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哥說科技

    我也是2個孩子的爸爸,兩個孩子相差2歲半,二孩剛出生的前半年,大寶覺得我們對她的愛被二寶分走了,經常發小脾氣。剛開始我們也莫名其妙的,之前挺乖的孩子咋就這樣了呢?我和老婆觀察了好久才注意到是因為她覺得之前我們所有人都關注著她,現在應為弟弟的出生我們沒有以前那麼關心她了。後來我們每天堅持給大寶一個擁抱,做事情的時候儘量一碗水端平,不會因為說因為大寶大一些,就應該在一些事情上讓著弟弟。在二寶大一點,讓大寶參與到爸爸媽媽和二寶的互動中來,體會到有個弟弟也挺好。慢慢的就好了很多。姐姐7歲了,每天晚上讀書給弟弟,兩個要一起睡覺,不給還不開心,哈哈。現在雖然偶爾鬧鬧小矛盾,總體來說關係非常融洽了。

  • 2 # 煙花笑雨

    二胎家庭,我們總是幻想可以兄友弟恭、姐妹和諧。但如何培養孩子間的感情,讓他們真正是除了父母之外最親密的人?

    1、從小培養孩子的分享精神。

    二胎政策開放之後,很多爸媽反映大孩子不想要弟弟妹妹,甚至有些偏激的孩子還對弟弟妹妹施暴。

    這些大都是因為大娃從出生開始就是家中珍寶,大家把所有的愛都放在他身上,讓他們養成了那種唯我獨尊的習慣。

    而一旦有了小寶寶,便感覺他們的愛被分走了,父母長輩會對嗷嗷待哺的孩子更多關注,以至於大娃更加覺得委屈,脾氣暴躁的孩子更是對選擇欺負弟妹來找到平衡。

    這些孩子,缺少了分享的精神,他們習慣了全家圍著我轉的日子,容忍不了冷落。

    所以,培養孩子的分享精神尤為重要。

    在只有一個寶貝時,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和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分享。

    我們要告訴孩子,家裡夫妻關係是優於親子關係的,爸爸最愛的是媽媽,然後才是寶寶。

    有了好吃的東西,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分享,而不能讓孩子獨自享用。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有了新生命到來事不至於太驚慌失措,他已經學會了要分享,總會接受得自然一些。

    當然,分享精神不代表要剝奪孩子對自己東西的支配權。

    比如家裡來了小朋友,我們可以建議孩子分享玩具零食,但不能強迫孩子必須分享,也不能因為孩子不願意而給孩子下自私的定義。

    他們有權利支配自己的東西,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和孩子講道理,這次給找朋友玩,下次去小朋友家,才可以玩別人的玩具之類的。

    總之,手段要委婉柔和,拒絕暴力謾罵!

    2、讓孩子之間有界限。

    上一輩的人總喜歡說,你是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所以好的東西,要先給弟弟妹妹!

    我不能贊同這一點!

    家裡的玩具之類,應該是特定有擁有它的孩子,而如果有公共的,也應該大家有相同的機會擁有它,不論年齡大小。

    有了好吃的東西,都應該所有孩子一起分享,公平對待。

    如果小孩想要玩大孩的東西,必須徵得大孩的同意,否則,即使小孩用哭鬧政策,也不能妥協。

    不然,我們不僅會讓大孩覺得委屈,也會讓小孩養成任性自私的壞習慣。

    在孩子之間,我們是他們的評判員,一旦我們不公平,那受委屈的孩子就會不信任我們,次數多了,他們也會覺得我們不愛他了,離我們越來越遠。

    而在這些不公平中,委屈的一方也會對另一方產生怨恨的心理,積怨久了,很可能釀成悲劇!

    3、大孩要愛護小孩,小孩也要尊重大孩。

    我們習慣教哥哥姐姐,你是姐姐/哥哥,一定要保護好弟弟妹妹,要愛護他們。

    母親的兄弟姐妹關係很好,連幾個表姐妹關係也一直很好,很大原因就是小時候的互相照顧,母親照顧過好幾個表弟妹和弟妹,所以如今大家都挺尊重她,對她很好。

    這種姐妹兄弟中間的感情,就是因為大孩子對小孩的呵護,對他們有了愛。

    這沒有錯,但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忽視對小孩的教育。

    哥哥姐姐愛你,疼你,但是你也要尊重愛護哥哥姐姐。

    好吃的東西要和哥哥姐姐分享,想要哥哥姐姐的東西,必須徵得同意才可以拿……

    只有孩子互相愛護、互相理解,才能更加和諧。

    4、早一些培養大孩對小孩的期待。

    我很喜歡龍應臺對待二胎的那些方法。

    在二孩還在肚子裡時,她就和大孩介紹小孩,更是在小孩出生時,送了一個大孩喜歡的玩具,並告訴他那是小孩給他帶來的禮物。

    小孩小,我們免不了更多的關注,也是這些不經意的瞬間,會讓大孩產生失落感。

    而這個時候,和大孩的溝通就尤為重要了,即使他們只是孩子。

    龍應臺告訴大孩,在大孩這麼大時,他也曾製造了許多混亂,而為了解決這些混亂,大人們也曾圍著團團轉。

    所以,小孩現在經歷的這些,都是大孩曾經經歷過的,等小孩這麼大時,我們也會像對待大孩這樣對他們的。

    總之,我們要學會轉移孩子的不滿心理,讓他們學會分享,彼此愛護,不論大小,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

  • 3 # 馬小馬和馬小豬

    一、打算懷二胎前務必要做好老大的思想工作。

    現在很多爸媽在追二胎潮,但是生二胎前有沒有了解過老大的感受,有許多的家庭因為生了二胎後,老大有的脾氣暴躁,也有的變的沉默寡言。我家生二胎前經常給她講一些兄弟姐妹的故事,帶她去有二胎的家庭玩耍,時間久了,她就特別想要個弟弟妹妹跟她一起要。

    二、懷孕期間,讓老大陪同一起產檢,有胎動後,讓他多多與肚子裡的弟弟妹妹一起互動。在產檢時刻及胎動時候,多多講一些老大小的時候及在肚子裡的樣子,因為他們都住過同一個世界上最貴的

  • 4 # 喵咪畫畫圖片素材

    兩個孩子小時候自然而然的都會相親相愛!最重要的是父母做到一碗水端平,一般不相愛的兄弟姐妹都是由於父母不一碗水端平導致的

  • 5 # 只是改改而已

    孩子長大後是怎樣的說實話無法預知,父母只能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們營造一起扎堆的氛圍。個人不建議孩子太小就分床睡。不管男孩女孩,8歲之前都一個床其實能大大增加他們的感情依賴。而且父母一定不要偏心,孩子們感覺父母的愛是平等的,自然相處起來也沒有矛盾。

  • 6 # 蘇採舟L

    給孩子合作玩耍的機會,讓他們在合作中建立良好的情感連結,對雙方平等對待,不能過分對哪一個偏心,讓另一個產生“爭寵”“自卑”等情緒,孩子產生誤會時,要找出適當的方法對他們進行調解,大人雙方也要和孩子進行合理的合作和情感上的連結,注意我這裡說的是健康的情感連結,因為社會中大多數家庭對於和孩子的情感連結是不屬於健康的,至於具體的問題我相信大家都明白,這裡不多做解釋,所以也不要完全把重心放在對孩子進行培養,大人在孩子面前對於外人的交往,對孩子的教育,夫妻的相處方式等對孩子的影響都不容小覷,也要更多的注重家庭的氛圍,讓孩子處於一個健康良好又合理的環境氛圍,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心裡上健康。從而對於情感的成長與形成也會是健康的。這樣也不用擔心孩子雙方的情感問題。

  • 7 # 使用者2091767283861

    一個家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家長儘可能的一碗水端平!家長心必須有正能量!強的一定要保護弱的,樹立互助的親情關係!我感覺這樣才能使孩子間的親情關係天長地久

  • 8 # 60分媽媽成長營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題面看是關於二孩關係和孩子養育的問題,“如何培養兩個孩子的感情,長大後才可以相親相愛”,前半句:如何培養兩個孩子的感情,有強烈的主觀願望,兩個孩子的感情由第三個(媽媽或爸爸)培養的;後半句,長大後可以相親相愛,時間有要求:長大後;結果有限定:相親相愛。

    其實這個問題是每個有兩個孩子的父母的美好願望;但它不該成為一個問題。兩個人的感情是靠兩個人的點滴相處日常陪伴積累的,只要我們做父母的可以少干預、少參與、少評判,他們就會是彼此的伴,有喜歡愛護、有比較競爭、有模仿學習,在這樣的真實關係中成長自己、建立關係。長大後的他們在某日會有自己的密友、有自己的愛人、有自己的孩子,卻依然不能否定,那個從小一起長大的人,是理解他最深的、陪伴他最久的、可以彼此相忘也可以時時惦記的手足。

  • 9 # 憶我們的童年

    我和姐姐從小別說打架就是吵架都沒有過,現在我們都中年了姐姐還是什麼都想著我,她孩子愛喝羊奶,就給我兒子也買,一系列吧……

    記得小時候姐姐和我犯錯誤爸爸從來是一樣責罰,

    我是覺得讓孩子們覺得爸爸媽媽對每個孩子都是同等的愛,同等的責罰,不要袒護小的。

    再比如買好吃的必須是雙份一樣的,或者領一個出去買吃的玩的,一定要說分享給沒去的那個一半……總之讓孩子們覺得彼此是手足,最親的人就好了[害羞]

  • 10 # 鳳凰舞

    我有兩個孩子,大寶比小寶大八歲。我對他們的培養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哥哥(弟弟)是用來愛的。

    在沒要小寶之前,我從沒有想過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要我來培養。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的家庭很注重親情:姨媽很愛我的母親,我很愛自己的弟弟。沒有刻意的培養。我比弟弟大五歲,我清楚的記得弟弟出生的那個下午。我從外面玩耍回來,看見滿屋子的人。從他們的談話中,我知道了:我有弟弟了。從那一刻起,我覺得我不是最小的了,我不能撒嬌了。母親下地幹活的時候,弟弟就歸我照顧,我把好吃的好喝的都給他。一直到長大,我得到的好東西全給他。現在,他成家了,一直記得我的好,只要我有什麼要他幫忙的,他從不拒絕。

    小寶的出生是經過大寶的同意的,但就算如此,大寶也會吃醋。大寶要求絕對的公平。可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小寶剛出生需要我天天抱著,這就造成我不可能時時陪著大寶。而且老公一家,在親情方面非常淡薄。老公常說:他感覺不到哥哥對他的愛。為什麼會這樣?他們家的人感情內斂,不善交流。而大寶像極了他的父親。

    所以,我開始了我刻意的培養。我告訴他:弟弟是用來愛的。我們要愛他,等他長大了,他也會愛我們。我讓他和我一起照顧弟弟。

    等小寶長大一些,我也對小寶說:哥哥是用來愛的。我們時刻要想著他。帶小寶去超市,小寶伸手抓了一個棒棒糖,要買。我引導:買幾個?他又拿起一個,說:“買兩個,哥哥一個,我一個。”

    我想:在我的引導下,兄弟倆長大會相親相愛的。

  • 11 # 扎心筆記

    成年人的戀愛不是牽手擁抱就可以了的,是一起扛住 一起互為支撐 一起組建家庭 ,所以需要相愛 需要默契 需要觀念一致,還需要堅定地站在對方身旁 。

  • 12 # 奈斯—兄帝

    首先要她們從小懂得分享的樂趣,第二十讓他們始終相信我們是一個家庭的一份子,是一個團隊,遇到事情要相互幫助!

  • 13 # 江水濤濤76

    真心從心底裡愛自己的孩子,這是必要條件,父母這個條件具備了,孩子會感受到,會感覺有安全感,會健康成長,智商、情商會最大可以開發,將來能力就容易強大,孝敬父母資本就大,聯絡父母就密切。

  • 14 # zuo就死

    少插手他們就是最好的做法。小孩子之間就是一會鬧騰一會好的,本來就沒有大矛盾,有時候你被他們氣的不行的時候,他們已經又在一起玩耍了,很本不記仇。很多時候,你一插手事情性質就變了,一碗水難端平,矛盾點就集中到你這了,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你,總有人會覺得你偏袒了另一個而心裡失衡,長期如此就會影像他們的感情。影響他們感情的不是那些打打鬧鬧的生活小事,而是父母的偏袒,不公平對待,他們不能對父母怎樣就把這種情緒轉嫁到對方身上,感情怎麼能好!

  • 15 # 非專業選手之實盤日記

    其實,孩子們天生就是相親相愛的。有血脈在那擺著呢。你應該注意的和研究的,是什麼因素在他們成年以後破壞了這種相親相愛。

    仔細想想,有兩個最普遍的因素會破壞兄弟姐妹的感情:

    其一就是是贍養老人和老人遺產問題。這是個大問題,其他的都是小問題。

    其二就是合夥經營容易導致兄弟姐妹之間關係破解。

    這兩個問題的核心在於利益,也就是錢和時間成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所以正確樹立孩子的金錢觀和人生觀,培養孩子的孝道與仁德是最基本最常規的操作。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要嚴格執行的原則:老人要拿事兒,要公平公正,偏疼子女不得繼,這句話說了千百年,可是又有哪個老人真正的做到了呢?

  • 16 # 明麗故事會

    找出兩個孩子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讓他們相互學習,一起遊戲,比如在做遊戲的時候,誰充當什麼樣的角色,角色之間的合作,透過遊戲讓他們明白,人和人之間就是相互幫助,相互支撐,相互合作的。

  • 17 # 賀冬麗studyhard

    大寶小男生三歲八個月,二寶小女生一歲。

    首先,讓大寶參與到照顧小寶的日常生活中。多交流,讓他意識到小寶,大寶,爸爸,媽媽是一家人,要相互愛護。小豬佩奇是姐姐,喬治是弟弟,他們都是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大寶小寶也是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他倆都是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的,都是吃媽媽口口長大的。

    第二,不因為生老二把大寶分出去。坐月子的時候,寶爸摟了大寶一個月。後來,一家四口都回到了一張床上。這時候給大寶講他和爸爸是小男生,媽媽和妹妹是小女生,分開被窩,很多事情小男生和小女生是要分開的,順便灌輸區別。晚上睡覺,還是都喜歡靠著媽媽,左邊

  • 18 # Judy官

    如何培養2個孩子之間的感情?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應該學會感恩,只有學會感恩才可以做好其他任何事情。

    而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協助孩子建立以下幾點

    公平

    比如在衣食住行方面,家長都要給予一定的公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爸爸媽媽都2個孩子都是公平對待的,減少孩子之間的摩擦,平和孩子們的心態關係。

    原則

    不管是哪個孩子翻錯誤,都應該按照做事做人的原側來處理,讓孩子從小感受到父母是有原則性的,允許孩子在失誤錯誤成長,教會孩子們的禮讓謙卑相處方式。

    默契

    都說雙胞胎才會有不約而同的默契,其實不然,只要是兄弟姐妹同樣可以培養很好的默契。可以透過親子活動,遊戲等建立彼此的信任團結從而培養做事的默契程度。

    親情的重要性

    世界上最難能可貴的就是親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不斷的告訴孩子們提醒孩子們兄弟姐妹之間就是最親最親的人,任何的不合不愉快都可以透過親情的力量來化解。

    家庭氛圍

    這個優為重要,一個良好的家風良好的家庭氛圍,帶給孩子們的就是家庭的穩定,安靜。特別是父母之間的感情,一個擁抱一個親吻都能潛移默化的教會孩子們如何愛彼此。父母怎麼樣做孩子就會跟著怎麼樣做!

    相信很多家庭都越來越重視培養孩子們的相處之道!也希望聽到更多家庭的分享!

  • 19 # 五環趙莊主

    這個問題我深有感觸。我有兩個孩子。老大快七歲了,老二剛好一歲多。我記得剛生完老二回家的那個晚上,老大抱著我大哭了一場,嘴裡喊道“媽媽,有了妹妹你以後是不是不再愛我了?”我告訴她“我愛你,即時有妹妹我依然會像從前一樣愛你的”,女兒依舊哭道,“我不信,你不愛我了,我感覺你和以前不一樣了……”我聽了很難過,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在以後的日子裡,當我有時侯忙著照顧老二而疏忽了老大的時候,她會獨自一人默默的流淚,嘴裡唸叨著“媽媽只管妹妹不管我,我好難過啊”。我覺得我應該做出一些改變,讓姐姐接受妹妹的存在並喜歡她。隨後我讓姐姐多和妹妹相處。有時讓她摸摸妹妹白胖的小手,柔軟的小腳丫;有時讓她嘗試著幫我照顧妹妹,比如給她穿襪子、衝奶粉等;有時我會讓她學著去逗弄著妹妹,妹妹銀鈴般的笑聲也感染著姐姐,她一天比一天開心起來。她們漸漸的熟絡了起來,一起嬉笑,打鬧。誰也離不開誰。漸漸的,妹妹會走了,她有好吃的會跑去分享給姐姐,在姐姐寫作業時會把掉在地上的橡皮擦撿起來遞給姐姐。今年過年因疫情原因,老家的路被封了,姐姐只好呆在老家上網課。但是一有空她便會和我們影片,開口就問“我妹妹呢?我好想她啊!我最想的就是妹妹啦!”妹妹隔著螢幕看著姐姐也很開心,哈哈的笑著。我很開心,她們彼此喜歡彼此依戀。不管未來怎樣,我相信童年時期建立的深厚感情不會輕易變質。就像牙齒與嘴唇,也許彼此之間偶兒會有摩擦發生,但是彼此之間卻又相互依戀,不可分割。因此,我認為相互陪伴,互相融入便是培養兩個孩子之間感情的最好的良藥。

  • 20 # 麥向北方

    最好的辦法就是平等的對待兩個孩子,這樣他們之間不會出現間隙。

    這兩年開始二胎放開以後很多家裡有都要二娃。但是教育上除了很大的問題。

    都犯了一個常見的錯誤,就是認為老大大一點,就應該更懂事,凡事都對小的更好一點。結果造成二娃一出生,老大立馬變成撿來的一樣。

    這樣老大從小心理就造成了,對二娃的不滿的。因為二娃的到來,奪走了原本屬於他的關愛。

    我不止一次看到,有些家長只給二娃買零食,旁邊3、4的老大哭著要吃,但是家長不給的。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次在超市,一個看上去3-4歲的小女孩子在不停的說我也想吃,然後媽媽抱著一個1歲左右的孩子在買棒棒糖結賬,然後那個媽媽說就帶了買一個棒棒的糖的錢只能給弟弟買。那小女孩當時特別的委屈,眼裡含著淚。我想她不會愛他弟弟的。

    還有一次也讓我印象深刻。一個媽媽抱著一個1-2的小孩子,然後身邊跟著一個3-4歲孩子。馬路上人和車特別多,但是媽媽只能照顧的了小的,那個3-4的老大,連媽媽的牽引都得不到,自己在人流裡費力的跟著走,那媽媽都不怎麼回頭看這個孩子是不是跟上了。我想那個孩子當時一定很孤獨,他會愛他弟弟或者妹妹嗎?

    這種不平等的對待, 從小開始,最後正大了,給一個買房買車,另外一個什麼都沒有。最後把家裡的房子給其中一個。在現在這個社會太常見了吧。很多兄弟節目為了拆遷房產最後鬧上法庭。還不都是家長從小種下的惡果。

    這樣的家庭裡的孩子會互相相愛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蜂蜜會過期嗎?過期的蜂蜜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