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熱帶雨林的午後

    這個“一”,嚴格來說,是指道的具體存在的特性。

    道的本體是“無”,“有生於無”(第十章),這個最基本的“有”,就是“一”。

    根據《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類比下來,“一”應該是“有”。

    《道德經》第十四章裡描述了它的特點,也指明瞭一即存在的有,雖然它的狀態看起來“恍惚”: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一”的特點是道能夠表現自己的存在,是可見可感的道的存在,因此,在第三十九章,所列舉的都是具體的事物。具體事物有個性,個性是來自於抽象的整體,所以這個“一”,也表示了事物的同一性。事物雖然紛紜多樣,無非來自同樣的來源,根本上是有同一性,也有統一性,來自同一個整體。

    這個“一”,本身還是“道”,事物具有了“一”,既具有了存在的個性,更根本的,是具有了存在的可能性,具有了與萬事萬物相通的依據。凡是存在的事物,無不存有“道”,無不具有“有”和“一”。沒有“一”,既沒有存在的可能,也沒有個性化的特點。

    因而,《道德經》地三十九章才會這麼說: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一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候王無以正,將恐蹶。

  • 22 # 西廨七叔

    《道德經》中的“一”是指本質。“道”為本原,“一”為本質。本原的混沌因其本質,衍生出兩儀四象,然後萬物生焉。

  • 23 # 養生男人699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言而知道生一是天法道,一生二是地法天,二生三是人法地,三生萬物是道法自然,道是O,一是天,二是地,三是人,道生三,天一地二人三,是也,

  • 24 # 漢唐之音

    讀了呂洞賓的一首詩,人生豁然開朗

    仙人呂洞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姓呂名巖,出生於唐代,傳說他四十六歲時去長安應考,在酒肆中遇見了仙人鍾離權。經過了南柯一夢,呂岩看破了人生,後隨鍾離權去終南山學道,終於得道成仙,成了著名的八仙之一。

    傳說呂洞賓為人瀟灑飄逸,寫出來的詩也是文采飛揚,清麗絕塵。在他流傳下來的詩集裡面,除了一些丹道修煉的詩之外,還有許多寫景和說理的詩篇。他的許多詩篇不僅有很高的藝術性,而且有的還非常具有哲理性。即使在當今社會,一些詩篇也能對我們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便是仙人呂洞賓寫給我們芸芸眾生的一首詩。這首詩選自於《呂祖全書》,詩的名字叫做《訓人》。

    你沒有看錯,就是訓人。身為仙人的他,逍遙世外,遊戲人間,對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又是如何訓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訓人

    “何事勞勞死不休,為名為利在心頭。

    要知造化皆前定,莫逞機心啟後憂。

    大地有緣能自遇,憑天付與莫他求。

    廣行方便存陰德,何事區區作馬牛。”

    整首詩只有四句話分別闡述這幾句話的含義。

    我們這些凡人整天把金錢,地位等等放在心上,為了這些累死累活操勞一生,甚至到死都不肯休息。殊不知,人生中的貧富貴賤,生老病死,得失成敗,這些往往並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而是由天地因果自然造化所決定。換句話說,一切得失都是有定數的。他告訴我們,不要為了得到名和利,苦苦鑽營,費盡心機,甚至不擇手段。假如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了名和利,恐怕會給自己留下日後的憂患。與你有緣的事和物,你會自然而然的遇到,就像是上天賜給你的一樣,不需要向誰去祈求。換句話說,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要去求,求也沒用。修心修德修行可以改變命運,我們做人只需要廣行方便,樂於助人,多做善事,積功累德。那些福報自然而然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哪裡需要把地位和財富整天放在心上,一輩子為了這些做牛做馬呢?

  • 25 # 止足居士

    《說文·一部》解釋“一”說:“惟出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這裡賦予“一”以哲學意義。“一”是“道”的代名詞,是萬物的根源,是天、地、神、谷和侯王的統一體。萬物的各自本性都得自於“一”,分得於“一”,即源自於“道”。“得道”就是“得一”;反之,萬物失去了“道”,失去了“一”,就失去了根基,失去了根本。老子認為,“得道”的方法是在宇宙中找到一個確定的點,這個點就是“一”。依據這個點再去尋找宇宙的始點(起源),找到了起源就是“得道”了,“得道”之後就能建立一個完美的世界。

    馬王堆帛書《道原》篇是這樣描述“一”的:“……鳥得而飛,魚得而遊,獸得而走。萬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見其形。一者,其號也;虛,其舍也;無為,其素也;和,其用也。”可以看出,“一”確實就是“道”,“一”對於天地萬物和侯王有著極端的重要性,是否得“一”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問題。總之,用“一”指代“道”,一方面說明道是一個自然自足的整體;另一方面說明道體現了天地萬物的整體性與和諧性,道是萬物的本原和本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軍訓,你學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