要求。同時也不要因為怕尷尬而不敢拒絕朋友,有時候你真的沒有能力幫忙或者在某件事情你真的不方便出面幫忙的情況下,也要拒絕,有些小技巧可以掌握一下:1.耐心聽完對方的要求,即使在中途就知道應該拒絕,一方面表達自己對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可以更清楚地瞭解對方的需求。

    2.要明確告訴對方你要考慮的時間。有時候我們為了避免尷尬而習慣性地用“考慮考慮”來帶過,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很可能會以為你不會拒絕他而對你一直懷有希望。如果不想當面立刻拒絕,一定要告訴對方你考慮的時間,表示自己的誠信。

    3.拒絕的話不要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首先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這個請求對其的重要性,拒絕之前要感謝對方在困難的時候想到你,然後再說拒絕的話,並且略表歉意,切忌太浮誇,會讓人覺得你很虛偽。

    4.態度要堅決,不能因為對方的再次闡述而被說服。因為這樣會讓對方以為還有迴旋的餘地,如果你有能力幫忙是好事,最怕沒有能力幫忙而感性答應,這樣的決定對人對己都不負責任,有可能還會耽誤對方的事情,鬧下不愉快的種子。

    5.說明拒絕的原因,就算是編的,也要編的真實。真誠的並且符合邏輯的理由是最好不過的,這會維持原有關係,而當我們發現拒絕的理由不夠充足時,我們可以“編”一個充足一點的理由,但要顯得真實,不然以後謊言說破了更加尷尬,還很可能會關係破裂,如果不想冒這個險的話就直接拒絕,不要說明原因。

    6.對事不對人。要讓對方知道你拒絕的是他的請求而不是他本身,拒絕之後最好可以為對方指出處理問題的其他辦法,一定不要透過第三方拒絕,一方面顯示自己的懦弱心態,最重要的是缺乏誠意。

    不要隨隨便便地拒絕,也不要隨隨便便地答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要害怕拒絕,萬事開頭難,希望大家能夠克服心軟的“毛病”,勇敢地Say No。

  • 3 # 吃貨大店長

    想想自己吃的那些“虧”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真的是一個幾乎不會說不的人,所以那段時間我嚐到了很多苦澀,更是忍受了太多委屈。我相信所有不習慣說不,不太會拒絕別人的人,都有過這樣的遭遇,那就是在一次次該拒絕卻說不出口的時候,會吃很多很多的虧,會首都奧好多好多的委屈。後來我就自己琢磨,想想那些我本來不會委屈的事情,想想就因為沒拒絕而讓自己吃的苦頭,慢慢自己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學不會拒絕,自己吃虧純粹活該。

    把必須拒絕的人打進你心裡的“黑名單”裡

    為什麼這麼說,大家聽我多說幾句就明白了。在我們明明想拒絕,卻有時候不太好意思開口,但是一定會很後悔的那些人,一定不是你非常在意非常喜歡的人,不然,什麼吃虧不吃虧的無所謂,根本就不會計較。只有那些我們不喜歡甚至反感或者陌生的人,對我們提要求的時候,我們才會出現想拒絕卻又因為其他而沒及時說不導致自己後悔的事情。所以你記住,平日裡,把這一類人牢牢記住,在每次遇到這類人的時候,一直在心裡想著拒絕,並勇敢一些,就好啦。

    刻意多次亮出自己的底線給自己

    這也算是自我鼓勵的一種方式吧,不過貌似有點點激進些,但對我而言還是管用的。我們舉個例子吧。比如你很不喜歡的職場中的一位同事,總是不厭其煩的麻煩你,今天讓你幫著做點工作,明天可能又要指使你幫她做這做那。對於這樣的,你是不是剛開始不在乎於是幫她做,但後來你心裡是很反感的?可是你說不出口。那麼,這時候你給自己定個“底線”,比如你可以幫她順手買頓午餐,但覺不幫她做事。那麼在她又提出哪些無理要求的時候,你心裡就會有那麼一個想法,那就是她超出你的底線了,這時你就可以勇敢點說不。告訴自己一句話,你連自己的底線都能被人輕易超越卻不敢說話,你活該受氣。

    告訴自己一次就好

    有某一段時間,我是真的對那個我很不喜歡的長輩說不出拒絕的話。覺得是長輩,就算刻薄、無情、狠心、拜金一些,那也是長輩,明知有些要求實在是無理,自己也是氣得難受,卻總是張不開拒絕的嘴。時間久了,自己想想就覺得憋悶的慌,甚至為此整夜整夜的失眠。後來我就對自己說,我就拒絕一次試試。結果在一次無理要求時我直接拒絕了,可想而知,再次拒絕的時候,我的那個不字說的越發順溜了,慢慢成了習慣,只要我不喜歡不開心不願意,只要你的要求過分且無理取鬧,我就拒絕愛咋咋地。別看只說一次,只要有一次,第二次你一定會得心應手。

    拒絕晚找理由倒頭就走

    這麼做是有原因的,在每一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來說,他都有一張太愛面子的臉了,怕這個不好意思,怕那個下不來臺,怕他生氣又怕她多得多等等等等,到最後把自己難為了,還讓別人覺得你真是個可以隨便欺負的軟蛋。一般不是沒有拒絕的勇氣,而是擔心拒絕之後對方尷尬沒法子相處了。那麼,你就可以這樣做,勇敢一些拒絕之後,管他什麼情緒呢,直接找個理由離開“現場”,愛誰誰你走你的或者繼續忙你的就好了。

    不要委婉直接一些的說不

    委婉一些的拒絕別人,也是要分針對誰的。如果是你的長輩或者上司,你就要適當考慮這個問題了。也要分針對什麼性格的人,如果就算是你的長輩,比如公婆,是那種習慣對自己兒媳婦提過分要求的性格,或者是那麼刁蠻刻薄的性格,該拒絕的時候還是直接一些的好,等對方習慣了你的拒絕,自然就不會覺得被你拒絕是一件多麼讓他們下不來臺的事情。如果總是委婉,他們一定會明白你其實就是抹不開臉,時間久了,他們自然就會和你糾纏,一來二去,你還是不好意思說不。

    平日裡把自己鍛鍊成直來直去的性格

    這是我最最想說的,也是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做到的,特別是平日不會拒絕別人或者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人要學會的。如果平日你的性格就是直接一些的,比如你同意就爽快答應,不喜歡那就直接拒絕,不管是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時間久了,別人自然就會了解你的性格,也不會特別在意你的拒絕,你也不會因拒絕別人而覺得彆扭之類。至於那些是不是愛提些無理要求的人,自然會離你遠一些的,你也不必受那些亂七八糟的氣了對不對?

    誰會在乎那麼在意別人情緒的你

    這也是很想和大家討論幾句的。你說不出拒絕的人和事,肯定是你不喜歡的、勉為其難的,或者說是讓你自己很不開心的事情。對你提那些要求的人,要麼是不瞭解你的喜好,要麼就是故意難為你。對於前者,別人不瞭解你那麼你就要及時拒絕,讓別人知道你不喜歡那樣做或者那樣說,別人以後自然就會明白。對於後者,你就更要大聲拒絕,明明知道你不喜歡卻故意難為你的人,你憑什麼委屈自己讓他們開心?你那麼在意別人的情緒,誰會在意你的情緒?記住了,在意你的人,不會對你提無理要求,提無理要求的人,你根本就沒在意的必要!

  • 4 # 桑代克的貓er

    在工作之外,朋友或家人也經常向我們提出各種各樣的請求,有人擔心斷然拒絕的話,會傷害到朋友家人的感情,所以總是一味答應,結果弄得自己特別疲憊,實際上也是如此,很多人被拒絕之後會感覺自尊心受到傷害,甚至覺得對方輕視自己,儘管如此,需要拒絕時就要毫不猶豫的拒絕,我們沒有必要接受那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請求,即使是親朋好友,如果請求不切合實際的話,也一樣要拒絕!如果礙於面子,勉強答應或者拒絕得不清不楚的話,就是在浪費雙方的時間,實際上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即使拒絕別人,雙方關係發生惡化的風險並不大,對人際關係的破壞力最大的不是拒絕,而是拒絕的方法,不妥當,對於親朋好友提出的麻煩請求,我們該怎樣高明的拒絕呢?這也有一種方法叫做“yes, but……”(好的,但是……)拒絕法。這種方法透過最初的肯定可以先穩住對方的情緒,而且在語言中有一種開頭效應,最初的話總讓人印象深刻,但是隨後的轉折中必須明確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否則很容易讓對方誤會,歸根結底,拒絕別人的要點就在於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表明自己的觀點。

    對於對方的請求,首先要發表肯定的意見,並表示自己的謝意,感謝對方的信任。然後再來一個轉折,找一些理由婉轉的拒絕對方。當然,有些不識相的人還會不依不饒的堅持他的請求,這次就要斷然拒絕了,可以說真的沒有時間,或者再加上一些生氣的演技就更完美了。

    不過,這些都是拒絕別人的方法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樹立該拒絕時就拒絕的意思,不能老被面子拖著走,否則會把自己弄得很疲憊。

  • 5 # 雲鸚

    《我不好意思拒絕你,你卻好意思還背後說我》?

    你要的,除了男朋友、內褲、自己用著的牙刷,其它的我有什麼都給過你了。你何時能自量,心滿足?常常趁我出去不在,亂翻、亂動我物件,我回來看到如此雜亂,我忍,忍,誰讓我和你是室友?你還要什麼跟我明說嗎。更肆無忌憚的你,我在你我之間無秘密,你卻在背後議論我?你把我對室友的好,大方當我“傻丫”?天啊,真的是好人難當。

    回答: 象這樣貪得無厭的室友,不應該再這樣任其放任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或百般對她“九十九個好”只差一件,沒把男友讓給她,她都會覺得你不大方。現只有與其開誠佈公的談談,彼此珍惜青春的友誼,愛護彼此形象;不能在背後亂議論自己朋友。如果,還老樣子不改或變本加利,不理解的話,要這樣的朋友何用!儘早拜拜嘍。

  • 6 # 毒舌女青年

    在成人的世界裡,很多人不明白,不爽快的答應,比如以後再說,我再考慮一下等,其實都是拒絕!

    你不用不好意思,因為他們已經好意思開口了,你有什麼不好意思拒絕呢?

    曾經我也是不會拒絕別人,有時候表達的不是很明確,結果就是成全了別人,委屈了自己,甚至是噁心了自己。事後,自己很長時間覺得很憋屈,得不償失。後來,我想明白了,與其這樣讓自己難受,還不如直接說不,來的痛快!

    毒舌一句:別不好意思拒絕別人,那些好意思為難你的人,都不是什麼好人。

  • 7 # 一曲斷山河

    拒絕是一門學問,可以說是人活多久,就可以學多久。這個東西隨著別人的不斷創新套路,你也會有新的拒絕套路。

    在生活中,什麼去拒絕一個向你借錢的人,你讓他跟你拿不到錢,他心裡還會感激你,不傷和氣,不傷朋友之間的感情。

    他向你借錢,你有錢,但是不想借給他!什麼辦?這個東西就是玩套路。首先你以最近家裡出事還是生意不景氣為由說沒有,真是你也要說給我幾天時間我幫你找找。這幾天時間,你問別人借錢要問道他的朋友裡的人去!等幾天時間到了,你說你也沒有辦法,找不到。或者你借他跟你找錢的百分之一。這樣對方覺得你為他努力了!同時也是出力了!他會特別感謝你。

    在愛情你也是一樣拒絕一個人,要做到不要太直接,不要太敷衍。要給對方一種你的拒絕都是一種紳士。

    我不是那個方面的專業人士,但是可以給你推薦幾本書,看完這些書對你以後的生活,事業就很多的幫助。

  • 8 # 一葦渡心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問一個問題:

    “不懂得拒絕別人”是“不懂得”的問題還是“不敢”的問題?

    “不懂得”是技術問題,“不敢”是心理問題。

    有時候有些人誤以為“不敢”是“不懂得”,又會誤以為“不懂得”是“不敢”。所以,我們要澄清到底是“不懂得”的這種技術性的問題,還是“不敢”這種心理的問題?

    技術問題

    如果是技術問題,說明這個人更多的時候考慮別人的感受,如何能拒絕的好一點,也就是說他是已經決定了要拒絕,只是說怎麼樣的技術操作可以覺得輕鬆一點,讓事情漂亮一點。

    這種人比較要面子,也比較照顧他人的感受,是一個場面上的人,這就是技術問題。

    我個人觀點,比較贊成技術的問題這個層面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很多時候想要給別人做一個解釋,越解釋越掩飾,好像此地無銀三百兩,越抹越黑,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拒絕別人就不如不繞圈子,不增加套路,也不要瞻前顧後,就直截了當告訴別人。

    比如別人向你借錢,你推說下週我想一想,然後再說我問問我老婆再說,再不接電話。最後對方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變化。

    你原來之所以推遲,是因為你想怎麼樣能夠使你們的關係不會因為你的拒絕而受傷,但是因為你這樣子瞻前顧後、完美主義,最後導致你在朋友的心目當中不但是一個不借錢給他的人,還是一個虛偽的人,甚至是一個小人。

    所以還不如你最開始的時候就不多繞這個圈子,直接就說:“對不起,大哥,這個錢我不能借給你,因為我現在要買房子,所以我現在沒法把錢給你;對不起,大哥,這個錢我不能借給你,因為你借錢是為了做買賣做生意,我就是一個小上班族的,我們掙錢都是為了這個。”

    這個很真誠的,當然找一個委婉的理由更好些,不失真誠。“對不起,大哥,我最近手頭緊,剛剛被我丈母孃借走了這個錢,我身上現在都沒有錢了。”善意的謊言也是可以的。

    總的來說,技術問題層面是很容易處理的,只要自己不太要求完美,不要再想著漂亮。有時候我們技術層面的問題,就是因為我們老想打漂亮仗,老想把事情搞得很完美,多多少少有些虛偽。

    拒絕了就不要再想了,不要再想著漂亮,完美,能夠把問題說清楚就可以。

    很多人在人際關係當中很被動,在自己的人生事業發展過程當中被動。這個被動往往都是自己太追求完美,太追求漂亮造成的。

    技術問題上面,我就給大家分析到這裡。

    當然不排除還有特殊的情況。

    對方可能心裡脆弱,可能現在是在一個不恰當的環境,你不能直接當面拒絕他。可能你直接拒絕了會為難他,他受不了。你拒絕他,他就死去,這個你就不能拒絕。

    有時候,真誠也是不能一概而論,不能說我是真誠的,我就告訴你,不借給你,你怎麼地吧。

    孔子的學生給別人打賭,說是三七二十一、三七二十四的問題,最後兩個人爭得不相上下。

    這個學生說,咱們去找孔子論理。那個人是一般的農民,就是沒有上過學的。他就說:“好,如果我說錯了,我到時候頭割給你。”

    結果他就去找孔子,孔子就告訴他是自己的徒弟自己的學生錯了。那個人就高高興興的走了。

    走了之後孔子的學生問老師:“為什麼?老師,你不是告訴我不說謊話嗎?你怎麼糊塗了,難道你自己不會算這個帳嗎?你算了,你為什麼?”

    “我是說我要是說你對了,對方是要掉頭的,但是說他對了,你只不過是一個糊塗蟲而已,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

    所以有時候,也不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技術問題,堅持真誠的原則,但是還要堅持因地制宜,不難為別人,也不難為自己。

    凡是難為了自己的人也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凡是難為了別人的人,自己過得也不會好到哪裡去。這是我說的技術問題。

    心理問題

    我們再來說一下心理問題,就是“不敢”的問題。

    為什麼不敢呢?

    不敢的體現就是不捨得。

    人是有貪心的,我有時候拒絕了一些人、一些事,就意味著說我要失去一些東西。比如我要拒絕這個朋友他提出的要求,就意味著下一次我這個朋友我向他提出一些要求的時候,他也可能拒絕。

    拒絕會意味著我要捨得放下一些我的利益。

    如果一個領導讓我去幹一件我不願意乾的事,我要是拒絕了他,有可能我就不會獲得提拔,不會被他重用了。

    所以拒絕有時候就意味著要舍掉一些東西,我們的貪心是很重的,不想捨棄一些東西,就是我們心裡的問題,貪心的問題。

    這個貪心問題我再講一下,很多時候,我們不捨得放下。不捨得放下,就不能夠前行。

    就像我們心理成長上,你不放過自己的過去,你就不能迎來自己的美好未來,所以不放下過去,你怎麼會贏得未來呢?

    有時候我們不敢得罪別人,我們總想讓所有的人都喜歡我們,我們不捨得罪一個人。

    就像我的講課,我要讓所有人聽到都舒服,都喜歡,那是不可能。不敢讓一個人不喜歡我,不捨得一個人不喜歡我。那我這個課不用講了,我就只能舉步維艱。實際上這個不捨得,往往是會讓自己有巨大的損失。

    從進化的角度來說,人類的進化,生物的進化一直是優勝劣汰,擇優選擇,尋找最符合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基因保留下來。

    基因當然決定人的行為,有一些人在慢慢的成長當中,也會做一些選擇,只要我現在不拒絕,藏著掖著一段時間可能最符合利益。我們在實際生活當中去觀察,越是貪心不捨得,後來越是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付出的成本更大。

    捨得應該是一個成本,有時候我們不去拒絕一些人,不敢得罪一些人,恰恰是我們不能贏得另外一些人。

    你會看見凡是獲得了的人,他獲得了一些利益,一些機會,一些人員,一些人脈,一些好評,一些獎勵的人,他都是在最先開始的時候已經捨棄一些東西,不捨得就不可能得。

    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我們會算這筆賬,會算這本人生幸福的賬,成功的賬。算清人生的這種加減乘除的賬之後,我們就不會不捨得了。

    一旦你捨得了,有一部分你就敢去拒絕了,對不對?

    “韋老師,你要是這樣講課的話,我就不聽你的課了,我要退出教室。”我說:“ok,沒問題,捨得!退吧!沒問題的。”

    “如果你這樣子對我的話,那我就不客氣了,我要去網上寫你的壞話了。”“沒問題,可以,我捨得我的名聲,因為我要堅持另外一樣東西,我沒有時間跟你扯談下去。”

    “韋老師,如果你不跟我說清楚,那我還是不願意跟你學習心理學的,不會報你的培訓班的。”“ok,我捨得,為什麼?因為我去上課的時間收穫比花在你身上時間的收穫更大,我不跟你解釋,等你們明白了再來,不明白,有緣再見。”

    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捨得,這是第一個,貪心是我們固有的一種心理病,這個心理病不是心理學上的病,而是人性的貪婪、貪心的病。

    第二個不捨得是我們心理的一個衝突,有時候我們想兩個都要,患得患失,魚與熊掌皆想要,往往這樣子結果是不好的。患得患失得不到,患得患失不是人性的問題,是心理人格衝突的問題。有些人就是選擇困難症,是個性的原因,這個就是心理問題了。

    患得患失怎麼解釋呢?

    我過去講課講孟子的方法,孟子是一個很會選擇的人,他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選一即為義。

    選一就是選一個,魚也好,熊掌也好,不要不選,我們往往不拒絕,實際上就是不選。不懂拒絕不敢拒絕都是藉口,實際上就是心理衝突,不敢選,所以要選,不要不選,不選過後兩個人都來找你,那你就麻煩,你談了兩個女朋友,和兩個人都有關係,兩個人一起來找你,一個人揪一個耳朵,說你是一個騙子,鬧到最後不好收拾,何必呢?所以選一即為義。

    不做一個不義之人,不義就是不選擇,不義就是模稜兩可,不義就是左右逢源,不義的人怎麼會有好結果呢?我從沒看過不義的人會有好結果,所以只要你選擇了義,在義的這一邊,你一定會有好的結果,這是不敢的第二個“避免不義”。

    第一是要捨得放手,不要貪心,第二個是要做一個有義的人。

    我們再來看一看不敢的第三個層面,害怕被否定。

    我們害怕過後別人會找我們的麻煩,我們要吃苦頭,後果很嚴重,拒絕別人怕過後會吃虧,我們怕,並不是我不想拒絕,而是我真的不敢拒絕。

    沒有勇氣,怕接受後果,不敢承擔拒絕之後帶來的後果,所以你就不拒絕,但過後的結果會死得很慘。

    比如貪官,被逮起來的時候都是對不起黨,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起祖宗,我相信他們說的對不起都是有著真情實感的,因為有的人快被逮起來雙規之前,會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了,也長嘆一聲,後會有期,有的會把老朋友下屬叫過來,說明他們知道當初因為害怕領導給他們穿小鞋,害怕一些人,害怕如果不接受他們的禮,不跟一些人搞循私舞弊,就會被排擠,別人就會搞他,所以他做了這個選擇,他選擇知道早晚有一天會有問題的,他也準備好了這一天。我們怕的就是很多人沒有準備好這一天,以為我現在把它糊弄過去就可以了。

    因為不敢接受後果,所以你就不去拒絕,最後你得到的結果會更加的嚴重。命運就是這樣子的。

    有人說你把我的心理分析清楚就可以了,你為什麼還要從人生的角度,經濟成本的角度,成功成本的角度來分析?

    因為很多人自以為聰明,不是因為我們心理不夠硬這麼簡單。

    有的不拒絕,是因為心理不夠硬;有的不拒絕,是因為心裡太善良;有的不拒絕,是因為方法不當;還有的不拒絕,是因為我們自以為聰明。

    不要不真誠,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捨不得放下。

    這些你都做到了,那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拒絕的呢?做一個真誠有獨立人格、有浩然之氣的人,你會贏得所有被你拒絕人的尊敬,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最後我要跟大家說,真誠成本最少,虛偽成本最大,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敢於拒絕、真誠、有自我的人,有界限、有邊界的人。

  • 9 # 小街過客

    借用一位心理專家的解答,也許會幫到你。感謝明之孤殤!

    “助人為快樂之本”,是人人都可琅琅上口的一句格言,但是,當別人前來要求協助時,難免會遇到自己力不從心的時候,這個時候該如何拒絕呢? 有些人在拒絕對方時,因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據實言明,致使對方摸不清自己的意思,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像是當你語意曖昧的回答:“這件事似乎很難做得到吧!”原來是拒絕的意思,然而卻可能被認為你同意了,如果你沒有做到,反面會被埋怨你沒有信守承諾。 所以,大膽的說出“不”字,是相當重要卻又不太容易的課題。以下是幾種如何說不的建議:

    直接分析法: 直接向對方陳述拒絕對方的客觀理由,包括自己的狀況不允許、社會條件限制等。通常這些狀況是對方也能認同的,因此較能理解你的苦衷,自然會自動放棄說服你,並學得你拒絕的不無道理。

    巧妙轉移法: 不好正面拒絕時,只好採取迂迴的戰術,轉移話題也好,另有理由可以,主要是善於利用語氣的轉折——溫和而堅持——絕不會答應,但也不致撕破臉。比如,先向對方表示同情,或給予讚美,然後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絕。由於先前對方在心理上已因為你的同情使兩人的距離拉近,所以對於你的拒絕也較能以“可以體會”的態度接受。

    不用開口法: 有時開口拒絕對方訑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在心中演練N次該怎麼說,一旦面對對方又下不了決心,總是無法啟齒。這個時候,肢體語言就派上用場了。一般而言,搖頭代表否定,別人一看你搖頭,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之後你就不用再多說了,面對推銷員時,這是最好的方法。另外,微笑中斷也是一種掩體的暗示,當面對笑容的談話,突然中斷笑容,便暗示著無法認同和拒絕。類似的肢體語言包括,採取身體傾斜的姿勢,目光遊移不定、頻頻看錶,心不在焉……但切忌傷了對方自尊心。

    一拖再拖法: 如果已經承諾的事,還一拖再拖是不智的,這裡的一拖再拖法指的是——暫不給予答覆,也就是說,當對方提出要求是你遲遲沒有答應,只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考慮考慮,那麼聰明的對方馬上就能瞭解你是不太願意答應的。

    其實,有能力幫助他人不是一件壞事,當別人拜託你為他分擔事情的時候,表示他對你的信任,只是自己由於某些理由無法相助罷了。但無論如何,仍要以謙虛的態度,別急著拒絕對方,仔細聽完對方的要求後,如果真的沒法幫忙,也別忘了說聲“非常抱歉”。禮貌的拒絕別人有的時候也可以透過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當自己不願意或無法實現別人的請求的時候,直接告知對方,讓對方清楚明白,也是一種禮貌,當然要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採用這種方法。

  • 10 # 牽手教育

    有些事明明不想答應,卻總也不會說“不”?如何說服自己學會拒絕別人。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某些場合,大家都在吹捧某個人,你也跟著吹捧,雖然你並不認同這個人;或者在有些場合,大家都表現的很感動,你也跟著感動,雖然你並沒有太大感覺。想要拒絕同事或者朋友的無理請求,卻總也不會說“不中”。這類經驗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應該思維的身影,壓迫者我們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這就是自我煩惱背後的應該思維。這種對自我的應該思維,壓迫我們,讓我們找不到真正的自己。這種心態存在著一種自我強迫。就是我應該這樣。就拿個人努力這件事來說,為什麼我們經常對自己的努力找不到方向。只是知道,我再也不能這樣過了。我要努力,不能閒下來。

    我們先想一下,身邊那些正在努力的人是怎麼樣做的。他們心裡往往有一個想實現的目標,但他們並不是那麼關心自己努力不努力這件事。他們會把所有注意力放到做事上,只想把事情做成。這時候,努力是一種自主自發狀態。是創造活動產生的副產品。

    可是,當一個人沒有這樣的目標,卻覺得自己“應該努力”,會怎麼樣呢?他會想,雖然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可是成功的人都很努力。於是,我們遵照內心的應該規則行事,讀書、聽講座、學習。我們不知道目標在哪裡,只是想要努力這種狀態本身,因為應該自我的規則是—努力總是對的。

    可是,應該思維的本質是模仿。太多的應該思維限制我們表達自身情感,甚至最終取代了真實情感的表達。這是自我的應該思維最大的問題。“我應該如此”的應該思維,本質是用社會規則、他人的期待或者文化習俗代表我們自發的行動。所以,關於自我的應該思維,完整的句式是:既然別人覺得應該這樣,那我就應該這樣;既然別人期待我這樣,那我就應該這樣。既然別人希望我說這事兒“中”,那我就應該說“中”。

    一旦某個行為不是出於自發的,而是產生自某個“我應該如此”的觀點,它就可能變成一種強迫性質的自我要求,就會逐漸偏離事情本身。

    比如,在一個悲痛的場合,因為身邊的人都被感動了,我們就覺得自己應該一起感動,雖然沒有真的被觸動,但還是表現出感動的情緒。這就是對感動的模仿。應該思維不僅阻礙了我們表達真實情感,還固化了我們的思維。

    我們為什麼會陷入應該思維呢?甚至越陷越深,讓它成為理所當然的思維方式呢?人會陷入應該思維,是因為人們不斷在外在世界中尋找被別人喜愛的“自我”標準,妄圖創造一個理想的自我。這個理想的自我通常是完美的,聰明、美麗、優秀、毫無瑕疵。我們努力保持幻想中的形象,害怕別人看到幻想背後真實的自己。這樣一來,我們就被這些應該的規則支配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果跳出自己的應該思維呢?

    簡單來說,就是找回自己的感覺,能夠意識到外在的規則是如何影響我們的,並作出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感覺雖然很模糊,但它是真實的。

    可是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因為“應該”背後,常常不僅是規則,還有更多認同這些規則的大眾、你的家人和朋友,甚至權利機構。有時候,找回自我意味著我們要有勇氣誠實地面對自己,哪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與他人不同。

  • 11 # 效果圖高階表現

    我感覺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很痛苦,說難聽點就是爛好人,爛好人,尤其是在公司,自己開車上班,有的同事經常搭順風車上下班,問題是他經常讓我等他,還給我規定幾點幾分在什麼時候等他,自己心裡有點不痛快,工作中,完成自己工作之餘,自己就像一個打雜的,什麼都是你的。我現在在努力改變,最主要的是說話一定要過腦子,想清楚再說,有時可以裝聽不見,我就是這麼好的,但也要注意分寸,慢慢改變吧!說話要過腦子!

  • 12 # 吃喝玩樂團旅行

    學會拒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

    敢於說不

    如果有些事情想去拒絕別人,那就直截了當的說不,一個是節省別人時間,一個是節省自己時間。

    留點時間考慮

    給自己一點時間考慮,想清楚以後再直接回絕對方。

    明白自己要什麼

    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東西就乾脆說不。

  • 13 # 我是果小松

    我不知道,哪條路肯定能通向成功,我只知道,有一條路肯定會導致失敗,那就是:事事遷就他人。——柏拉圖

    01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講一個故事。

    有個售貨員正在竭盡全力,給顧客推薦一雙鞋,但是很明顯,顧客沒有興趣。

    售貨員:你為什麼不喜歡這雙鞋呢?

    顧客:因為顏色深淺不一樣。

    售貨員:怎麼會?美女,這個顏色跟你指甲油的顏色,簡直是絕配呀。

    顧客:但是我穿著有點兒大,鞋老往下掉。

    售貨員:那我給你送一雙半腳墊。

    顧客:腳背那兒還是有點兒緊。

    售貨員:這是小事兒,我給你拿到後面撐一撐。

    如果這位顧客能夠強勢一些,她就只需要回答一句話:沒有原因,我就是不喜歡。

    透過這個例子我想引出,如何拒絕別人的關鍵在於,你要相信,你擁有評價自己的權利。你有權力,堅持自己的行為和想法。你有權利,不為別人的行為負責。

    就像開頭的這個例子,顧客的心態是:我應該給對方解釋我這樣做的理由,因為我要對他們負責。

    02

    我有一個朋友,也遇到了不會拒絕別人的困惑。

    她跟我求助:別人給我提要求的時候,我總擔心如果拒絕,她會不高興的。

    我反問她,那你先回答我幾個問題:

    第一,你的朋友,憑什麼要求你對你的行為做出解釋呢?

    第二,是不是因為和她的友誼,你才允許她來評價,你的行為是不是恰當呢?

    第三,要是你不說出理由,是不是憑這個,就做不成朋友呢?

    第四,這樣脆弱的友誼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有人拒絕承認,你有不讓別人操縱的權利,那這些人除了想控制你之外,也就沒有別的理由和你交往了。

    選擇朋友跟選擇其他東西一樣,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03

    1.傳統觀念:先己後人,是自私的。

    你的權利:有時候你有權利把自己放在首位。

    2.傳統觀念:如果你不能讓人相信你的感受合情合理,那你肯定是有問題的。

    你的權利:你最瞭解自己,你有權利相信自己的感受是合理的。

    3.傳統觀念:你不該隨便打斷別人的話。提問題會顯得你什麼都不知道。

    你的權利:你有權利隨時打斷別人,以便弄清楚對方的意思。

    4.傳統觀念:要安於現狀,不然事情會變得更糟糕。

    你的權利:你有權利透過協商來改變現狀。

    5.傳統觀念:你應該時刻準備著,幫助別人。否則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就不會有人來幫你了。

    你的權利:你有權利說不,你有權利不考慮別人的需要和願望。

    04

    在生活中,很多人從小被教導,要熱心助人,要有求必應。

    但幻想終會被現實撕裂,往往只有那些人際關係中的強勢者,才會收穫生活的豐厚回報。

    他們都有如下共同特徵:

    敢於打破規則,敢於明確說不。

    積極向上、無懼批評,不會因為別人的眼光,而動搖自己的目標。

    他們明白:再怎麼努力,也討好不了所有人,而且完全沒這個必要。

    強勢的核心內容,是停止乖乖等待,是勇敢走自己的路。乖巧聽話,只會吸引來不懷好意的人,而勇往直前,才能披荊斬棘,贏得尊重。

    我們只有接納自己,喜歡自己,尊重自己,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才能敢於說不,才能擺脫軟弱卑微,成為一個堅強自信的人。

    一輩子,這麼短,何不為自己而活?扔掉卑微討好,扔掉惟命是從,帶著自信有力的微笑,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

  • 14 # 心理諮詢師四四

    不會拒絕他人的人,很有可能是過去的經驗造成了他現在的習慣。他們喜歡透過給予來維持或者強化與身邊的人的關係,無論是朋友還是家人,只要有一些什麼要求,只要是他們能夠辦得到的或者是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之外的,為了不讓對方失落,他們都會義無反顧的答應。透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體驗到被他人需要的感覺,才能獲得自我認同感。不拒絕,幫助他人,會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同時,他們也是害怕和朋友發生矛盾的人,如果有機會,他們都會採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案去解決問題,儘量不爆發激烈矛盾。

    這種總是希望從他人身上獲得自我肯定的行為,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現,因為對於自己能力和個人魅力的不確定,就希望透過幫助他人,獲得群體的認同。

    要想改變這種習慣,先從改變自己的認知開始,要知道自己的價值不是透過無底線的幫助他人獲得的。

    找到自己的身上的優點,任何人都會有自己的擅長的一方面,找到自己的身上的優勢,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用自己的優勢贏得他人的尊重。

    大膽突破自己,做一些與過去行為不一樣的決定,不要在習慣中困住自己,偶爾嘗試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做一些突破自我的事情,比如去高空彈跳、跳傘等等挑戰自己勇氣的事,慢慢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學會拒絕,從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小事開始,用禮貌的方式拒絕他人不合理的要求,不要過多去考慮拒絕後的事情,當下分析,當機立斷,不要猶豫。

  • 15 # 大話精神

    我們不能拒絕別人的原因是拒絕往往伴隨著內疚。我們不能承受這種內疚,所以我們寧願受委屈來減輕我們的內疚。在內疚和委屈自己之間,人們會慣性地選擇痛苦相對小的那個,這是潛意識對自己的保護。沒有辦法拒絕別人,其實就是選擇迴避內疚。

    比如,春節就要到了,你媽逼婚了?各種社交聚會來了,去不去?請幫我一個忙,可以幫忙但有些不情願,借錢不好意思拒絕可是又各種擔心,還有爸爸媽媽對你的各種要求,

    拒絕必然會給別人帶來傷害,因為拒絕是在推開別人,不管你怎麼強調解釋,哪怕你只是拒絕一件小事,被拒絕的人必然會覺得你是在拒絕我,你是在推開我,你不是一個好人。但讓別人失望你就會內疚,為了不內疚,你開始各種忍,各種委屈自己,為難自己去適應別人。

    對於別人提出的需求,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我們在滿足別人的時候,盡我所能就好,而非超我所能讓他滿意。能夠拒絕別人就是,你雖然重要,但我也能力有限。

    一個不敢拒絕的人,不相信自己就算拒絕了別人,依然還有很多值得別人喜歡的地方。好像只有自己滿足別人了,別人才會喜歡自己。不敢拒絕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滿別人來獲得別人的喜歡。”不敢拒絕,其是一種對自己的不自信。你要知道的是,你無意間已經滿足別人太多了。這次你沒有滿足別人,你也是值得被喜歡的。因為你並不是一直都在拒絕別人。合理的拒絕並不是全部接受或全部拒絕,而是接受能力範圍內的一些事情。

  • 16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不懂得拒絕,也就是說心裡有意願想要說“不”,但苦於種種原因,無法表達出這個想法。朋友來約飯聚會,明明很累,不想應邀,卻無法拒絕,只得在糾結與焦慮中出席聚會。同事希望你幫他做一件事,但手頭正忙著自己的工作,或者單純就是不想去做自己的份外事,你想say no,卻開不了口,最終一邊焦慮著自己的工作,一邊哀怨地幫同事做完他的事。

    為了理解不敢說“不”的恐懼,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一旦說“不”之後會出現怎樣的情況?也許會勾起自己強烈的內疚和羞恥:我是一個自私的壞人,別人這樣小小的要求我都不能滿足,竟然讓別人失望。況且,朋友邀我聚餐是一種親近的表達(和你關係好才叫上一起吃飯),同事找我幫忙做事是認為我能夠完成這件事,是看得起我。如果說“不”,擔心別人會想:這傢伙連個面子都不給,不識抬舉!擔心他人就此認為自己是個自私差勁的人,是個無能的人。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往往對事件後續發展有一個消極預期,擔心隨之而來的懲罰。朋友是否會認為自己不夠意思,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分量下降,從此聚餐再也不找自己?或者下次自己有求於朋友的時候會被同樣的拒絕?同事是否會認為自己是個冷漠的人,從此也以冷漠待己,天天相見卻不給好臉色?總而言之,懼怕從此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成為一個孤獨的被拋棄者。

    之所以出現這樣一個恐懼,首先他們對自己有一個貶低的評價,認為自己自私無能不夠好,但極度渴望別人對自己能有一個正面的積極評價,自我價值感完全建基於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判,因此非常擔心別人潛在的負性評價。他們渴望被人接受、被人需要,但對此毫無信心,因此一個小小的“不”,可能會撩撥起被指責、被否定、被拋棄的恐懼。

    他們認為他人和自己維繫關係的著力點在於利用,只有自己能夠滿足他人的期望和需求的情況下,才能維繫人際聯絡。他們不相信他人會單純因為喜歡自己這個人而和自己交往;他們不相信自己的感受和困境也是值得被人理解和尊重的。討好性地滿足別人的需求,成為他們人際交往的盾牌。

    因此,只有當我們的人格獨立,自尊感增強,才會有力量敢於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敢對他人說“不”!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 17 # 開車札記

    1.不拒絕

    忍著憋著,就是不敢拒絕別人。

    2.代價太大而拒絕

    朋友找你借100萬,你沒有,這時候你會拒絕的很乾脆;借1000,你有而且還蠻多的,這時候你就會開始糾結,難以拒絕別人。

    所以說,你是不會拒絕別人嗎?不是的,你之所以難以拒絕,是因為你有能力滿足別人。當你明白自己滿足別人代價太大的時候,你拒絕起來會很堅決。

    3.找個藉口拒絕

    當你有能力滿足別人,並且代價完全在承受範圍內的時候,你的拒絕困難就會升級了。而當你理性告訴你不要去滿足對方時,只好找個藉口去拒絕了。

    別人約你吃飯,你不想去,找了一堆理由,藉口說沒空,唯獨說不出:我不想去。所以,面對別人的需求,困難的不是拒絕,而是要艱難地搜尋大腦,編造理由。換句話說,你想不出合適的理由時,你就會認為理虧,不會拒絕別人。

    用藉口去拒絕別人,有好有壞。好處在於,你告訴別人,你拒絕的原因在於XXX,並不是自己的原因,另外,你還可以得到別人的理解;壞處在於,只要你的藉口不充分,分分鐘被人識別之後,該咋咋的,還落下一個不實誠的印象。

    4.不帶理由的拒絕

    不帶理由的拒絕別人是有代價的,它幾乎失去了對方理解你的可能,過於善良的人就會內疚。拒絕會傷害別人,可你為什麼不可以傷害別人呢?你要當聖母嗎?

    事實就是,別人需求你的幫助,別人就要承擔被拒絕的風險,你只為你的需求負責,而不是為他人的需求負責。有時候,你拒絕別人,的確不需要理由。

    5.反客為主,提要求

    以上4種均為防禦機制,這個就是以攻代守,讓別人陷入到如何拒絕我和無法拒絕我的困境裡。大概的套路就是:我當下不會滿足你,不過我可以滿足你,你要先滿足我幾個條件,如果你做不到,你怎麼會有臉再求我呢?

    之前,有個朋友要賣保險給我,我就對他說,我還挺想買的,可我上個月買房了,哪還有錢買你的保險呢?要不你先借我點錢週轉一下...

    這5種拒絕方法,沒有哪種是萬能的,萬能的是你靈活的使用。有的時候,你就要好好的幫助人家;有的時候,你做不到就要告訴別人實情;有的時候,為了顧及別人就要找個藉口;有的時候,該拒絕就拒絕,不帶理由;有的時候,拒絕被人帶上套路,讓你也暗暗的開心一把...

  • 18 # 生活工作進行時

    不懂得拒絕,你在工作生活中都會很吃虧的,有人說吃虧是福,我感覺這種吃虧會給你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

    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入職,每天中午他們的女上司就會喊她吃飯,前幾次她就覺得付錢理所當然,一連十幾天都是這樣,每次吃完飯,女上司就在那玩手機,等著他付錢,他心裡很苦,自己工資就那麼多,房租,吃飯等等所剩無幾,快一個月了,有次她故意不帶錢包,吃完飯後女上司,就在那玩手機,她說她忘了帶錢包了,女上司就讓她回去拿。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女上司很不講情面。晚上女上司給他發了一條簡訊,她並不缺吃飯的錢,每次吃完飯女上司都把飯錢放在她不常用的資料夾中,只不過他沒發現而已,而女上司這麼做,就是為了讓她學會拒絕。

    生活中,也要學會拒絕,我在大學時,有個高中同學,關係也不是多好,幾次都給我打電話,說要開個店,缺錢想給我先借點,我都拒絕了,後來聽說去了傳銷,所有借的錢都沒還。

    所以,不講生活還是工作,一定要學會拒絕,對不起沒有那麼難,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一定要慢慢學著委婉拒絕,有了第一次,以後就會很容易,要不然很多人都會欺負你。

  • 19 # 削了皮的小土豆
    拒絕別人很難,尤其是拒絕熟人更難,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既拒絕了別人,又不傷害感情呢?掌握下面這五個策略,你就發現,拒絕別人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第一種策略:是移花接木法。

    何謂移花接木法呢?就是說,當朋友對你提出請求時,你可以運用另一件事情去回答,從而巧妙地拒絕對方。舉個例子,假如你的一個朋友向你推薦購買一張昂貴但功能齊全的按摩椅,那麼直接拒絕,恐怕會給他留下小氣又不給他面子的印象。這時候,不妨這麼說:“按摩椅對我來說沒太大必要,有我老婆就足夠了。每天傍晚我們會互相按摩,已經成了婚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了。”

    這樣一來,拒絕被委婉地說出了,對方在豔羨你們夫妻和睦的同時,也不會產生反感心理。

    第二種策略:是設身處地法。

    運用這種策略,需要你瞭解對方的目的和心理,然後在恭維和激起他自尊心的同時利用對方自己曾說過的話,讓他進行自我否定,從而放棄不合理的要求。我曾有一位朋友,他平時信奉的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千萬不可有金錢往來”。但是,在生意遭遇失敗又遇見了新的機會時,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得處處借債。當借到我這兒時,經濟並不寬裕的我自然是想要拒絕了。

    ”以前你是我們中間最成功的人,我一直很欽佩你。”在拒絕他之前,我先這麼說道。

    “哪裡,哪裡。”他有些汗顏。

    “從前我們出去吃飯,遊玩,般都是你花的錢,這我一直記在心裡。同樣,你對朋友之間不應該有太多的經濟往來的堅持,我也一直記著。事到如今,我也想幫你,但是你也瞭解我的情況,就算是想幫忙,也沒多大心力。作為賠罪,今天晚上請留在我這兒吃飯。”就這樣,在恭維他的同時,我也順利地說出了拒絕的話。因為那句話原本就是他的座右銘,所以考慮到這一點,他也就不好意思再多說什麼了。

    第三種策略:是思想滲透法。

    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只需要間接而委婉地讓對方瞭解到自己的真實意圖就可以了。可以透過另外的一件事或者故事來吧一些道理表達出來,不需要直接,但是需要有所關聯。

    第四種策略,是承接導轉法。

    直接的拒絕就好比潑人冷水,很容易傷及到對方的面子。承接導轉法,是一種間接拒絕的方法,講究的是先模糊地應承下來,接著誘導對方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進行思考,讓他自行體會到要求的不合理性從而自動放棄。

    第五種策略:是請求幫忙法。

    有時候可能是一時情急,朋友並不會如你所願地理解你的苦衷,當委婉拒絕的方法不管用時,不妨直接千脆地拒絕他,緊接著請他在同樣的問題上幫個小忙。這樣的做法能夠轉移對方的注意力,並且讓對方瞭解到你的拒絕是無奈而有苦衷的,這樣一來,就可以極大緩解對方不悅的情緒。

    綜合以上五種策略,在拒絕朋友的同時,你們之間的情誼也依舊能夠留存,不會為日後的交往埋下隱患。

    其實,如何拒絕他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相對於國外的人來說,華人由於信奉中庸之道,所以在拒絕他人的問題上,顯得尤其優柔寡斷,人們往往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擔心,又或是因為拉不下臉面的緣故,讓本來簡單刊索的拒絕變得困難重重。事實上,拒絕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掌握好方法,在拒絕他人的同時,就能不傷害你們之間的感情。

  • 20 # 心夥伴

    在社會上,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而有一些人被稱之為老好人,這種人很少會拒絕他人。只要是他人提出來的要求,他們都會盡可能的去滿足他人,就算損害自己的利益他們也願意。其實大多數老好人並非天生,而是由後天的環境影響演化而來的。

    老好人們從小的家庭也許十分和諧,並且父母也是比較懦弱的人,在言傳身教的影響下,他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就是應該給他人服務的,在老好人的潛意識當中,只有當大家都喜歡自己,然後才能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與更好的生活。而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其實需要想辦法改變自己的思想方式。

    當有人向你提出要求時,你要去考慮幾點。

    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這個人是否是自己的好朋友,當自己向對方提出同樣的要求時,對方是否會答應?

    如果你認為對方几乎不可能答應同樣的要求,那麼你也沒必要去故意討好迎合此人。此外,你還需要培養自己的主見性,有些人提出的要求其實並不是一個什麼好想法,如果你認為他提出的這個要求也許會損害自己或者損害群體,

    那麼你就要曉之以情跟對方講道理,並且告訴他這是不好的,當你多說服對方几次,慢慢的你就會變成一個有主見的人。

    每一種心理特質的形成,都是通過了漫長的時間積累的。所以切記不要急功近利,而要慢慢的實施每一步,只有從點滴做起,最終才能最佳化自己的整個心理跟思維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貪心的屎殼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