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小罐的獨白
-
22 # 萌欣學IT
這個也是之前我煩惱的,現在也在用自己的方法嘗試解決!目前總結到的方法有1,平時自己要做到心平氣和,2,如果是媽媽比較敏感或者彼此有爭議的問題,那麼可以自己先想好跟媽媽交流的方式和如何變通式的說明自己的觀點,當然可以當媽媽心情好的時候說這些更好
-
23 # Zr銳銳
其實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我覺得還是價值觀的不同吧
因為成長的時代不一樣,生活經驗和對待同一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方式也是不一致的,就會出現交流時的矛盾。
我覺得面對這種情況,其實雙方都應該學會妥協,但是依據我的經驗來將,大多媽媽是不會妥協的,哪怕再鐵一般的證據面前,媽媽也還是會弱弱的反駁,找莫名奇妙的理由,這時候我覺得媽媽好可愛呀,反正說不通了,就自己妥協嘍,被氣笑的感覺吧
關於你說的交流不反駁,自己不生悶氣,其實在母上大人面前,還是要放寬心態吧,求同存異,最難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塞在別人的腦袋裡,如果是一件事情說不清了,大家都不是特別愉悅的聊天場景下,就乾淨利落的換話題吧。也不要說逃避解決不了問題之類的理由,什麼事情非得爭個面紅耳赤才能解決呢?我覺得是沒有這種情況的,大家都平和一點,佛系一點就好了。
-
24 # 伴你走一生
和自己媽媽交流,遇到問題有分歧,進行適當合理的反駁,真的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生悶氣就有些小題大做了。這也是我人近中年時才習得的。
俗語有云:牙齒和舌頭都有打架的時候,更別說兩個 獨立個體的人了。
我的母親一生好強,喜歡說一不二。小時候,我們兄妹幾個都怕他,一頂嘴,沒準就會招來一頓胖揍。
後來,我們逐漸長大,對於母親的控制和嘮叨自然就不願意買單了,反駁母親,母親生氣,我們也生氣更是常事。
等到為人母后,回過頭去看母親這些年走過的路,說過的話,忽然發現,原來,之所以和母親交流時,會發生爭執、彼此反駁,最後弄得大家都很來氣,是我們對母親的認知、溝通方式上出了問題。
01、害怕失去孩子的愛
母親老了。昔日對生活的掌控感正在慢慢消失。想當初,子女都承歡膝下,要靠她供養,而今,她知道,子女已經不需要她的供養,甚至,會漸漸遠離。擔心失去,所以,會想盡辦法去控制。
但她無法從經濟供養上對孩子進行控制,交流就成了一個最簡單易行的控制方式。
孩子不知道母親的想法,自然就會對母親一些奇葩的想法、建議和控制進行反駁,最後搞得自己也很生氣。
所以,為人子女,要儘可能的給母親安全感,有空多陪陪父母。
記得告訴母親:“媽,我有空就會回去看你"。
偶爾也可以徵詢她的意見,即便意見不同,也請平靜的告訴她:“媽,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考慮的....”
不用強調誰對誰錯,求同存異,自然就不用反駁了。
你越是跟她建立連線,她怕失去的恐慌就會越少,交流自然就平和了。
02、希望被看到,並得到安撫
親人之間,最容易漠視對方的付出,並視為理所當然。
由於母親是我們最初的愛、泉源和供養人,是我們最初生存和安全的掌控者。所以,對於母親的付出,我們很容易就習以為常。但是,每一個人都想要被認可,被看到、被感恩。
傳統教育下 ,人很難對別人說出自己的需求,母親,更是如此,對於子女,她的形象一貫都是給予者,付出者,讓她跟孩子說她想要安撫,想要被看到,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她說一個早已過時的理論和觀點時,記得對她說:“媽,你最近有進步哦,這些觀點讓我有了新的思考”......
03、建立平行溝通,避免曖昧溝通或是交錯溝通
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同樣的一句話,語氣不同、語境不同、說話人不同,語意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和母親交流時,儘量用平行溝通。
母親問A事,那麼,我們就對A事進行回答。
比如已經上午十一點了,母親問你吃早飯沒有?
或是,當母親問你:“你這次職稱考試有沒有作弊?”
你不要回答:“誰家的父母這麼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而是這樣回答:“有你這麼英明的老媽,我當然不用作弊了”。
你會發現,和母親就事論事的進行回答,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解釋、反駁。
04、母親嘮叨時,做母親聽話的小狗
母親確實老了,她可能開始丟三落四,也可能前言不搭後語。
你可能和她說的是A事件,她可能從A一下子跳到了B,沒準一下子又跳到了C,
看起來就像胡攪蠻纏。
此時,我們需要知道,她並不想這樣,她的思維已經不像年輕時那麼清晰和縝密。當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包容她, 她想說什麼,就陪她說什麼就好了。
之前聽一個心理學講座,有個學員問老師:“我媽太嘮叨,快煩死我了,怎麼辦?”
那個老師說:下次你媽嘮叨時,你就假裝自己是你媽的寵物狗 ,她說什麼,你都聽著,不時的汪汪幾聲就好了。這樣,你媽即透過嘮叨抒發了自己的情緒,有益身體健康,你呢,客串了一下寵物狗的角色,很好的盡了孝。
一句話,當我們和母親溝通交流時,儘可能的開啟自己的心量,用成人自我去思考母親的用意,本著你好我好的原則,就會讓交流更加順暢、無礙,和母親的關係也會更加和諧。
你認為呢?
-
25 # 知微姐姐
孩子,如果你很努力的償試了各種辦法與媽媽溝通依然無效的話,一方面,有可能是你的思想及處理方式尚未成熟,未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另一方面,有可能媽媽不懂得反思,意識不到自己的所做所為對子女的影響。
如果是前者,那繼續努力吧,好好學習,讓自己強大起來,強大到不會輕易被別人憾動。
如果是後者,那麼也繼續努力吧,好好學習,讓自己強大起來,強大到能憾動別人。
至於你說:如何不反駁哪?
為什麼不哪?為什麼不反駁哪?
中國的傳統教育要求子女孝為先,順者又為孝。但還記得孟母嗎?
孟子不好好學習,與別的小朋友逃課打架,孟母有沒有要求孟子好好學習?孟子實際怎麼做的哪?
顯然,做為媽媽,孟母定是要求過孟子專心學習的,然而無用,孟子依然沒有專心學習。
所以,孟母三遷了。
為的就是,既然我的孩子做不到,那麼哪怕要付出再大的代價,也要把孩子從不好的環境中帶出來。
孟子並沒有覺悟了該好好學習,做為一個孩子,能有多大的覺悟,能有多少的選擇權哪?
很多年前看過一個小故事,故事簡短,但很是振聾發聵。
某個小學生,學習不太好,爸爸媽媽總批評他,要求他更努力,更用心的學習。爸爸媽媽告訴他:慢鳥先飛早入林。又有一次,小學生考試沒考好,爸爸一頓批評:你這麼笨,還不努力,將來如何是好?小學生生氣了,告訴爸爸:爸爸,這世上有快鳥,有慢鳥,但有一種鳥最可恨,他自己飛不高,就在窩裡下了一個蛋,讓蛋飛!
那個故事,給帶來了深刻的震撼!
原來,我的反駁不一定都是錯的!
原來,我並不一定是不孝順!
原來,反駁是我個人獨立意志的體現!
我已經開始長大了!
你又說:如何不生悶氣哪?
因為,直到現在,與媽媽吵架後,我依然會生氣。
不止與媽媽,與任何人有了爭執,我都會生氣。
當人體面臨緊張情境時,會分泌一種激素,叫腎上腺素。這種激素,會讓人心跳與血液流動加速,瞳孔放大,為身體活動提供更多能量,使反應更加快速,也使人產生相應的情緒變化。
所以,你瞧,身體的本能反應是我們無法控制的,由於身體變化引起的情緒變化我們亦控制不了。
所以,我們無法阻止自己生氣。
但是,如果人的意識層次進一步得到提高,很多曾經遷引他情緒變化的東西將不再對他產生作用。就像十年前,你為了個玩具嚎啕大哭,而今天出門錢包被偷了,你可能僅僅是感到鬱悶罷了。
意識層次的提高,畢竟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那是很久以後的事。我今天就很氣,怎麼辦?
你會發現,其實世界不止有不如意,還有很多美好!
加油!
回覆列表
以前我也會反駁,也會很不耐煩,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就會發現父母才是最值得自己付出的人。我們往往會把好脾氣留給外人,把壞脾氣留給父母。其實慢慢就發現,不論是同學也好、朋友也好,總是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關係親密,然後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情況沒那麼親密,但是父母是一生都會有親密聯絡的。
曾經看過一句話,“孝順”先做到“順”,然後就“孝”了,順著他們就好了,只要不過分,都可以順著。