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生活依舊努力

    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後,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再生一個,作為給第一個孩子的陪伴,那培養好兩個孩子的感情,長大後才能相親相愛,互相幫助。

    家庭多了一個孩子,無疑會增加很多樂趣和快樂,但隨後又會帶來很多麻煩,兩個孩子有時會很自私的為著自己,相互打鬧爭吵,培養孩子的相互謙讓和為他人著想就顯的尤為重要。

    作為過來人,每每想起兩個孩子在一起的點點滴滴,真叫痛並快樂著。一個孩子的時候,什麼東西都是一個人的,沒人爭,沒人搶,彷彿天下都是自己的。有了另外一個伴,感覺地盤立馬被人侵佔,從父母身邊得到的溫暖也感覺到了變化。每每此時,總是透過一些故事,透過別人的例子,來慢慢講解,覺得作為老大要像個男子漢,以後要當家作主,處處為家人著想,學習當中要相互鼓勵,相互促進,多為弟妹著想,多讓著些,包涵著弟妹的任性,透過老師的教導,要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一點點深化,偶爾有些矛盾,也要學會去化解。

    讓兩個孩子在這種相互鼓勵,相互學習,同時也相互競爭的氛圍中成長,相處他們會相處的越來越好。

  • 22 # 刺眼的小兔子

    懷二寶的時候,總幻想著,老大老二和諧相處、互相依靠的溫馨畫面,畢竟他們是除了爸爸媽媽以外最親近的人了。

    然而,嘩啦啦,現實卻是美夢碎了一地。

    我家裡的這哥倆一個2歲多,一個4歲多,都是不太懂事的年紀,每天都在各種爭。我抱哥哥,弟弟就會大哭著喊:“不要抱哥哥!”,我抱弟弟,哥哥又會幽怨地說:“你還沒抱我呢。”都抱在懷裡,他們又會你推我搡,總是企圖一個人霸佔媽媽。

    我們的日常是:安靜不了一會兒就分分鐘互掐,一個哭一個叫,這個告狀,那個也不示弱。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不是和稀泥,就是轉移注意力逃走,有時候看哪個哭得厲害,就把另一個訓一頓(昏官啊)。

    毫無懸念的,兩小隻的爭執越來越多,距離我曾經的幻想越來越遠了。

    在一次爭執過後,我在頭腦中回放剛才的情境,忽然發覺,雖然孩子們爭執有他們自己的原因,但是,有時候,我們大人竟在無意識地挑撥著小哥倆的關係。

    不得不承認,有時確實是我們沒有做出正面的引導,總是想要息事寧人、大事化小,而忽略了養育中的一些要點。

    養育孩子是個技術活,在多子家庭,我們更需要儘快修煉,讓自己呈幾何倍數地去成長,以免帶偏孩子,讓原本可以相親相愛的兩個孩子變成了相愛相殺。

    1、謹言慎行,避免刺激孩子之間的競爭、比較。

    家有兩娃,家人難免會覺得分身乏術,有時候面對爭執,急於解脫,便會使用激將法,或者透過比較,激勵一個孩子像另一個一樣,而促使孩子聽話。這一招確實奏效,孩子們為了得到大人的讚賞總是願意逢迎。

    但是由於孩子們的性別、年齡、性格的不同,這樣的比較難免有失偏頗 ,而且這種自帶評價意味的說教容易讓孩子不自覺地去比較,競爭,從而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知。同時,孩子們之間的親密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做家長應謹言慎行,不要為了避免麻煩而使用刺激、比較、抬高一方而貶低另一方的言行。我們要看到每個孩子的特殊性,鼓勵每個孩子發展出自己的長處。

    2、不用負面眼光去解讀孩子的行為,淡然面對爭吵。

    教育專家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一書中提到:不要預設孩子是嫉妒的、報復的、不講理的、這樣的預設不對,這才是挑撥他們關係的心理基礎。這是大人們的心結,這種心結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評價。

    孩子們的相處難免打打鬧鬧,有時候這只是他們的一種相處方式。

    只要打鬧之中不存在安全隱患,我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許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不管你信不信,孩子們吵架或打架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讓你介入。(簡.尼爾森Jane Nelsen《正面管教》A-Z)

    面對孩子們的爭執,我們選擇淡然處之,也許你會發現,他們不一會兒就又和好如初了。

    3、就事論事,強調公平。

    孩子長幼分別,我們常常會賦予老大更多的責任,對他有更多的期待,有時候甚至希望他們成為我們管理老小的幫手。

    過多的期待往往催生更多的失望,這會給老大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責難。

    記住,年長的孩子也是孩子,不能讓他們去承擔本不屬於他們的、過多的責任。同時因為老二的降生,一直在家裡是獨生子的老大有被趕下“王位”的失落感,我們需要及時關注老大的心理需求。

    做好兩個孩子之間的天平,處理事情儘量公平,就事論事。

    4、正面引導,強調合作。

    我們應該改變我們的說話習慣,多用正面的,積極的詞彙。比如:“跟弟弟玩的時候,要輕一點。”而不是:“別打弟弟,你怎麼能這樣!”。引導孩子有一個準確的正面的行為,去疏導,而不是去圍堵。

    多發現孩子們之間有愛的言行,多看看孩子行為背後的正向動機,在各種機會和場合中讓孩子知道他們和兄弟(姐妹)的關係很好。發自內心的去欣賞,信任孩子們。

    給孩子們創造合作的機會,並留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去磨合、相處,比如共同玩一個小遊戲,比如共同承擔一次家務活,適時引導他們說出鼓勵對方,感謝對方的話語,加深孩子們之間的感情。

    其實,孩子們爭執的背後往往是在試探父母是否依然愛他,是否不偏不向。只有看清孩子的真實動機,我們才能更好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注意自己的言行措辭,用心去管教。這樣,手足同心,兄友弟恭也將不再是難事。

    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 23 # 做個奇葩好玩的人

    1.平等對待兩個孩子,讓兩個孩子知道,爸媽一樣地愛他們。

    2.培養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孩子之間互相抱抱。

  • 24 # 妞妞是個小棒妞

    這個我想我是有發言權的[呲牙]

    我有一個哥哥,我們從小偶爾也吵吵架,但是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吵起來,後來都出去上學,寫信互相鼓勵,然後都工作了,哥哥離家遠,我在父母身邊,再後來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感覺一直相親相愛的,包括我和嫂子,哥哥和我老公,都很親近,這樣的感情之下,我們誰都不計較為父母誰付出多少,反正就是盡最大能力讓父母過得更好。

    我有兩個孩子,開始想要老二時,老大有點不開心,怕會爭奪了我們對她的愛,我們也決定不要了,後來不知為什麼,老大忽然說媽媽你要給我生個妹妹能一起玩也行,如果是弟弟,他就不會陪我玩了,也不會陪我逛街,不能聊知心話。我說這是不能保證的事情呀,她說那就隨便吧,是啥都行[捂臉]……

    確定懷上了以後,我和她談了一下,她說那好吧,以後我幫你做家務,就這一句話,可把我感動壞了,她也是這樣做的,十一歲的她週末拖地收拾家,每次和她一起去買菜,她會把所有的袋子都提著,怕我累到,每晚睡前趴我肚子上喊妹妹,我會學小娃娃聲音喊她姐姐,說姐姐我愛你,那時我真怕會是個弟弟令她失望。

    老二出生那天,放學後爸爸帶她看妹妹,她看到剖腹產後虛弱的我,哭了,說媽媽我要知道你這麼難受,就不要妹妹了,我跟她說,生你的時候也是這樣的,過幾天就好了,她看看妹妹,說好醜[呲牙]

    出院了,發現她給妹妹在學校門口小店裡買了好幾個小玩具,還在房間裡貼上了可愛的圖畫,姐姐和妹妹的幸福生活就開始了……

    每天放學到家,換衣服洗手,到臥室看妹妹,親親妹妹然後做作業,一整套流程[呲牙]

    妹妹成長的每一步,姐姐都開心的見證著,去超市買東西,無論帶哪一個去,愛吃的都會拿兩個,不會忘了家裡還有一個親親的姐妹。

    昨天姐姐說,等我工作了,妹妹要買啥我給買。妹妹說,等我長大了,我負責賺錢幫你養小寶寶,我在旁邊聽著,心裡美美的。

    想必我的爸爸媽媽想起他們的兩個孩子,心裡也是美美的吧

  • 25 # 盧敢敢

    首先,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和女兒感情非常好。其實我就做到了一點,就是讓兩個孩子一起為犯的錯誤負責,責任共擔,利益共享。

    即使一塊很小的餅乾也要想著對方共同分享,很小的一個錯誤,也要彼此共同承擔。比如女兒打翻了東西,哥哥要幫助妹妹一起打掃;哥哥犯了錯誤受到懲罰,妹妹也會哥哥一起承擔。

    時間久了,兄妹兩個的感情就特別好,而且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你好我更好。之所以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讓他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爸媽還有一個人比你更想讓你活的好。

    其次,我有一個弟弟,我跟弟弟感情非常好。我覺得弟弟是爸媽贈與我的最大財富。雖然弟弟現在工作非常忙,但是每一週我們都會騰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分享一下彼此的生活,互相吐槽一下工作生活甚至婚姻,這段時光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那種全心全意為你考慮的一個人。

    記得媽媽60歲那年,身體出現了些問題,當時的我六神無主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弟弟給我了信心和動力,讓我在這種人生的大起伏面前,不至於無依無靠。

    我們姐弟倆個之所以感情好,也在於父母從小的引導,決不能偏此薄彼,父母從小教育我們要相互關愛。小時候,學校發小浣熊乾脆面(其實為了做廣告),每個小學生分到了一塊跟橡皮大小的幹碎面,弟弟都會帶回家分享給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蜂蜜會過期嗎?過期的蜂蜜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