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香vIog

    病情分析:根據你上面提供的情況,還是目前三天沒有大便,應該是便秘,如果遠排氣的只是不大便,有可能就是便秘可以外用開塞露效果好立竿見影,而且沒有副作用,益生菌接著吃,但如果孩子不排氣也不排便,那就不能出來腸梗阻,要去醫院檢查一下。

  • 2 # 千與千蕁2019

    哪種原因可不好說,一是先去看看醫生,二,最好的辦法是早晚以肚臍為圓心,用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法交替柔腹,三,如果寶寶的手心發燙那可能真的是有積食,可以用糊米加點山楂和雞內金煲水喝。

  • 3 # 專業催乳張

    寶寶三天不拉粑粑應該是攢肚,有很多這樣的寶寶兩個月到三個月左右有一次攢肚,有的三四天,還有的六七天,只要孩子不哭不鬧飲食正常就不必太顧慮,寶媽每天給寶寶順時針做排氣操,應該很快就會啦粑粑了,實在不行,用很細的肥皂條沾水塞寶寶屁眼裡很快就會排出來,這個沒有副作用寶寶嗎不用擔心。

  • 4 # 小不點日記

    孩子三天不拉粑粑,只要精神好,食慾正常,也沒有肚子脹、想排便的意向,就說明不是便秘,而是攢肚。

    攢肚說明孩子胃腸能夠充分消化吸收攝入的食物,產生的食物殘渣較少,所以排便間隔會有所延長,但大便跟之前相比,並沒有明顯變化,孩子排便也不費力。

    如果孩子近幾天胃口不太好,排便比較費力、還會哭鬧,就要考慮便秘了。試試下面幾種方法:

    1、飲食調節

    只吃奶的孩子,幾天不拉粑粑,要考慮奶量是否足夠。

    適當增加奶量,觀察孩子排便情況。母乳不足,可以新增嬰兒配方奶粉。

    沖泡奶粉時,要按照說明書要求的比例,沖泡過稠,孩子吃了容易便秘。

    如果近期換了奶粉,可能是孩子腸胃還沒完全適應,再觀察幾天看看。換了新奶粉後孩子一直排便費力、大便乾燥的話,就要考慮更換奶粉了。

    已經新增輔食的孩子,適當增加蔬菜、水果等的攝入,以補充膳食纖維,兩餐之間適當喂點水,都有助於排便。

    2、運動及腹部按摩

    讓孩子多運動,兩餐之間,給孩子按摩腹部,都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及消化,有助於排便。

    腹部按摩具體方法:以肚臍為中心、沿順時針方向、每次10圈、每天3-4次,排便前按摩效果也比較好。

    如果孩子剛吃完奶/飯,過半小時再按摩。

    還不會爬行、走路的小寶寶,多讓他趴著玩耍,對於胃腸蠕動消化也有一定幫助。

  • 5 # 兒科醫生李樹珍

    最近有很多媽媽留言說,我家寶寶已經好幾天沒拉便便了,是不是便秘了?有的媽媽說孩子是不是攢肚了?面對媽媽這樣的擔憂我很理解,孩子的吃喝拉撒沒有小事,每一件都值得被重視,一定還有很多的寶爸寶媽對寶寶的便便都深有疑惑,下面看一下,攢肚和便秘有什麼區別吧。

    兩者怎麼區分

    孩子出現的症狀:會有2-5天沒有便便的現象,但看起來狀態和以前沒什麼兩樣,吃喝睡覺體重這些也都是正常的。等到排出便便,觀察便便如果是黃色軟便,量也不是很多,這基本上就是攢肚了。如果便便有很多硬結,看起來很乾燥,在排出便便之前寶寶出現肚子脹、吃不好睡不好,拉便便的時候有點困難,這個是屬於便秘。

    寶寶攢肚正常嗎?

    攢肚一般出現在寶寶6個月大之前。只要寶寶一切正常,家長不用太過擔心,一般兩個月就好了,不用治療。等到寶寶6個月大時,可以吃輔食了,輔食裡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腸道蠕動來排出便便,攢肚就會不治而愈了。

    有的媽媽反而會擔心,自家的寶寶從來沒有攢肚的現象,這正常嗎?其實是不用擔心的,攢肚常見,但是並非百分之百會出現在每一個孩子身上。如果寶寶經常出現腹瀉的話,也不出現攢肚的情況,這樣就說明寶寶消化功能不是太完善,最好去讓醫生看看。

    如果攢肚了家長怎麼做

    雖說攢肚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爸爸媽媽照顧的好的話,寶寶攢肚可能會提前結束,體質也不會變差。如果爸媽照料不好的話,寶寶攢肚時間就會延長,甚至還會導致寶寶由攢肚發展成為便秘。

    寶媽可以給寶寶適當的揉肚子,要順時針,或者在肚皮上敷一塊溫熱的毛巾,促進寶寶腸道蠕動,能稍微提前寶寶排便的時間。寶寶攢肚時,如果體重並沒有增長的話,說明寶寶攝入營養不足,可以增加奶量來補充寶寶所缺乏的營養。如果媽媽覺得母乳達不到寶寶需求,適當新增配方奶也是可以的。

  • 6 # 嘻嘻啊啊

    寶寶攢肚子有哪些症狀?

    1、母乳餵養的寶寶到了一定階段,會出現“攢肚”現象(即好幾天不拉大便),那是寶寶消化吸收能力提高的一個表現。吃進去的母乳大部分都吸收掉了,所以大便不多。

    2、此時寶寶無不良表現,再拉大便時仍為軟便。你可摸摸寶寶的肚子,看看寶寶肚子硬不硬,再觀察寶寶的表現,有無哭鬧情況,有無精神不好的情況,如果沒有,你大體可以放心。

    3、是母乳餵養的,在5個多月時出現攢肚,最長是6天多沒大便。攢肚之前。另外,媽媽的飲食上要清淡些。也可給寶寶喂點水。如果還是不放心,帶寶寶去醫院看一下。

    寶寶便秘怎麼護理?

    1、由於嬰兒的胃腸道神經調節不健全,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若用藥物通便,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發生腹瀉等。

    2、對孩子便秘,食物療法是最理想的。可給寶寶飲服蜂蜜水,即常服蜂蜜水或將蜂蜜放入牛奶中餵養,效果較好。也可吃點香蕉,短期內即能發揮潤腸通便的作用。此外,蓖麻油亦是通便佳品。但須熬開冷卻後再食用。

    以上就是寶寶攢肚子有哪些症狀的一些基本瞭解,知道了這些各位寶媽們可要多多注意了,寶寶是在攢肚子還是便秘了,可要分清楚。如果寶寶便秘了就要趕快治療,實在嚴重就快上醫院不要耽誤了。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平安健康的長大。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7 # 歡樂親子館

    我家二寶快五個月了,寶寶一出生就喜歡咧嘴笑,雖然咱也不知道她笑的什麼。一位朋友說嬰兒愛笑說明身體好,不管是不是有科學依據,我也願意相信是真的。果然,孩子滿月後,大便特別有規律:每天晚上6點到九點之間拉一次。但當時我還不是很明白攢肚的意思和意義,又抱著二胎照豬樣的心態,自己吃飯很隨意,也沒顧孩子那麼多。可後來和鄰居家聊天,人家二胎男孩比我們小一個多月的都和我們一樣體重,我瞬間慚愧極了。仔細看看孩子的小臉,確實不是肉嘟嘟的。於是我開始加強自己的飲食營養,飲食豐富起來,大概一週前吧,孩子拉大便的時間沒變,但是隔一天拉一次了,大便性狀也是正常的。家人也說孩子臉上的肉也開始多了。因為之前聽說攢肚是發生在幼兒滿月之後兩個月內,我專門到社群醫院諮詢了醫生,醫生的解釋是:四五個月的孩子也可以有攢肚子的情況,只要大便時候狀態和大便性狀正常就可以。

    同事家的孩子比我們小了兩個月,最近她家的是三四天才拉一次,每次拉的有點多,她非常擔心是不是便秘,於是也去諮詢了醫生,醫生說攢三四天拉出來的多,只要沒有其他不正常情況,也是攢肚子,請大人放心,這是好事。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攢肚的時間也不一樣,以下幾點供寶爸寶媽參考孩子是攢肚還是便秘:

    首先什麼是攢肚子:寶寶攢肚多發生在滿月後,2-6個月,此時的寶寶多半是母乳餵養,他的腸胃發育開始逐步完善,這時候寶寶消化食物的能力更充分,而母乳是液態的,本身就是母體的精華,所以幾乎所有的營養都被寶寶充分消化吸收,所以基本沒有殘渣剩餘,當足夠的食物殘渣進入腸道,才能引起腸道的蠕動,把便便排出體外,如果食物殘渣很少,它就會多攢幾天,一起排出,所以寶寶就出現攢肚現象了。

    寶寶有攢肚現象其實是好事,說明母乳質量好,營養非常高,並且寶寶的消化能力不錯,

    攢肚子還是便秘注意以下幾點:

    1、時間上,攢肚子的現象發生在孩子2-6個月時候,未滿月的孩子消化系統還很弱,基本不會出現;而半歲以上的孩子,如果幾天不拉大便,寶爸寶媽就有必要留意了。一般便秘就是三四天或四五天就會拉,但攢肚子有的會十來天才拉一次,這樣情況寶媽不要驚慌哦。

    2、看拉便的性狀,攢肚子孩子拉的便便是金黃色的、粘稠度正常的、不幹不硬的,而如果便秘的話大便顏色會深、也會比正常情況幹一些。

    3、看孩子拉大便時候是否吃力,如果孩子很輕鬆自然地就拉了大便,那就沒有便秘,但如果孩子這麼小拉大便就表現出痛苦甚至哭鬧的情況,說明孩子有些便秘了。

    4、沒有天天拉大便期間,觀察孩子的情況。孩子能吃能喝,精神狀態很好,體重正常增長,說明是攢肚子,但如果孩子食慾不好,哭鬧增多,體重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增加甚至減少了,極有可能是便秘。

    5、看孩子的肚子,期間孩子的肚子一直是軟軟的,敲起來也沒有“咚咚”的響聲,說明孩子肚子沒有脹氣,那也不會積食便秘,是攢肚子;如果敲起來又“咚咚”的響聲,寶爸寶媽要注意了,有可能是便秘。

    母乳餵養的寶媽注意自己飲食豐富多樣,適當給孩子補充一些益生菌,按照醫生的囑咐給孩子補鈣,孩子一般攢肚子的可能性多。希望寶寶都攢肚子長高高。

  • 8 # 彭如心老師

    生理學角度講,沒有什麼攢肚。

    生理學角度講,一天便便少於一次,為便秘。

    新生兒,嬰兒便秘,原因有

    1 食入太少,胃腸內容物太少。特點是肚子不漲。

    2 胃腸蠕動功能下降,或排便反射能力下降。

    肚子很鼓脹。孩子也不斷用力,就是排不出來。原因可能與為了排黃疸,亂吃藥有關係。

    糞便是細菌分解食物殘渣的產物。細菌分解食物殘渣,有利有弊。其利在於,這個過程產生維生素B和維生素K。吸收後有利於人體新陳代謝。其弊在於,細菌分解食物殘渣還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吸收到血管內,需要肝臟解毒。長時間不便便,有毒物質不能被排出,會增加肝臟負擔!

  • 9 # 母嬰護理培訓師資培訓

    您好,三天不拉便便,要看孩子有沒有大便的意思,比如總是嗯嗯,缺排不出來,這樣叫便秘,如果幾天不拉,最後拉出的便便是黃色軟便,這個叫攢肚,吃母乳的寶寶,可以改善媽媽飲食結構,多食用蔬菜水果,可以促進排便,順時針揉揉孩子的腹部,配方奶餵養的孩子觀察每次都這樣,考慮換益生菌奶粉幫助調節腸道菌群

  • 10 # 心媽育兒小樹洞

    什麼叫便秘?

    ❗1、新生兒,大便質硬,而且每天少於一次。有些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例外。

    ❗2、大一點的孩子,大便質硬,且3-4天出現一次排便。

    ❗3、在一次量大的排便之後,陣發性腹痛減輕。

    ❗4、無論多大的孩子,出現大便體積大,有大又硬,而且排便艱難、費力。

    ❗5、大便表面或內部有血。

    ❗6、兩次排便之間出現遺便。

    排除以上幾點後,就是攢肚咯

  • 11 # 愛吃fish的橙子

    分享更多育兒知識。

    寶寶三天不拉粑粑是攢肚還是便秘?

    要看寶寶現在是多大的年齡段,若是純母乳餵養,然後是6個月以內的寶寶的話呢,寶寶之前有沒有過好幾天不能自己排便,家長沒有干預,過幾天寶寶自己能夠排出來,如果是有的話這樣的問題就是沒問題的,這樣就屬於攢肚子,攢肚子就不需要任何處理,過幾天寶寶會自己排便。攢肚子的便便是稀糊狀的。

    寶寶若有喝奶粉,媽媽可以給寶寶多喝水。

    首先媽媽要先觀察寶寶的一般狀況如何,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態良好,食慾也好,而且沒有煩躁,哭鬧這些的症狀,摸摸肚子也沒有腹脹的表現,這種情況下呢,我們是不用過度緊張的。

    如果寶寶是6個月以上有吃輔食之類的食物,媽媽可以給寶寶多吃一些含有纖維素比較豐富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還有給寶寶多喝水。

    6個月以上的寶寶沒拉大便的話,可以給寶寶按摩腹部,順時針給寶寶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鐘,給寶寶按摩一天2~3次,這樣可以促進寶寶的腸道的蠕動和寶寶消化和排便。也可以給寶寶喂一些香蕉泥或者是蘋果泥之類的食物。

    如果觀察寶寶有了煩躁、哭鬧,食慾不振或者是腹脹的情況,就要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寶寶還小的情況下不建議自己買藥給寶寶吃。

    總結語:一歲以上的寶寶三天沒拉便便,或是觀察寶寶拉便便拉不出來,媽媽可以給寶寶喝一些蜂蜜水,或是給寶寶多吃些水果例如火龍果,蘋果等。

  • 12 # 夏天的成長日記

    許多媽媽們都分不清寶寶是攢肚還是便秘了,今天就用一張圖快速的幫你分清寶寶的症狀。

     

    其實只要寶寶排便不幹結、不難受,精神狀態好,那麼就很有可能是攢肚了,媽媽無需太過擔心。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便秘

    因為每個寶寶的個人體質不同,新陳代謝的規律也不一樣,所以只要寶寶的便便性狀正常,飲食、睡眠、精神狀態都好,寶寶 2~3 天拉一次大便都是正常的。如果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超過 7 天不拉大便,我們才需要干預下。

    所以不能單純看寶寶多久沒有大便,還是要看寶寶便便是不是乾結、不容易拉出來。

     

    如果出現以下兩條症狀,這些症狀持續達 1 個月才可診斷為便秘:

    每週排便 2 次或小於 2 次;

    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後每週至少有 1 次失禁發作;

    有大便瀦留(不能自主排便)病史;

    有排便疼痛和費力史;

    直腸記憶體在大量便便團塊;

    有巨大的便便。

     

    發生便秘的改善方法

    1. 多給寶寶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在不排除過敏情況下,可按照圖中的食品為寶寶安排輔食

    2. 寶寶便秘嚴重時可以用藥物治療

    乳果糖:如果孩子 3 天不排大便引起排便困難,可以口服乳果糖。

    開塞露:如果寶寶有腹痛、腹脹、哭吵不安、難以進食,可以用開塞露通便。因為開塞露會產生依賴性,偶爾用用可以,不建議長期使用。

    如果孩子 1 周沒有排大便,同時出現煩躁、食慾差、噁心、嘔吐、腹痛,腹部可以摸到硬塊,那就要及時去醫院看醫生。

    3. 順時針按摩小肚肚

    幫寶寶做做按摩可以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秘。方法是先讓寶寶仰臥在床上,大人四指併攏,將手放在寶寶肚臍上,按順時針方向環形按摩,注意用力輕緩、均勻。如此按摩 5 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一般堅持一段時間,寶寶便秘的情況會有很大改善。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便秘了,需要注意哪些?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在母乳充足且寶寶奶量吃得好的情況下,媽媽要注意飲食均衡,適當增加蔬果粗糧和湯水,減少肥膩和高蛋白食物;寶寶發熱和出汗多的情況下,要增加哺餵母乳的頻次,必要時可以服用益生菌,千萬不要給寶寶額外過度補鈣。

     

    喝配方奶的寶寶便秘了,需要注意哪些?

    喝配方奶的寶寶,奶粉衝調不宜過濃,有些媽媽怕寶寶吃得不夠多,擅自將奶粉衝得很濃,導致蛋白質攝入增多,引起大便乾燥,嚴重的會影響到肝腎功能;加奶粉或輔食的寶寶需加飲水。

     

    已新增輔食的寶寶便秘,需要注意哪些?

    已新增輔食的寶寶,保證飲食充足均衡,適當增加纖維素攝入(進食含有纖維素的蔬菜或者適量粗糧),鼓勵寶寶多喝水;可適量增加促排便的食物。

  • 13 # 倔小劉

    多大寶寶?寶寶胃口怎麼樣?大點會自己表達意願要不要吃飯這些的。如果胃口變差,不想吃飯說明寶寶是積食,本來天氣也乾燥更容易津液不足,排便更困難。如果寶寶啥情況也沒有,一切正常,那沒事的。飲食也注意點

  • 14 # 玥媽媽聊育兒

    不太清楚寶寶月齡還有餵養的方式,下面我都分別來說一下不同餵養方式,怎麼區分攢肚還是便秘。

    寶寶是如果是母乳餵養,因為母乳有輕瀉、易消化、好吸收等特點,所以寶寶便便一天十次,或者十天一次都是屬於正常現象,只要孩子精神好、吃睡正常、發育正常、排便無困難、便便不幹燥、不便血,都是正常的。

    便秘的定義是拉出來會幹結,一般母乳餵養的是不會便秘的。如果是母乳餵養的方式,寶寶便秘的原因很可能是哺乳媽媽吃了太多辛辣刺激、大魚大肉類的食物,除了媽媽戒口跟按摩肚子,適量喝點水,沒有太好的辦法。

    如果是奶粉餵養,判斷寶寶是否有便秘情況,一看時間,二看拉出來的大便是否乾結,三看拉的時候是不會有痛苦表現。奶粉絡蛋白分子比較大,不易消化,奶粉餵養寶寶吃奶後要記得喝水,多幫寶寶腹部順時針按摩,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消化。

    那麼攢肚出現的時間不是固定的,母乳或奶粉餵養的寶寶都會攢肚,只是母乳比較好消化,所以攢肚時間可能要早一點。每個寶寶的消化能力不同,有些寶寶可能沒有滿月就攢肚了,有些寶寶則六七個月也不會攢肚,只要寶寶的便便顏色、性狀都是正常的,就沒有問題,都不需要擔心。

    下面我們就來分清攢肚和便秘,有些寶媽錯把攢肚,誤認為是便秘,給孩子用了開塞露,甚至說要帶孩子去灌腸,讓孩子白受罪了。一定要分清兩者的區別。

    1、發生時間

    便秘:任何時候都可能會發生

    攢肚:一般發生在2-6個月

    2、寶寶的精神狀況

    便秘:睡眠不安、心情煩躁、有明顯哭鬧

    攢肚:睡眠、飲食等一切都正常

    3、便便形狀

    便秘:便便乾硬、排便費勁,有時甚至憋紅臉

    攢肚:便便次數少,2-3天,甚至一週不排便,便便黃色稀糊狀。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到寶媽區分兩者的區別。

  • 15 # 娜樣的美麗289

    這個很多因素!如果在吃母乳的話!那可能是攢肚!我家寶寶新增輔食後有一次四天沒拉屎!寶媽也要注意飲食清淡!孩子如果新增輔食了多吃青菜!含膳食纖維多的食物,比如土豆 山藥 胡蘿蔔等等!多喝水!

  • 16 # 韓媽說

    常見於2-6個月的母乳餵養寶寶,表現為3-5天排便一次,甚至更長時間,有些寶寶有可能十多天不排大便也無痛苦表現,待到排便時仍為黃色軟便,不幹不硬,這種現象稱為“攢肚”。出現攢肚子的嬰兒多為母乳餵養的寶寶,有的寶寶滿月以後開始攢肚子,這是因為寶寶在滿月後消化能力逐漸提高後,對母乳能充分地進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最終導致的一種常見現象。

      攢肚與便秘怎樣區分?

      1、便便的形狀

      攢肚:寶寶只是便便的次數減少,但便便的性狀依然是稀糊狀,因此寶寶排便時不費勁。

      便秘:寶寶的便便比較幹、硬,所以排便時會比較費勁,有時候能把臉憋紅。

      2、精神狀態

      攢肚:寶寶的精神狀態、食量、睡眠等一切表現都如常。

      便秘:寶寶可能還會出現睡眠不穩、便便時容易哭鬧、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

      3、發生時間

      攢肚:只發生在寶寶2~6個月。

      便秘:在哪個階段都可能發生。

  • 17 # 米菲個人工作室

    攢肚的寶寶吸收好

    部分母乳餵養的寶寶在2個月前,由於吃母乳,大便很稀、次數也很多。到2個月以後,大便就慢慢變成每天1-2次,然後慢慢會變成2-3天拉一次,再後來4、5天拉一次,有的寶寶甚至會一個多星期都不拉粑粑。

    這時寶寶很可能是在攢肚,正常的母乳餵養嬰兒大便中水分佔乾溼比重的80%。其中三分之一是腸道正常細菌,這些細菌是對人體有益的大腸桿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糞鏈球菌等,它們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殘渣,產生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供人體吸收利用,與人體共生共存。

    寶寶滿月前後至兩個月,由於消化能力提高,對母乳能夠充分的消化、吸收。這時,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所以拉粑粑的次數會逐漸減少。

    寶寶出現攢肚說明寶媽的母乳質量比較好,營養均衡,同時寶寶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所以寶寶的腸道不需要充分的蠕動來刺激排便,這樣才導致了寶寶攢肚的現象。

    寶寶攢肚怎麼辦?

    如果寶寶沒有不適的感覺,而且沒有腹脹,愛放屁、很臭的現象,而且大便並不乾燥。那寶媽就不必過於著急,寶寶應該是在攢肚。

    寶寶出現攢肚寶媽可以用以下幾個方法幫助寶寶拉粑粑

    1、做腹部按摩。以肚臍為中心,由左向右旋轉按摩10次休息一下,再按摩10次,反覆進行3回。

    也可以讓寶寶仰臥,抓住他的雙腿做屈伸運動,做10次,然後單腿分別屈伸10次。這樣可以幫助寶寶腸蠕動。

    2、適當多喝水。兩次餵奶之間喂一些白開水或菜水、果水,等到給寶寶新增輔食就可以徹底解決這種攢肚狀況了;

    3、增加奶量。如果寶寶大便減少,體重增加不理想,可能因為是母乳不足,寶媽要及時給寶寶餵奶量;

    4、刺激肛門排便。每天兩次在寶寶吃奶後20-30分鐘左右,用油質外用藥塗在寶寶肛門口,墊上軟紙,輕輕推按肛門,慢慢做10次。這樣寶寶很快就會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籤蘸上植物油,輕輕伸到寶寶肛門口處,也可引起直腸的排便。

    分清攢肚和便秘

    寶寶便秘是指大便次數和性狀發生了改變。寶媽不能僅從寶寶拉粑粑的次數上判斷寶寶便秘,更重要的是要看寶寶粑粑的外觀。

    寶寶便秘,拉出來的大便是硬結、乾燥的,而且拉粑粑的過程困難。有時糞便堅硬擦傷了腸粘膜還會在糞便外粘有血絲或黏液,大而硬的糞塊還會造成肛裂、肛門疼痛,摸摸寶寶肚子還會發現有些硬硬的。

  • 18 # 我是王菠蘿呀呀呀

    便秘是排便乾結並且排便費力,便秘是疾病問題,需要干預治療,而攢肚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排便性狀多是正常的金黃色膏狀或者糊狀便,無需治療。日常護理建議平時家長可以把手掌搓熱,順時針給寶寶揉揉肚子,充分餵養。

  • 19 # 安適育兒

    寶寶的吃喝拉撒是父母最關注的點,尤其是寶寶長時間不拉臭臭,讓家長經常是擔驚受怕,生怕孩子出現點什麼情況沒有及時應對,但是寶寶不拉便便的兩種情況——攢肚、便秘媽媽們能區分出來嗎?什麼是攢肚子?

    母乳餵養的寶寶,在滿月後兩至三天、五至七天,甚至是十天不排大便,但是排出的大便依舊是黃色軟便,排便時不困難,也沒有痛苦的表現,不影響嬰兒的生長髮育,這種現象稱為攢肚,父母不要擔心,這是正常現象。

    孩子一個月至兩個月大期間,消化能力得到增強,對母乳營養也能更加全面地吸收,所以每天腸胃裡只會遺留少量的殘渣,這些殘渣不足以促使直腸形成排便,因此排便減少。寶寶出現此現象,媽媽不用著急,因為這不但說明他腸胃的消化功能得到增強,還表示媽媽的母乳的質量非常好,營養均衡。

    寶寶多大會出現攢肚

    孩子滿月以後消化能力會得到顯著提高,能夠更加充分吸收、消化母乳或者奶粉,從而導致排便量減少,所以一般是在寶寶滿月後開始攢肚。通常,喝母乳的的寶寶更容易發生攢肚的情況。

    但是,每個孩子的體質不一樣,這一現象開始的時間也會稍有差別,有的可能早幾天,有的可能晚幾天。總體而言,攢肚現象大都還出現在孩子滿月前後。

    寶寶攢肚的症狀

    1.滿月前後出現連續幾天不排便的情況。

    2.寶寶一個月至兩個月大期間,經常出現兩至四天,或者更長時間不大便的現象。

    3.攢肚期間寶寶所排大便仍是正常顏色且無干結的軟便。

    4.攢肚時孩子排便狀態無異常,也沒有難受的表現。

    5.寶寶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攢肚持續的時間也會稍有差異。

    什麼是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乾燥堅硬,秘結不通,2天以上大便1次,或雖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

    寶寶便秘的症狀

    1.新生兒,大便質硬,而且少於每天一次,一些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可能例外。

    2.大一點孩子,大便質硬,而且三到四天才出現一次排便。

    3.不論什麼年齡的孩子,出現大便體積大,又乾又硬,而且排便的時候艱難、費力。

    4.在一次量比較大的排便之後,陣發性的腹痛減輕。

    5.大便表面有血。

    寶寶便秘的處理方法

    1. 根據嬰幼兒年齡大小,適時增加菜水、新鮮果汁,水果和碎菜等。6個月以上的嬰兒,水果(特別是西梅和梨)一般都可以幫助解決便秘問題,6個月以上的寶寶都開始吃輔食了,可以在孩子的日常飲食中多新增一些高纖維食品,包括西梅、杏、李子、葡萄乾、高纖維的蔬菜(豌豆,大豆、西藍花)以及全麥麥片和麵包等。

    2. 定時培養孩子排便習慣。

    3.根據小兒活動能力多做運動有利用增加腸蠕動,促進大便通暢。

    綜上所述孩子的糞便是否為黃顏色且無硬結現象,乃是區分攢肚和便秘最主要的差異。家長要注意辨別這兩者,不要隨意給寶寶用治療便秘的藥物。
  • 20 # 子初母嬰生活研究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便秘並不是以排便間隔時間為標準,而應滿足以下兩點:

    1.排便困難 2.大便乾結。

    有的家長經常會把攢肚子和便秘相混淆,攢肚的寶寶雖然排便間隔長,但排便時無痛苦表現,排出的大便不幹,是正常的黃色軟便、無硬結等。有便秘的寶寶會經常哭鬧,進食不佳;而攢肚的寶寶進食正常,精神愉悅。攢肚是不需要干預的,順其自然便可,但是便秘卻是要引起家長重視的。需要及時的干預。

    對於孩子便秘建議家長可以嘗試這樣做:

    1.增加高纖維素食物。根本上改善便秘是需要增加腸道中纖維素,細菌敗解纖維素從而產生固水物質,軟化大便。媽媽可給寶寶提供儘可能多的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蔬菜,以減少便秘的發生或便秘的程度。水果:西梅、火龍果、梨子、牛油果、杏、李子、葡萄、柑橘等;蔬菜:豌豆、大豆、西蘭花、芹菜、茄子、菠菜等;穀物主食:全麥麥片、全麥麵包、全麥麵條以及富含麥麩的食物等都可以幫助寶寶通便。平時飲食避免吃的太精細,蔬菜煮一下剁碎就可以,避免太多的纖維素流失,水果直接吃效果最好,不要加工成果汁。

    2.腹部按摩,刺激肛門。在兩頓奶或者兩頓飯之間,父母用手順時針地、稍微用一點力氣,給寶寶按揉腹部,促進腸蠕動,讓食物慢慢地向下蠕動,對協助排便非常有益。運動量少也會造成便秘,媽媽鼓勵寶寶多爬多動,增加運動量。也可用毛巾溫敷肛門,棉籤蘸植物油刺激肛門或者手指打圈式按摩肛門 這些措施都對排便有幫助的 家長都可嘗試。

    3.必要時就醫治療。如果以上方法效果不明顯或無效,媽媽應帶寶寶就診,尋找便秘的原因,排除其他疾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回家,最想為爸媽做點什麼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