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老師—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總體觀點是:20前什麼都少,不光是教育機構,19年的GDP至少是20年前的10倍以上。

    20年大概是2000年左右那時候升學率比較低,主要原因有大學招生規模沒有現在大,跟教育機構少、教育資源稀稀缺也有一定關係。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收入的增多是教育機構大規模發展的大背景。還有國家教育政策的變化、人們教育理念的變化都是教育機構發展的動力。

  • 2 # 學爸爸

    學校教育偏於基礎教育,即重在教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但學生個體差異化是客觀存在的,有的學生非智力因素差些,學習基礎知識效果差,便跟不上基本學習要求;有的學生非智力因素好些,學習基礎知識能力有餘,但又缺少自主拓展提高的學習方法和能力。課外輔導機構,可以在補差提優方面對學校教育進行彌補。

    另外,升學擇校的整體競爭壓力,也迫使家長選擇課外輔導機構。部分家長是逃避不了整個社會的補習風氣,覺得不補習孩子會比別人差很多。

    基於以上原因,課外輔導越來越多是適應了教育市場的需求。

  • 3 # 積極奮鬥的小獅子

    存在即合理,存在即市場需求。時代不一樣,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樣。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對各方面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而且經濟能力越好的家庭一般來說越重視教育問題。在國家目前的教育大環境下,學歷還是很重要的。有些地方要求“快樂學習”、給學生“減壓”,學生在學校裡沒有全部學會,課後作業完成不了,家長又不擅長輔導,只能送到教育機構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如今教育機構比比皆是的原因之一了吧!

    而20年前的經濟條件,以及學校教育模式。還有家長和老師和學校的關係沒有那麼緊張。大部分學生是非常聽老師、怕老師的,上課自然會認真聽講,課後作業自然會用心去研究完成。所以20年前的市場可能不需要“教育機構”,所以就比較少。

  • 4 # 錦荃媽媽

    20年前對於農村的孩子很少有培訓班,除非家庭條件好,父母有意識的才會給孩子報一個興趣愛好班,而今天,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無論農村城市,家庭收入與20年前都有一個較大的提高,中國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在作祟,都會在兒女教育上投資,尤其是農村父母認為,只有考上大學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其次,與中國的教育模式也有關係,國家公立學校的弊端導致現在校外培訓學校到處都是,公立學校每個班級學生相對較多,老師關注不夠,家庭作業較多,很多都需要家長的協作才可以,家長苦於沒有時間,私立學校也是到處都是。最後我認為,有的父母確實文化水平低,尋求校外輔導來幫助孩子提高學校成績。

  • 5 # 元之教育

    從社會和人的關係看待這個問題,就很容易理解了。這是事物的發展規律人的價值觀的轉變,出現的必然的社會現象。社會在進步,事物要進化,人的智慧就越高階。正面的和負面的升級平衡發展,就是社會人的智慧共同進步的體現。

    正面的和負面的事物都在不停的更新換代的前進,未知的正面和負面的事物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去面對,去學習,去拋棄,人才會有進步。

    20年前的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現在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完全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觀念和追求,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有因必有果。拜金主義觀念誤導了多少人的家庭幸福和個人前途,但還是趨之若鶩,源源不斷,甚至到了金錢可以代替親情和尊嚴的地步。這是社會發展不利的一面,逐漸被價值和信仰所喚醒,金錢不能創造一切,但是人可以創造一切!

  • 6 # 無畏無爭的平凡人

    凡是存在的就是有市場的。

    現在很多學生上輔導班,因為高考競爭越來越激烈。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主頁中可以查到),詳細評價了輔導班的狀況——師資、硬體、質量等等,看了之後,你的找到答案。再次不再贅述。

  • 7 # 無極宗師

    課外輔導逐漸升級為剛需,是校外培訓機構這麼多的直接原因。那麼課外輔導是如何成為需求並升級為剛需的呢,課外輔導模式又如何從個人家教升級為校外培訓機構呢?

    一、有錢才能啟動需求。二十年前大多數家庭供孩子上大學都是非常難的事情,很多家庭一年的收入剛夠孩子上大學的學費。一家幾個孩子考上了大學,家裡只供一個的大有人在。在這樣的背景下,家長絕對不願意讓孩子在讀書過程中補課花錢。

    在最近二十年裡,大家的收入越來越多,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單純讀大學對家庭的壓力陡降,家庭也就有了課外輔導的消費能力。

    二、大學擴招,更多的孩子參與了競爭,部分課外輔導的孩子形成了競爭優勢。

    為什麼強調擴招?大多數人能考上,那麼就只有極少數的人放棄競爭,其他參與競爭者都要爭取競爭優勢,競爭者又缺乏更好的方法,只好補課。舉例說,班級裡某個成績非常靠後的孩子請了家教突然大幅進步,被超越的孩子一旦知道了他請家教的事,就不服氣,你請我也請,那麼就透過競爭促進了課外輔導逐漸被更多的家庭選擇,從而形成了家教市場。

    三是中高考題年年變新,整體變難,使家教市場專業化。為了適應更新更難的考題,家長就有了更強的需求,一般的個人家教只能見題講題,不能給孩子系統歸納,也不能約束孩子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提分不明顯,同時政策嚴禁在校老師做家教,傳統家教存在信任危機。教育機構捕捉家長需求,設計了各種吸引家長的模式,好比一對一教學,多對一服務等等就成了教育機構招生的宣傳點,教育機構除了模式特殊,宣傳能力更遠強於傳統家教個人,教育機構在家教市場逐漸進入主導地位。

    四是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日趨依賴教育機構培養孩子。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週末要學跳舞,鋼琴,英語,主持……現代家長不只希望孩子成績出色,還越來越希望孩子全面發展,催生了教育機構培訓的全面化和多元化。

    最後,越來越多的家長逐漸形成孩子交由培訓機構代管的習慣。既然機構相對專業,我又沒有時間看管孩子,家長擔心孩子有了自主支配的時間沉迷遊戲或者擴大社交遇到危險,乾脆就天天把孩子放到機構補課,不管能不能學到東西,孩子在補課就放心,我就覺得自己該給孩子做的做到了,這樣校外培訓機構徹底成為剛需。

  • 8 # 天生好玩

    1、首先是社會進步發展了,全社會對教育重視了,想學習,想進步的人多了。特別是中小學課外機構的發展,更讓我們看到家長對孩子的期許,這是國家強大的希望,令人歡欣鼓舞。

    2、從另一個角度,其中也有教育改革的失敗之處、不足之處,教育產業化的結果是逐利的人開始介入教育,商人本性使得其販賣焦慮,讓家長無所適從,而人云亦云,不是根據孩子自身特點來報課,用試錯的方式來打造孩子,結果浪費了時間金錢,最重要的是孩子沒有核心技能。

    3、最後希望教育部門,加強教育的准入門檻,真正的為孩子負責,為孩子負責就是為國家昌盛負責。任重而道遠,希望大家都發出自己的聲音,讓教育重新復興!

  • 9 # PS鐵拳2

    跟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是一樣的,就像80年代的電視機當一村只有一臺電視機的時候,他二大爺三小嬸四小姑的張長李短都來看電視了,道理是一樣的,在那個年代.就是一種最小的樂趣了,性質是一樣的!

  • 10 # 敞開心扉的一扇門

    隨著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校外培訓機構雨後春筍的出現,一方面打破傳統的發展模式,多元化發展,市場經濟充滿活力。另一方面現在社會跟2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社會競爭壓力巨大,對知識的渴望與日俱增,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學生校外補課為取得好成績,職場需要掌握更多技能,能夠找到心儀的工作。所以說各種需求疊加在一起促使校外培訓機構多了起來,其實本質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 11 # 甘好

    現在人們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進步,企業對員工的學歷非常重視,造成人與人的競爭日日激烈,從大人再到小孩,都開始報讀培訓班來提前自己技術技能,從而得到企業的肯定,所以現在培訓機構特別多。

  • 12 # 艾琳娜的小褲衩

    學校教育偏於基礎教育,即重在教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但學生個體差異化是客觀存在的,有的學生非智力因素差些,學習基礎知識效果差,便跟不上基本學習要求;有的學生非智力因素好些,學習基礎知識能力有餘,但又缺少自主拓展提高的學習方法和能力。課外輔導機構,可以在補差提優方面對學校教育進行彌補。

    另外,升學擇校的整體競爭壓力,也迫使家長選擇課外輔導機構。部分家長是逃避不了整個社會的補習風氣,覺得不補習孩子會比別人差很多。

    基於以上原因,課外輔導越來越多是適應了教育市場的需求。

  • 13 # 雲中塵

    市場需求決定了市場發展,尤其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在上完普通課程後,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俗話說的好,孩子的錢最好賺,所以很多都想來賺這個錢

  • 14 # 奶爸大楊

    學歷教育放開,教育產品分類,垂直行業和專業劃分越來越細。

    充分滿足各種需求的培訓單點課程充分挖掘出來。

  • 15 # 抬頭不見星空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

    究其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第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2000年中國人均GDP959美元,排在世界100名外。2019年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2000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6208元,農村2229元,2019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46359元,農村16021元。經濟條件上來了,國家教育氛圍起來了,國人自然就更加註重教育。

    第二、教育資源競爭激烈。2000年參加高考人數375萬,2019年參加高考人數1076萬。高考人數年年增加,大專院校年年擴招,優質學府更是競爭激烈。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大學名校夢,每一位家長都有一個望子成龍之心。如此殘酷的競爭環境,參加校外培訓的自然就多了。

    第三、就業形式與就業環境的轉變。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2001年中國加入wto,正式全面與世界接軌,國內就業形式與就業環境發生巨大轉變。國人更加深刻的意識到“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科學才是第一生產力”。2008至2012年經過歐美金融危機之後,中國開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向,特別是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這務必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轉移到東南亞,經濟發展方向的轉變催生了新興科技產業,如人工智慧,科技國防等。這無疑讓國人意識到好的就業必須得有好的學識與學歷。

    第四、新一代父母思想的改變。2000年的父母都是文盲、低學歷,不注重教育。2019年的父母多數是經過高等教育的8090後,更加註重孩子的教育。

    第五、培訓機構自身的崛起。20年前的校外培訓多以代課老師私教為主,並無太多大型專業機構。今天的校外培訓機構幾乎都是專業化,職業化的綜合培訓機構,更加規範化,蛋糕大了自然分的人就多了。

  • 16 # 霧裡飄雲看球

    20年前中國處於改革開放上升初期,中國經濟,文化,各方面較為落後,個人文化程度也隨之不高,目前中國眾多的教育機構,可以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入手!1:隨著中國義烏教育的普及,中國廣大的青年,教育文化程度越來越高,教育這塊市場相當大,導致培訓機構不斷增多,2:中國經濟在這20年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口袋子的錢多了,多知識各方面的需求多了,催生了很大部分培訓機構,3:改革開放之後,中國與世界交流不斷加大,造就了很多人出國,學習其它國家文化的需求增加,市場培訓機構這塊也隨之增加,總得來說,中國經濟帶動了中國各個方面的發展!

  • 17 # 北國春秋777

    第一國家體制和制度問題,第二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人們失去了道德底線,我們失去了很多優秀的知識分子,科學家,民族英雄,等等。現代化科技戰爭中很配力的主要原因。第三我們每個人捲入了金錢時代的物質精神欲谷中包括師生。

  • 18 # 驢背詩思

    校外培訓機構經過了20年的高速發展,到現在已經放緩。但不是停滯不發展,而是有規範,有創新的發展。

    20年前公辦教育是國家最主要的教育形式,但是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資源配置不合理。否則,課外培訓教育就不會這樣發展了。

    資源不均衡,使得學生學習必須拔尖才能上到好學校,這種拔尖教育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無法進入到具備優質教育資源的學校學習。

    因此,校外培訓開始野蠻生長。這雖然解決了一部分義務教育資源不均衡帶來的問題,可是培訓費用高,家長和學生累以及培訓機構亂收費等現象帶來的社會問題逐漸引起政府的重視。

    因此,義務教育免學費,學生以學區為主,就近入學等措施相繼岀臺。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一部分資源不均衡帶來的問題。

    校外培訓機構還會繼續發展,但是在國家義務教育制度不斷完善的情勢下會有創新的發展。比如現在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的線上培訓等。

  • 19 # 勵志正能量鹹魚

    20年前應該是2000年吧,說實話,現在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職場要求越來越嚴格,這也很符合社會高速發展的節奏。而更多的人也理解了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的深刻意義。現在的80後90後是社會的主力軍,不光自己深刻體會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困境,對於他們子女要求的也更加嚴格。所以現在的校外培訓機構是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的,當然了,有需求就有市場!那麼校外培訓機構就會越來越多!

  • 20 # 小許的荒野生活

    原因嘛我覺得有這幾點

    一 社會競爭的加劇,學生家長最先感受到。他們的焦慮,轉化成對孩子課外輔導的期望。

    二 家庭收入的提高和家庭子女的減少,使得課外輔導具有了經濟上的前提性。

    三 學校學習時間的利用率的增加,也可以說是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在校時間被極大佔有,作業負擔加重加難。教師在校內的課外輔導時間的相對減少。學生的學習問題在學校沒辦法解決。

    這裡,插入題外話。可以看看,什麼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等等大學校,他們的時間管理簡直是分秒必爭。學生畢竟是有個體差異的,有了問題幾乎不可能在校解決。也是可以理解,學校的做法是追求一種管理一種理念,面對的確是數以千計萬計的學生。客觀上講必然有學生不適合,需要額外的,或者另外的一種學習輔導輔助。說到底,還是咱們的教育資源不足,很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社會上的私立學校就大行其道了。他們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可以小班化教學,可以更好的實踐因材施教。就是教育資源的投入量大,私立學校得到了家長的認可。但是真正能做到教育理念上有所進步的私立學校也是不多的。可能只有那些學費很高的學校可以吧。一般的私立學校,還是追求升學率又同時追求利潤的。他們可能比公立學校還更加一嚴到底。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自己學習問題的時間是沒有的了。有錢的出國上私立。錢不多的,送孩子課外輔導機構。我說的可能片面,但是有點聯絡吧。

    四 社會資金資源進去教育產業,這個我想是很正常的,資金天性無孔不入,追求利潤。這就促使社會輔導機構的軟硬體水平提高,能吸引家長和學生。

    五 現在的孩子你說他懂事早吧,這是真的,資訊獲取渠道的增多,孩子的心智是較之以前成熟早了。但是,孩子們在學習中的吃苦耐勞和鑽研精神減少了,你不覺得嗎?我講的是大多數或者是有這樣的情況。面對學習的問題和生活上的問題時,你看看現在的孩子,確實表現不如過去。說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或者窮人孩子早當家,這些話所反映和強調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迎難而上,拼搏前行的勇氣和精神。綜上,孩子自己尋求輔導的意願大了很多。

    我只是六我自己的感覺體會說說。大家權當一家之言看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媽要怎樣控制自己的暴躁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