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育學筆談

    現在高考學生都不願意上高職院校是有原因的,高職院校的專業和課程設定原本都是應用型的,但是由於師資力量的問題,把應用型的技能教學硬是給搞成了理論教學。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學生是來學技能和本事的,而老師卻給他們在講基礎課理論。

    我家親戚有個小孩在高職院校學的是機器人專業,剛開始報考的時候大家都很興奮,說現在的工業機器人很發達,透過三年的學習找工作肯定沒問題,可是到了學校之後卻發現現實很殘酷,這個機器人專業有180多人,但擁有真正機器人理論和實踐技術的老師卻沒有,都是從外面的機器人公司聘請的兼職老師,每個班每週就一節課。要知道這些技術性老師在機器人公司的年薪都是幾十萬,到了高職院校只能拿個10來萬,我想誰也不會願意全職乾的吧。

    大家心知肚明,高職院校要想有出路,必須要解決“雙師型”的師資問題,大比例提升技術性老師的比例,雖然道理大家都懂,但問題這個真的很難解決。要知道這6.5萬名工匠之師可不是普通的老師,說個不好聽的話教授都比不上的,這些人才在各行各業都是非常吃香的,他們的技術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經濟效益,所以他們拿到的待遇都非常高,但學校根本就沒有實力去聘請這些技能型教師,學校和企業在搶奪技能型教師人才中是處於劣勢的。

    所以,我認為要想解決高職院校工匠之師的問題,必須要依靠投入,靠待遇去吸引人才,各個地方應該將此項納入城市人才引進的範疇。

    同時還應該加強校企合作,有學校和企業來共同培養技能型師資,讓這些老師既能夠發揮教學作用,又能夠發揮為企業創造效益的作用,這樣的模式,甚至還能夠為學生的就業提供途徑。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高職院校自己培養雙師型些人才,透過到企業深造學習,參加國家各類師資培訓等,現在很多的年輕教師都很聰明,只要有機會,他們成長起來是很快的,只要讓他們看到職業發展希望就行!

  • 22 # 靜靜助學

    目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目的是為了讓更多青年憑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不過,在家長和考生心目中,高職院校卻很不理想,有的學生直言就是去混文憑了,到最後,畢業了並沒有掌握所謂的“一技之長”,兩手空空,就業成了難題。

    這一方面與學生自身不努力學習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也與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課老師缺乏有關。那麼,面對如此困境,該如何破解呢?

    為此教育部曾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明確提出,多措並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什麼是“雙師型”教師?就是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老師。到2020年,“雙師型”教師要佔到專業課教師總數的一半以上。

    那麼,“雙師型”教師從哪裡來?

    方案指出:從2019年開始,職業院校的老師原則上不再從應屆生中招聘,而是從具有三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並具有高職院校以上學歷的人員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可放寬學歷要求。

    錄用有企業工作能力和經驗的畢業生到高職高專院校做老師,實踐經驗豐富,能讓學生學到更專業、更實用的知識,增強動手操作能力。現在的高職高專院校老師多是從應屆生中招聘,不管是博士也好,碩士也罷,雖不缺理論知識,但是實踐經驗畢竟太少,教學生類似“紙上談兵”,與實際脫節。只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目前高職院校老師缺口較大,不過,隨著招聘條件的轉變,必將有越來越多的具有實踐經驗的老師補充到教師隊伍中,為高職高專院校補充進新的血液,高職高專教育教學必將呈現新的生機和活力。

  • 23 # 老穆說語文

    老穆有話說

    高職院校為何會缺少這麼多老師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今明兩年,高職院校將擴招100萬學生,這一政策的落實,必然能快速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有利於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為什麼突然會有這麼多的學生報名高職院校呢?

    老穆認為,這主要得益於國家的教育政策。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保持普職比大體相當”,因此在中考中,各地教育部門都會要求學校嚴格執行普職比6:4(或5:5)的任務,因此,考上高中的難度將加大。

    考不上高中怎麼辦?

    或許有人會說復讀。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地區是不允許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留級的。

    老穆在暑期時,曾看到寶雞市教育局釋出一條“關於嚴禁招收初三複讀生的緊急通知”,其中有這樣一條規定:全市所有公、民辦初中學校、普通高中、校外培訓機構嚴禁招收初三複讀生。

    一旦學生增加了,教師自然也會增加,這就給“師資”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這麼多的老師到底從哪裡來呢?

    【1】招聘應屆畢業生可以嗎?

    老穆認為,這也算是一種辦法,但是,這樣的老師往往不適合在高職院校教書。

    高職院校的老師,不僅需要理論知識,更需要有超強的實踐能力。

    試問,學生過來幹嘛的?不就是為了多學實踐能力嗎?為了畢業後更好地找工作。

    因此,高職學校需要實踐性人才,而不是理論人才。

    【2】高職院校急缺“雙師型”人才——既有紮實理論,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

    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時間表,“到2022年,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佔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超過一半。”

    年輕老師,要多下車間、多去店裡實踐、多去公司實踐,不斷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

    【3】聘請有經驗的“企業職工”到學校當老師。

    這不是玩笑話,而是切實有效的。

    當然,企業職工來學校做老師,還需要與學校的老師多溝通,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這樣或許會更好。

    【結束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而這些人才大都出自高職院校,因而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一場艱鉅的任務,打好了,也就成功了······

  • 24 # 蘇小妮

    鍛造雙師型人才,需要打破行業之間的瓶頸。

    所謂的雙師型人才,用通俗一點的說法,文能當教師,武能當技師或者工程師。技師或者工程師這一類人才,只能是從企業中經過一線鍛鍊有著豐富經驗的人中來。

    然而,大家來看一下,一位企業工程師,他要透過什麼樣的辦法才能進入到高職院校當教師?像剛畢業的大學生那樣,經過教師資格考試,擁有了教師資格證,然後再去參與高職院校的招聘考試,參與跟年輕人一起的競爭,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所擁有的工程師資格或者技師資格對他來說沒有任何的用處或者幫助。

    如果有專門的政策,高職院校在招聘教師的時候對在職的工程師和技師實行政策傾斜,讓他們能夠更相對容易的進入高職院校,或者會吸引更多的人。

    當然,高職院校也可以將自己的教師送去相關企業進行培訓,拿握一線的操作經驗,回來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這兩點如果總結起來,就是我們常說的“請進來、送出去”,並且要形成長久機制,而不是一時腦熱,想起一陣是一陣。

  • 25 # 高校專業那些事

    高職院校老師面臨缺口。我覺得就是一句笑話,你怎麼不說本科院校面臨院士缺口?

    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區別

    高等教育主要分文字科院校,專科院校,本科層面的院校主要是985/211,普通本科院校,民辦本科院校(三本)。

    本科注重理論學習,專科注重技能。

    專科院校只要說高職,高專,好像高職檔次比高專低那麼一點點。高職一般不允許升本,即使升本也是升為職業大學。

    2019年國家剛升格一批職業大學,雖然是職業,但是卻有本科層次。

    今年國家也公佈了一批高職院校中的雙一流:“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名單,”這些高職院不允許升本的。

    高職是培養大國工匠的學校,是國家發展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高職老師需要什麼?

    高職應該教的是技能東西,應該是技能課程未主導,不應該是純理論課程,高職學生講究畢業就能直接工作。而不是普通本科學生,還要繼續研究生學習。

    而現在的高職老師大部分都剛畢業的碩士,博士,基本上除了一肚子理論外啥也不會。

    這一點和高職是完全相背的,不少老師也開始突擊學習技能知識,再來教學,但是和正在技能成長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真正的高職老師,不應該是大學畢業的碩士 博士,甚至教授,院士,而應該是一線企業工作的技能專家,工程師,高階工程師。

    國外高職基本上都是高職和著名企業聯合辦學,訂單式教學,學生和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國外和國內不同的就是,工人地位不低,在各類企業裡面。技能人才收入不低,技能專家地位不比高階工程師地位低。而在中國,個人地位天生低於幹部。

    專科生畢業去國企,身份是工人,而本科生和研究生身份是幹部。而且身份不能流動,大多數國企,工人身份不能當領導。這就造成了大家不願意去高職院校。自然高職老師也沒人喜歡當。

    高職老師待遇不高

    高職院校基本上都是死工資,沒有科研外快,因此屬於大學老師中的難民。收入是最低的,因此師資很差,而且基本都啥也不會。不適合當高職老師。而企業的高階工程師,技能專家收入很好,年薪幾十萬(大概啊。中國的高階工程師大多數都是年薪十幾萬)。

    最重要的是企業的工程師都很忙,沒有時間去給企業教課。如果給錢足,提供教職,我相信覺得絕大多數工程師都會辭職去當高職老師(至少我願意)。

    待遇夠了,什麼都好講,如果年薪幾百萬,很多公司的高工能全部辭職來當老師。

    如果年薪幾萬,現在的老師能不流失就不錯了。

    未來看,高職前景不明,和企業基本上沒啥關聯,未來高職待遇可能進一步萎縮,能讀本科,誰願意讀高職啊。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一個員工經常遲到早退,但是業績突出,該怎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