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不忘濃濃故鄉情

    在古代男人打仗去了邊疆,長期不能回家,交通不便路途遙遠,若回家孝敬父母就無法保國守土,所以說忠孝不能兩全,若現代人不孝敬父母再拿這句話當說詞就不恰當了。孝子賢孫人人敬,在過去不孝敬父母的人朋友都沒有。

    我村有一個人在外地交了位朋友,朋友拿著禮物點心來訪,他和朋友坐在酒席桌上讓自己的老父親從廚房內向堂屋內端菜,朋友很懂事禮,非要讓他把自己的父親請出來坐在上坐,而他卻說他父親忙著他倆先喝酒吃飯,而他的朋友堅決不肯,非等他的父親來了才肯入席就座,他實在沒辦法,就跑到廚房趕緊讓他父親撣掉塵土整整衣服,當他把父親領到屋內介紹剛才端菜的就是自己的父親時,他的朋非常吃驚與憤怒,立馬起身,並拿起自己帶來的點心禮品一邊向外走一邊罵自己瞎了眼睛,認為不該交這麼個朋友。

    當他路過村裡水坑時,便把點心倒入水坑內,叫著我村那人的名字說到:“我就是喂王八也不會讓你吃”,然後揚長而去。

    後來我村的那人大病一場,一直不好,他的父親知道兒子得的是心病,沒辦法只能去找他的朋友,要求原諒他的兒子,讓兒子的朋友給自己的兒子講些做人的道理。朋友看在老人的的面上便答應下來,隨後到了他家給我村的這個人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這樣他後來才身體痊癒。

    尊老愛幼是中華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敬的人他能尊敬他人嗎?當今中國交通方便,即使在外地回一次家都比過去走親戚方便,千萬別以“忠孝不能兩全為藉口不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子欲孝而親不在,一旦父母離開我們,我們再想盡孝己經晚了,留下的只能是悔恨與遺憾。

  • 22 # 馬齒莧

    小時候,老爹說過,如果國家需要,就不要考慮家裡的爸媽,國家強了,安穩了,爸媽自然好過,兒女能為國家立功,爸媽出來進去的也能腰桿更硬,說話底氣更足。國之不存何以家為?大忠就是大孝。

  • 23 # 血染戰旗紅

    很多人可能只聽過“忠孝不能兩全”這句話,但其實它還有下半句:“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的孝。”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 24 # 雲庭老人

    盡忠和盡孝是針對兩個主體。盡孝是對父母而盡忠是對國家和社會(古代是朝廷),不能說只為自己。古代交通不便,一封家書來往需幾個月,所以不論是當官或當兵都要遠離家鄉,遠離父母無法盡孝。而呆在家裡無法出外為國盡忠,所以有了忠孝不能兩全之嘆。現在交通、通訊發達無此之憂。如果只為顧自己小家庭,不肯離開家鄉為國家效力,那才是自私,只顧自己!

  • 25 # 心盲被點醒

    這是不道德,忠孝可以兩全,但是要爭得父母的理解,也要爭得上司的理解,只有雙方達成一致,才能做到忠孝兩全。人要學會適當爭求各方意見,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以事實為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帶孩子忙家務辛苦了一年,過年兒媳應不應該給婆婆發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