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銷量持續下滑,雷軍到底做錯了什麼?又或者,雷軍得罪了誰?
8
回覆列表
  • 1 # 只是一陣風而已

    首先,高三用過紅米,當時800,很好用,那時我知道小米,魅族等,後來1年有點卡,打不了遊戲,我女朋友買了款小米4,3+16當時1900入手的,而我當時買了3+32的2400入手榮耀6p。當時我並不知道榮耀,更不知道華為。討回小米4,手機挺漂亮,但是剛買完我和她上街就一直重啟,大概3回,然後下午受不了到店裡換了新手機,這次沒有重啟,但是才一個月還是有鋼化膜的,就掉地上,開始以為膜摔,結果手機直接碎屏了,去正軌店要800,好換了,算下來2700了,才半月不到出現螢幕失靈,檢查又換屏,這次我走第三方300元,終於不在出問題,但是16記憶體不夠用而我32沒有用完,算下來小米4用了3000,榮耀6p2400。我不知道小米質量現在如何,但是我以前也是米粉,現在不怎麼喜歡小米,我朋友賣手機說返修率最高的就是小米了,你們可以說我是米黑,但我絕對不是花粉,水軍。現在用mate9,女朋友榮耀8。小米很好,但是質量不做好,會越來越多人討厭,導致轉走其他手機,還有耍猴,質量我不解,懂的人懂不懂還是一樣,我希望小米檢討一下質量,還有耍猴,這2快絕對拉回,以及增加更多米粉。我同樣支援你,加油吧小米

  • 2 # M小明_

    你只看到了小米手機的銷量下滑,而沒看到小米智慧家居的生態鏈。

    小米智慧家居野心:今年銷售將破百億元

    作為曾為“發燒而生”的小米的手機,在網際網路思維下迅速崛起,成為國內明星企業,也是國內手機廠商當中最早探索智慧家居之路的廠商,去年小米智慧家居產品銷售額已達50億元,而今年,小米野心更大,智慧家居產品銷售額相比去年,要成倍增長,今年銷售收入預計高達100億元人民幣。

    米家:培育智慧硬體生態鏈 搶奪主導權

    昔日以網際網路思維大行其道的小米,在智慧手機領域獲得巨大成功,在風光無限的2013年和2014年,小米就在積極探索智慧手機之外的智慧家居等領域。在資本運作方面,小米積極入股智米、雲米、綠米等優秀智慧家居創業企業,並在同年12.66億元戰略入股美的,希望藉助美的在白色家電的優勢攻克智慧家電這一壁壘打造真正的智慧家庭系統;在產品方面,小米在極客公園釋出由綠米聯創設計的小米智慧家庭套裝,正式宣佈小米進軍智慧家居;同年小米釋出和美的聯合設計的i青春智慧空調,正式將智慧家電加入小米智慧家居的大家庭。

    在物聯網資深人士楊劍勇看來,在網際網路思維盛行的年代,難以適從於物聯網領域;另外,作為傳統家電廠商的美的,也許對未來判斷的不足,或者是沒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亦是其它緣故,導致小米與美的在智慧家居領域的聯合,僅存於財務投資層面。

    儘管小米與美的的戰略合作,在智慧家居領域存在一定的困難,但小米並沒有放棄面向智慧家居延伸之路,一直在探索中前進,到如今,小米也向市場推出了全新“米家”品牌,雷軍也表示,“米家”的由來是小米智慧家庭,代表了小米智慧家居戰略,小米將依託於自身品牌優勢培育生態鏈,旗下眾多生態鏈企業也推出了眾多覆蓋百姓日常衣食住行的智慧硬體,如電飯煲、電水壺、腳踏車等智慧硬體產品,且圍繞“米家”大旗來構建一個閉環生態。

    小米智慧家居生態日趨成熟

    雷軍早前曾透露了小米生態鏈企業的一些資料,共投資了55家生態鏈企業,以此來構建一個龐大生態閉環,開啟米家APP,你會發現米家APP已經接入了多達55款產品,包含照明、安防、小家電、空調等多個品類,並且還在源源不斷的增加新產品和品類,覆蓋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於米家接入人體感測器、門窗感測器、溫溼度感測器等多種感測器,不同智慧產品之間可以自由聯動,形成眾多實用的自動化使用場景。可以說,米家是目前產品最完善、使用者最多、使用者體驗最好的智慧家居平臺。

    小米生態鏈企業綠米聯創最近推出的智慧開關更是把小米智慧家庭擴充套件到家用照明等基礎設施,這原本是傳統智慧家居企業最重要的領地,也正在被米家快速佔領。下一步,米家勢必將會推出更多家用感測器和智慧電器,進一步打造包含智慧照明、智慧安防、智慧空調、智慧小家電等全方位、更智慧的智慧家居生態。

    不過小米利用自身品牌優勢,來培育眾多智慧硬體生態企業的智慧家居戰略,並以眾多生態鏈企業所生產的硬體裝置,以數量、規模和生態搶奪智慧家居主導權,方向是否正確?儘管物聯網資深人士楊劍勇曾經也質疑小米在智慧家居的戰略佈局,但這條實為坎坷的道路上,大家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小米依託“米家”所生產覆蓋百姓日常衣、食、住、行等領域的智慧硬體,並圍繞“米家”大旗構建一個生態閉環,一旦搭建成功,小米將會變的更加強大,尤其踏著物聯網浪潮會使小米成為更強大的科技巨頭。

    看完這些,你還在為雷布斯擔心嗎?

  • 3 # 9度思維

    個人感覺,沒做錯什麼,只是市場環境變化了,雷軍把手機行業的價位拉低很多,對消費者而言是一個福音,競爭對手越來越多而已,對一個初創企業來說,發展到這個地位,已經是成功了,哪裡來如果失敗?至於另一個高峰如何實現,這個可能需要一個沉澱的過渡期....

  • 4 # 生命流動

    戰略眼光的缺失,醉心於百貨商場的那些小玩意,結果錯過了真正的下個時代的網際網路人的需求。小米投資的那些百貨商品只是賺錢而並不能起到小米核心產品護城河的存在價值,因為,任何一個安卓產品都能使用。所以,反過來會成為更好的手機產品的附庸。而小米,也會慢慢淪為一個平庸的智慧家居製造商而已,就是這樣。

  • 5 # 使用者51253321456

    首先說一下 小米失敗了嗎本人學生黨 我用的是iphone7 , 用過同學的小米5 ,感覺造工非常好 其次指紋靈敏 ,下拉選單那種綠色出奇的好看,很養眼 ,系統ui風格都讓人喜歡,無奈就是小米價格太便宜,所以沒買,想起來,最近喜歡黑小米的說的最多的無疑是降頻這2個字 ,其實手機就目前而言早就效能過剩,你拿一部小米4去玩任何軟體遊戲 基本都很流暢 ,完美執行,再去說降頻的820,我本人用過三星note4,深知續航對手機如何的重要 ,手機晶片頻率較高無可避免的就是續航問題 ,親自試了小米5 玩任何遊戲 多開軟體也沒有卡頓 ,我就搞不懂那些人那麼追求高執行記憶體是出於什麼理由,其實應該追求的是儲存容量,因為儲存容量才是最影響體驗的,小米就做的很厚道,小米5s直接64g記憶體起步,再來說說小米的營銷套路,首先小米有電視 ,手環,電燈,筆記本,這是很好的生態發展,比樂視強多了,一步一個腳印,再來說說小米的ui,我去官網看了,小米2還可以升級miui8,小米2是2012年的產品 過了四年 依然更新 ,還有哪家企業這麼有良心。其次 ,小編問的就有問題,小米什麼時候失敗了 ,我覺得小米發展的越來越好了 ,梁朝偉,劉詩詩,吳秀波代言拉高品牌知名度,拜託屌絲形象 ,其次線下自營店,高大上,做的更好,個人覺得手機行業絕對小米以後第一,廠妹機子 oppo,vivo隨著國名素質文化對科技的不斷了解, oppo vivo絕對會慘死,除非藍綠廠改變營銷策略,不過就算改變了,應該大多數人會去買小米,還有一個終極大boss,叫華偽,作為一個理工科男生,華偽在我眼裡就是綁架民族主義的虛偽廠商,通訊做的不錯,手機是真的坑人,自己產的麒麟處理器 gpu垃圾的要死,nba 2k卡成ppt,竟然賣4000加,並且打著 “愛國就買華偽”的旗號去讓那些40歲之後的大老闆 ,爺爺輩的人因為愛國而去使用,這種做法真的很令人作嘔,還有一個魅族,ui不錯,卻不願妥協使用高通處理器,這家廠商如果願意妥協使用高通,在我認為應該是未來手機行業的第二名,所以我對未來5年的手機格局 第一名小米 第二名魅族 第三名 華偽 至於oppo vivo應該會隨著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消失在人海里成為歷史吧!

  • 6 # Abayomi818

    物價在上漲,人民幣在貶值,所有人都想用五年前的價格買到現在最高短的機器,小米利用的是線上模式,沒人跟你推銷,所以銷量肯定下降,小米需要做的就是用最好的硬體然後再製定價格,不要先想著拿多少錢去製造機器,這樣做出來的機器肯定都會有各方面的缺點

  • 7 # 騎車漫遊

    用過幾部小米手機,談談感受。買小米首先就是被它的低廉價格所吸引,之前買的都是千元機,紅米1剛開始還好,不到一年,用壞了好幾張sd卡,都是京東買的卡,不知道是卡的問題還是手機吃卡。後來給物件買個紅米2螢幕和照相明顯偏冷,冷的厲害。自己又買了個紅米note3,用著還不錯,後來給物件買個蘋果6s,才感覺到note3螢幕真得冷的多,很傷眼,護眼模式才好些。摔過幾次,除了邊角有點掉漆,也沒毛病,挺好。馬上一年過保了,音量鍵開關鍵莫名其妙壞了,本想著沒過保去修,結果可想而知,各種理由還是要自己掏錢修,好在不多算了。之後,又買了個米5,姨媽屏特別是息屏一瞬間很明顯,還有文字拖影嚴重!發熱嚴重,忍不了,退了,白打進去一個屏保和殼子,郵費竟然還要自己出,認了,還好給退了…總結一下,買小米的朋友很多跟我一樣貪便宜,其實手機各種毛病,但產生了依賴也就不覺得什麼了,回頭看,還是品控真心有問題,畢竟價格放在那,也算為手機價格降低做了貢獻。但是以後不會買小米手機了,談不上失望,只是感覺到很雞肋。小米note2mix螢幕不知道咋樣,反正也沒有買的衝動了。感覺小米在設計上一直沒有自己的風格,價格越來越沒有優勢,感覺小米的時代終將過去。

  • 8 # 業餘手機評論

    小米做的手機不是和其他手機比效能,也不是和其他手機比便宜。小米做的是“價效比”,在效能好的情況下,價格便宜。

    某些手機,全部部件都是垃圾,只靠賣臉(好看)謀生,有些手機,全身垃圾,只靠一個大腦(處理器)充當門面。別拿這些手機和小米比。沒什麼可比性

  • 9 # alex非水軍

    小米財務報表:

    2013年營收265億,利潤才3.47億,不到2%;總資產64.5億,總負債60.57億,所有者權益3.95億。(這份是公開報表)於是2014年對外估值100億美金。最亮眼是年規模遞增100%以上。

    2015年營收780億,利潤約15億,總資產約160億,總負債約140億;市場估值450億美金。得益於高市場份額增長。

    估算2016年營收495億,利潤約8億,總體下滑40%。由於下滑嚴重,按10倍到20倍市盈率來估算市值估價(這已經超高,港股不過7倍市盈率,美股也就12倍市盈率),80—160億人民幣,即不到30億美金。

    看完上面財務一般的估算,大家就已經清楚,小米完蛋了,註定要被資本拋棄的。明年,樂視的缺錢現象就輪到小米來演繹了。

    雷軍對小米的失敗需要負上什麼責任呢?

    最主要是由於資本介入,小米被迫追求1000億、20000億的市場規模,開始把精力放在自己不擅長所謂“生態系統”上,手機主業連連被華為、OPPO、vivo等超越,再不是國內一線銷量品牌。

    看看小米如何錯失本心,誤入生態圈的佈局吧。

    小米新的戰略是,將小米打造成一個可連線一切終端的大型硬體生態系統。這個戰略足夠宏大,但清晰劃分出雷軍過去一年所思考的「小米的邊界」——中央靠內容擴張,外圍靠產業鏈擴張。

    小米用入股的方式投資100家各個領域的硬體初創企業,它們開發出新產品之後,經過小米的認可,被貼上“小米生態鏈產品”在小米網上出售。這些被小米選擇的公司往往已經具備了在各自細分領域的技術和經驗積累,它們來負責為小米做硬體產品的擴張。

    小米的中心由手機、電視、路由器三大產品線,以及小米網、MIUI、供應鏈等核心優勢構成。中心不做品類擴張,只做內容擴張。

    內容擴張的價值在於為小米手機和外圍硬體輸血,包括新聞、影片、遊戲、電子書、影視和語音等等。2014年底,原新浪總編輯陳彤加盟小米,計劃在內容產業上投資10億美元,此前小米已成功入股優酷、愛奇藝和音訊提供商荔枝FM。

    小米最終的目標是:1.在多個硬體領域培養出強勢的子品牌,觸角從垂直延伸到新型的硬體市場;2.在軟體上誕生一個強勢的內容平臺;3.兩個平臺深度結合,內容、運營、渠道、品牌和硬體全面打通,形成更大的價值。

    小米今日的戰略取決於它的成功,也取決於它的兩次“失敗”,前者讓小米認識到了自己的能力,後者讓它意識到自己並非無所不能。

    2016年,歷經兩年,小米生態圈並未真正成形,然而手機主業已經一敗塗地。小米的失敗已經無可避免,雷軍的生態圈策略,正是失敗的根源。

  • 10 # 嶺南六少

    我覺得小米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品控,MIUI很好用,但是小米手機這兩年硬體質量不好,本人去年買了臺紅米Note3,換了兩臺都有問題最後退了買了臺紅米3,家人用的過程中時不時通話質量差,前幾天買了臺5S也有問題退了。。。

  • 11 # 遊戲玩家憨兔

    我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不缺錢為什麼要上市?

    財務報表這東西能說明一個公司快倒閉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也不能。

    小米是一個手機公司嗎?

  • 12 # 我季悲涼

    小米在16年是經歷了低谷,這是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後果,小米的生態鏈漸漸成型,如果幾年前看不出來,那麼現在還看不出來就是你眼瞎了,比起樂視嘴上的生態,小米的生態卻是實打實的產品,華為為什麼發展很好,因為華為有深厚的底蘊,小米現在才6歲,它太年輕了,需要時間的打磨和積累,再者,小米有中國最龐大的粉絲,雖然他們經常抱怨買不到小米的新產品,但不否認他們認可小米的產品,除了政策的不可預知的戰略錯誤,目前看不出小米失敗的跡象,在我看來,小米失敗是個偽命題,如果小米失敗,那麼小米代表的中國製造也不會成功!

  • 13 # 自我進步

    雷軍應該是小米的創史人不假吧,他從智慧手機開始發家也是事實……一個企業積累到一定階段,總想觸手多個方面來擴大自己更大的營地來“稱霸”世界,這幾乎是所有大企業的通病,這本身沒錯,問題是……

    記得李嘉誠說過一個理念:在你冒險擴張的的同時,不僅要步步為營,謹慎小心,更不要放棄你原先最拿手賺錢的老本行;這樣即使冒險失敗也有退路,至少不會破產;畢竟老本行是自己最熟悉的領地,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

    李嘉誠用自己的親自經歷來告訴大家,這應該還是很有道理的。這其實也印正了一句最通俗的話:“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

    雷軍是一個有獨特個性的有魄力的企業家,他的一些長遠的經營佈局究竟如何局外人也只能從外部的一些資訊揣測。如正如我們一些人認為的既沒延續做好自己擅長的手機,又有些盲目擴張其它冒險領地之嫌疑,導致兩頭落空,一一最直接的表現就銷量銳減,惡評如潮……

    這難道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願這僅僅是陣痛,因為我們從來都不否認還有另外一句真理:

    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大贏家!

  • 14 # Baby的笑

    起初是用價效比打入市場,現在小米的價效比已經不存在,放緩是自然的,再者現在所謂的生態鏈步子跨的很大,手機業務下滑,生態鏈業務上升,以後估計也不會以手機為中心,而是用miui去適配更多的手機,去挖取更多的使用者,再者現在小米的技術思路很有問題,我的老賬號買搶購的東西,永遠是無限的排隊,新賬號卻直接可以購買,這就說明,小米為了使用者量,在老賬戶上做了手腳,強制使用者去註冊新的賬戶,來提高總使用者量,對於一個普通使用者來說,這的確是很噁心的事情!

  • 15 # 蕭聲匿跡2010

    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小米會有未來呢,專利什麼的暫且不談,小米的盈利能力太弱,高速發展的時候可以撐得起很高的估值,但這幾年發展停滯,口碑越來越差。戰線鋪得很長,美其名曰:小米生態鏈,但什麼都做是需要資金的,以前可以靠手機輸送資金,現在手機也遇到困難了。小米現在是一個空有一副皮囊的巨人,如果一旦小米手機出現什麼問題,它整個資金鍊都會出問題,到時候這些產品會拖累小米。

    小米成也價效比,敗也價效比,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更高價格,品牌形象更好的手機成為了第一選擇。

  • 16 # 承天起運

    成也雷軍,敗也雷軍,滿手好牌打成這副屎樣,責任全在雷軍。扯什麼"供應鏈"/"研發團隊",它們什麼時候不在雷軍的掌控之中?什麼"聯合創始人"?就是雷老闆一人的天下!紙包不住火,再不幡然醒悟、改弦更張,小米因雷軍而衰的真相必將大白於天下,可惜了小米!

  • 17 # 木易60643592

    我認為不需要付什麼責任,畢竟現在中國經濟在轉型,企業也得順應大勢,雷軍現在就是在帶領小米轉型,打造小米生態鏈,有了改變就會有兩種可能,失敗或成功。如果小米固步自封,導致了失敗,雷軍才要負責任。

  • 18 # 王牌健言王健

    用過小米2S 當時13年買的 價格不便宜 大概兩千多還是3千多來著,用了兩三年修了好幾次(手機發燙,都不是使用出的問題)而同時也用過低端的手機,幾百塊的三星,中檔兩千多的MOTO 都比小米感受要好的多,至少不會老是有問題!

  • 19 # 多多舛

    小米初期能成事是趕上了模擬機換數字機的浪潮,這波大浪當中有相當多是初學乍練者,對智慧機不熟悉也沒多大購買力,小米的出現當其時。中期的小米精於營銷,在研發、創新、品控等方面省吃儉用,發展遭遇第一次瓶頸,此時小米決策出現重大失誤,不應該放出低端品牌紅米,銷量大增並沒有帶來什麼利潤,反而給小米貼上廉價屌絲的標籤。這也不能怪小米,當時國產機想的都是擴大市場份額,沒一家敢想試試高階。現在的小米佈局所謂生態圈,這是又一個決策失誤,小米現在的生態圈產品兩句話就可以概括:第一全新設計外觀顯得時尚和科技。第二裝上WiFi模組可以手機操作。這交個怎麼‘智慧家居’嘛,借這幾個字營銷罷了(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快思聰、施耐德、control4這幾個牌子,看看什麼是智慧家居)。小米生態圈產品基本上是基於WiFi操作的,這些產品不具備封閉性,就是說別的廠家也能給自己的產品加一個WiFi,或者有人開發一款相容性更強的APP來接入小米產品。WiFi平臺普及非常深入,今後大大小小的家電和電子產品基本都會支援手機WiFi控制,消費者可以在各式各樣的品牌中挑選自己喜歡的產品來組建自己的生態圈,這是大勢所趨,小米不可能把每一種產品都做到最好吧。

  • 20 # 聚焦可穿戴

    史玉柱第一次創業失敗上一個電視節目

    一堆圍觀群眾總結了n多史玉柱失敗的理由,振振有詞,指點江山

    估計那時候史老闆就看出腦殘有多多了吧,回去創了腦白金

    您是比雷軍有遠見 還是有魄力 還是有錢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總是想努力卻從來不行動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