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想在別處

    每年的諾貝爾獎帶給文學愛好者們的都是驚喜!因為只有透過這個獎項,文學愛好者們才能找到當下世界範圍內的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屆的獲獎作品本人沒有全部讀過,只讀過部分,讀過的作者裡除了耶內利克的作品比較難懂以外,其他作品都很精彩。今年的兩位相信依然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另外,我認為,對於諾貝爾獎,我們應該有大胸懷,抱著學習的態度去學習,而不是發現意見相左就抵制或者詆譭,這不是我們當下追求卓越發展應有的態度!

    (推薦諾獎作品:,鐵皮鼓,大河灣,百年孤獨,我的名字叫紅,長日將盡等等,再讀的多一些或許會發現,為什麼村上春樹就只能陪跑了。)

  • 2 # 手機使用者橙子術30

    諾獎的人:也不是白痴?但是也是隨著世界潮流再判斷、宣洩、達到了應合,從而達到自己判斷的準確性:已達到權威性的目的!但是科學性就有索背離了!對於語言、文學而言:在不同價值觀下:卻有了影響的後續問題!那麼諾獎如何判斷呢?所以也有了一錘子買賣之說:權威?科學是建立在規律性為座標的、那麼、說辭、本身就有了波動!如果沒了科學座標何談:波動之說!否則、說辭、文學就只成了宣洩了!這裡好像有了標準的感覺吧?!標準?標準和座標可是兩個概念:是易於混淆的(錯位)!標準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座標(也叫航標)、看這裡本身就難理解!

  • 3 # 祥荷雅玉

    1: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

    2: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3:2018年諾獎獲得者簡介: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生於1962年。當代波蘭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畢業於華沙大學心理學系,1987年以詩集《鏡子裡的城市》登上文壇,而後接連出版長篇小說《書中人物旅行記》《E.E》《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等,受到波蘭評論界的普遍讚揚。她善於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神話、宗教故事等元素,觀照波蘭的歷史命運與現實生活。曾兩次獲得波蘭文學最高榮譽“尼刻獎”評審團獎,四次獲得“尼刻獎”讀者選擇獎。

    4:2019年諾獎獲得者簡介:

    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1942年出生,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作家之一。1965年,漢德克公開發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說《大黃蜂》,之後遂放棄學業,成為一名自由作家。1966年,漢德克的劇作《罵觀眾》發表後,他開始受到關注。漢德克於1973年獲畢希納獎,2009年獲卡夫卡文學獎,2014年獲得國際易卜生獎。著有小說《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重現》《無慾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劇本《罵觀眾》《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時刻》等。

  • 4 # 安靜12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的這兩個作家都不太熟悉,都是出自於小國家。

    我隨意揣測一下,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發之所以頒給這些小的國家,並且在全世界不是很出名的作者,可能也是為了照顧到方方面各個國家喜歡文學作品的人民的感情。畢竟文學是大眾的。

    那麼,我們不妨就藉著這次機會去讀一讀他們的作品,瞭解一下其他國家文學家帶給我們的世界。

    我相信諾貝爾文學獎無論頒給哪個國家的文學家,世界人民的感情都是相通的,我們一定會在他們的作品中找到與之共鳴的那個音符!

  • 5 # 伯格書房

    恕我直言,做為一個過著普通生活的普通人來說,我感覺諾獎離我的生活還很遠,我不知道從哪裡才能讀到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國人很痛苦》我想知道這本書裡到底是怎麼描寫中國人的。我居住的小區附近有一所學校,辦公樓頂上有很大的八個字: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前些日子這個辦公樓被拆了,可能是要蓋新大樓了吧。我不知道新大樓會不會還把這八個字放在樓頂上。我的意思是我既沒有讀過今年獲獎的諾獎作品,也不甚瞭解諾獎的頒獎理由,所以我無法回答悟空的這個問題。

  • 6 # Fanren

    說實話,我只盼望下屆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中,能不能有中國的年輕科學家曹原的名字。至於獲文學獎的作品怎麼樣?有無中國作家?這些都無關緊要。象已獲諾獎的中國作家莫言,他的作品只是肆意醜化國人、隱射共產黨的領導、歪曲社會主義制度,除了迎合西方人口味的價值觀外,對國人究竟有何意義呢?

  • 7 # 小小小若薇

    談談我的感受,我個人並不喜歡託卡爾丘克的寫作風格,可能波蘭傑出的作家太多,也可能她前期從事心理學的原因,所以在寫作上運用大量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實在讓我有些無法接受。

    而漢德克則是位後現代風格的作家,先鋒派,一個和世界對著幹的人。可能我行我素慣了的作風,罵過諾獎的他聽說得獎後反應很緊張,大型真香打臉現場。

  • 8 # 不老的老鼎

    長篇大作不會寫,我只想問一下評選委員是如何產生的,特別是意識形態指向比較明顯的和平獎與文學獎這塊的委員。不要太認真了。只當他們在演戲,願看就看看吧。

  • 9 # 煙霞臥石

    沒有看過這兩位作者的作品,不好評述。諾獎離我們社會好像很遙遠,像天上的星星。諾獎離我們中國人好像也很近,已經有一個獲獎的,又有一個被提名的。在獲得諾獎的作家中,我看過泰戈爾的詩,肖霍洛夫的靜靜的頓河。不過,對於後者已經記憶模糊。好像肖霍洛夫獲獎的時候已經是蘇聯的不同政見者。泰戈爾的詩,非常的貼近生活,而且有哲理,充滿陽光和思索,充滿對生活的熱愛,令人喜歡。不過據說現在諾獎已經帶了政治色彩。我們國內得獎的作家作品我也看過,不作評述。因為國人能夠得到諾獎,畢竟是我們國人的榮譽。

  • 10 # 風景不將就

    諾貝爾文學獎最初是由諾貝爾先生設立的,以獎勵那些在世界文學領域有卓越貢獻、作品中體現了高尚的思想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家。原來是由諾獎評選員自己從世界各地篩選,現在由作者自己提名選送。評選的條件比較模糊,從以往獲獎的作家來看,也是風格迥異,獲獎理由各不盡同,不過諾獎基本上是世界上最高的獎項了。

  • 11 # 右拾遺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下了一個“雙黃蛋”,是因為去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洩秘門”事件引發諾貝爾文學獎辭職,導致諾貝爾文學獎無法進行下去。

    相比較於波蘭作家託卡爾丘克,今年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更有意思。

    彼德·漢德克先生今年76歲,但是他在22歲時就已名滿天下,他的戲劇《罵觀眾》堪稱千古絕唱。

    《罵觀眾》這部戲從頭至終,只有四個無名無姓的演員在無場景,無佈景的舞臺上,“罵”觀眾,遍觀國內,估計和郭德綱、蔡明這些“毒舌”可有一比。

    彼得·漢德克先生能夠得諾貝爾真的頗有諷刺意味,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漢德克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批評諾貝爾文學獎,甚至要求取消諾貝爾文學獎。

    2016年,當記者詢問漢德克把諾貝爾頒給鮑勃·迪倫時有何感想,漢德克先生直言不諱地說:“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簡直是在侮辱文學,反對閱讀。”

    今年當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這位漢德克先生時,漢德克一改口風,哈哈大笑,用“ happy”來描繪自己的激動和喜悅了。

    彼得·漢德克先生是一位個性張揚的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認為他是“20世紀以來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

    不過,他的書在國內還沒有上架,很難買到,很期待他的作品!

  • 12 # 愜意情感說說

    2019年10月0日,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丘克獲得了 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獲得了 2019 年諾貝爾文學獎,兩個獎項諾貝爾有史以來第一次同時頒獎。

    01 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丘克被授予2018 年諾貝爾文學:

    奧爾加·託卡丘克”具備一種豐富的敘事想象力與充滿了百科全書式的熱情,代表了作為一種生活形式的跨越。”

    2018 年文學獎獲得者奧爾加·託卡丘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 年出生于波蘭的蘇萊霍夫,如今居住在弗羅茨瓦夫。她於 1993 年作為小說作家首次亮相,獲獎她的小說是《書人的旅程》。她的鉅著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小說《雅各書》。 她從未將現實視為穩定或永恆的事物,而是在文化對立面之間的張力中建構自己的小說:自然與文化,理性與瘋狂,男性與女性,家庭與疏離。 她的真正突破來自於她的第三本小說《 1996年的普羅耶克》(《盛世與其他時報》,2010 年)。這部小說是 1989 年以後波蘭新文學的典範。

    我聯想到了我們中國湖南的女作家殘血,殘雪的小說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黃泥街》、《蒼老的浮雲》、《五香街》、《最後的情人》等。她用與眾不同的感覺展示了一個荒誕、變形、夢魘般的世界,陰鬱、晦澀、恐懼、焦慮、窺探和變態的人物心理及人性醜惡的相互對立仇視和互相制約,她的作品似乎陽光被遮擋,高大上被忽略,人性的醜陋和齷齪被刻畫的淋漓盡致。

    也許,這就是殘血讀者小眾化的原因。但是,殘血的寫作才華和高深已經讓人信服,所以殘血因為沒有得到諾貝爾而走紅,原因是她具備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水平。

    02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被授予2019 年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一項具有影響力的工作,他憑藉語言學的獨創性,探索並突破了人類經驗的外圍和特殊性。

    獲獎者彼得·漢德克於 1969年出版的劇本《冒犯觀眾》讓他在文學界樹立了自己的地位和引人注目的基礎。

    彼得·漢德克被是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具爭議的作家之一。但是真的沒讀過他的任何作品,看介紹他的一部合集作品是《痛苦的中國人》,與中國有關,就看看,但是,看來看去,跟中國真的沒什麼關係,不理解題目為什麼這麼寫。

    由此想到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寫的是愛情,與森林無關,《痛苦的中國人》,與中國無關。

    這次沒有中國作家獲獎,有點失落,但是,沒有獲獎,我們中國文學也是棒棒的。

  • 13 # 是蘇慕呀

    因為是同時兩個獎項一起,的確有點熱度。但我並沒有拜讀過兩位的作品,無從評價,但看到彼得.漢德克的獲獎作品是《痛苦的中國人》 這很讓人心生不快!不管小說內容如何精彩絕倫,這名字太讓人無語了!

  • 14 # 大漠雄鷹51775718998

    瑞典時間2019年10月10日13點(北京時間19點),瑞典文學院揭曉了今年和去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名單。2018年的得主是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Olga Tokarczuk),2019年的得主是奧地利劇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村上春樹再次陪跑。

    2018年,瑞典文學院曾發生了一起醜聞,導致該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沒有頒發,並被順延到了2019年。因此,諾貝爾文學獎在今年宣告“迴歸”,瑞典文學院一起揭曉了2018年和2019年兩屆文學獎的得主。

    對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授獎詞是以表彰其“以百科全書式的激情,將跨越邊界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敘事想象力”;對彼得·漢德克的授獎詞是以表彰其“用語言的獨創性探索了人類經驗的邊緣和特殊性的有影響力的作品”。

    託卡爾丘克生於1962年,是波蘭第5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也是歷史上第15位獲此殊榮的女作家。其實近年來,託卡爾丘克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候選人。她曾兩次獲得波蘭文學最高榮譽“尼刻獎”,四次獲得尼刻獎“讀者選擇獎”。2018年,她憑藉新作《航班》榮獲布克國際獎。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兩部著作《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和《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在國內曾被北京外語大學教授、資深翻譯家易麗君由波蘭語譯成中文。此後被“後浪”出版,讓託卡爾丘克再一次走入國內讀者的視野。 這兩本書的責任編輯石虛清在採訪中提到,奧爾加的寫作十分風格化,但並不排斥大眾讀者,“她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一小塊一小塊地展示她的世界”,以“非常女性化的思維和筆觸”寫的卻是“綿長的歷史和國家的故事”。石虛清介紹說,在《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裡,奧爾加把對夢境的記錄、從網路上看到的別人的夢境、廣播裡聽到的故事和民間傳說、街坊見聞甚至是菜譜融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伏線千里的故事體系。讀者既可以在宏觀上把握它,從中感受作者微妙有趣的歷史觀,同時也可以在微觀層面進入,“讀短篇小說一樣隨意翻開去讀”。 她曾說,這部小說的書寫是出自一種尋根的願望,尋找自己的源頭、自己的根,好使她能停泊在現實中。這是她尋找自己在歷史上地位的一種方式。

    有人說:她的作品以現實與夢想拼湊天空,賦於寓言和神化,是波蘭神秘主義巔峰之作!

    1942年12月6日,彼得·漢德克出生在位於奧地利克恩頓州格里芬的外祖父家。2019年彼得漢德克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是《痛苦的中國人+形同陌路的時刻》。

    《痛苦的中國人》具有鮮明的漢德克風格,以近乎輓歌式的深情描寫和無所畏懼的正義良知,展現出一個不同於主流媒體的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既有文學上的探索和實驗,也有政治領域的思考和立場,是全面瞭解漢德克的思想和風格的不可錯過的作品。《痛苦的中國人》收錄了漢德克的四部作品,包括小說《痛苦的中國人》和三篇遊記,即《夢想者告別第九王國》《多瑙河、薩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納河冬日之行或給予塞爾維亞的正義》和《冬日旅行之夏日補遺》。《形同陌路的時刻(精)》包含漢德克三個劇本《不理性的人終將消亡》《形同陌路的時刻》《籌劃生命的永恆》。書中,各種人物輪番登臺亮相,他們在這個中心相互碰面,相互妨礙,共同組成群體,然後又使之解體。在作者充滿寓意和諷喻的筆下,這個包羅永珍、千奇百怪、最終變得昏暗的世界舞臺或許就是漢德克所感受的現實世界的微縮。

    1965年,漢德克公開發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說《大黃蜂》,之後放棄學業,成為一名自由作家。1966年他的劇作《罵觀眾》發表後,他開始受到關注。1967年他最著名的劇作《卡斯帕》發表,已成德語戲劇中被排演次數最多的作品之一,在現代戲劇史上的地位堪比貝克特的《等待戈多》。1973年他因在戲劇的突出成就,獲得德語文壇最高榮譽——畢希納獎,當時年僅31歲。他創立了顛覆性的“說話劇”,消除了布萊希特極力保持的演員與觀眾、戲劇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即“陌生化”或“間離”,獲得2009年度的弗朗茨卡夫卡獎。大家熟知的電影《柏林蒼穹下》也由他編劇。

    彼得·漢德克在西方同時也是一位極具爭議的作家。2014年彼得·漢德克獲得戲劇界的最高榮譽——國際易卜生獎,就有評委會某些成員因不滿評獎結果而辭職,甚至指責這是“史無前例的醜聞”,認為“把易卜生獎頒給漢德克就等同於把康德獎頒給戈培爾”。當漢德克抵達奧斯陸領獎時,在場有一批示威者向他抗議。不過另一方面,2010年獲獎者約翰·弗斯則表示歡迎這個結果,他認為漢德克是個傑出的獲獎者,而且認為他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爭論不休。

    多數人認為漢德克是一位史詩型的作家,人物內心的獨白、詩句、配樂、畫面的轉換,帶有哲學氣息,啟發人們對世界、生活的思考!

    我們看看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標準:

    標準一共有5個,第一,要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第二,作品候選人的標準必須是在前一年有舉世矚目的工作成就;第三,不考慮國籍;第四,必須在文學上有極其出色的貢獻;第五,作品必須趨向於理想主義色彩。獎項與國家無關,是授予得獎者本人的。諾貝爾獎不僅重視純文學作品(詩歌、小說、劇本),文學領域其他型別的作品也可以獲獎。

    這個評獎標準都是抽象的,概括性的,不具體的,比如、第一,要對人類有重大貢獻,這個作為文學家和文學作品能夠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第二,什麼“舉世矚目的工作成就”等等,都是很難準確評估評價的,又不象自然科學成果比較好量化和評審的。所以,評獎的標準和價值觀受某些組織和評委的主觀意志影響很大,評價結果難免失之偏頗!

    對於文學作品或者是藝術作品而言,能夠得到廣泛的認可或者是廣泛的認同,以及讀者們廣泛的讚揚才是最重要的,當然,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確實也會給作者帶來經濟利益和無形資產-名譽的。

  • 15 # 花瓣雨品原創文化科技

    Thanks for invitation me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為官方性醜聞爆發停止評選。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隨之產生史無前例的公佈了2位,2018年和2019年的文學獎得主。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北京時間10月10日19時許,瑞典文學院宣佈,將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成為當界2位來自歐洲的諾貝爾文學獲得者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是由瑞典一名叫諾貝爾先生立下的遺囑,創辦於1901年,在每年十月初揭曉,因為諾貝爾文學獎擁有100多年悠久歷史和評審機制主體結構、文化領域的圈子裡都知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象徵著極高榮譽,還因為諾貝爾文學獎的評獎範圍覆蓋全球,獎金豐厚等緣故,人們對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熱度和非議一直延續了一個多世紀,特別是2019年的關注熱度,畢竟這是一個世界權威機構認可的文學界最高獎項。

    當全球文學界,藝術界,乃至學術界在經歷了2018年的諸多不良事態下,諾貝爾文學獎依舊在2019年繼續進行評審和頒發授予獎項,對文學藝術界總的來說算是一個沸騰的驚喜。

    由於諾貝爾文學獎的組織評委會評審體制更加傾向作者本身的文學終身成就評選法則,因而,諾貝爾文學獎很多時候都是觀照現當下生態文學時態視野作為參考資料的獎項之一。

    備註:

    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波蘭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女作家,他出生於1962年的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

    身份職業:

    作家、詩人、心理學家和劇作家

    代表作品:

    《鏡子裡的世界》

    《航班》《太古和其他時間》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作品風格:

    以神話,民間傳說,史詩和當地波蘭生活景觀著稱,是一種跨越邊界,想象力豐富的生活方式為前提的作品。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是諾貝爾文學獎,有史以來的第十五位女性得主。她認為: 現實主義寫法不足以描述這個世界。

    2019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他出生於

    1942年,是奧地利德語系列最重要代表人物和當下最具爭議的著名作家。

    身份職業:

    小說家、戲劇家

    代表作品:

    《罵觀眾》《卡斯帕》《無慾的悲歌》《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等

    作品風格:

    語言獨創性,尤其以探索世界外圍和人類經歷為主的作品。

    20191010~20191014

  • 16 # 老虎152761144

    文學應是人類發展求同中,贊禮`歐歌!生命異同,又揭示陽暗對生命的危害——即文學。

    文學無疑是偉大的!文學創作更肩付人類使命偉大——讓每顆自然偶然生命均有最快樂理解,真誠高尚的執求,又用思考思維撰寫每個熱愛疆`土,民族`丶親情,及追尋人生的最高意義……。

    <諾獎>是每一個文學創作的里程碑,但不一定是人類最高文學創作。始終讚譽~用最美的文筆:創新創作未來之人。

  • 17 # 教育的踐行者

    博古知今,悟事如新!

    近日,瑞典文學院今年同時頒發了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兩位獲獎者分別是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此前,瑞典文學院宣佈由於深陷性侵醜聞,取消頒發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故2019年產生兩位得主。

    諾貝爾獎設初衷就是頒給對人類社會進步有極大貢獻的人。為此,諾貝爾文學獎既注重質量,更關注文學作品的思想深度的,只有思想深邃、懷有強烈責任感的作家才有資格獲得這個獎。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都是極有個人寫作風格特色的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女,是波蘭作家、詩人、心理學家和劇作家,當代波蘭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在創作中善於將“民間傳說、史詩、神話”相互融合,並與當代波蘭生活相聯絡,主要作品有《鏡子裡的城市》、《書中人物旅行記》等。彼得·漢德克,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頗具爭議,因為他曾多次公開支援前塞爾維亞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主要作品有《大黃蜂》、《罵觀眾》等。

  • 18 # 高山流水詩賦

    2019給頒諾貝爾文學獎的兩個人,無論他們來自何方,都可稱之為世界文學巨匠,是值得我們學習敬重的人。

    雖然我沒讀過他們的作品,但我深信他們的文學作品會鼓舞人,教育人,對生活有獨到的見解。

  • 19 # 金秀雲

    我並沒有看到兩位作家的作品,因此也無從談起,今年的獲獎作品是彼德,漢德克的獲獎作品,痛苦的中國人,一看就沒有了興趣。以前中國也有人獲獎了,還算有點安慰,對於這個獎項我沒想能不能得到,因為世界太大,能人太多,你認為能的,別人確不那麼認為。

  • 20 # 蜜獾傳奇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彼得·漢德克

    本報北京10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 沈傑群)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因捲入性侵醜聞,瑞典文學院宣佈2018年暫停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獎項推遲至2019年與當年獲獎者一起頒發。原則上,諾貝爾獎每年頒發一次,但歷史上也曾多次出現過推遲頒發的情況。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生於1962年,是波蘭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1985年畢業於華沙大學心理學系後,在波蘭西南邊城瓦烏布日赫的心理健康諮詢所工作。其代表作品有《書中人物旅行記》《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評價她是一位“輝煌壯麗的作家”。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作品融合了民間傳說、神話、宗教故事等元素,創作充滿了對神秘和未知的探索,善於在作品中構築神秘世界,同時觀照波蘭的歷史命運與現實生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兩次獲得波蘭文學最高榮譽“尼刻獎”評審團獎,4次獲得“尼刻獎”讀者選擇獎;2018年5月23日,獲得2018年國際布克獎。

    2017年,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首次被譯成中文版進入國內。這部作品文筆華麗,具有接近馬爾克斯風格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是由100多個特寫、故事、隨筆片段結集而成的一部多層次、多情節的小說。每一個故事都是一篇精緻的短篇小說,連綴起來又是一部遍佈伏筆與呼應的絕妙長篇。錯綜複雜的敘事方法帶給讀者解謎一般的閱讀樂趣。

    受心理醫生的經歷影響,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作品經常探討個體的夢境或集體的潛意識,習慣用碎片化的小故事組成一本完整小說。她曾在接受訪談時說,寫作靈感還來自大自然,“與大自然的聯絡讓我接觸到了最深刻的生命本質……我一直認為,自然就是一種更高形式的‘自我’,我們是它不可分割的部分”。

    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彼得·漢德克生於1942年,是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具爭議的作家之一。1967年,他最著名的劇作《卡斯帕》發表,如今已成德語戲劇中被排演次數最多的作品之一,在現代戲劇史上的地位堪比貝克特的《等待戈多》。他還是電影《柏林蒼穹下》的編劇。

    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耶利內克曾說:“彼得·漢德克是德語文學活著的經典,他比我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從2013年開始,彼得·漢德克的作品《罵觀眾》《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等,被逐漸譯為中文出版。2016年,美國民謠歌手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彼得·漢德克首次來到中國,與中國讀者見面。

    著名作家、評論家邱華棟是當時彼得·漢德克中國行的講座主持人,他說自己在1987年18歲的時候就已經聽過彼得·漢德克的名字。上世紀90年代初,邱華棟大學畢業剛到北京,有一次遛彎兒到了中央戲劇學院,發現幾個學生正在排演《罵觀眾》,給他特別大的驚奇感。

    邱華棟評價,彼得·漢德克是非常傑出的戲劇家、小說家,在戲劇上的成就更大,“他是歐洲先鋒派戲劇的領軍人物,打破了傳統戲劇的表現形式,創造了對戲劇無距離評判的狀態”,而他的小說帶有沉思風格,“總讓我想起托馬斯·曼、歌德”。

    “彼得·漢德克的作品屬於文藝青年的小眾書,如《痛苦的中國人》《形同陌路的時刻》等作品,不是講故事,而是講一種狀態,把對歐洲文化的觀察用形象來呈現,有思想的骨骼在裡面。”

    2018年、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獎項一頒出,在多家圖書電商平臺上,兩位作家的作品已經處於“預訂”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桃潛江天門加洪湖合建江漢市的可能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