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丁媽媽私享會
-
2 # 讀書與成長
孩子教育的好不好和孩子多少沒有直接關係,和孩子將來的素質和能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價值有關,插手別人家教育的人應該清楚這些。
另外,自己的孩子自己怎麼養育自己說了算,對於別人提出的意見建議,好的可以學習,不好的可以忽略不計,就算是父母公婆也不該對子女教育孩子橫加干涉,釋放的提點意見可以。
對於年輕人照搬書上的方法育兒,肯定不對,書本上的或者育兒專家的建議也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對於外部的方法,可以透過實踐來驗證,好用有效的可以借鑑,育兒和自己學習成長一樣,方法很多,對自己有用的才是好方法。
我想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有主見,也沒有那麼固執的,只要對孩子有利的方法應該會努力學習,更不會死板的照本宣科。育兒之路比較漫長,需要給自己和孩子多點時間,多點耐心。
-
3 #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首先,承認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熱心腸的人。鄰居街坊,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看到你養孩子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就會給你出各種謀劃各種參謀如果你不聽,就會出現類似提問者描述中的語言。
我弟弟在北京,生了孩子快一歲的時候才有時間回去辦酒。席間一個遠房親戚也抱著一個一歲左右的寶寶,就向我吐槽:你看你弟弟家的孩子,不到一歲還不讓吃鹽,這什麼道理,沒有鹹味小孩子怎麼吃的下去,你看,我家孫子。我們大人吃啥就給他吃啥,看,比你弟弟家的孩子胖多了。說完,一口紅燒肉塞進了她孫子的嘴裡。我無言以對。笑笑沒有說什麼。
其次,如果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不必反駁,更不必生氣,他們管就管了,說就說了。只要不干預,我們笑笑就過去了,不必在意,各家有各家養孩子的方法。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各不相干。尤其是對於周圍鄰居街坊七大姑八大姨,出於尊重,我一般不說什麼,或者等他們說完,附和一下,您說的對,說的對。完事。自己養孩子還是按照自己的方法。以前一些舊的帶孩子的方法必須淘汰。這是對孩子負責。
-
4 # 夏天雪42
人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講的就是經驗,閱歷,見聞。至於育兒問題,即要有見聞,經驗,也不可無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就沒有發展,實踐重要也不可無理論來指導,許多的理論都是實踐的總結和昇華,要書本知識,但不可生搬硬套,須根據各自需要取精華去糟粕,如今的爸媽們大多有知識有文化,有見地有各自的育兒方法,個人淺見,聽取長輩有用的見解(沒用的或作用不大的,聽,但別用),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培育自己的後一代,是義務,是責任,願所有父母開心,兒女健康。謝邀。
-
5 # 大遼吃貨
愛插手別人家怎麼帶孩子的人多了去了,街坊鄰居七大姑八大姨的,好像只要你跟她們帶的不一樣你就是個不會帶孩子的媽,非得說道說道幾句,把你領到她們的育兒道路上。
我真的很討厭這樣的人,不過面子上還是能控制得住,要不隨口附和一聲,要不就當做沒聽著,打岔打過去,一般人都會挺識趣的,不會接著叨叨。再來說一件我遇到的熱心鄰居的事。前天傍晚吃完飯帶兒子下樓溜達,我給穿的背心和短褲,坐在樓邊乘涼的鄰居看見了,直接來句多冷啊,穿這身衣服多冷呀,怎麼不給穿襪子,凍壞腳心愛生病啊!然後又看看我兒子的頭,說天這麼熱怎麼不給孩子剃光頭?
我聽完真想上去跟她幹一仗,這到底是冷還是熱啊?小孩子怎麼沒有熱天了,穿這麼涼快孩子還全是汗呢,大三伏天的難道穿棉衣棉褲啊?留點頭髮容易散熱你不知道啊?心裡頭真的有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然而我控制住了…哈哈
-
6 # 教師媽媽育兒談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每個人的育兒觀念不同,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各不相同不一樣。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教育觀念強加給別人,別人也不能輕易的把教育觀念強加於我。
現在這個社會,多半會自顧自的生活,同在一棟樓裡,卻只是見面打招呼,沒有過多言語交流的居多。真正愛插手別人家育兒的人不多。如果不是親戚朋友,除非自身有心理疾病的人才干預別人的事情。就像前兩天一則新聞報道:孩子和家長在飯店吃飯,由於孩子的一些問題,隔壁桌的一名女士拉過孩子,暴打一頓,說是替孩子父母教育孩子。我覺得這樣的人能做出這樣的事情的人必然是有心理疾病的。對於這樣的人,我覺得敬而遠之,避免激化矛盾,造成自身身體傷害。回家後還得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對於親朋好友插手我的育兒的,我覺得多半是好心而為之的。我會根據他們反應的情況,認真分析,查詢孩子是否真正教育缺失,如果孩子真正有問題我會找到方法進行教育。比如以我女兒為例:女兒愛唱歌,唱歌水平不錯。但是女兒很不願意展現給我的親戚看,是不屑於展現的那種想法。我的表嫂告訴我如果只讓孩子自己這樣唱下去,孩子會一直活在她自己的世界裡,變得孤傲,不合群。聽了這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因此我就給孩子報名一個合唱團,在合唱團裡讓孩子融入集體生活,認識到自己的位置在哪裡。這樣使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對於愛插手我家育兒事情的人,我會恭敬的聽取意見,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思想來引導自己的行為。
-
7 # 莫雨竹說育兒故事
如果是家裡的長輩親戚,那麼其實她們真是好心,也是一種關心只是方式可能你接受不了。那麼首先我們理解對方是關心我們,下來需要溝通下。在雙方心情都比較好的時候溝通下,先感謝對方,然後告訴對方,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請他們幫個忙,你希望自己可以來處理自己的事情,相信對方也能明白你的意思,因為態度誠懇,雙方都可以接受。如果有些長輩不能接受,那也不用多說什麼,畢竟還要在一個大家庭生活,自己堅持好自己的,平靜的帶孩子,隨著你帶孩子的成果,他們自然可以接受。
第二種情況是外人,那麼不需要跟對方多解釋什麼,禮貌的感謝對方,走開就好。不管如何,要相信,能出來說話,還是想幫助你,只是對方方法不對,我們又何必計較人家的好心?
-
8 # 順風奔跑的奶爸
很簡單,去粕存精,有用你就留,沒用就讓他們和他們的想法左耳進右耳出,隨風飄散。
如今的人民有時太過喜歡高調,自以為是的建議,自作聰明的說服。總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對的,而且在自家孩子身上實踐出來的真知,殊不知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就像很多父母永遠覺得自家的孩子最好看,而沒想過別的父母也是如此。
為有效應對插手你育兒的人,我出四點錦囊妙計,記得用的時候才打開喔!
1.別上火,用寬容來化解別人心懷好意的現身說法。一旦碰到,千萬別上火,一上火你就輸了。我認為別人說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出於好心的,你就給別人一個臺階下,把別人的好心回頭再當成驢肝肺也行呀。這樣,既能顯示出你的寬容和忍耐,也不給別人難堪,兩全其美吧。
2.別逃避,該來的始終是躲不過去的。別一聽到有人說撒腿就跑,跑的了這家,還有下一家人等著插手那。所以,放寬心,該來的就來吧,我還是我,那團不一樣的煙火!
3.別全盤否定,說不準有一條會適合你。遇到這種情況,別都認為是錯的,你總得過濾一下吧,反正聽都聽到了,還差再多一點時間思考?要即使收集那些覺得有道理、符合自己的育兒理念、適合自己孩子特點的育兒建議,將它們列入自己的育兒知識庫,那你就保賺不虧了。
4.別心虛,用自己的能力以牙還牙。這個時候,如果你肚子裡沒有點貨,腦子裡沒有點記憶體,那別人就會輕易趁虛而入,你連反駁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你沒經歷過,也沒學過,是真的不懂。所以,有事沒事都要在育兒上多花點時間,為了你自己,更為了孩子。肯定會有那麼一天,你也瞅準機會插手一下別人的育兒,讓他也體會體會那種無力反駁的滋味,看他以後還敢不敢!
-
9 # 小房子繪本館梅子
說實在的身邊這樣的人並不多,當然也並不是沒有.很多家長估計自己家的孩子都還沒弄清楚,稀裡糊塗的孩子就大了,多半也就不會插手別人家怎麼帶孩子。會關注到別人家孩子成長的家長多半是好心,可能很多媽媽就是不善於正確表達自己,末了好心反而幫倒忙!比方說:某一天很晩了才回家,一踏進家門,家人就大聲訓斥:這麼晚才回來,這麼大的人了你們也要知道早點回家 ....其實家人只是擔心我們的安全問題,但是言語卻是像埋怨我們,沒有正確表達,如果換種言語:你們回家了就好,我們擔心了一晩上也還沒睡.
所以不必太在意別人的說詞,人家真的是好心提醒而已.好的東西我們就借鑑,不適合的一笑言謝待之!最重要的是當下作為父母的我們應當時刻更新知識庫,不能用歷史知識養育現代孩子.因為孩子活在的是未來!
-
10 # 無名之名無
按問題的描述來看,這個插手別人家育兒的人,與其說是在指導別人怎樣是對的,不如說是在教訓、指責,透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所以本身這個人的動機就出了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教訓、指責、貶低、否定,都會傷害到自尊。自尊一旦受到侵犯,必將反抗維護。兩個人的溝通也就站在了對立的立場上,一方要攻城略地,另一方誓死捍衛。指責方美其名曰“都是為了你好,你卻不識好歹”,被指責方從哪一方面來講,都處於下方。
記得有一天下午,豆寶兩歲多,回家路上他要抱抱。那時我想鍛鍊一下讓他自己走,就蹲下來跟他溝通。孩子被拒絕後,哭起來,非要抱著回家。在僵持中,一個老太太路過,自言自語道:孩子要抱就抱唄。大熱天的,這媽怎麼當的。輕飄飄的指責、評判,勾起我的憤怒,然而卻無從反駁。“要你管”終究遠離了事情本身,跟人家解釋,有必要嗎?對方願意聽你解釋嗎?甚至對方能理解嗎?所幸,當時的自己也成長了一些,沒有把憤怒投射給孩子。
實際上,有多少家長對孩子的突然爆發,源於路人的熱心評判。前段時間,網上的一段影片—在街頭媽媽不顧眾人勸阻,失控下踢孩子。一時輿論沸騰,紛紛舉報家暴媽媽。民警在走訪後瞭解實情,並及時釋出。輿論開始逆轉。單親媽媽用身上僅有的五塊錢為女兒買了香腸,女兒卻扔到地上,要強的媽媽崩潰,推搡孩子。路人路見不平,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進一步點燃了媽媽的怒火。才有了網上的影片。
我們無法阻止別人以各種理由評判指責我們,關鍵是當指責襲來時,我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我們被這些誤解的評判擊中了麼?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當別人否認我們,我們是不是也覺得自己就是那樣不堪。提高自我評價是王道。
其次,守住自己的界限。在不為別人指責而跳腳的前提下,向對方表明對方越界了,讓對方自討沒趣。但是如果自己被勾起憤怒,再去說別人多管閒事,氣勢上就落下一截。
總而言之,受到攻擊評判,情緒上如如不動,並且指出對方越界就可以了。
-
11 # 未思育兒育己
首先,我們要堅定自己要如何育兒,不能隨波逐流。
其次,面對這樣的人,少說話,多微笑,適時的用得體的言語與身體語言拒絕他們。
但這樣的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畢竟大家都第一次當父母,沒有什麼經驗,有時不會那麼的堅定,內心會有些許動搖,而且,一涉及到孩子的事情,內心總是需要去衡量一下,甚至很難去控制自己的情緒等等。
不懂得拒絕,或者不好意思拒絕,再或者,不能以得體的方式拒絕也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我們首先理解,願意來插手或者說一下自己意見的肯定是出於好心,但是,華人這種無界限意識確實使人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理解他們。儘量能躲遠點就躲吧。
-
12 # David媽咪育兒
我一般是接受不了的,其實我也知道,對方是好意,或是熱心,可是育兒這件事還真不同於別的。孩子有思想呀,在媽媽說他的時候活著媽媽與自己溝通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陌生的面孔,來到面前說出了不同於媽媽的觀點是圖說服媽媽,這對孩子而言會很不知所措的。
孩子一直覺得媽媽無論對錯,可她是自己的媽媽,自己的媽媽對自己是無私的愛的。而別人即便是向著自己那也是不知曉的外人呀。所以孩子是不接受的,孩子不接受,那媽媽肯定也是不會臺開心的。
面對這樣的尷尬,最好是不理睬不與其對視,這樣對方可能也就感受到了。也會不再過多的糾纏了。
-
13 # 筱寧築夢
對於這種愛插手別人家育兒的人,我是不太能接受的,但是礙於面子,我也只能無可奈何。總有那麼一些三姑六婆和一些熱心腸的人,在你教育小孩的觀念上面指手畫腳,你這個不對,那個不行,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吧啦吧啦。我自認為我家的小孩還不錯,性格溫和,又乖巧伶俐,每次聽到這些,心裡一萬頭野獸在奔跑啊。
有一次我家小孩生病了,我帶她去醫院檢查了一下。之後跟我身邊的朋友說起了這個事情,她馬上開始:這個病也去醫院幹嗎啦,你家帶的也真是細,就吃xxx這個藥就可以啦,很好的,上次我小孩也吃了,立竿見影啊。可是親,你知道不知道,每個人的病情是不一樣的,你不主張去醫院又何必來干涉我的想法呢。發生過幾次這樣的事情之後,我有些什麼事情再也不敢對她們說,在她們看來,自己的才是對的,所以總會以評判者的角度來看待別人。
身邊有幾個這樣的人,雖然是好心,但是還真心有點累。
-
14 # 淺淺媽媽育兒經
嗯嗯,這個問題我覺得任何寶媽都會遇到,每天抱著孩子出去玩,那些老人就會憑著經驗給你講解怎麼看孩子,還會看看你的孩子怎麼樣,然後給你指指點點的說這不合適那不行,這樣真的挺讓人討厭的。
就穿襪子的問題,碰到好幾個人說過,我家寶寶一直沒有穿襪子,我看過,一直不穿沒事,最忌諱穿穿脫脫的容易生病,碰到別人就說,你得給孩子穿襪子,我覺得一點都不冷,而且孩子很健康的,沒必要捂得嚴嚴實實。
別人怎麼說我不管,我還是會按著自己的育兒方法,畢竟沒有害到寶寶就可以。別人說可以有禮貌的聽著,不要反駁,因為反駁會引來更多的話。
-
15 # 全職媽媽育兒日記
年代不同了,社會在進步,育兒當然也不會停留在以前毫無變化。
看育兒書不僅僅充實了自己,從中學習如何正面管教孩子,同時,我們也可以從書中審視自己的不足,幫助我們自己成長。
每個人,每個家庭,成長環境等,造就了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性格。我們學習育兒書籍,只是幫助我們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具體的怎麼執行,用什麼方式還是要我們自己花時間去觀察,用腦子去想一個適合自己的一套育兒方式。而不是按照書上照搬。
同一本書,你認為對你幫助特別大,也同樣會有人覺得它並沒有作用。所以我們無需過多的去幹預其他人的育兒方式。對一個毫無育兒觀念的人談如何育兒,你就是在對牛彈琴。
當我們找到了好的育兒方式,我們堅定的去做就好了。也無需過多跟他人去解釋。用行動來說話
-
16 # 搬書回巢
關於總有人愛插手自己育兒這件事,我覺得做家長的要有堅強的內心。
首先 ,仔細甄別對方的育兒觀點,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道理。如果有,日後嘗試一下,對孩子也有好處。
其次,沒必要一聽到類似話語就怒火中燒。倘若孩子在一旁,這種情緒對孩子也不好。有些愛指手畫腳的只是路人而已,公園裡的大爺大媽,或者一年才見一兩次的遠方親戚,說幾句,咱們笑笑不做理會就是了。
當然,如果是事關比較重要的事情,或者這類話讓孩子聽到不好,那就得馬上制止,儘快帶孩子離開。如果不能離開,要敢於反駁,表明自己的觀點。別人討個沒趣,多半下次也就不說了。只是,如果對方是老公的家人親戚或者老婆的家人親戚,需要先和老公或老婆統一育兒思想,這樣更硬氣。
總之,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他的成長、教育、性格等,將來直接受益者或者受害者都是孩子父母,所以在育兒這件事上,一定不能聽別人擺佈,要在吸取好經驗的基礎上堅持自我。
-
17 # 安揚媽媽
我個人是很討厭插手別人家育兒的人!所以,我從來沒有插手別人家的育兒問題!
對於那種人,剛開始我是很糾結的跟她去理論,試圖用自己的想法去影響她!不理論還好,理論了還生生的把自己氣死了!因為思想不同,無需強融!
現在我學乖了,不會像之前那樣去理論,去爭辯!我現在只會禮貌的給一個微笑,繼續做自己的!她說完了也就沒趣了,知道怎麼說都不會改變我的做法的!不去理就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
18 # 苗媽說
心理臺詞:關你屁事!
實際行動:敬而遠之。
舉個栗子。
我們家是孩子3歲前,老人幫帶,孩子上幼兒園後我們自己帶,老人回老家去了。我樓上樓下就有這樣熱心的奶奶、婆婆,遇到我帶孩子,就上前來套近乎,套我的話。“孩子上大班了啊?明年該上小學了吧?那你們都這麼忙,她爺爺奶奶怎麼不來啊?”隔一年,重蹈覆轍。“孩子今年上小學了吧?你們都這麼忙,學校放學早,這怎麼辦呢?沒想著讓她爺爺奶奶來幫忙?”
這幾位熱心老人,我也觀察過,雖然平時在兒子、媳婦這裡幫忙帶孫子,那也是很累的,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一放假過節什麼的,她們就消失無蹤了,想必是煩了這些瑣碎帶孩子的事兒。我瞭解了她們的心理:她們表面上打聽別家的情況,實際是掂量自己的划算不划算。所以每回這麼被問及,我就很輕鬆自然地笑笑,禮貌簡單作答,快速閃人。其他時候再遇到,也照樣寒暄,畢竟是長輩嘛,呵呵。
-
19 # 小美妞的老媽子1
關鍵是別人的育兒觀點是怎樣的,如果有好的建議我就採納,我不認同的或者明知道是錯誤的也就聽聽算了,不會直接懟回去。畢竟別人給你提建議是好的想法,可能別人認為是為了你孩子好,熱心的多說了幾句,不愛聽就聽了就忘記,但是說的過分當然忍不了。
比如孩子有10個月的時候,帶孩子出去,別人告訴我天氣不冷不熱的不用戴帽子,小孩用頭散熱的,除非穿少了戴帽子保溫,我後來試了幾次,確實穿少了戴個帽子她的手和背就會暖和點,穿的合適戴了帽子就會有汗,所以這個建議還是很正確的。
但是我的小孩自從自己吃飯後都是用左手,這樣就會有很多人說不能用左手,怎麼用左手啊!一定要改過來,剛開始別人這樣說,孩子還小,一般她就不吃飯了,要我喂,我就當面說:你自己吃吧,你用左手可以的,沒關係的,怎麼他們用右手可以呢?不能因為用右手的多就要用左手的改啊。在家我也會鼓勵她,過了幾個月她才適應吃飯的時候親戚熟人陌生人的點評,還會用我教她的說:我左右都會用,我現在想用左手。後來最近的一次,我一個舅舅說用左手的運氣差一點,我說你那是迷信呢!我覺得這樣給孩子差的暗示我很不喜歡,所以我現在經常對孩子說:你的運氣非常好!很可愛又漂亮!
-
20 # 梁良公子影評
現在好多朋友生二胎,然後我就發現有的人開玩笑時“嘴損”。比如說和大寶開玩笑說:你爸媽生了弟弟或妹妹,就不要你了。如果我在場而不是聽朋友轉述的,就會笑著對那個大寶說,大人亂說的,你的爸爸媽媽還像以前那麼愛的,放心!嘴損的人,還會認為大的孩子不應該玻璃心。
孩子本來擁有了爸爸媽媽的全部關注,現在家裡有個需要照顧的小嬰兒,大寶覺得被冷落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很脆弱,極需開導。所以我去朋友家看二寶時,先誇大寶幾句,抱起二寶逗弄時,也會對大寶說,妮妮,你像弟弟這麼小的時候,阿姨也抱過你的哦。然後大寶就會很開心。
回覆列表
我感覺你這樣的說法有點不對,養的孩子多並不代表就可以能夠把孩子都養好,更何況你當時養孩子的情況和現在差異大很多,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變遷,都一切都在改變,
思想應該隨著時代在進步,學習那些好的方法借鑑,當然不是說以前的育兒方式全部都是錯誤的的,但是也是很大一部分都有不好的地方,需要換一下新思想。
當然年輕人原模原樣的照搬書籍也不對,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不同特徵,情況也差很多,不可能全部都是照著書就把孩子養好,還是需要一些實踐才可以的呢,所以才有那麼多的育兒大咖,並不是講知識而是說一些實際存在的經驗供大家借鑑。
社會環境在變,人也需要變一下,這才是適應社會,不要老是講究那一套不合理的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