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金龍歐楷書法
-
2 # 楊炳升66
早上好!
[玫瑰][玫瑰][玫瑰]
我查看了你的空間,你臨帖的能力很強,功夫已經很深了。
對於臨誰的帖和怎麼臨帖則各有各的認識,我和大多數老師的觀點都不大一樣。我怕抬閒槓,所以,就不作明顯的說明。
本人認為,臨帖就如吃飯。作為一個人,無論你吃什麼東西,都是在影響著自己的身體。
一:最簡單的道理是,吃什麼肉,長的都是人肉,可是,長的又都不一樣。
二:味口是有偏好的,這屬於正常,但不能過分的偏食。
三:天下美食多的很,你都可以嘗一嘗,有確實不適合自己的,嘗過之後就將它擺起來,平時看看是完全可以的,情緒上來了,還可以再來一口,就權當玩玩的,也可以。
四:再回到書法上,作為現代人,做到諸體皆精很難。擇一兩種書體形式能做到極至,就已經很不錯了。(專業的除外。)
五:不能偏食。你現在臨的是行書,你應該將所有你認好的行書帖都臨掉。順便,將草書和楷書帖都臨一臨,因為,這三種書體,相對的說,他們是近親。如果不信,你可以翻開這三種書體的大字典出來,行書大字典放中間,仔細看,行書典中的字,有草書的近似形態,也有楷書的近似形態,有的就是。
一孔之見,僅供參考。
你再看看其他老師的高論。(因為我只是一個書法愛好者,練字是我在臨退休時選擇的一個愛好,純屬玩玩的,用以打發餘生。)
說明:這裡是受邀答題,其餘的人你想怎麼答就怎麼答,別掛上我。
再次說明,本人不喜歡抬扛。
若是你非要噴也可以,但是,你必須拿出你的東西出來,否則,呵呵!
-
3 # 習慣了先生
建議這位書友可以臨寫趙孟頫的巜聖教序》墨跡,由此可以對比碑與帖在筆法上的變比,多多臨摹王羲之的手札墨跡如巜喪亂帖》,《得示帖》繼而參考一下孫過庭,米芾的行草書相信會對你有所增益的!
-
4 # 老路書法
臨的不錯!
你現在是厭倦《聖教序》了嗎?如果沒有,建議你繼續下去,直到達到能“背臨”。
也可以和趙孟頫的一塊臨寫,但要分清主次。這樣可以相互促進。
-
5 # 茶韻書齋
書法愛好者的臨帖不是由吋間來決定的,是由自己喜歡的字帖而長期不解的努力學習,堅持臨帖才能成功創作自己的書法。近代書法大師于右任一生臨帖不輟,八十多歲還在臨王羲之的書帖,我們然向老一輩書法家學習。
-
6 # 曉風殊月
謝謝邀請,我也許久不練,整體看還可以,有前途,王羲之的字,為歷代楷模,為後世取法,趙學王最象,學王羲之更好,趙字圓熟,更於初學,久學少勁氣,趨嫵媚,王羲之字剛柔並濟,行書懷仁集帖最能表現王字靜穆神髓,得剛勁,欹以取妍,剛以存骨,書法之道,須先存剛,而後能柔,骨之不存,難窺其道,簡而言之,練直線,曲線而以。曲以練柔,直以存剛,陰陽相濟而已。
-
7 # 高長寬4
個人不建議臨集王聖教序,因為它是集字的,並非大王墨跡。當然右軍無真跡,但好歹驀本能看間架章法,集字的連章法都是他人杜撰,大王寫這些字時與聖教序裡的字心情意境可能全然不對……
沒臨過趙,不瞭解。
-
8 # 蘭亭閱筆
你應該繼續現在的集王字聖教序,既然入手在此,不必專門學趙孟頫,可以看看了解知道一下,但趙孟頫比王羲之差太遠了,現在不理解沒關係,如果願意,我的建議可以聽聽作為一個參考吧——《書法傳密》的參考。
學書法,要靠自己努力,靠自己邊思考邊探索著學。現在網際網路時代,任何資訊都可以無限獲取,然而這是一把雙刃劍!學習資訊輕鬆點開的同時,潘多拉的盒子也同時被你點開了!在你面前,浩如煙海的書學資料,隨便一個自媒體人都可以在網上抖擻著精神的為你提供著五花八門的書學原理指導,不要看見什麼就信什麼學什麼。學書法,不需要過分的“道理展示”,書法就是手頭活兒,訓練好書寫的合理動作,書寫需要力量支援,留意體會各部分肌肉的牽引和使用,書寫是連續的發力過程,毛筆在手,使轉需無礙,關鍵是力量在源源不斷的輸出支援,這就是連續的自然書寫,不是一寫一頓的低階模式!連續書寫的原理是有一個隨時變動的發力支撐系,身體如何搭建這個靈活隨動的支撐體系就是筆法施展的幕後關鍵!這是《書法傳密》基於運動理念建立的筆法作業系統,書法其實就是一項輕質的運動,一定程度上類似於羽毛球。書法就是實打實的手頭活,不要被不著邊際的誇誇其談迷惑了!因為書寫是一種運動,在獲得正確的書寫後,書寫就會出現趣味性和上癮性,這就是為什麼真正的書法高手他一生最後的愛好和最高的愛好必定是書法的原因!
書法不是科技,科技是一代勝一代,科技可以疊加發展。書法是人力加學力的結合,是手工活,是每個個體生命去重新開啟的體驗過程。
學書法要明方向,初學者因為欠缺對書法的體驗和理解,所以建議不要學任何現代書法家的東西,無論他是多麼的有名氣,這是建立在機率統計上的考慮,因為現代書法家寫出來的書法絕多數不具備“歷史的”、“站得住的”、“可借鑑的”的意義,初學者之迷茫既在,不具備判辯力,即可“先”一票否決學習現代書家的書法。現代書家的書法不學,但可以學習他們好的書法理論,這不矛盾。書法是發展著的,書法也是多維度的概念,現代書家和古代書家同樣都是能深入書法的群體,不能籠統的說一代不如一代,一般來說,現代的更有視野,古代的更有技術,學書不學今人,是放在學習效率和獲益效果上作理解,並不是粗暴片面的否定當下。
書學魏晉,不是一句口頭禪,不是古人的就是好的,不是說那些先人佔了個好位置我們就要學他們。書學魏晉,不是一句酸腐浮飾的面頭話,裡面是有真道理的,都是可以有很實在的探討的。
書法是小技,但裡面是有大道的。回答了一下,順便引出一些思考,書法是小眾,專注書法技術本體更是小眾吧,就不多說了。
-
9 # 神韻軒書法
聖教序的結構空間布白特點:
臨帖時,不僅僅關注筆畫本身,還要注意它們形成的筆畫之間的空間布白,以及空間布白對比關係。
現以《聖教序》單字舉例說明:
一,擴大中部空間,字心留白多。
二,上部空間留白多。
三,強調左下部分留白。
四,強調右下空間。
五,擴大下部留白。
筆者臨《聖教序》區域性
因《聖教序》是集字碑帖,不是墨跡,有些精巧的運筆形態失真,字與字的行氣略顯不足。
如果臨一下趙孟頫的墨跡字帖《赤壁賦》,可以矯正碑版《聖教序》中的一些不足。
趙孟頫《赤壁賦》,得"二王″精髓,用筆精巧細膩,絲絲入扣,典雅流美。行氣貫通,如行雲流水,瀟灑俊逸。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10 # 右文研學社
朋友的建議是正確的。因為《集王聖教序》屬於刻帖,刀刻而成。初學者容易被刀刻的痕跡帶跑偏。所以臨一臨趙孟頫的墨跡,或者二王的墨跡更有利於提高你自然書寫的能力,也更有利於學到準確的書寫技法。
-
11 # binge1980
這個提議不錯,《聖教序》本是許多書法大家練習行書的必臨之帖,甚至說是行書的範本也不為過。
但是由於是碑帖,且歷史悠久,經日曬雨淋,多有失真之處,許多地方都已模糊不清,根本無法練習,而趙孟頫是寫字風範最接近王羲之的書法家,臨一下趙的書法帖,對練習《聖教序》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如果能多看看《蘭亭序》幫助也很大,蘭亭難度係數比較大,先用來做個參考,不要去練,這樣能夠更好的理解聖教裡的各種筆法運用。
總結一下,練習《聖教序》,輔以趙孟頫《前赤壁賦》,及觀摩《蘭亭序》是不錯的選擇。
-
12 # 曾明祺
不建議練趙了,專門就練好二王,結合二王楷書,比如黃庭經、樂毅論和玉版十三行等,還有蘭亭序,二王所有行草書來練,外加結合隸書,乙瑛,封龍山和華山碑等即可!有興趣的話,魏碑墓誌銘也是不錯選擇!不斷訓練,直至深入數百千公里!二王練成,什麼體都不在話下了!
-
13 # 善思堂書法
你朋友是對的,因聖教是碑刻,他讓你臨趙並不是讓你去改學趙,只是讓你透過趙的墨跡去體會用筆方法,然後提高透到刀鋒看筆鋒能力,現在臨的聖教明顯使轉不靈,過渡不順![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
14 # 南宮華亭
可以的。二者可交叉臨摹,不衝突。趙字,也是二王的集大成者。我有時臨摹蘭亭,聖教,有時臨摹趙字《赤》,《洛》。其實都在互補地學習王,趙!
-
15 # 莫非學書法
如果你對趙體感興趣,以趙體為學習目標,可以先學趙體。如果你以王體為學習目標,則暫時無此必要。大家知道,趙主要師從王,其字,多有從王處出,當然,他是揉進了個人的東西,甚至變得更美觀。所以,欲學趙,最好直奔趙,遇到困惑,或者遇到瓶頸時,再學王(包括黃庭蘭亭快雪等),很多問題會得到解決,但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學好趙體。有時間,或有一定基礎後,本人是提倡學多家 ,最好上溯纂隸鍾衛,方可觸類旁通,得心應手。
-
16 # 相城不眠人
好巧。。今天剛摸筆,實在在家憋死了。。一年多沒摸筆,覺得不會寫了。。明天我也去臨聖教序去。。[捂臉]加油。。
-
17 # 千年蘭亭
從你的字來看,已經具備了一些王字的基礎,寫得很乾淨,基本筆法問題不大,但顯得稍生硬,方筆過多。
臨《聖教序》最好要參考其他王字一脈的法帖,你的朋友建議學一點趙孟頫,這個提議很好。
學習《聖教序》,我們一定要清楚其長處與短處。《聖教序》是王字經典,它含楷、行、草三體,字數多,近2000字,可說是一部“王字字典”,它是我們學習行書的首選範本。
但我們也應看到其先天不足:
1、它是一部集字作品。集字與原跡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其連貫性稍差,畢竟不是書家親手所書。
《聖教序》雖是懷仁和尚花了近2年時間,從1500餘本王羲之法帖中精選拼湊而成,但這些字不是書聖在同一時間書寫,其行氣肯定不如其他法帖。
2、它是一部刻帖。何謂刻帖?即它是懷仁集字後,由工匠刻在木板上流傳下來的,這一點與碑刻類似。
刻帖與碑刻一樣,最大的不足是筆跡已無處尋覓,後人學習其結體容易,學習筆法則較難。
所以,自古以來,書家在學習《聖教序》時,多同時學習王羲之其他法帖,以及歷代二王一脈書家的書法真跡。而趙孟頫是歷代二王一脈書家的傑出代表,無疑,他的作品是我們學習《聖教序》時最好的資料之一。
趙孟頫被稱為“書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人”,他簡化了王羲之筆法,讓我們學習王字更加容易。
由趙入晉,由趙而王,是學習二王的一條捷徑,歷來被很多書法家所採用。
-
18 # 快樂書法
半年時間,能把《聖教序》臨出這樣的效果,您的筆性和理解,把控能力相當好。就您的臨作,說說我的幾點理解和看法。
一、正確理解《聖教序》,是把握和臨摹《聖教序》的前提。如果不理解《聖教序》,直接上手臨,臨習效率和所致效果要打折扣。
《聖教序》是集字帖。這是事實不用多說。我們所見到的所有的簡介資料,評論文章,都是溢美之詞,而不指出其光芒萬丈背面的陰影。即集字帖,有無法避免的缺陷。那就是:為便於章法的協調一致,只能選擇以王羲之字中相對工穩,相對字形大小一致,筆畫粗細變化不大的字,集字成章。
這個缺陷,很容易造成臨摹時,把字形臨的一樣大小,筆畫臨的一樣粗細。也就是說,臨的沒有節奏了(本來《聖教序》的節奏感就不顯著)。而節奏變化,是行草書的核心技法之一。無論臨那個帖,都需要極其重視這一點。
二,由於是刻帖,《聖教序》的集字,化繁為簡,化圓為方。這點好理解。如唐人摹王羲之的手札,馮承素摹《蘭亭序》中的許多牽絲縈帶,無法雕刻出來(原碑每個字大的1.5釐米左右。一個成人指甲蓋大小);每一個筆畫起筆處的不同角度,和轉折處的方圓變化,基本都被刻成有方無圓。因此,《聖教序》給人的觀感,是勁挺的,方整的。
一方面,準確的臨摹《聖教序》,最能訓練筆力;
另一方面,也最容易臨的乾巴巴的。
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積薪柴擔”。從這點來說,朋友建議你臨趙孟頫《赤壁賦》,是有道理的。
三,《聖教序》的章法,不可能隨便排布。是經過反覆排列,比對推敲而成。其字矩,行矩,顯得疏朗暢達,空靈通透。如果在臨摹時,下意識的按我們平時手寫體的方式排列,則顯得擁擠,顯得悶氣。
四,《聖教序》的字形,基本上都有向右上的傾斜度。大約在五至七度之間。但有很平正和個別側下的字調節章法。如果全部都臨成向右上傾斜,則被俗稱為“柳”了。即每個字,每個橫畫都象柳樹葉一樣呈一個相同方向傾斜排列。這就必然會顯得單調機械。
五,《聖教序》選了許多橫勢的字,以豐富章法。如果全部臨成縱勢,則顯得寒儉無精神,瘦削不富態。王體雍容大度的氣象,就體現不出來。
六,《聖教序》是兩千多字的煌煌大帖。選字中楷書,行書,草書俱全。學習二王行草書,必臨,必通《聖教序》。但因為上述原因,臨摹的側重點,應該放在結構方面。完全熟練掌握了《聖教序》的字形結構,有關王字結構方面的課題,就基本解決了。《聖教序》的學習使命也就是完成了。
所以,《聖教序》要堅持臨,反覆臨,無數次通臨。直至達到每一個字都能背臨。但這需要耐心,需要恆心,需要時間。
長時期臨摹同一個帖,容易無感,麻木。需要和二王手札交替臨習,也可以選擇趙孟頫行書臨習。反正吧,學行書,二王系列的經典法帖,都是繞不過去的。因為任何一個帖,都不可能完全解決所有的課題。
-
19 # 翰墨書道
還是在求精求準上下功夫吧,學習三個月的趙孟頫,可以不可以,真不好說,這主要看自己的書法基本功如何。
從所附作品看,對《集王聖教序》的臨摹,確實有些功底,但存在的問題更多。或許題主所附作品為對臨作品吧。
從作品看,仍然存在不精到形神不到位的問題。在章法上也有些散漫從作品章法到字形結構處理都如此。
建議有二:一是如上所言,繼續在求精求準上深入臨摹學習《集王聖教序》,具體怎麼做呢從描紅開始 也就是說在自己已經具備的功夫基礎上,透過描紅強化點畫線條和結構造型的深度臨摹學習,最好能夠到達背臨的地步。這期間,一方面要比關注重點放到點畫線條和單字的結構上,注意章法的處理。所附作品在章法上顯然不足。學習書法貴在少而精,一日學精一字要比一天學寫十字效果更好,原則是學精學透。當然通篇章法的學習也不可忽略。但應先字法然後再章法。
在就是不妨臨摹學習一下王鐸臨摹《的聖教序》。王鐸多《集王聖教序》下過非常大的功夫,現在傳世的臨本不下三本。且是自幼便開始學習《聖教序》我們目前能夠見到的版本最大的優點就是王鐸避開了因集字作品帶來的疏散是問題。由於王鐸臨摹的《集王聖教序》多為墨跡本,而我們現在見到的《集王聖教序》則是碑刻本,學習王鐸臨摹的《集王聖教序》有助於對用筆和墨法筆意的理解,當然也可以同步臨摹學習一下其它書法家臨摹的《集王聖教序》作品包括現代一些高手臨摹的作品也可以參考一下。
-
20 # 不二齋
王羲之的行書集字《聖教序》是非常難寫的,是我遇到過行書字帖裡最難寫的一本,我也曾經磕磕絆絆寫了一年時間,作者半年時間寫成這樣,非常好了。學習王羲之《聖教序》有兩大難題:一是筆法、二是章法。
1、王羲之《聖教序》的筆法本省就不簡單,問題是它還不是一本墨跡,是經過反覆摹刻的拓本,很多筆法和細節非常不清楚,對於沒有行書臨摹經驗的初學者更難難以把握。
2、懷仁集王羲之行書《聖教序》是一本集字作品,不是一幅完整書寫的書法作品,所以就很難談章法,整體以排列為主,雖然懷仁也做了一些藝術化的處理,但它畢竟不是寫的,是懷仁集的,在章法上和王羲之其它的尺牘作品比起來差了很多,很難從這幅作品種學習到行書的章法。
從這兩個方面來看,作者的朋友建議他練習三個月的趙孟頫行書《赤壁賦》我覺得是一種正確的選擇。趙孟頫是學習王羲之出身,也是學習王羲之書法的集大成者,二者的書法風格並沒有太大的衝突。
趙孟頫行書風格秀美,其《赤壁賦》也是一幅墨跡作品,透過練習這幅作品,可以更好的學習行書的章法和筆法,解決上述兩點難題,然後回過頭來再去練習王羲之《聖教序》,肯定就是另一番境界了。
回覆列表
可以,很好的建議,聖教序乃集字作品,初學乍練很難得法,趙孟頫深得二王精髓,是二王集大成者,赤壁賦很多字就是聖教序的翻版,還是墨跡本,容易入門,雖然迂迴曲折但一定觸類旁通,朋友應該是個行家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