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吟雪19
-
22 # 灞陵山水
有很多文學作品,總以故鄉為題,那麼古代的文人雅士對“故鄉”有什麼稱謂呢?
《樂府詩集·木蘭詩》:“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桑梓 桑和梓是古代家宅旁邊常栽的樹木,後用作對故鄉的代稱。柳宗元《聞黃鵬》詩:“鄉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家山 錢起《送李棲桐道舉擢第還鄉省侍》詩:“蓮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梓里 劉迎《題劉德文戲彩堂》詩:“吾不愛錦衣,榮歸誇梓里。”
故國 杜甫《上白帝城二道》:“取醉他鄉客,相逢故華人。”
鄉井 崔桐《酬李補闕雨中寄贈》詩:“白髮還鄉井,微官有子孫。”
鄉關 崔顥《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鄉國 蘇軾《遊寒山寺》詩:“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客人多。”
鄉邦 鮑照《還都口號》:“君主遲京國,遊子思鄉邦。”
鄉曲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再不一一贅述。
-
23 # 觀察天下
1、桑梓:柳宗元《聞黃鸝》詩:“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釋義:家鄉的飛禽為了什麼事情也來到我所在的地方,引得我不思念起家鄉的景象(桑梓一般指代的就是家鄉)
2、故園 杜甫《上白帝城二首》詩:“取醉他鄉客,相逢故園人。”
釋義:,在他鄉喝醉了酒,卻遇到了故鄉的人。
3、家鄉 賀知章《回鄉偶書》詩:“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釋義:我離別家鄉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回家後才感覺到家鄉的人事變遷實在是太大了。
4、鄉國 蘇軾《遊金山寺》詩:“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釋義:嘗試登上絕高山頂遙望萬里外家園,無論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5、鄉關 崔顥《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釋義: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
24 # hyg陌上花開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故鄉,一個人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通俗些的叫法是老家;故鄉是一個人的根,不管走多遠,故鄉不可忘。歷代文人騷客更是歌吟詠歎,賦予了故鄉更多的情感色彩。流傳最廣的當屬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最打動人心的應該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故鄉的出處“故鄉”一次最早應該是出現在《荀子•禮論》中“過故鄉,則必徘徊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後能去之”。之後《史記•高祖本紀》中“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再之後《樂府詩集•木蘭詩》中“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再往後,“故鄉”一詞大量出現在詩歌中。
故鄉的別稱那麼,古人怎樣稱“故鄉”?就是說,古時“故鄉”還有什麼稱謂?我查找了一下,古時意思等同於“故鄉”的詞語有許多,可以歸結為三類:
第一類是帶“故”字的:故園、故國、故里。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清•納蘭
(這是故園)
“取醉他鄉客,相逢故華人”——唐•杜甫《上白帝城二首》
“新河柳色千株暗,故國雲帆萬里歸”——唐•劉長卿《送楊於陵歸宋汴州別業》
(這是故國)
“故里淳風比結繩,歸耕況遇歲豐登”——宋•陸游《故里》
“漏盡鐘鳴有夜行,幾個故里得歸耕”——宋•宋祁《懷故里偶成》
(這是故里)
第二類是帶“家”或“鄉”字的:家鄉、家園、家山;鄉關、鄉土、鄉井、鄉邦、鄉國、鄉曲、鄉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香暖會中懷嶽寺,樵鳴林外想家園”——唐•薛能《新雪》
“世態十年看爛熟,家山萬里夢依稀”——宋•陸游《過野人家有感》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顥《黃鶴樓》
“江山隔中州,遙遙望鄉土”——元•王冕《李侯其二》
“自言久客忘鄉井,只有彌勒同為龕”——宋•蘇軾《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君王遲京國,遊子思鄉邦”——南朝宋•鮑照《還都口號》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客人多”——宋•蘇軾《遊寒山寺》
“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已得歸鄉里,逍遙一外臣”——唐•張籍《南歸》
第三類是字面上看和“故鄉”沒關係的:桑梓、梓里、梓鄉。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看到父母親手種下的桑梓樹,必須要恭恭敬敬地立在樹前。桑樹和梓樹是古代家宅旁常栽的樹木,所以後來借指故鄉。唐•柳宗元《聞黃鵬》“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至於“梓里”和“梓鄉”是從“桑梓”衍生出的詞,也是“故鄉”的意思:五代•翁承贊《奉使封閩王歸京洛》“此去願言歸梓里,預憑魂夢展維桑”;清•馮桂芬《復應方伯論清丈第二書》“如竟以經造冊充數,則流毒梓鄉,百世無已”。
現在社會交通發達,經濟發展卻不均衡,使得許多人背井離鄉,讓故土成為故鄉;故鄉,成了許多人回不去的地方,也成了更多人夢裡最柔軟最易觸動的地方。無論你走到天涯海角,故鄉,都深深地印在每一個遊子遠客的心上。
-
25 # 竹樓怡人
古人怎麼稱故鄉。也就說很小的時候出生,生長的地方。也就說是祖籍老家的地方。那裡有鄉音.鄉情。主要是生長的地方。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意思就是小的時候,他離開了家鄉,到老了才回來,但家鄉的口音沒有變,而鬢髮已經斑白。孩子們看見他卻不知道他是誰,笑著問你是哪裡來的客人啊?這也就是故鄉和鄉音。所謂葉落歸根也是說,到老了還得回到故鄉。
而現在的家就是人們生活給養的地方。
回覆列表
古人把家鄉稱為“桑梓”
在中國古代桑、梓是與人們的生活關係極為密切的兩種樹。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蠶,果可以食用和釀酒,樹幹及枝條可以用來製造器具,皮可以用來造紙,葉、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藥。而梓樹的嫩葉可食,皮是一種中藥(名為梓白皮),木材輕軟耐朽,是製作傢俱、樂器、棺材的美材。此外,梓樹是一種速生樹種,在古代還常被作為薪炭用材。正是因為桑樹和梓樹與人們衣、食、注用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代的人們經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植桑栽梓,而且人們對父母先輩所栽植的桑樹和梓樹也往往心懷敬意。由於以上原因,久而久之,桑樹和梓樹就成了故鄉的象徵,“桑梓”也就成了故鄉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