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健康開心曉
-
22 # 童年牧歌1
我想這時大家不應該帶著抵抗情緒對待他們的建議,畢竟他們也是帶著好意來告知你,我們只要吸取覺得是正確的育兒知識就可以,對於落後的育兒觀念我們可以禮貌的聽聽不採用罷了。因為我們如果是初為人母,對於育兒不能照搬書本知識,有些還是要靠經驗,而這些人還是具備一定的經驗,我們可以理論結合經驗,進行更科學更合理的育兒。
-
23 # 蓮之子沈玉
愛插手別人教育孩子,我的兄弟姐妹,包括雙方父母都是這樣的人。為了袒護孩子,抬孩子,壓大人,縱容孩子的惡習,說是還小,說大人不懂事,不可以和孩子一般見識……如此這般,有時候,真的是煩死了,還得忍著,總不能跟他們一樣,在孩子面前鬧騰吧?
老人,覺得自己有經驗,這麼多年,你們都是我養大的,你看看,一個個沒人管,現在也都很好!?他們不去想,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電子產品氾濫成災;他們不會去想,現在人的體質,與他們,或者我們小時候,那種整日勞作的時代,是有著絕對的區別的!以前的孩子都是散養大的,社會環境在那,現在大環境下,孩子圈養,精養。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散養!
能夠插手我教育孩子的人,都是理直氣壯的人。我真的是沒有辦法!當時只有憋著,事後再來求他們,以後明事理,不要當真孩子的面,叨絮我!中國社會,尤其我們的父輩,基本上都是文盲,他們只是為生存著而生活著,沒有辦法交流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選擇包容,選擇逃避 ,不在一起生活是最好的辦法!
-
24 # 愛娃有限坑娃不倦胖媽
對這個問題,我是有相當的發言權的,因為我身邊就有這樣有一阿姨(暫且稱她為“馬大姐”),不是一般的愛插手別人家育兒!她原是一位幼兒園的生活老師,退休後賦閒在家,還因為住在一樓,“插手”別人育兒,簡直是既得天時,又得地利。
一般我們對熱心教導我們育兒的長輩,我們是不好意思說什麼的,但是隨著接觸的增多,發現她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實在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我採取以下幾種應對方式:
一、 適當反擊
剛接觸時,帶著孩子遇到她,我讓孩子和她打招呼,孩子看到她,有點膽怯,後退兩步,沒有和她說話,她立即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我說阿姨,孩子還不認識您,他正在觀察和了解呢,並不是不禮貌,不能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沒有把玩具和她親戚家的小孩分享時,她說孩子:真小氣,男子漢,應該把玩具拿出來讓大家一起玩。我給她解釋:孩子現在的年齡正處於物權敏感期,當他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處理自己的東西時,他也會尊重別人不把東西給他玩的決定,大人物權也不應該強制孩子和別人分享。
後來一天從她家門口路過,看到她親戚家的小孩不給別人玩東西,她頭頭是道說:我們的孩子正在建立物權意識和界限呢。
二、 敬而遠之
後來,我家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第一週哭鬧著不肯去,我抱著安撫他,爸爸幫忙拿著書包,她看到了說:孩子上個幼兒園,兩個大人都來送,孩子都成祖宗了;這麼大了還抱著,你們也太嬌生慣養了,男孩子這樣養長大肯定娘裡娘氣,應該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揹著書包走著去幼兒園。。。。。。。
我聽了,真心覺得無法溝通,我們是男孩,可也是一個剛3歲的孩子,第一次離開家去上幼兒園,不能有情緒嗎?作為父母不應該體諒孩子的心情嗎?而且覺得她說話的口氣,滿滿的是對孩子的瞧不上。孩子還小,不能分辨是非,別人對他的評價會讓他以為他就是不好,所以,我們避免孩子再聽這樣發父母評論,我和孩子儘量不再走她家門口。
三、 擺明態度
躲著這位阿姨是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但畢竟在一個小區住著,偶爾還是會不期而遇,每一次見面都少不了對我一番教育,對孩子一番品頭論足,而且我發現孩子非常非常害怕她,狀況比我想象的要嚴重,為了孩子,我覺得我應該做點什麼了。
一天,孩子上幼兒園後,我正式的登門拜訪她,和她正面表達了我的意思:感謝她對我孩子的關心,但是她的很多舉動已經傷害到我的孩子,希望她不要再評價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自己教育,教育的好壞,我自己負責,請她不要再“指導”。
這些話她可能聽的不順耳,但是作為媽媽,我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從她家出來,悄悄為自己點了個贊。
四、 安撫孩子
和阿姨擺明態度後,再碰到她,她態度冷淡,假裝沒看到我和孩子,也好,勝過說出傷害孩子的話。
但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就是剔除之前她的言行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我有意在恰當的時機給兒子說:某某奶奶今天說看到你如何如何了,奶奶說你做的很好,他誇獎你了,而且說很喜歡你。
多次灌輸這樣的“迷魂湯”後,孩子心裡認定那位奶奶真的特別喜歡他。在一次碰到那位阿姨時,兒子竟然非常開心有禮貌的叫她“奶奶”,這一聲奶奶叫的阿姨非常驚喜,臉上笑開了花,真的開始誇獎兒子了。
我覺得如果之前放任這位阿姨對孩子的各種言行,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絕對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所以,作為媽媽,該出手時一定要出手。
-
25 # 江太太
怎麼處理愛插手別人家育兒人?如果是我,我會不理會她,因為每個家庭生活以及孩子的個體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的定一個育兒方法,這種愛插手別人家的事的人,往往很多都不是好心幫你,她只不過就是在貶低別人嘲笑別人 提高自己,或是讓你難堪有著她自己的小算盤而已,那何必和這種人斤斤計較呢?聽聽罷了,不愛聽可以走開就是了,也沒必要和這樣的人翻臉,回家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比什麼都強。不必理會
回覆列表
我記得孩子幼兒園前,我帶孩子時小區有一些老年人專門愛參與新媳婦新媽媽育兒的事情。這些老年人有的不給兒女帶孩子,只給兒女錢作為禮物,或者是自己兒女還沒結婚,心裡著急,到處參與學習學習。
首先他們愛參與就是你的身份,你在家的地位。你說媽媽,還是保姆,還是姑姑姨姨,打聽清楚了,就開始問孩子奶奶呢?孩子姥姥呢?如果你說奶奶或者姥姥來了,他們又關心那爺爺姥爺一個人怎麼辦的?如果再進一步又問這麼多人住一起嗎?你家屋子多大?你若還搭腔,又繼續問你們都住一起,兩間屋夠住嗎?一間屋啊,那多不方便,怎麼受得了。如果都說的看著滿意和諧。她們還有新話題,那誰出錢帶孩子啊,保姆錢誰出的?奶奶姥姥來帶孩子給老人些錢嗎?老人有退休金嗎?老人在這不得買點什麼?孩子爸爸做什麼的?媽媽做什麼的?都掙多少錢?房子買的還是租的?
家底調查玩了,又開始孩子學了什麼興趣班?孩子都吃啥?都咋做?哎呀,十萬個問題還多。不回答在一個小區天天照面,回答又追問更多,下回見到你家人說什麼都愛插話,來管你給孩子穿多了,給孩子忘帶帽子了,太曬了孩子不該出來。孩子這麼大還帶尿不溼,該訓練把尿了,孩子鞋子不合適......總之,好像生活平添了好多的新婆婆群。真的有時感覺她們有經驗,有時出於好心,有時真的分不清事理。所以遇到愛管事非的,慢慢的就躲著走,或者少搭腔,繼續不停追問就回一句不方便說,讓對方知道個禮貌的距離。總之,和管事非的人本身就是保持距離更好,因為她們的不明就理還不足以告訴她們那麼多你家的資訊。一定要擦亮眼睛,和這些不同的鄰居進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